所有产品都需要品牌化吗?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消费一种产品,除了购买功能之外,还需要购买价值,有时候,还要一些精神的享受。

这就是产品的概念和定义。

所有产品都需要品牌化吗?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逻辑?

我之前经常说,江小白不是靠卖文案实现一年10亿的销售,它是靠洞察消费者,形成场景的解决方案,这才是核心。

所有产品都需要品牌化吗?

很多人,江小白不好喝,但你要知道,喝江小白的消费者是谁,他们的内心需要什么?仅仅是一杯白酒吗?

江小白不是靠什么文案致胜的,而是深刻的洞察消费心理,靠场景化产品的解决方案,促动85后和90后的内心,让他们找到了一种聚会时候的宣泄和释放。

这才是江小白的产品和营销逻辑。

所有产品都需要品牌化吗?

后面的小罐茶,一罐就是一泡,很好的产品场景化解决方案,你可以用来送礼,有面子;

你看看,你们讲文化,讲产地,人家已经跳开这些,用大师背书,场景化产品,解决了数十年解决不了的问题,八位大师敬你一杯小罐茶······

所有产品都需要品牌化吗?

品牌化是产品的最好选择吗?

产品品牌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品牌营销,不仅仅要卖产品,要给消费者塑造和建立一个伟大的品牌,品牌是产品的灵魂,赋予产品更多的价值,使产品具有溢价能力。

用一句话来说:让产品畅销、长销,高价销

所有产品都需要品牌化吗?

这样的方式已经在世界上和中国长盛不衰几十年,未来还有更好的方式来进行产品的策划和营销吗?

是的,有!

场景化产品塑造,是未来产品塑造最佳方式

规则一:解决消费者痛点和痒点和兴奋点。

消费者为什么选择你的产品,一定是产品或者服务高效的解决了什么问题,但又不仅仅于此。

也就是说,不但满足基本的功能需要,还需要给消费者提供某些额外的东西,如仪式、向往、身份,甚至梦想。

所有产品都需要品牌化吗?

比如,美图秀秀是一个修图的工具,解决了你日常修图片不方面的痛点,但它还不仅仅是一个修图工具哦,它还解决了你的日常社交,晒自拍的痒点和兴奋点甚至尖叫点。

这就需要深刻的领悟、洞察产品背后消费者的逻辑和心理,总结出来,不是代替消费者思考,而是代替消费者描述。

规则二:产品和品牌调性具有高度相关性

褚橙做成励志橙,是跟其创始人褚时健分不开的: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锤子手机的成功,也是因为产品有了精神的内涵,让品牌活起来,更加富有生命力。

规则三:产品产生稀缺性

品牌要差异化,但在信息透明,竞争充分的网络时代,怎么样才能差异化?很难!差异化需要上升到另外一个层面,就是稀缺性。

赋予产品情怀,跟精神需求层面相联系,这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差异化,也就是现在我们谈到的稀缺性,时代在变,人性不变,人性的东西总是稀缺的。

规则四:让产品人格化

让产品人格化。褚橙是人格化的,是褚时健的人生起落数十年的励志精神;锤子科技也是人格化的,罗永浩的死磕、工匠精神,永不服输的斗志。

去中心化,媒体碎片化之后,消费群也被割裂,细分为各种社群和人群,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人与人的联系会更加社群化和圈子化.

他们需要的是跟他们行为、思维模式相一致的产品,能代表他们的生活方式、品质和品味的产品和品牌。

规则五:产品场景化

让产品成为一种场景。场景是产品的逻辑,更是互联网时代产品的解决方案。场景产生流量,场景形成刚需。

规则六:产品成为梦想的化身

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就是产品和品牌创新施展的空间,消费者或者用户并不是需要一个完美的产品,但需要一个完美的、人格化的、真实的感受.

这种感觉就是品牌人格化的信仰和崇拜,也可以称之为是一种品牌终极的“关怀”,这也许就是营销“终极”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