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5000米的“海洋居民”,反正誰也看不清誰,我就隨便長長

你能想象,5000米的深海海底,到底是什麼樣子嗎?

那裡終年漆黑一片,海水溫度非常低,大約只有2℃左右。巨大的壓力更是讓人難以想象,每平方米壓力達到驚人的5000噸,可以輕鬆壓扁一輛鋼製的坦克。

深海5000米的“海洋居民”,反正誰也看不清誰,我就隨便長長

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海底世界依然熱鬧非凡,灰白色的小魚、紅色的小蝦游來游去,海參、海葵悠閒地生活,猶如一個生物們的“深海樂園”。

現在,讓這些深海“居民”來作個自我介紹吧。

芒 蝦

深海5000米的“海洋居民”,反正誰也看不清誰,我就隨便長長

“如果你是那條街最靚的仔,可以說那我就是這片深海中最靚的蝦。一身紅色的“衣裳”,走到哪裡都顯得很耀眼。

但你們別因為這件“紅衣裳”,就誤以為我是小龍蝦或者被煮熟的蝦。請記住,鬍鬚長長,胸甲靚靚,是我最明顯的標誌。啊,我這該死的,又無處安放的魅力~”

鎧甲蝦

深海5000米的“海洋居民”,反正誰也看不清誰,我就隨便長長

“蟑螂,可能是你們初次見我時,腦海中立刻想到的詞。但是,光看這一身銀光閃閃的鎧甲就知道,我們肯定不是蟑螂。我們也是一種蝦,兄弟姐妹遍佈全球各大洋。

有沒有很驚訝?是不是與平時見到的蝦不一樣?可誰又規定蝦必須長成上面那位那樣呢——我們只是習慣了低調而已。”

海 葵

深海5000米的“海洋居民”,反正誰也看不清誰,我就隨便長長

“看上去是不是很眼熟,像不像一朵盛開的花?可別被我柔弱的外表給欺騙了,我可是海洋里名副其實的“小殺手”。

小朋友們見到我時,最好離得遠遠的,當心我觸手上一種特殊的刺細胞。它是用於釋放毒素,麻醉和捕獲我喜歡的美食——小魚小蝦的。”

鼬(yòu) 䲁(wèi)

深海5000米的“海洋居民”,反正誰也看不清誰,我就隨便長長

“關於我的名字,我聽到過有吐槽說非常難寫。至於為啥取這樣的名字,我也說不上來。同大多數深海魚類一樣,海洋中層及深海底層,是我們最喜歡的藏身之地。

由於長期生活在黑暗中,我們的眼睛退化嚴重,基本看不清什麼東西,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尋找食物。在茫茫深海中自有生存之道。”

長尾鱈

深海5000米的“海洋居民”,反正誰也看不清誰,我就隨便長長

“我有一條長長的尾巴,酷似鼠尾,所以也有人叫我“鼠尾魚”。海底世界漆黑一片,但我們早就習慣了這種伸手不見五指的生活。

要問我每天都幹些啥?其實很簡單——找吃的唄!我可以用尖硬的鼻子拱開海床,尋找食物填飽肚子。”

海 參

深海5000米的“海洋居民”,反正誰也看不清誰,我就隨便長長

"最近心情不好,居然有人叫我大蟲子,沒事多看點書不好嗎?我的樣貌確實有些怪異,但也不至於就成了大蟲子。

書上說了,我的名字叫“海參”,是棘皮動物,特徵為體表有明顯的棘狀突起。我和小夥伴們能長到50多釐米,沒見過吧!”

海蛇尾

深海5000米的“海洋居民”,反正誰也看不清誰,我就隨便長長

“我,人稱“海底運動小健將”,腕又細又長,喜歡沿著海底爬行,以淤泥中的有機碎屑為食。雖然在海底,我們也經常受到攻擊。

當危險降臨時,我可以斷掉整條腕,吸引天敵注意,然後乘機逃跑。不過不用擔心,斷掉的腕很快就能長出來,我的再生能力可不是一般的強。”

海 星

深海5000米的“海洋居民”,反正誰也看不清誰,我就隨便長長

“地球人應該都認識我,我們的家族成員遍佈四海。今天在海蛇尾面前有點尷尬,人家又“高”又“瘦”,而我們的腕又短又粗,所以只好藏在淤泥裡,免得被人指指點點。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長得好看有啥用?還不是一樣成了我們的‘小點心’。”

海 綿

深海5000米的“海洋居民”,反正誰也看不清誰,我就隨便長長

“給別人起外號可不好,什麼饅頭了,包子了……不瞞你說,我可是海洋中一種古老的多細胞動物。

我沒有頭沒有尾,也沒有軀幹和四肢,更沒有神經和器官,但我的兄弟姐妹們個個千姿百態,如片狀、圓球狀、扇狀、瓶狀、壺狀、樹枝狀……我們在海洋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本文來源於網絡資料整理,如有不妥敬請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