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南雨,貴州銅仁鄉村振興的先行者

有些人活了一輩子,其實只活了一天。有些人,想方設法回到初心,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極短的時間裡,活出了一輩子的模樣——他們忠於自己的內心和事業,傻子一樣的堅持著,一天一天的靠近夢想,一不小心就成了別人的標杆。

曾南雨,贵州铜仁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認識曾南雨,在2008年冬天,那時他在長興的一個小學上課。還記得認識當初,他蓄著捲曲的中長髮,上唇短短的鬍渣恰到好處地彰顯著他的睿智和深刻。那時的他,志向已發生偏離。內心一直有個聲音在向他召喚——怎樣的生命才是於己有意義的,怎樣的選擇才是忠貞而持久的,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充實感更多一些,這個反覆出現的聲音,已經摺磨他很多年,讓他寢食難安。他知道,這些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已經不能滿足他內心對生活的需求。最終,他在經過痛苦的思考和掙扎之後,做出一個大膽而獨特的決定:搞鄉建,現在叫鄉村振興。

曾南雨,贵州铜仁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這個決定並非心血來潮,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反覆沉澱的結果。在曾南雨心中,鄉村有著別樣的情懷,是他心中的鄉愁和田園夢,是他心靈得以皈依的最終方向,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鄉愁時代和理想王國,以安下自己那顆叮叮噹噹、動盪不安的心靈。說做就做,他主動向部門申請調回鄉下,回到自己從小生活的村莊,幹起了別人都不願乾的事情。很多人對他的行為表示不理解,甚至一度認為他是一個神經病,好端端的工作單位放著不做,一個人跑到沙壩這個鬼不生蛋的地方來受罪,包括他的親人也給他施加各種壓力。各種輿論壓力壓迫著他,讓他幾乎喘不過氣來,在困難接踵而至的時候,他幾度產生退出鄉建的衝動。最難過的時候,他半夜起身,隻身一人到暴雨中狂奔,或跑上山頂大喊大叫,或一個人關在屋裡,細數工作的成敗得失。

更痛苦的是,作為一個完美主義者,曾南雨內心過不了一個坎——自己確定的事情未完成,他無法向自己交代,更不容許的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既然選定的事情,跪著也要走下去。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持下,他硬是一步一個腳印挺了過來,用自己的行動在黔東大地上踏響了自己的足音。頂著巨大的壓力,他硬是把山重水複、迷霧重重的鄉建工作給扛了下來,這一扛就是六年。他已記不清有多少個轉輾反側的夜晚,他不再捫心自問值不值得,而是想方設法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種種問題。

曾南雨,贵州铜仁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事情永遠都做不完。靜下來的時候,曾南雨想,如何在自己的經歷中提煉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適合松桃鄉村振興的機動模式,探出一條適合松桃發展的特色道路,才是自己工作的重點。梳理過往的種種經歷,結合國家的發展方向,曾南雨提出“鄉村振興五步法”,即“衛生+文化+產業+人才+道德”五步法,特別是把“善良”提到了“最值得挖掘的文化旅遊資源”的高度。其“人心不善,風景完蛋”的言論得到了業內專家的高度認可。天道酬勤。時間從不虧待任何一個對生活用心的人。六年下來,他幹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先後為沙壩河鄉老寨組和茅坪村爭取了“貴州首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為老寨組爭取了“中國景觀村落”國字號招牌;在老寨實施了松桃第一個“春暉家園”項目;落地了“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銅仁工作站”;引進銅仁餐飲龍頭企業壹城一味打造松桃第一個“老品種景觀菜園”,實現全村101戶蔬菜致富全覆蓋;建立銅仁首個鄉村振興課堂並順利開課;促進民宿寫進《銅仁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帶領松桃民族文化交流協會探出一條具有松桃特色的“文藝全域化”改革路徑;第一次提出書香村寨的概念,併成功推出“書香老寨”鄉村品牌;由其帶隊在沙壩開展的2014年松桃民族文化現場交流會開了銅仁文化反哺邊遠鄉村的先河。而他本人,也因工作突出,先後被評為“中國統一戰線先進個人”、“貴州省春暉使者”等等,成為銅仁參與“住建部·銅仁鄉村振興國家級試點”專家。其幫扶的村寨獲松桃縣委縣政府2019年9月頒發的“先進村民理事會”單位。

曾南雨,贵州铜仁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其先進事蹟先後被人民網、多彩貴州網、銅仁網、松桃網等各級官方核心媒體報道轉載,其“書香老寨”鄉村振興模式讓人耳目一新,成為銅仁炙手可熱的話題。如今的老寨,到處煥發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隨處可見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成為銅仁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曾南雨,毫無疑問是這場活動的先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