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掉三國三大名將的衛瓘,最後為何死在了一個女人的手裡?

徐耀燕


衛瓘(220~291)是“官二代”,他的祖上乃曹魏名臣。

衛瓘從小聰明多智,“文能提筆寫文章;武能騎馬上戰場。”二十歲時就做了曹魏的尚書郎。

衛瓘人生精彩的華章出現在景元四年(263年)。

這一年魏國傾全國之兵伐蜀,43歲的衛瓘被魏元帝曹奐任命為監軍,主要職責就是監督鍾會和鄧艾的軍事行動,這相當於皇帝的特使,三軍總“政委”。

司馬昭制定作戰計劃:“鎮西將軍鍾會率十萬大軍進入關中,徵西將軍鄧艾帶三萬人馬直奔沓中以牽制姜維。衛瓘跟隨鍾會監軍。”

然而就在鄧艾進入蜀國後,他突然改變了之前制定的作戰計劃,親帶2000士兵走陰平小路,出其不意拿下了蜀國國都成都。後主劉禪自縛而降,蜀國滅亡。

這大出鍾會和衛瓘意料,鄧艾兵少將寡竟然立下了“滅蜀不世之功”,這無疑打了鍾會和衛瓘一耳光。

要知道鍾會和衛瓘所帶的兵力是鄧艾的三倍多,卻深陷姜維包圍之下不能前進半步。要不是蜀國滅了,後主劉禪命令姜維放下武器向鍾會投降,說不定鍾會將被姜維拖死。

鍾會和衛瓘眼紅鄧艾的功勞,二人合謀陷害鄧艾,寫信給大將軍司馬昭說:“鄧艾這傢伙有野心,他想效仿劉備在蜀地成王,他不請示大將軍就私自封了一些蜀國降臣,分明想擁兵自立。”

司馬昭不知內情,於是下令鍾會:“把鄧艾押回魏國說明情況。”



鄧艾確實封了包括劉禪在內的一些蜀漢官員,原來他是想先穩住局面。

鄧艾認為:“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所以才有了“先斬後奏”封官之事。

鍾會接到司馬昭的指令後,他眼珠一轉,一條妙計浮上心頭。

他命衛瓘帶上少量人馬去捉拿鄧艾,這是鍾會的一石二鳥之計。利用鄧艾殺死衛瓘。然後再以鄧艾謀殺監軍的罪名殺死鄧艾。

衛瓘看出鍾會有狼子野心,想據蜀而立的是鍾會。

衛瓘不動聲色,到了鄧艾的大營,用攻心之術瓦解了鄧艾的手下。衛瓘對眾將喊話道:“我這次來只捉拿鄧艾,其他人皆不過問。”眾將一聽紛紛放下了武器。

鄧艾被順利關進了牛車囚籠。然後派人把鄧艾押回魏國。

衛瓘乾淨利落擺平了鄧艾,這讓鍾會大吃一驚。

鍾會統領了鄧艾三萬大軍,到現在為止,鍾會把魏國家底全攥在手裡了。

姜維也看出了鍾會有野心,於是鼓動他造反,姜維想利用鍾會復國。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鍾會和姜維密謀時,由於洩露了消息,鍾會的手下大將不想造反,一起向衛瓘告密。

原來將士的家屬都在魏國,他們不想留在蜀國。

衛瓘心想,這正是除掉鍾會和姜維的機會,眾將在衛瓘的帶領下,突然襲擊亂刀砍死了鍾會和姜維。



衛瓘幹完這些長吁了一口氣,突然他想起鄧艾還活著:“鄧艾不死就有可能暴露我和鍾會陷害他這件事。”一不做二不休,乾脆也把鄧艾幹掉算了。

衛瓘找到和鄧艾曾有過節的護軍田續,故意把鄧艾的行蹤洩露給他,說:“剩下的事你自己看著辦吧!”

