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西遊記》揚佛抑道,是真的嗎?

木桐人


先放答案,很明確地講,《西遊記》沒有揚佛抑道。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量:

第一,《西遊記》故事的主要來源是什麼

“西遊”故事的主體是玄奘法師取經的經歷,最初的來源是玄奘及其弟子所作的《大唐西域記》,記錄了沿途國家的風土人情。而這些事蹟被一些好事者編成神怪傳奇故事流傳,現在比較出名的是唐五代時期出現的講經話本《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這就有了完整的取經故事。

後來又出現了很多的戲劇、評書等藝術形式,在民間廣受歡迎。而作為一本小說出版,目前流傳下來最早的是明代萬曆年間金陵世德堂刻本。這些故事主體都是以唐三藏取經為核心的,本來佛教的成分就佔了很大部分。

就像《封神演義》這一類的小說不能說是崇道抑佛一樣,《西遊記》也不能說是崇佛抑道,因為故事講述的主體是不一樣的。《西遊記》的主角畢竟是佛教人物,情節上自然會佔有優勢。

但是如果和佛經當中那些宣揚教義的故事來對比的話,比如“拈花一笑”、“目連救母”一類的,能很清楚地感覺到,《西遊記》並不是宣揚佛教思想的,而是以情節著稱的小說而已。

第二,道教在整個故事的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目前最流行的《西遊記》中,道教在故事裡並不是什麼反面勢力。比如孫悟空學習法術,就是和道教人物菩提祖師修煉的,而五莊觀當中與他結拜的鎮元子同樣是道家中的人物。像太上老君、太白金星一類的神仙,在《西遊記》當中都是正面形象。

而對孫悟空保護唐三藏取經的任務,天庭和道教神仙都是給予了很大支持的。孫悟空上天庭搬救兵,天庭方面都是二話不說,直接助陣;而道教神仙遇到唐僧也都是以禮相見,雙方和氣得很。而唐僧一路上所經歷的八十一難,其中很多都是道教派人安排的,明顯是為了幫佛教的忙。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道教對取經一事是支持的,對佛家弟子也是很客氣的。至於路途當中,像車遲國一類的事件,都是妖怪作祟,並不能代表佛和道的衝突。

第三,《西遊記》當中道教與佛教的關係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很多小說都把佛與道兩家放在對立面上,但在中國傳統的觀念裡,這兩個教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西遊”故事裡,其實雙方合作得很愉快。

不僅在唐僧取經的時候,道教主動幫忙,設置磨難來考驗師徒四人。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因為身份比較特殊,菩提祖師的徒弟天庭上不太還管教,所以如來受邀前來幫忙。蟠桃會天庭也會去邀請西方世界的佛陀菩薩,而西天講經盛會也同樣會邀請道家神仙前來觀禮。

整個“西遊”故事裡,從來沒有說佛道兩家對立衝突,都是你好我好地和平相處,互相幫助。這裡根本看不到崇佛抑道的思想在裡面。

而“西遊”故事作為通俗文學,主要是為了傳播,如果將兩個宗教對立起來,勢必會得罪一方,這與它產生的目的是相沖突的,從情理上來講,也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所以,佛教在情節當中所佔比例大一些,只是因為故事主體的問題,而不是作者態度的表露。至少在“西遊”題材的古典小說故事當中,並沒有崇佛抑道的思想蘊含。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我是待曉兒,專注於文化的科普與解讀,歡迎關注與交流。

待曉兒


如果從《西遊記》這本書的內容和宗旨來看,確實是在揚佛,但未必就抑道。《西遊記》就是寫西天取得佛經,然後成佛,沒有說道教差勁。故事裡面的人物可能佛祖是老大,道教真正的老大沒有出場。作者揚佛抑道,根本就沒有這個理論基礎。佛道不是誰可以隨便揚抑的。中國是道教的發源地,道是正統,是真正的大道,重點研究的是陰陽。而對道的起源,即道教中的無極與太極的關係,闡述的不夠豐富。這也是中國象形文化的缺陷。但是佛教就是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可以親證。其實佛是補充了道源問題,雖然道源問題最終離不開陰陽,但道教沒有重視。這和中國人的形象類比思維有關係。中國人根據現象得出道理,道理好用就行了。但是沒有追根溯源,沒解決道與心的關係問題。所以道教是一腳門裡,一腳門外的,而佛教是出世的。佛教搞清了根本問題,但根本問題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佛道互為陰陽,儒釋道融為一體,類似天地人的關係。天離我們很遠,人靠的太近,地才是踏實的。佛道總的來看,沒有高低之分,都是為我們服務的。

