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技術水平如何?

魑魅涅槃


中方在建國70週年閱兵式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投入實戰部署的高超音速導彈——東風17,在引起全世界軍事界廣泛關注的同時,本著“中國能造,我們也能造”的真香定律,必然也會掀起一波各國人民競相發展高超音速導彈的新熱潮,就像當年若干中小國家跟風上馬五代機和電磁炮項目一樣。果不其然日本很快就新鮮出爐了自己的高超音速導彈規劃,宣佈將在2026年和2028年分為兩個階段,先後列裝兩種類型的高超音速導彈。

需要說明的是,日本人還是比較小心謹慎的,採用“小步快跑”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推進高超音速導彈研製。2026年的第一階段是列裝類似於俄羅斯匕首導彈的雙錐體設計高超音速導彈,2028年的第二階段才是類似於中國東風17的乘波體設計高超音速導彈,而且從假想圖來看,是屬於自身具備動力的乘波體彈頭(建國70週年閱兵式亮相的東風17,其彈頭是否有動力目前還是一個有待證實的未知數),突防能力自然是更上一層樓。

對此許多國內網友都調侃說道:“想不到日本也有重新回頭山寨中方的這一天啊。”其實這個問題大可不必過分解讀,畢竟高超音速導彈的發展路徑無非也就是這麼幾條,大家難免有殊途同歸的結果。不過日本的高超音速導彈計劃,絕非僅僅只是受到了東風17的刺激而臨時抱佛腳。早在N年前日本就以所謂的“加強離島防禦”為藉口,啟動了高超音速導彈的研製,意圖改變日本自衛隊長期以來飽受詬病的“守強攻弱”歷史傳統。

儘管日本是一個工業基礎雄厚的發達國家,但是要想搞出高超音速導彈也絕非易事。首先日本缺乏必要的基礎研究設施,比如模擬高超音速導彈真實飛行環境的大型風洞,就像中國的JF12激波風洞,能夠模擬25至40公里高空、5至9倍音速的飛行環境,實驗溫度3000℃,測試時間超過100毫秒。不要說日本現有的風洞根本望塵莫及,就連美國也無法與之媲美,而且這種大型試驗裝置建設週期動輒以十年計算,根本沒有速成的可能。

另外在隔熱防護系統、黑障通信導航、高超音速導彈氣動佈局設計等配套技術方面,日本的實踐積累同樣極其有限,就算能夠獲得美國的支持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美國自己都尚且是一個二把刀,多次高超音速武器實驗失敗就是步子大了扯著D所造成的惡果,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惡補,日本又何德何能比美國的進度更快呢?由此可見中方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一枝獨秀不是沒有原因的,日本短期之內(以十年為週期)都很難企及我們目前的高度,只能暫時用PPT來畫餅充飢。


晨曦談兵


日本的高超音速導彈技術並不夠先進,而且研發的能力也不強,根據日本的計劃,日本想要在2026年研發成功一款高超音速導彈,但是如果我們現在看看日本研發過的導彈,其中只有ASM3一種反艦導彈飛行速度超過了音速,為3馬赫左右,這個飛行速度遠未達到高超音速狀態。

上圖為閱兵式中的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下圖為日本媒體對東風17導彈報道的畫面。

根據目前世界上的高超音速導彈分類來看,其中最基礎的型號,也就數一些簡單的空射彈道導彈類武器,例如俄羅斯的匕首式空射彈道導彈、我國的凌雲高超音速導彈、我國用於外貿的CM-400AKG空射高超音速導彈等,飛行速度都大致在5-7馬赫左右,這些導彈的技術並不是非常複雜,類似於把彈道導彈用於空射,在末端飛行速度突破高超音速狀態。這一類導彈,日本沒有研發過。

東風17導彈非常先進,屬於技術難度最高的滑翔式高超音速導彈類型,讓其他國家非常羨慕。

另外一類較為先進的,比如俄羅斯的鋯石反艦導彈,我國的星空2高超音速導彈,美國的X51A高超音速飛行器等,飛行速度為7-10馬赫,這些導彈具備一定的機動變軌能力,飛行速度也超過了空射彈道導彈一截,研發難度較大,屬於戰術級別的高超音速武器,一般可以由軍艦和戰鬥機掛載發射。此類高超音速導彈,日本也從未研發過,沒有相關技術積累。

圖為日本打算研發的高超音速導彈技術路線,先研發難度較小的普通高超音速導彈,然後才是難度最大的滑翔式導彈。

最後一類現在出現的高超音速導彈武器是滑翔式彈頭高超音速導彈,這種導彈類似於彈道導彈,但是給彈頭換裝為滑翔式彈頭,這種滑翔式彈頭非常厲害,可以在臨近空間高度飛行,依靠彈道導彈的助推火箭到達臨近空間,然後以極高速度滑翔飛行,速度可達10-18馬赫,而且具備機動變軌能力,屬於目前高超音速導彈武器的頂級類型,日本所謂要在2026年研發成功的高超導彈就是這個類型,但是其研發難度巨大,必須要有前兩種導彈的研發經驗積累才能具備相關技術能力。