田續為了報仇,騎上快馬,把即將回國的鄧艾父子雙雙射殺。

衛瓘得知田續得手,他派出一支人馬,要殺人滅口,可是田續早有準備,騎快馬消失在莽莽森林裡了。

衛瓘在完成這一系列絕殺後,鞭敲擊馬鐙響,高唱凱歌還,帶著大隊人馬返回了魏國。

魏元帝曹奐大喜,加封其為鎮東將軍,賜甾陽侯。

親們看到了吧?衛瓘接連幹掉了三大名將——鄧艾、鍾會和姜維。這三人都是一頂一的高手:鄧艾有滅蜀之功,鍾會文武全才,姜維是諸葛亮的徒弟,哪個也不是省油的燈。



在魏國滅亡西晉建立後,雖然衛瓘從魏國權臣變成了西晉權臣,但不變的是位高權重。

衛瓘和晉武帝司馬炎結成了兒女親家,即武帝把自己的女兒——繁昌公主下嫁給了衛瓘之子衛宣。衛瓘被封為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司馬衷的老師。

這是當年司馬懿的位置。

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晉武帝駕崩後,武帝的傻兒子司馬衷繼位。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是個貌醜心如蛇蠍的女人。

衛瓘剛正不阿,又以老臣自居,於是成了把持朝政賈南風的心腹之患,欲除之而後快。

有一次,衛瓘喝高了,用言語諷刺自己的學生司馬衷,也就是傻皇帝,其實當老師的不能這樣,司馬衷是傻,這事大家也知道,畢竟他是皇帝,古語云:“為尊者諱”。

衛瓘是痛快了嘴,傻皇帝倒沒生氣,他的老婆不幹了,賈南風假傳皇帝的聖旨:“賜死衛瓘一家老小。”

當時衛瓘的小孫子說:“咱先別死,等明天問問皇上是不是非要咱死?”



衛瓘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說完就自殺了,享年71歲。

常言道:“青竹蛇兒口,黃蜂尾後針,兩者皆不毒,最毒婦人心。”再優秀的男人也鬥不過狠毒的女人。你說是不?


秉燭讀春秋


衛瓘,字伯玉,河東郡安邑縣人。三國曹魏後期至西晉初年重臣、書法家,曹魏尚書衛覬之子。

三大名將是如何死在衛瓘手中的?

死在衛瓘手中的三大名將分別是:鍾會、鄧艾、姜維。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開始對蜀漢用兵,衛瓘為監軍,監督二人軍事行動。鄧艾偷渡陰平,劉禪投降,率先進入成都,開始自行任命官員,獨斷專行。鍾會與衛瓘密奏司馬昭,魏元帝下令將鄧艾解送入京。

鄧艾偏軍偷渡陰平時,鍾會在劍閣與姜維對峙。後來後主劉禪投降,姜維也跟著在劍閣投降鍾會。鍾會開始萌生不臣之心,勾結蜀將姜維,圖謀據蜀自立。鄧艾、衛瓘都是擋在鍾會前面的擋腳石,鍾會一石二鳥,讓衛瓘帶著以少量兵力先到成都收擒鄧艾,企圖借鄧艾之手將其殺死,再把衛瓘之死作為鄧艾謀反的罪證之一。

衛瓘只好硬著頭皮連夜進入成都,併發出檄文,聲稱奉詔捉捕鄧艾,其餘的人一概不予追究,並讓軍隊前來報道,如果不來就以造反誅滅三族。結果天不亮,所有軍隊都前來報道,只有鄧艾尚不自知還在睡覺。衛瓘直接衝進鄧艾帳中捉拿了鄧艾父子,用囚車監禁起來。鄧艾部下前來劫囚車,衛瓘輕裝出迎,聲稱自己知道鄧艾冤枉,正在準備上表為其申辯。諸將信以為真,衛瓘乘機將鄧艾押解出成都,送往洛陽。

鍾會進入成都後,以郭太后遺命之名,矯詔討伐司馬昭,將將胡烈等將領、官員請至蜀國朝堂,趁機將他們軟禁起來,開始舉兵叛亂。衛瓘假裝順從,暗中傳消息到城外軍隊。面對城外軍隊譁變,鍾會讓衛瓘出城勞軍,平息譁變。衛瓘出城後,發佈檄文,約定軍隊討伐鍾會,鍾會與姜維死於兵變。

平定鍾會叛亂後,鄧艾部下準備追回鄧艾。由於衛瓘參與誣陷鄧艾事件,害怕鄧艾迴來秋後算賬,就派與鄧艾有仇的田續至綿竹夜襲鄧艾於三造亭,殺死鄧艾父子。

就這樣鍾會、姜維、鄧艾三大名將最終都栽在監軍衛瓘手中。


衛瓘是如何折在一個女人的手裡的?