吳承恩寫《西遊記》肯定是站在合理的立場來寫故事的。故事就是講佛經的,當然偏重於佛。人們非要拿道來比較,就是人心,沒有一點佛道的修行。佛道的本質就是沒有分別心,評判心,一個講空,一個談虛。有了人就完蛋了,三生萬物,非要分個高低來。


道成肉身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典範,四大名著中的一個另類。它帶給國人的影響是極大的,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它的藝術價值及文化內涵往往被世人忽視。我想如此有影響力的著作除了它MADE IN CHINA的根源以外,更多的是因為它集中反映並代表著中國古往今來的人文精神的主流。

《西遊記》雖是一部描寫佛教取經的文學作品,但深究其宗教思想來說,不光是佛教,其中還有大量關於道教以及儒家的思想在內。

既然是神話小說,固然有一個完整的神話體系,那麼《西遊記》神話體系單單只是佛教宣揚的西方極樂世界嗎?顯然不對。我們知道在《西遊記》裡面有這樣幾個高人,如來佛祖、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他們三個人分屬佛,儒,道最高統治者,各有各的一片天,但是在本書中又相輔相成構建著整個神話體系,所以說《西遊記》是一部主張釋儒道合一的小說。

曾經看過一本書《現代因果實錄》,此書所述《西遊記》相傳是長春道人邱處機所著,它是道教徒為了抨擊佛教而寫的;另一說是《西遊記》是一部揚佛抑道的小說,此書成於明清時期,當時的統治階層極力追捧佛教思想,打壓道教勢力,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文學作品多少都會留下時代色彩,我甚至大膽地假設,它是應那個時代,以當時的統治階層意志為契機而產生的作品,不然也不會冠冕堂皇的以四大名著之一流傳至今,但是後來我發現以上兩個結論都是片面的。

首先,我要否認《西遊記》是道教徒抨擊佛教思想的小說。原著中有一段太上老君對觀音介紹他的鐲子的時候說“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在這裡,老君是對觀音說的,觀音沒否認,可見老君化過胡,從輩分上說,算是佛祖之師。太上老君是道教始祖,單從這段來說,可能會以為作者有那麼一點去佛的意思,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在孫悟空逃出老君的煉丹爐,極度亢奮的推了老君一個倒插蔥便開始了大鬧天宮,最後卻被如來擒住,作者這樣寫顯然縮小了老君的本事,相比之下如來倒是臉上貼金了。另外說《西遊記》是長春道人所著更是不攻自破,原著作者吳承恩並也非道士。顯然,說此書是道教徒抨擊佛教一說不成立。

其次,宣揚《西遊記》是揚佛抑道的作品也不盡如此。上述提到“化胡為佛”,一個道教始祖有過這樣的經歷,想必肯定不是佛教徒希望的,那一定是佛教屆一個大大的忌諱,如果本書是在揚佛的話,作者肯定不會寫這個故事,由此得出結論,本書肯定不是揚佛的,是否在揚道,我不清楚,但揚佛是不可能。另外,在師徒取經路上遇到的種種妖魔鬼怪最後都是被道教的法寶收住,唐僧三個徒弟的兵器也都是來自道教高士鍛造,試想如果是揚佛的話,作者會這樣寫嗎?

所以《西遊記》一書沒有完全的揚佛,自然也不是揚道,褒貶皆而有之。其實作者的真實意圖,如我開始所述就是”釋儒道三教合一“的思想。用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各教並存,教教歸一,共建和諧社會。


貧道青竹


《西遊記》揚佛抑道這個說法,也是由來已久,我們去細究其原因的話,也可以在《西遊記》中尋找到不少的細節描寫,由於其情節太多,我這邊的就簡單的說幾個:

1.東土大唐所在的勢力,是道教下轄的天庭的勢力。但是大唐想要去尋求真解,卻不從道教那兒尋找,反而千里迢迢跑去西天找佛教取真經。難道是舍近而求遠?還是因為設定當中的佛教能力要高於道教?

