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說明的什麼,你們看懂了嗎?

周家純


《西遊記》這部小說,我覺得對現代人有以下幾個啟示:

第一,為人處世。在現實社會中豬八戒才是那個能在職場中游刃有餘的人,他不僅能討上司唐僧的歡心,對待師兄弟雖然有時候有點不仁義,但最終還是能夠求得他們的諒解;而孫悟空就是職場精英,處處愛出風頭,槍打出頭鳥就是打的孫悟空,有才華可以低調一點,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真才實學;沙僧就是現實生活中大家說的老實人,多做事少說話,反正也基本上是個透明人;唐僧雖然是老闆,但是這個老闆偏聽一言,油鹽不進,到了關鍵時刻還不是要仰仗徒弟們

第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孫悟空目光短淺,以為僅僅是如來佛祖一個手掌的距離,他分分鐘就能翻出去,卻不知道他無論怎麼翻都逃不出如來佛的五指山。現實生活中,你再有能耐,你也得學會謙虛,畢竟學海無涯。當你認為自己足夠強可以傲嬌一下的時候,卻不知還有比你更強的人在遠方接受你的挑戰,只是暫時沒有出現在你熟知的圈子而已,總有一天你們會碰面

第三,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唐僧師徒一行人前往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妖怪,這就是人生中需要經歷的大大小小的挫折,只有從這些挫折中吸取教訓,並勇往直前,總有達到彼岸世界的那一天。人生中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我們要做那個愈挫愈勇的戰士,一直戰鬥到底

這是我在《西遊記》這部小說中瞭解到的,希望我知道的這三點能夠一直激勵我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愈走愈遠,愈走愈高,實現心中的目標


一筆長虹貫千秋


西天取經是儒,釋,道三家領導人共同決策出的平衡三界勢力的一場修行。決策人仔細斟酌確定了取經團隊,並承諾了每個取經團隊中的人各自成功之後會得到豐厚的利益。那我們來看一下西天封賞大會上唐僧師徒五人各自獲得的封號和獎賞,代表的是那股勢力呢?有人說白龍馬本身是尊貴的龍王三太子,辛苦付出西天取經之後卻還是被封為馬,不能迴歸龍的本體。不是吃虧了嗎?其實不然,唐僧師徒五人都獲得了非常好的獎賞,白龍馬的獎勵是非常豐厚的。且聽我仔細分解。

取經團隊中的五個人之前是不同的派系代表著不同派系的利益。取經團隊中的師傅唐僧是一直在講佛法,宣揚佛法。他代表的自然是如來佛為首的佛教利益。孫悟空一心為師傅,一路聽從觀世音菩薩的指揮本身是沒有派系分屬的,但是孫悟空應該是傾向於如來佛這一教派的。而沙悟淨和豬八戒還有白龍馬,都屬於天界玉皇大帝派系的。沙和尚是玉皇大帝的捲簾大將,豬八戒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白龍馬是龍王的兒子,也是屬於聽命於玉帝的。五人分別屬於不同的派系,但是取經結束之後卻都歸入瞭如來佛祖的佛門。他們辛苦付出換得的封賞都是他們應得的,而且獎勵都非常豐厚。白龍馬獲得的封賞也是很值得,沒有吃虧的。原著中清清楚楚的寫明瞭白龍馬最後被封賞的職位稱號是八部天龍廣力菩薩。是的,白龍馬最後也是被封為菩薩,這對於一個原本只是小小龍王的太子來說,是莫大的恩賜。白龍馬當然不會有怨言。而且從龍轉變為白龍馬也不是掉身價,畢竟之前說過龍分很多種,最低級的龍只能淪為別人的盤中餐,一點地位也沒有。白龍馬苦苦陪伴,揹著唐僧走了14年,沒有功勞確實也有苦勞,而且在整個西行過程中,白龍馬基本上也沒有出別的力,只是負責背唐僧。唐僧一個肉體凡胎。也沒有多少重量,對一個本身擁有法力本來是龍的白龍馬來說,基本上是微不足道的重量。而且修成正果之後的白龍馬外表上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在化龍池沐浴後,變成了金鱗銀鬚滿身瑞氣的祥瑞之龍。當初觀音菩薩找白龍馬,作為唐僧的坐騎的時候說過。如果白龍馬誠心悔改,安守本分的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平平安安地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就可以讓白龍馬轉換身份,從一條普普通通的龍變成金龍。所以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馬,不可能有怨言。



灰愛看娛樂


《西遊記》利用玄奘取經的真實史記為因由,完全從歷史長篇小說裡分裂出來的一部獨立的神魔小說。《西遊記》開拓了中國長篇小說以妖魔精怪為主要內容的先河,意義十分重大。


一、《西遊記》說明了什麼?

在《西遊記裡》裡,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釋迦如來、天將神仙、菩薩金剛、神祗都是被挪揄和捉弄的對象。很多小妖小魔卻是和藹可親、人情味十足,是讓人予以同情的對象。猴精孫悟空就是這些這些小妖小魔中的代表,他放縱而不受理性的約束,妖氣十足,本事通天,在緊箍咒面前又無可奈何,讓人悲憐。西遊路上,那些魔頭和小妖的天真、狡猾和弄巧成拙也讓人喜愛。還有不少的妖魔和佛神有淵源,是一家子。這些神佛妖魔在《西遊記》裡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們享受到了其它小說裡沒有的待遇。


在宗教觀念裡,神與魔是正義與邪氣、善良與兇惡、對與錯,順與逆,光明與黑暗的象徵。而《西遊記》通過藝術體制的昇華創造的神魔世界直接顛覆了宗教的價值觀,也徹底暴露宗教的虛偽本質,並讓醜惡的封建社會展示在世人眼前。

二、你們看懂了嗎?