讓衛瓘所栽女人就是賈南風。

司馬炎篡魏自立後,衛瓘也一路高升,從徵東將軍到徵東大將軍、徵北大將軍,最後入朝為司空、尚書令、侍中。晉武帝司馬炎將自己繁昌公主下嫁與衛瓘第四子衛宣。

衛宣娶了公主後,曾經沉溺於酒色,被外戚楊駿抓住把柄,聯合皇帝身邊的太監開始詆譭衛宣。司馬炎得知後,便下令公主與衛宣離婚,作為父親的衛瓘又驚又懼,也只好向晉武帝司馬炎請求告老遜位。司馬炎下詔以衛瓘為太保,以菑陽公身份回家。

晉惠帝司馬衷即位,楊駿為太傅輔政。之後,楊駿被楚王司馬瑋矯詔誅殺,衛瓘與汝南王司馬亮共輔朝政,錄尚書事,被賜予“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榮譽。

司馬亮主張藩王迴歸封地,只有衛瓘極力支持,因而得罪了楚王司馬瑋。加之衛瓘在司馬衷還為太子時,曾向司馬炎暗示重新立繼承人,遭到當時太子妃賈南風的記恨。此時衛瓘再次大權在握,處處掣肘皇后賈南風向朝政插手。於是,賈南風便以“謀圖廢立”的罪名,下詔給司馬瑋,命其免衛瓘官位。

司馬瑋派清河王司馬遐率部包圍衛府,於是與子孫九人一同遇害,享年七十二歲。只有衛恆的兩個兒子衛璪、衛玠在醫者家裡才躲過一劫。


蘇紀龍讀史


衛瓘,字伯玉,他是三國後期曹魏、西晉初期的重臣,衛瓘在曹魏做官曾做過尚書郎、散騎常侍、侍中、廷尉等官職。三國後期在伐蜀的時候,衛瓘以監軍的身份參與此戰。


在伐蜀漢時,衛瓘以監軍的身份監督鄧艾和鍾會作戰。後鄧艾偷渡陰平,鍾會則率大軍和姜維相持,因鄧艾的偷渡成功,並在兵臨城下時,極度的震驚到蜀漢政權,最終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蜀漢滅亡後,鄧艾因功大,故而他就以功自大而獨斷專行,所以衛瓘就和鍾會向司馬昭告鄧艾有反心,後朝廷下詔捉拿鄧艾迴京,

而當時鍾會則有自己的心思,他讓衛瓘帶少量的人馬先去成都捉拿鄧艾,當時鄧艾手下兵士還是不少的,鍾會之所以如此,就是希望在衛瓘捉拿鄧艾之時,鄧艾反把衛瓘殺了,然後在以鄧艾殺衛瓘之事作為鄧艾的謀反證據。



當然衛瓘是一個聰明的人,他是知道鍾會的意圖,不過他也不好拒絕不去。在衛瓘的策劃下,鄧艾被成功的捉拿,而鍾會想要的結果則沒有出現。

後鍾會進入成都,他也想學曾經的劉備,據蜀而自立,所以鍾會就決定謀反。而蜀將姜維則在蜀漢滅亡後,假意投降鍾會,想用鍾會反叛曹魏而實現恢復蜀漢的希望。

當然鍾會的叛變在衛瓘的謀劃下失敗了。最終鍾會、姜維被殺,衛瓘平定叛亂後,又派田續殺鄧艾父子。

鍾會、鄧艾和姜維是三國後期曹魏、蜀漢的名將,而他們的死都是和衛瓘又著關係的。也就是說是衛瓘除去了他們三個名將。

然而就是這樣的著名人物衛瓘,後來卻死在了一個女子手裡,這是為什麼呢?

衛瓘死在一個女子的手裡,這個女子就是晉朝的賈皇后賈南風,她嫉妒心很強,是晉惠帝的皇后,因晉惠帝軟弱,故而賈皇后專權,對於後來晉朝發生的八王之亂,賈皇后可謂是罪魁禍首。衛瓘就是因為和賈皇后不睦,最終衛瓘被殺。衛瓘死的時候七十二歲。

三國後期,曹魏政權因為皆掌握在司馬氏手中,最終導致司馬炎以晉代魏,登基為帝、建立了晉朝,司馬炎也就是晉武帝。而衛瓘則受到了司馬炎的極度寵信,曾被任命為徵東將軍,爵位為菑陽公。