2.西遊記當中所遇到的劫難,不少都是因為道教神仙的坐騎家寵等等造成的(佛教的也有,但是道教的居多的樣子)。而孫悟空出了什麼時期,大多數最後只能從佛教這邊得到解決方案,比如真假美猴王,最後是在如來這兒解決的。

3.孫悟空大鬧天宮,天庭是沒有能力自己解決嗎?最後還需要去找如來佛祖才能夠收服這隻妖猴。

4.在車遲國當中,豬八戒將三清的造像丟進了廁所(五穀輪迴之所)。而師兄弟三人化作三清的樣子去偷吃供品。

5.大唐本來是屬於道教的勢力,最後卻讓佛教流傳進來,這不就等於是在搶地盤,搶信徒嗎,而佛教已經搶到道教的大本營來了,難道不說明佛教強嗎?

但是《西遊記》真的是一本揚佛抑道的書嗎?我對此又很是懷疑,因為據我看到的一些情節來說,這本書似乎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呀。

1.老子化胡說

太上老君曾經兩次拿出了金剛琢,同時跟觀音說到,這個是我西出函谷關,化胡為佛的時候用的。這個涉及到一些歷史知識,不少朋友應該知道。一個是相傳太上老君(老子)最後是出現在了函谷關,函谷關令尹喜攔住了老子,讓他寫下了《老子五千萬》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道德經》。而老子西出函谷關後去哪兒了呢?有本書叫作《老子化胡說》,相傳這個故事最開始其實是出自佛教徒。在佛教剛傳入中國,本土人民對佛教的接受度太低了,於是便宣傳佛教原來是老子西出函谷關後變成了釋迦摩尼所創立。而這個故事也被一些道士編成了經書流傳下來。這個也就說明了寫《西遊記》的人是支持《老子化胡說》的,佛教是太上老君成立的。既然如此的話,太上老君才是佛教的最高BOSS,他手下兩個勢力交流學習,就沒啥好說的了。

2.老子開天闢地

孫悟空曾經說過:李老君乃開天闢地之祖,尚坐於太清之右。這句話提到了太上老君開天闢地。這個大概是出自《太上老君開天經》,是道教創世紀的書籍,都引用了這書籍的內容了,難道還說是揚佛抑道麼,道教都已經開天闢地了。

3.《西遊記》的導演楊潔曾經在《重溫舊夢》寫道這麼一件事情。在《西遊記》開拍之前,楊潔導演曾經前往西安拜訪趙樸初先生(佛教領袖),想要先生寫《西遊記》片頭字幕,而先生以《西遊記》扭曲了玄奘的形象,佛教界不認可為由,婉拒了楊潔。說《西遊記》揚佛抑道,佛教界自己都不認可的說……

當然了也有人說,《西遊記》是一本講究佛道合一的書,其重點就在於菩提祖師身上,菩提祖師在最開始出現的時候,叫作“須菩提祖師”,須菩提是釋迦摩尼座下十大弟子之一,號“解空第一”,這個和孫猴子被取名叫“悟空”想必也是有些關係的。而這個菩提祖師,他在教導的時候: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所傳孫悟空的是功完隨作佛和仙。而後孫悟空在車遲國更是說到: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所以說《西遊記》講的是佛道合一乃至於是三教合一的小說。當然了,也有人認為這本書也諷刺佛也諷刺道也諷刺天庭(朝廷),這個我就不細說了,想必大家也看出書中佛教拿人事,道教作威作福,天庭無能來了。

倒是是怎麼樣,想必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了。最後有個片段給大家看看:

妖精道:“你那裡持齋把素,極貧極苦;我這裡吃人肉,受用無窮!你若餓壞了我,你有罪愆。”如來道:“我管四大部洲,無數眾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

如來收服大鵬的時候說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是哪個人做了好事,就拿他喂大鵬的意思嗎?(那是勸人從惡吧……)這句話應該怎麼解釋呢?


悠然歲月


《西遊記》揚佛抑道這個觀點一直存在至今,現在很多人為了流量的增加,提出一些反方向的意思,說並不是。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幾百年的觀點就這樣幾句話就給平了?一件事情的答案是要經得住時間的洗滌的,揚佛抑道的觀點從明清開始就已經有了,一直延續到現在,說明證明的實例確實有很多。

吳承恩老先生的信仰是不是佛教我們不敢下定論,但這本書絕對是偏向佛教在寫的,為何?他目的就是為了宣揚佛法。

中國是道教的發源地,這個眾所周知,是中國獨有的文化,但佛教終究是人家的產物,對於很多愛國情操的人們很是不服,甚至嗤之以鼻。而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偏偏著重的在宣揚佛法,讓很多人心裡不舒服,才有了揚佛抑道的觀點。