上圖為高速風洞中的高超音速導彈彈頭,下圖為我國實際發射凌雲高超音速導彈,要研發高超音速導彈武器,需要許多技術測試作為積累,日本缺乏相關的條件。

這種滑翔式彈頭高超音速導彈,目前在俄羅斯有先鋒戰略導彈、我國有東風17、東風26B、東風16等導彈裝備這種彈頭,美國相關彈頭都還沒有研發成功,美國只是研發過前兩種類型的高超音速導彈,因為技術落後於中俄,美國國會甚至以立法形式明確要求五角大樓支持新型高超音速導彈的研發。作為日本而言,美國就是其最大的軍事技術來源國,問題是美國都沒有這個技術,日本又如何得到?

圖為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彈頭,他的飛行速度可達15馬赫左右。

日本的基礎研究上也還有缺陷,比如日本缺乏先進的風洞,且先不說要研發高超音速導彈需要的高速風洞,日本目前連研發一般的作戰飛機使用的普通風洞都沒有,沒有風洞就無法對彈頭、飛機等飛行器的氣動特性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優化,只能憑空設計出來,然後交由美國、法國等國的風洞進行測試,但是這樣一般就洩露了本國飛行器的技術關鍵信息,所以一般也很少這樣做。所以日本在沒有風洞的情況下想要研發成功滑翔式高超音速導彈,我看這有點天馬行空的空想意味了。


海事先鋒


我認為技術水平一般

理由很簡單日本沒有能模擬高超音速飛行環境的風洞,日本心神驗證機都是去歐洲吹的風洞但是高超音速飛行器和戰機不一樣,戰機也就1-3馬赫最多了而高超音速飛行器它起速是5馬赫以上,並且還要模擬出高超音速彈頭與大氣層摩擦產生的溫度,據我所瞭解的信息歐洲目前沒有能夠模擬高超音速飛行器飛行環境的風洞,當然美國肯定有日本可以拿到美國實驗。

為什麼沒有風洞搞不出來好的飛行器?很簡單的例子,風洞模擬的是你的飛行器飛行時的環境,那麼你的外形設計產生的影響風洞一吹就一目瞭然,如果你沒有的話靠一次次試射去搞那會把你搞垮,所以沒有風洞的模擬你任何氣動外形設計都是理論上的,沒有實踐的檢驗根本無法成熟。

中國能很快搞出“東風26”彈道導彈搭載多錐體高超音速飛行器、“東風17”彈道導彈搭載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得益於我國很大規模的風洞群,著名的Jl12激波風洞相信大家應該知道很出名並且解密了的。

反正如果日本想搞缺沒有風洞是很難發展起來的,就算他藉助美國的搞出來了也是掌握在美國人手裡,它的命運到底怎麼樣還不好說因為美國數據上稍微造假一下日本就死的很慘。



李曉偉


日本啊,別想了,最多有點基礎計算數據然後發射幾個試驗品。有人說實驗了那不就有數據了?有很少的數據。無法細緻改進可以說要上百次上千次因為該進一點就要發射一次驗證。這個資金日本受不了的美國都會讓這種實驗停止浪費太嚴重。

那我們呢我告訴你我們的東風17是吹出來的,哎呀誰砸我!你們……別動手,我說的吹不是噴子那種用嘴的啦是風洞經過無數次的吹才吹出來的造型。風洞可以吧氣流走向完美呈現,該進也目標明確當然吃一次價格也不菲但比發射一次便宜多了。外形完美了這就夠了麼?不夠的,怎麼高的速度一旦振動耦合怎麼辦所以我們還有火箭發動機實驗臺。還有振動實驗臺。直接在地面就可以實驗很多空中才能發生的事情。

哦對了大型振動實驗臺只有中國有哦。美國也在用中國的。所以你說日本有沒有?


nt01


日本在火箭發動機,材料科學,電子學方面有優勢,劣勢是沒有好的風洞。


慶之666


日本????只有中美有這能力,俄羅斯都沒技術建超聲速風洞,日本有能力建風洞他美爹也不會讓他建的,日本的軟硬件實力太強他爹第一個不放心他自己研發大殺器


麻子大西洋


日本全偷師中國,第一個東風十五,美國剛出的也是偷師中國,第二偷師夏門大學的東風十七,就是閱兵上的,不過十七是不是夏大研究的那款就六知道了,很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