後來衛瓘又被任命為都督青州諸軍事、兼任青州刺史,徵東大將軍、青州牧。之後衛瓘的官職同樣是屢有升遷,比如領尚書令、侍中、司空等,在當時的晉朝,衛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而衛瓘為官清廉,所以他的名聲也很好。因此晉武帝就把他的女兒繁昌公主嫁給了衛瓘之子衛宣。

然而可惜的是,衛宣和繁昌公主成親後,他卻常常沉迷酒色,從而有所錯失。這就給了其父衛瓘的政敵外戚楊駿機會,楊駿一則和衛瓘不睦,二則他想獨掌大權。所以他認為如果能讓衛宣和繁昌公主離婚,這樣衛瓘就會引退辭職。因此楊駿聯合黃門就在晉武帝面前攻擊衛宣,導致晉武帝下詔衛宣和公主離婚。也正如楊駿所料,衛瓘因此辭職。

後來晉武帝知道衛宣是被誣陷的,他本想讓衛宣和公主復婚,但結果衛宣卻去世了。

後來晉惠帝繼位為帝,輔政的則是楊駿。之後楊駿被司馬瑋所殺,朝政則由司馬亮和衛瓘輔政。當時衛瓘的身份極其尊貴,是被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殊榮的。

但是沒過多久,和衛瓘一起輔政的司馬亮提出讓宗室諸王回到自己的藩國,當時只有衛瓘支持此時。這讓曾經誅殺楊駿的司馬瑋非常生氣而怨恨衛瓘。

而當時的賈皇后她也想幹預朝政、掌握大權,但是卻因為衛瓘的存在,讓她不能得償心願。如此的話,衛瓘不僅得罪了楚王司馬瑋,而且還和賈皇后形成了對立。


晉惠帝為人懦弱,賈皇后則就有不少權利,於是她就讓司馬瑋對衛瓘以“謀圖廢立”的罪名,免去了衛瓘的官職。之後司馬瑋就派兵包圍了衛瓘的府邸,結果衛瓘和他的子孫九人一起被殺。衛瓘之子衛恆的兩個兒子衛璪、衛玠因為在醫者家裡,才得以倖免於難。當然後來衛瓘是得以平反昭雪的,後被追贈為蘭陵郡公,諡號為成公。


中孚鑑


三國鼎立後期,曹魏政權被大將軍司馬昭把持,而衛瓘是司馬昭的親信文臣,在北伐滅蜀過程中,將魏蜀兩國三大名將給幹掉了,這三人分別是:姜維,鄧艾,鍾會。一個文臣為何能將三個響噹噹的名將給害了呢?


衛瓘的好手段,除去三將

大將軍司馬昭提出滅蜀的策略方針後,派大將鍾會,鄧艾及監軍衛瓘三人。蜀國此時諸葛亮已病逝,阿斗派姜維率軍抵抗。鍾會跟鄧艾一商量,鄧艾從後方繞道蜀國大本營,鍾會繼續挺進,讓姜維應接不暇,以達到滅蜀的目的。也不知道鄧艾是不是走了狗屎運,當兵臨蜀國都城時沒多久,阿斗直接開城門投降。當消息傳到前線兩軍交戰的姜維和鍾會耳裡,兩人紛紛氣憤不已。姜維覺得自己在前線拼死抵抗,要保護的大後方的君主都已經投降了,這算是怎麼回事啊!而鍾會覺得拼死拼活,半路被別人摘了桃子。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姜維被擒,鄧艾領了頭功,這就讓鍾會好生嫉妒。姜維也是看到了這個矛盾點,假裝投降鍾會。鍾會大喜,畢竟姜維的軍事才能很傑出,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於是姜維就對鍾會說,你看你手握重兵,天高皇帝遠的,不如就自己成王算了。鍾會心裡有點意動。隨即跟衛瓘商議密奏大將軍司馬昭,說鄧艾謀反。而司馬昭非常信任衛瓘,於是讓二人將鄧艾抓了。

同時姜維繼續攛掇鍾會,讓他自立。鍾會也在偷偷跟手底下的將領說一起反了算了,自立為王,以後吃香的喝辣的。這事被衛瓘知道了,連忙告知司馬昭,同時自己聯絡號召各軍,說鍾會謀反,最終名將鍾會,姜維被殺。而衛瓘在押解鄧艾途中,防止誣陷鄧艾的信息被別人知曉,也用了一個理由,將鄧艾除掉了。



就此,三國後期三位名將被一儒臣給除掉了,不可為文臣的計謀太可怕。當衛瓘回到都城後,司馬昭對其更加信任並賞賜眾人。從此在官場上如魚得水。可是花無百日紅,衛瓘因為說了一句話,沒想到給自己惹下了大禍!