西遊記主題中心就是佛教,而道教也成為了發揚佛教的墊腳石,藐視道教的真正實力,從孫悟空的大鬧天宮我們就可以看出,天庭之上厲害的人物根本就沒有出手,唯獨一個出場率最高的太上老君又大大放水,讓孫悟空不知道天高地厚。

天上的神仙咱先不說,僅僅是一個地仙之祖鎮元子大仙就治的孫悟空服服帖帖,毫無還手能力。這裡不要認為孫悟空理虧而不好意和鎮元子動手,是真的打不過,如果說講理的話,他也就不會打鬧天宮,偷吃蟠桃,破壞蟠桃會了。鎮元子是誰?雖然只是一個地仙的老大,但他是和元始天尊混得,久而久之的能力能差的了嗎?就是觀音菩薩也得給他面子不敢說啥!

這點鎮元子夠厲害了,還是要仰仗觀音來救活他的人參果樹,不忘給佛教增添一點光彩,證明佛教的能力,我們反思一下,道教祖師真的沒有一人能救活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如果真的救不活,鎮元子心中沒有數,能和孫悟空玩救樹的遊戲嗎?

其實這些還都說得過去,畢竟對道教的壓制不是很明顯,只是放水的放水,給面子的給面子。但是其中有一段就很露骨地在抑制道教了。

回過頭來再看西遊記中車遲國那段,虎力大仙、羊力大仙和鹿力大仙為車遲國的國師。其實這段是我最喜歡看同樣也是最痛心的一段,喜歡是因為這三個妖怪是信仰道教的,奉三清為最高神,大力發揚道教。痛心的是因為為佛教抑制了,生生地把道教打壓了下去。

虎,羊,鹿三位大仙雖說是動物修煉成精,自從去了車遲國為這個國家做的都是事實,讓國中可以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佛教呢?車遲國當年大旱,國王首先想到的正是佛教的人,求他們降雨,可是結果呢?一滴雨沒有,最後才被不請自來的三妖以道教名義求雨,而且立竿見影,立馬就下了雨,解了車遲國難題。自此之後全國上下都信奉道教,大力發揚道教。

這裡要提到一點是,這三人雖然是妖怪化身,但修煉的道法是天庭認可的,他們鬥法求雨也是光明正大的,原文中有句話就可以證明:“那道士五雷法是個真的。他發了文書,燒了文檄,驚動玉帝,玉帝擲下旨意,徑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前來,助雷電下雨。”

奉旨前來降雨已經很說明問題所在了,人家根本不是什麼邪門歪道,而是經過天庭允許了的。可惜三妖人脈關係沒有孫悟空強,被孫悟空走了關係才下不來雨。如果孫悟空不走關係,那這場雨可定是下得來的。

可惜,為了宣揚佛法的強大,大大削弱了道教的實力,可憐的虎力大仙就這樣送了性命。這些還沒啥,最有力證明抑道揚佛的證據也是在這段,就是孫悟空大鬧三清觀的時候,竟然把咱們道教最高神三清蠟像扔到了茅廁,對道教祖師如此不敬,不是抑道又是什麼?

這裡也是我最不服氣的地方,你揚佛可以,但沒有必要這麼褻瀆道教祖師三清呀,但從這一點,還怎麼反駁?你不抑道何必這麼褻瀆三清?所以說西遊記正是抑道揚佛的一本書!


老王講事情


個人覺得不是,應該是對佛、道都是有褒有貶。並沒有一味的對某一邊讚揚或者是批判。

有些人覺得《西遊記》揚佛抑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唐僧要尋求真解,是通過去西天取經的方式。

個人有一個見解是,那如果就讓他留在大唐去道教學習尋求真解,那這本著作也就不存在了。從故事性來說,自然是要從大唐去往西天取經,才有更多的故事契機。

那麼沿途,師徒四人遇到九九八十一難,這些劫難並不是只由道教神仙造成,也有佛教的神仙沒有管教好座騎引發的事故。

還有一點是很多人說,每次出了劫難不好解決,都是由佛教神仙出面才解決,這也是說著作更偏向佛教更高一籌。

其實我覺得也不是。既然整篇著作就是已經定了要去往西天取經求取真解,那麼佛祖來救他們出劫難也很正常。

所以我個人並不認為《西遊記》抑道揚佛或者是抑佛揚道。


景城閱讀有感


世界上的事兒是很奇妙的,這一類與那一類八不挨的事兒之間,在某種意義上,都可能產生類比的情形。這種情形讓很多人可以從其他事物的情景中得到啟發,一下想出了自己所幹之事的竅門來。人們稱這種情形叫開悟。而開悟的前提就是事物間的雷同之處。

