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發牢騷的人福薄

愛發牢騷的人福薄

買書真不能圖便宜,尤其是名著、經典,應該挑出版社。幾年前買了一套某出版社簡體字版的《曾文正公全集》,錯訛不少,可見審校下的工夫很不夠。

曾國藩最重要的一組詩《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詩十六首》,從風格、體例上我以為師法杜甫的《秋興八首》。這十六首詩堪稱史詩,敘事兼抒懷。此組詩作於咸豐九年三月,三河之變過去不久。上年十月,湘軍第一將李續賓和曾國藩的三弟曾國華(大排行第六)合湘軍精銳五千餘人戰死在安徽三河鎮,清廷對曾國藩仍然不給予充分的信任,他只能以“前兵部侍郎”的尷尬身份督師於江西撫州。曾國藩在京師就認識的老哥們、幕友何栻(字廉昉)寫了一組十六首詩寄給曾國藩,曾氏讀後,有知己之感,遂次韻和之。其中第九、十首是傷悼手足同胞曾國華(字溫甫)之死,這個版本如此載:

鴿原橫寶第三人,鶴唳華亭不復春。先軫歸元何日是,虞翻相骨本來貧。

科名人滯青雲路,身手難扶赤日輪。十二萬年香不滅,從渠搗麝作灰塵。

江雪湖波路幾千,壺頭歸葬事堪憐。鑄金叩叩終何益?理玉深深不計年。

夜月一鉤涼蕙帳,春風十萬散榆錢。神靈甲馬如相助,莫遣愁人嘆逝川。

愛發牢騷的人福薄

以我之才疏學淺,一讀即覺得“鴿原橫寶”不對勁。“鴿原”應該是“鴒原”,典出《詩經.棠棣》,“脊令(鶺鴒)在原,兄弟急難。”鶺鴒這種鳥只要一離群孤飛,其餘的就都鳴叫起來,來幫助他。以此比喻兄弟友愛。“橫寶”也不知何意,再去查詢,是“橫霣”,“霣”通“隕”,隕落、殞滅之意。相互幫助的兄弟中第三人橫死,這就好解釋了。

“鶴唳華亭”典出《晉書》。陸機在入首都洛陽之前,常常與弟弟陸雲遊於松江華亭別墅。入仕後,曾任後將軍、河北大都督,率軍討伐長沙王司馬乂,大敗於七里澗,被人進讒言而處死。臨行前嘆息曰:“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感嘆往昔和兄弟一起在故鄉的幸福日子永不再來。

曾國華的屍體被找到後,頭卻不見了,只得用金屬鑄刻一個頭放置屍身上面下葬(唐浩明小說《曾國藩》中有另一種解釋,說曾國華並未死)。因此曾國藩才用了“先軫歸元”的典故,且嘆息“鑄金叩叩終何益”。先軫是春秋時晉國的大將,因為國君晉襄公私自釋放三名崤之戰中被俘虜的秦國將領,而唾罵國君。事後他為自己冒犯主君而後悔,為了贖罪,在一次對狄人的戰爭中,他脫下頭盔鎧甲,衝進狄軍中戰死。狄人將先軫的首級送還給了晉國,其面色如生。曾國藩傷心自己弟弟的頭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找到。

虞翻是三國時孫吳的大臣,博學洽聞,精通易經,而性情疏直,說話不給人留面子。有一次孫權與張昭論及神仙,虞翻指著張昭訓斥:“彼皆死人,而語神仙,世豈有仙人邪!”這等於把君主孫權一起罵為將要死的人。孫權大怒,將其貶斥到嶺南。

曾國華在曾國藩諸弟中,被大哥教訓得最多。他少時聰明,天分不低,文字有奇詭之氣。但曾國華做事為人不紮實,比較浮躁,愛發牢騷,遇事喜歡怨天尤人。自視甚高的他,一直鬱郁不得志,科考屢次失敗,如其長兄曾國藩這首詩中所言,“科名人滯青雲路”,最終他不得不出錢捐了個監生功名。

曾國藩平生很不喜歡動輒發牢騷的人,哪怕此人很有才華。他認為牢騷滿腹的人,“必多抑塞”,福氣將離他而去,“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因此曾國藩常因國華此毛病教導他,如有一次他看到曾國華寫給他的信,字跡潦草,很生氣,評論說寫字不認真的人命薄福淺。

曾國華這人雖然有這些毛病,但他一個很大的優點是講義氣,有膽略,幫助兄弟、朋友不計個人得失。咸豐五年,曾國藩坐困江西,江西大部分州縣被太平軍第一戰神石達開指揮軍隊攻佔。“江楚道閉,文報不通凡數月”,曾國藩在瑞州的大營岌岌可危。曾國華請示父親後,長途跋涉到武昌向胡林翼乞師。據《清史稿》載:

胡林翼令劉騰鴻、吳坤修、普承堯率五千人往援,以國華領其軍。攻克咸寧、蒲圻、通城、新昌、上高,以達瑞州。騰鴻戰城南,國華偕承堯戰城西北,屢破賊。國藩至,乃合圍,掘塹週三十里,斷賊接濟。

是曾國華在萬分兇險時引領大軍救了大哥,曾國藩此時可能更明白一個道理,還是親兄弟靠得住。他後來對人說,“使吾有生還之日,溫甫力也。”曾國華和別人不對脾氣,但和李續賓很投緣,兩人結為兒女親家。因此他後來跟隨李續賓襄贊軍務,事業漸有起色。誰料到,壯志未酬,慘死於三河。

對曾國華之死,曾國藩既悲傷又內疚。內疚的是他平時對曾國華過於嚴厲,言辭不好,傷了弟弟的自尊心。確認了國華的凶訊後,他在咸豐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給曾國潢、國荃、國葆的信中說:

第一貴兄弟和睦。去年兄弟不知,以至今冬三河之變,嗣後兄弟當以去年為戒,凡吾有過失,澄沅洪三弟各進箴規之言,餘必力為懲改。三弟有過,亦當互相箴規而懲改之。

愛發牢騷的人福薄,曾國藩此種看法在六弟身上果然應驗。他對此應該心情是十分複雜的,通過唱和何廉昉的詩,這種沉痛而帶有愧疚的情感得到悱惻而曲婉的表達。他希望“十二萬年香不滅”(此句出自溫庭筠的《達摩支曲》“搗麝成塵香不滅”),死去的弟弟能在另外一個世界永遠享受香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