衛瓘因一句話,栽在女子手裡

話說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建立西晉政權,衛瓘一直做到,可是太子司馬衷也就是後來的晉惠帝,能力不行,表現頻頻,不能擔當國君這個重要的職位,於是有次晉武帝司馬炎宴請群臣時,衛瓘假裝多喝酒了,提出應該另立太子。雖然最後晉武帝沒答應,但是這個話傳到了太子妃賈氏耳中,太子妃很生氣,這不是斷了自己的前途嗎?於是懷恨在心。後晉惠帝繼位,賈氏就開始翻舊賬,並以藉口將衛瓘包括子孫九人處死。

衛瓘能文能武,但是卻因為自己的一句大實話,導致不得善終。這也驗證了一句老生常談的話,伴君如伴虎。

從衛瓘的一生來看,也是在告誡我們,當你在為集體考慮的時候,或許就觸碰了某些人的利益,而為了能明哲保身,以靜制動是最好的選擇。


歷史每日說


人物整體路程類似於韓信,戎馬一生,死於婦人。

衛瓘出身在官宦世家,年輕時在魏國當官,從尚書郎、散騎常侍、侍中、廷尉一直幹到鎮西軍司,後來作為魏王的監軍隨同伐。消滅蜀國後,與鍾會一起逮捕鄧艾,鍾會謀反時,又倒戈幹掉鍾會姜維,後來殺死鄧艾父子,連續幹掉三國三大名將。

回師後當上了鎮東將軍,封了菑陽侯。西晉立國以後,擔任青州、幽州刺史、徵東大將軍等職,成功消除了北方匈奴的威脅,又封菑陽公。後來又調回中央擔任尚書令、侍中,最後升到了司空,太子少傅,太保。晉惠帝以後,因為與賈皇后不和,在政變中被滿門抄斬,享年七十二歲。

三國末期,人才斷層,三大人才死於一手

只有魏國降將姜維還在支撐。東吳人才斷層更厲害,而且內鬥不斷。魏國在司馬懿死後,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手下有父親留下的兩員猛將-鄧艾和鍾會。在這樣的局面下,當時僅存的這幾個厲害大將,全都被衛瓘弄死,確實有一套。

衛瓘監軍討伐蜀國

衛瓘是司馬昭最信任的文臣。在曹操和曹丕父子去世之後,後面的曹家子孫能力一般,司馬昭控制了朝堂上的所有實權,他還一直有著篡位的野心。為了給自己的篡位做好準備,他決定出兵伐蜀,由鄧艾和鍾會任主將,衛瓘為監軍。

鄧艾偷襲得手搶得頭功

蜀漢方面得到曹魏消息,也派出了大將姜維迎戰。正當鍾會帶領主力軍隊和姜維對戰時,鄧艾帶領另一路軍隊繞道陰平,直取成都。鄧艾剛到城下,劉禪便自動投降了,鄧艾搶佔了頭功。

衛瓘成為大贏家

而姜維和鍾會還在前方廝殺,聽到劉禪投降,很是無奈而鍾會也在心裡抱怨鄧艾走運。姜維很聰明,他決定趁機挑撥鄧艾和鍾會。鍾會本就手握十萬重兵,在挑撥之下,也就動心了,聯合衛瓘,一起向司馬昭報告說鄧艾得了成都之後企圖獨佔西南。司馬昭信以為真,叫鍾會立刻去成都拿下鄧艾。

鍾會捉到鄧艾,押往長安。此時鐘會要求屬下將領們和自己一起造反,跟司馬昭打一戰。而衛瓘暗地裡卻給司馬昭通風報信。馬上派人捉拿,最終鍾會失敗,姜維也順道被殺。衛瓘被任命為成都太守。衛瓘為了保險起見,找個藉口,將鄧艾也除掉了。就這樣,衛瓘害死了兩國三個頂樑柱式的大將,自己成了大贏家。

想廢掉傻子太子,得罪了他老婆

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後,由太傅楊駿輔政。楊駿被楚王司馬瑋矯詔誅殺,作為帝師的衛瓘與汝南王司馬亮共輔朝政,錄尚書事。被賜予“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榮譽。