《西遊記》是一本玄幻小說,裡面的人物設置和故事情節都是虛幻的,不是真實的人類活動內容。可是其中的情節設置和事件的發展,卻同人們的現實活動有許許多多的相似之處。從古至今各行各業各種階層的各種色人等,都從中找到了雷同於自己事業的情形或因素。甚至於牽強附會地把書中的情節與現實相連接,相類比,從而從其中擦出一些靈感的火花,有了開悟,並提高了自己的靈性和智慧。

由此,解讀《西遊記》的版本和角度五花八門,不一而足。有修煉說,有社會說,有人生說,有神怪說,有疾病說,有煉丹說,有爭權奪利說,有人情事故說,也有佛道爭世說,這其中就包括抑道揚佛的說法。不論哪種解讀的方式,只要能從中悟出東西,吸取到營養,那都是可取的。如果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那也就沒什麼意思了。

在這裡,我覺得抑道揚佛的說法是最沒有意思的。因為我覺得佛道爭寵本身就是沒有意思的。佛家和道家是傳承在我國的非常典型的兩種修行方式,他們的目的是給人們提供修行的方法,而不是在世間爭寵。爭寵是世人的行為,不是修行。所以抑道揚佛的解讀方式說到底品位不高。我覺得倒不如從修煉,從人生,從疾病,等角度去解讀更有實際意義,就是從社會,從人情,從政治,從專業等方面也比那無謂的佛道爭寵有用的多。


夢113300796


說西遊記揚佛抑道的人,可以說全都是些門外漢,或者是一些只知道尋章斷句而不知書中真意的書生所言。現在的年輕人大都沒有看過西遊記原著,只是看了電視劇也感覺確實是有這個問題。只是電視劇都是根據書中故事來改編的,並不能演出書中的精華,所以要想知道是不是揚佛抑道,還是看看原著再說。其實西遊記揚佛抑道的話題古已有之,從西遊記在明朝被禁的傳言,便是有人根據明嘉慶皇帝信道,而想象出來。很多年前很火的《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在書中也採用了被禁的說法,是不對的,這也反應出了他也只是個研究歷史的書生。

至於揚佛一說,其實也有些片面,書中有很多對佛徒不體面的描寫,如阿難、伽葉在佛祖眼皮底下向唐僧索賄,還有在《三藏有災沉水宅,觀音救難現魚籃》這一回裡對救苦救難的觀音大士的描寫也不夠莊嚴肅穆,書中寫道:不掛素藍袍,貼身小襖縛。漫腰束錦裙,赤了一雙腳。披肩繡帶無,精光兩臂膊。”所以若說揚佛抑道真算不上。

若是知道作者寫此書的目的,可能就不會有這種猜測了吧。清朝龍門派高道劉一明真人著有《西遊原旨》一書,專門揭秘西遊記內隱藏的修道金丹之秘。他在書首序中說:其書闡三教一家之理,傳性命雙修之道。俗語常言中,暗藏天機;戲謔笑談處,顯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洩者,真君洩之。一章一篇,皆從身體力行處寫來;一辭一意,俱在真履實踐中發出。其造化樞紐,修真竅妙,無不詳明且備。可謂拔天根而鑽鬼窟,開生門而閉死戶,實還元返本之源流,歸根覆命之階梯。悟之者在儒即可成聖,在釋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不待走十萬八千之路,而三藏真經可取;不必遭八十一難之苦,而一觔斗雲可過;不必用降魔除怪之法,而一金箍棒可畢。

從這段序言中我們可以知道,西遊記不但沒有揚佛抑道之意,反而是融三教於一體,用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於其內暗藏成聖成佛成仙的超脫之法,所以揚佛抑道之說全是門外漢的無稽之談。


