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的起源初探

中國象棋的起源,目前世界上形成了幾種意見。主要來說以中國起源和印度起源為主(下面簡稱中國說與印度說)。

既然起源有爭議,在沒有新的考古資料的前提下那這篇文章自然也不能決定哪種起源說正確。只是提供一些可供查證的資料,最終的結果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以下先大致介紹下與中國象棋的起源探究有參考的幾種棋類。從起源年代,到大致規則,按年代先後。

六博:起源很早可追溯至夏商,公元前1600年。

中國象棋的起源初探

兩人相博,每人六枚棋子,故稱六博。其勝負的關鍵在於擲採,偶然性很強,雙方按照各自擲出的齒採走棋。

一套完整的六博棋,應包括棋局、棋子、箸(即後世所稱的骰子)。另外還有博籌,用於記錄對博者的輸贏情況。

東漢以後,六博棋開始衰落,玩法逐漸失傳。

恰圖蘭卡:起源公元2-4世紀印度。

中國象棋的起源初探

恰圖蘭卡的走法與大多數象棋類似,但它不同的走子結果由擲六面骰子決定,每面代表移動不同兵種。

對弈雙方各有一個王(Raja)、一個士(Mantri)、兩個象(Gaja)、兩個馬(Ashva)、兩個車(Ratha)和八個兵(Padàti),對弈在一個8×8的棋盤內進行,將死對面的王為勝。 兵、象、馬、車四個兵種,分別代表了印度古代軍制中的步兵、象兵、騎兵和戰車。士(Mantri)的意思是宰相或者輔佐,可以向斜著走一格,是現代國際象棋中皇后的前身;象(Gaja)只能斜著跳過一個方格(也就是最多斜著走兩格);兵除了第一步無法推進兩格外,和國際象棋沒有區別。馬、車、王的走法和國際象棋完全相同。

象戲:起源於魏晉南北朝,為北周武帝宇文邕所造公元560年左右。

具體規則,棋盤已不可考證。

沙特蘭茲:由恰圖蘭卡演變,700年左右,阿拉伯地區。

沙特蘭茲不同於恰圖蘭卡的投骰子行棋,它是國際象棋的前身。棋子,規則與現代不同。

寶應象棋:唐代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左右。

唐相牛僧孺所著《玄怪錄》裡記載了一個傳說。

故事說汝南人岑順住在陝西一座廢宅時,每天晚上聽到軍鼓之聲。有一天夜裡,看見一個人自稱是金象國的使者,說將要同天那國的軍隊交鋒,請岑順觀戰。交戰那天,只見牆壁下的老鼠洞化作了城門,兩支軍隊各自嚴陣以待。有個軍師向金象國的國王提議作戰方案:“天馬斜飛度三止,上將橫行系四方。輜車直入無迴翔,六甲次弟不乖行”。國王同意,果真一聲鼓響,一匹馬斜跳了三尺;又一聲鼓響,一名步卒橫行一尺;再鼓,車往前進。這樣你來我往,不一會天那軍大敗,天那逃到西南。後來岑順挖開鼠洞,發現了一座古墓,“前有金床戲局,列馬滿枰,皆以金銅成型”。

這個傳說故事記載了當時唐代前期象戲形制,即棋子立體象形、金銅成型,有王、車、馬、卒 、士、將六個兵種。馬行日步,車直來直往,卒只能進一步,將可以滿場巡行,從兵種及走法上看已與現代象棋非常相似。因傳說故事發生在寶應元年,後世稱為“寶應象棋”。

恰圖蘭加:起源印度,又稱四方棋,在公元1000年左右。

中國象棋的起源初探

是一個投骰子的四人遊戲,每人有一個王,一個象,一個馬,一個車,四個兵,走法上和恰圖蘭卡相似,其中兩人為盟友,勝利條件是要吃光對方所有的棋子,稍帶一點賭博的性質。


以下從幾個方面來比較中國說和印度說的不同觀點。

象棋起源於中國戰國時期的六博戲。

宋玉《楚辭·招魂》的“昆蔽象棋、有六博戲”。

接下來的演變順序為塞戲、北周象戲、唐代象戲(寶應象棋)。

象棋演進到唐代,整體形制基本成型。北宋象棋定型於北宋末年。


以上一段是“中國說”的總結。除了第一句話,剩下四句無論“中國說”還是“印度說”都是沒有爭議的。也就是說焦點就在象戲是不是中國象棋的前身。

象戲現在已不可考證,象戲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塞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象戲的規則與形式已經失傳,據說象戲需要藉助《象經》才能進行,很複雜。但唐朝則無人可懂象戲了。所以象戲是不是中國象棋的前身則無人知曉。


雖然很多古籍都有提到“象棋”比如:

楚辭《招魂》中有云:“菎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並進,道相迫些”;

西漢《說苑》中有“足下燕則鬥象棋,亦戰鬥之事乎”;

但“印度說”認為這裡的“象棋”僅是古代對棋類遊戲的統稱,並不等同於現在的中國象棋。“中國說”雖然不同意,但又拿不出古代象棋的文獻資料和考古證據。


印度說認為中國古代沒有大象,所以中國不是象棋的起源國。中國說則認為“象”只是個詞語,並不特指大象,況且三國時還有曹衝稱象的典故。

中國象棋的起源初探

也有印度說拿出中國宋代考古的棋子來說明象棋就是指的大象,但這也不能證明什麼,更對象棋起源之爭沒有貢獻。


中國說總結的國際象棋的傳播路線如下所示:

中國{象戲}------印度{洽圖蘭卡}------波斯帝國{沙特蘭茲}------歐洲{國際象棋}。

印度說則是這樣總結:

印度{洽圖蘭卡}------波斯帝國{沙特蘭茲}------歐洲{國際象棋}

印度{洽圖蘭卡}------唐代{寶應象棋}------宋代{中國象棋}


英國人威廉·瓊斯1790年在《亞洲研究》上發表《印度象棋》一文,認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

1946年楊蔭深 《中國遊藝研究》中指出象戲與後世的象棋不是一回事。

北宋初年晏殊的《類要》即指出,波羅塞戲(雙陸棋)就是三國時期從印度傳入中國。

以上是印度說直接或間接的依據。

1950年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文化史》中指出,象棋是中國人的創造

1972年南斯拉夫歷史學家比吉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徵》斷定象棋首先出現在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然後才逐漸傳播開來。

以上則是中國說的直接依據。


以上介紹了很多中國說和印度說的不同,儘管每方都堅持自己,但似乎象棋的起源還是沒有定論,最近好像又流行中間派的一個說法就是恰圖蘭卡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國變成了北周象戲,進而演變為寶應象棋直到現在的中國象棋。這樣好像是個折中提議。

不管怎樣,中國象棋是中國特有的,自宋代以來的,是中國的文化遺產。這一點是沒有爭議的。中國象棋的前身和中國象棋畢竟不是一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