不久,司馬亮上奏建議讓諸王回到籓國,與朝臣在殿上議論此事,無人敢應,只有衛瓘附和,司馬瑋因而記恨衛瓘。賈后也因為衛瓘正直,自己做事無法隨心所欲。便以“謀圖廢立”的罪名,下詔給司馬瑋,命其免衛瓘官位。司馬瑋派清河王司馬遐率部包圍衛府,眾人都懷疑詔書有假,想讓衛瓘問清楚再認罪不遲,衛瓘不許,於是與子孫九人一同遇害,享年七十二歲。只有衛恆的兩個兒子衛璪、衛玠在醫者家裡才躲過一劫。

早在晉惠帝當太子時,大臣們就認為他有點天真,智力不夠,應該另立。衛瓘身為老師,有一次竟然也提了這個事,還被後來的晉惠帝皇后賈南風聽到了,才招來了殺身之禍。

於是,這個曾經不動拳腳就除掉了兩國頂梁大將的衛瓘,就這樣被後宮婦人殺死,命運可比韓信。


大海精解二戰


三國對峙的末期,蜀國從諸葛亮死去之後,人才就不多了,只有姜維還在支撐著整個蜀國的大梁。東吳更是越來越糟糕,在曹魏這邊,司馬懿已死,司馬昭一手遮天,手下比較厲害的就是鄧艾和鍾會兩員大將了。在這樣的局面下,當時僅存的這幾個厲害大將,全都被一個文人給設計害死了。這個人就是衛瓘。

衛瓘是司馬昭最信任的文臣。在曹操和曹丕父子去世之後,後面的曹家子孫能力一般,司馬昭控制了朝堂上的所有實權,他還一直有著篡位的野心。為了給自己的篡位做好準備,他決定出兵伐蜀,由鄧艾和鍾會任主將,衛瓘為監軍。


蜀漢方面得到曹魏大舉進攻的消息,另忙派出了大將姜維準備迎戰。這時魏軍部署由鍾會帶領主力軍隊和姜維對戰,拖住他,同時,由鄧艾帶領另一路軍隊繞道直取蜀國都城。鄧艾運氣比較好,碰上個無能的蜀後主,魏軍剛到城下,劉禪便自動投降了,鄧艾這下佔了頭功。

而姜維和鍾會這會兒還在前方奮力廝殺。姜維聽到劉禪投降,氣得跳起來,而鍾會也在心裡抱怨鄧艾走運。姜維很聰明,他決定趁機挑撥敵方這兩個人。於是姜維假裝向鍾會求和,並取得了他的信任,然後又用話語激鍾會,鼓動他除掉鄧艾,霸佔蜀地,造反自立。鍾會本就手握十萬重兵,頗有大志,在挑撥之下,也就動心了。他拉攏了監軍衛瓘,兩人一致向司馬昭報告說鄧艾得了成都之後企圖獨佔西南。司馬昭自然是大怒,叫鍾會立刻去成都拿下鄧艾。


鍾會的主力軍隊不費多少力氣就捉到鄧艾,押往長安。此時鐘會要求屬下將領們和自己一起造反,跟司馬昭打一戰。而一直在鍾會身邊的衛瓘呢,他表面上順從鍾會,而暗地裡卻給司馬昭通風報信。司馬昭豈是好對付的人,最終鍾會失敗,姜維也被殺了。而衛瓘被任命掌管成都。衛瓘為了不留麻煩,就找個藉口,將押往長安途中的鄧艾也除掉了。就這樣,衛瓘害死了兩國三個頂樑柱式的大將,自己成了大贏家。

一年多之後,司馬昭病死,他的兒子司馬炎順著爺爺和老爸為他鋪好的道路,順利地取代了曹魏帝,建立晉朝。司馬炎稱帝后,一直苦惱於繼承人的事。他的太子是個傻子,明擺著擔當不了重任,大臣們也都不看好他。衛瓘是群臣之首,他曾向皇帝進言換太子。這事被傻太子的妃子賈氏知道了,賈氏可不傻,還很聰明,她當然想讓自己的丈夫當上皇帝,從此便記恨衛瓘。後來司馬炎去世,傻太子登基,賈氏開始替丈夫管理朝政。她立即著手清理之前不支持自己丈夫的人,衛瓘就是第一個。於是,這個曾經不動拳腳就除掉了兩國頂梁大將的衛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