我是超人11


吳承恩揚佛抑道的問題,已經被很多朋友說了很多年了。究竟是不是這回事呢?書生先前已經告訴大家答案了,不是。

很多朋友跟書生說,他們心底裡關於吳承恩“揚佛抑道”的問題總是揮之不去,想讓書生再寫點新內容,反駁一下“揚佛抑道”。

新內容,書生也想寫,但很多觀點都已經講了很多遍了,新內容很那找。

可是不講,又辜負了朋友們的期盼。

無奈,書生只能更加仔細的閱讀原著,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了一點新內容。

這點內容不僅新,而且很少有朋友提到他們。


誰呢?陰魔。

原著道:“唬得那三藏按住了經包,沙僧壓住了經擔,八戒牽住了白馬,行者卻雙手輪起鐵棒,左右護持。原來那風、霧、雷、熌乃是些陰魔作號,欲奪所取之經,勞攘了一夜,直到天明,卻才止息。”

陰魔奪經,重點是所有能出現的陰魔全出現了。

這種事發生在哪?陳家莊附近,屬西牛賀洲地盤。

孫悟空怎樣解釋此事?我等保護你取獲此經,乃是奪天地造化之功,可以與乾坤並久,日月同明,壽享長春,法身不朽,此所以為天地不容,鬼神所忌,欲來暗奪之耳。一則這經是水溼透了,二則是你的正法身壓住,雷不能轟,電不能照,霧不能迷,又是老孫輪著鐵棒,使純陽之性,護持住了,及至天明,陽氣又盛,所以不能奪去。

成佛了的孫悟空,達到了另外一種境界,拍馬屁都能出口成章了。並且,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他是拍馬屁。

到了東土大唐呢?沒有陰魔。


大家知道,妖魔鬼怪可不是失敗一次就會放棄的群體,他們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到東土的時候,他們應該捲土重來一次,不僅能奪書,還能讓唐僧師徒和佛教丟了面子。

可他們沒有出現,為何?東土大唐才是真正的首善之地,真正福澤綿長之地,有道教的神仙保佑,各種妖魔鬼怪都不會出現。

這就是差距了,如來佛祖口口聲聲說西牛賀洲好,可實際上妖魔鬼怪頻頻出現,禍害百姓,就連經書都敢奪。

如來佛祖口中貪淫樂禍,多殺多爭,口舌兇場,是非惡海的南贍部洲呢?連個妖魔鬼怪的毛都不見。

神仙傻嗎?不保佑敬天禮地,不貪不殺,養氣潛靈的西牛賀洲?當然不是,神仙保佑四洲百姓,可佛教非要逞能,總認為自己強大,自己的地盤無需道教神仙保佑。

既然佛教認為自己強大,神仙也就沒必要多管閒事了。

就這樣,西牛賀洲成為妖魔鬼怪的聚集地,佛教的佛、菩薩等沒能力管。

陰魔奪經,不像孫悟空所說的那麼好聽,奪天地造化之功,與乾坤並久,日月同明,壽享長春,法身不朽,天地不容,鬼神所忌,欲來暗奪之耳等等,這些都是檯面上唬人的鬼話。

實際上,佛教無力剷除西牛賀洲的妖魔鬼怪。

孫悟空說這話的時候,估計忘記自己是鬥戰勝佛了。


他這鬥戰勝佛是做什麼的?斬妖除魔啊。

等他走上工作崗位,陰魔也會是他剷除的對象,猴哥別高興的太早,以後能忙到他懷疑人生。

揚佛抑道?絕對沒有,吳老爺子最後都不忘諷刺佛教一把。


盛世國學


大概是真的…

《西遊記》是人的作品,但也反映了中國人信仰文化的混雜吧。

中國信仰的是大乘佛教。

據說,大乘佛教是佛陀去世500年後,由龍樹(原本是婆羅門教弟子)搞出來的,有種說法說佛教在印度的滅亡原因之一就是大乘的興起,使得佛教越來越像印度教,佛教原本是反對巫術、咒語、偶像等的,但婆羅門教徒把咒術和荒誕故事大量的帶進佛教了,並模仿婆羅門教,出現大量多頭多臂的佛菩薩形象,如千手觀音等…所以,小乘佛教認為中國人所信的佛教其實是印度教,如《西遊記》的諸多鬼神構思便是明證…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為了私利,人心的詭詐足以把惡事詭辨成善事,原本的佛教(小乘)修行者要講究事相戒律等,是公開可見可證的,玩詭詐是極不容易的。但中國的大乘佛教是講心相,心相是不可見不可摸,於是,內心詭詐之為便可以充分發揮了……放眼中國的許多寺廟,到處是騙錢騙色的和尚,他們無視佛經的教導,到處撒謊說佛能保佑人能賜平安,利用信眾的信仰情結誘騙信眾去跪拜印度人(諸佛菩薩都是印度人)…可惡之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