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活得長,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

1.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一位97歲的老爺子。


他的名字叫“Good Enough”,翻譯成中文就是足夠好。


97歲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活得長,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


我們瞭解他多一些,就會發現,比“高齡獲得諾貝爾獎”更榮耀的,是他的人生態度。


老爺子名字叫足夠好,這一輩子卻一直很不好。


父母感情不好,動不動就吵架,把他當出氣筒,12歲就把他送到另一個州讀書,基本上沒什麼聯繫。

後來,他考上耶魯,父母也不覺高興,給了35刀,但當時耶魯的學費是990刀一年,他靠著勤工儉學完成學業。


本來以為去了耶魯,人生就有希望,誰曾想,他學啥啥不行,古典文學學不好,改學哲學也不行,一診斷,發現患有閱讀障礙症,最後,他學了數學,勉強拿到學位。


97歲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活得長,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


畢業找工作,他抱負遠大:“我要加入美國空軍,開飛機打小日本”。

誰曾想,他被分配去一個偏遠小島,當了個氣象兵,他倒很踏實,還被提升為氣象學家。


命運非要和他開玩笑,部隊又安排他,去芝加哥大學進修物理。


一去就被打擊:“實在不知道這幫退伍兵要幹什麼,在你這個年紀物理學家早就榮譽加身了。”


還好,他的導師——諾貝爾獎得主齊納安慰他:

“人的一生只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找到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把它解決掉。”


“足夠好”靜下心來,30歲,博士畢業,紮實在實驗室工作了20年。


97歲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活得長,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


人生到這裡,已然已是勵志故事。


原生家庭不好,命運還總愛欺負他,每一次都把他扔到泥濘裡。


可“足夠好”老爺子值得我們學習的是:


他不怨天尤人,把時間浪費在質問命運“為什麼我這麼慘”上,而是選擇接受命運,然後,在泥濘裡,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踏實過好每一個當下。


97歲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活得長,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


2.

你不會想到,“足夠好”的老年生活更加熱血。


54歲時,項目經費被砍,他失業了。


大多數人在這個年齡,早就開始想著退休,回家頤養天年,他卻四處奔波找工作,後來跑到牛津大學,從物理轉戰到化學,一切從頭再來,開始研究鋰電池。


是的,就是他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項目。


當然,命運繼續欺負他,“足夠好”研發出鋰電池,因為學校不重視不給他申請專利,導致鋰電池被索尼買走並獲得350億的市場價值,“足夠好”一分錢沒拿到。


但他很淡定:“我做這個也不知道它會這麼值錢,只知道這就是我應該去做的事。”


他繼續踏實做研究,75歲發明了磷酸鐵鋰,90歲又研究固態電池。


97歲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活得長,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


別人叫他別折騰了,安心享受晚年,他說:“我才90歲,時間還多著呢。”


97歲,一輩子被命運開玩笑的他,接到一個電話:恭喜你,你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用熱點詞形容老爺子的一生,大概就是“人生最壞不過大器晚成”。


在大家認為垂垂老矣只能等死的年紀,老爺子卻神來一筆反轉人生。


我們很多人,活在世俗意義的成功標準裡。


小時候好好讀書才是唯一的路,考上好大學就是終極目標;

之後,在大家認為的年齡就該結婚生子找工作,總之,一生要體面,要衣錦還鄉,這就叫成功。


有這麼一個戳心視頻。


《別讓任何人打亂你的人生節奏》


學生禮堂裡,校長給大家打雞血,他說:“3年後,考上大學;5年後,開始工作,然後結婚買房,10年後安定下來,30歲,人生軌跡就定型了。”


是不是很像我們的父母,天天耳提面命說的那些理論:


“考不上好大學你就完蛋了。再不結婚你就沒人要了。你都30了,還沒買房子,你這輩子沒戲了.......”


慶幸的是,視頻的後半段讓人熱血沸騰,一個人勇敢的站了起來,他反駁:


“有人21歲畢業,到27歲才找到工作;有人25歲畢業,馬上就找到工作;


有人沒上過大學,卻在18歲找到熱愛的事;有人在16歲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在26歲時改變了注意;


有人有孩子,卻還是單身;有人結婚十年,卻還沒有孩子;


被拒12次,JK羅琳到32歲才出版了哈利波特;馬雲爸35歲才創造出阿里巴巴;


25歲後才拿到文憑,依然值得驕傲;

30歲沒結婚,但過得快樂也是一種成功;

40歲買房也沒什麼丟臉。


你身邊有朋友遙遙領先於你,也有朋友落後於你,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重要的是不要讓別人打亂你的節奏。”


97歲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活得長,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


就像“足夠好”,他的一生從沒按正常的成功軌跡行走,可他走出了自己最喜歡的路。


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就像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


迎春花在春天綻放花蕊,荷花在夏天荷香四溢,牡丹在秋日裡花開富貴,臘梅在寒冬傲雪寒霜,人生那麼長,不要急,也急不得。


所以,有朋友早早成家立業,無需羨慕,也不必妄自菲薄;

有朋友三十歲還沒找到出路,也不要沾沾自喜輕視別人。


人生所有的重點,不在於花期何時來,而在於:活好當下。


我們很多人做不到“活好當下”,常常焦慮,別人走得又快又好,自己又慢又平凡,恨不得能坐上火箭一步登天,可環繞四周,找不到火箭,也不願邁開腳下的路。


可其實,路就在腳下。


97歲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活得長,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


就像“足夠好”,我想當叱吒藍天的飛行員,命運卻讓我當個氣象員,路就在腳下,我先走了再說,對遠方存著希望,卻也不忘踏實努力走好腳下的路。


我們現在,是實現自己夢想的“飛行員”也好,是做著自己不喜歡的“氣象員”工作也好,不論前路如何,只有先走才有希望。


曾有人問“足夠好”,如果沒拿到諾貝爾獎會不會遺憾。


他說:“無所謂,我已經足夠好。”


因為,他的人生每一步,都沒有浪費。就算沒有諾貝爾獎,他依舊是那個認真過好每一天,把每一個當下都做到最好的“足夠好”。


路有千萬條,人有千萬種。


說到底,不問花期,踏實澆灌,享受當下,其餘的交給命運,不論未來如何,享受每一個當下的你,已然是最成功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