《西遊記》以豐富瑰奇的想象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人在遙遠的西去途上和窮山惡水冒險鬥爭的過程,將所經歷的千艱萬險形象化成妖魔鬼怪所設置的八十一難,以動物幻化的有情的有血有肉的精怪生動地表現了無情的山川險阻,以降妖伏怪歌頌了取經人不畏艱險、排除困難的戰鬥精神,同時,表達了人定勝天的必然。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今江蘇淮安)人。一生不同流俗,剛直不阿。他痛恨黑暗的封建社會,厭惡腐敗的官場,不願違背本心,對現實的社會持否定態度。他想扭轉乾坤,卻懷才不遇,壯志未酬,只能空懷慷慨,撫事臨風嘆息。他唯一能做的只有用自己的文才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藉助神魔精怪來渲洩內心對這個社會的不滿。


所以《西遊記》不是一個憑空的虛擬世界,它是以人間現象、現實及歷史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為基礎,將現實社會的感受、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通過藝術的手法書寫而成。它的主旨是批判政治、嘲弄宗教,這就是《西遊記》的精髓所在,也是它的藝術價值和魅力所在。《西遊記》的作者又是一個最牛的預言家,孔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印證了人造衛星上天;妖魔鬼怪被降伏預示著醜惡的封建社會最終必然滅亡,等等,這是它的偉大所在。


秋暮煙雨


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也是除卻其他三部最為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它的受眾範圍十分廣泛,從兒童少年,到青壯年,再到中老年等等。

這部電視和小說一南都有看過,任何作品的存在都是有一定的價值意義,更何況是人物類型豐富,時代和國家跨度較大,故事類型多樣化的影視作品。《西遊記》裡任何一個角色都可以拿出來分析,而且每個故事,每個人物所表達的都有很大的差異。


在觀看之後,我個人最大的感受,是對於取經之人的選擇,為何只選了四個男性,卻唯獨沒有一個女性。

從現代化的角度來分析,一般有女性的地方事情都比較多,會遇到更多難以化解的麻煩。而男性相對來講就會比較大度一些。

比如說,師徒四人在途中遇到很多困難,雖然八戒看起來有時候會比較小氣,但是他在要緊關頭還是會發揮作用,保護師傅,斬妖除魔。

再比如沙和尚,在很多人看來,沙和尚是一個很無用的角色,但其實不難發現,他會偶爾起到開導唐僧,孫悟空,鞭策和批評豬八戒的作用。

從微觀角度能夠得到的很多,從宏觀角度來看,作品裡有很多正義的化身,像人經歷的一生一樣,千難萬險,一個個跨過去熬過去,就會守得雲開見月明。


我是一南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明朝那些事兒》,讀了四五遍了,西遊記也讀了兩遍,對照兩本書得出以下個人觀點:

唐僧——陽明心學一派在朝廷上的傀儡官員

孫悟空——陽明心學

豬八戒——官場哲學

沙僧——群眾基礎

白龍馬——勳貴階層的支持

玉皇大帝——皇帝老子

太上老君—— 當朝首輔

如來佛祖——陽明心學學派掌門人

觀音大士——官場說客,各方聯絡人

彌勒佛 —— 陽明心學學派二把手,另一流派掌門人

各路道教神仙——當朝官場內各種勢力

神仙們派下來的妖怪 —— 各種勢力在地方,在各級機關內的代言人

各路佛教神仙 —— 陽明心學學派在朝的官員

佛教神仙派下來的妖怪 —— 陽明心學內部的流派鬥爭



合抱木


西遊記可以從多重角度來分析,我作為一個上班族,就從我的上班角度來分析:

唐僧

作為一個領導者,只要有一個方向就行,具體的還是手下的人去操作。作為領導,只要有緊箍咒可以約束手下,這就是帝王之術。

能知道公司的發展方向,擁有用人之道,給手下表現的機會,這就是成功的。

孫悟空

有本事,執行能力也強,點子多。有時也會堅持己見,不服領導管束。但終究出路是取經,業績好,難免出點小錯,不影響大局。

豬八戒

每個公司裡,都有遊手好閒,渾渾噩噩混班族,跟著業績好的人,溜鬚拍馬。但是他自己也能擺明自己的位置,本事不行,就做好一個開心果,做一個綠葉。

沙和尚

公司裡沒什麼技術,但是比較勤奮,腳踏實地,默默無聞的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公司裡甚至你會想不起來有他這個人,但是這個人的工作確實公司裡最苦最累的活。



白龍馬

跟著領導,知道領導的心意,能夠馬不停蹄的緊跟領導的步伐,替領導解憂。做的最微不足道的工作,卻是最懂領導心的人。

總之,公司就是一個團隊,每個角色都少不了,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每個人都清楚明白自己的發光點,這也就是“人貴有自知之明”。


靈清閣國學


眾所周知,《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是一本老少皆宜的名著,外界普遍解讀為弘揚佛法的一本佳作,不過,在小編看來,當你有一天真正讀懂了《西遊記》,你也就懂得了世間所有苦難的真諦,也就懂得了整個人生的真諦!小孩子是根本讀不懂西遊記的。而中國人對修煉、神佛、天國世界、妖魔鬼怪的認識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都與《西遊記》相關。

其實,《西遊記》自問世以來,一直受到世人的喜愛。人們不僅喜愛其中的各種形象,故事情節,更被作品體現出來的樂觀向上的精神所陶冶。而吳承恩在《西遊記》開篇寫到,預知造化會圓功,需看西遊釋厄傳,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可惜看懂《西遊記》的人實在太少,而《西遊記》你真的看懂了嗎?

其實,《西遊記》的境界極高,看懂的人寥寥無幾!那麼今天,小編就帶你們,深層次你們所不瞭解的《西遊記》。我們都知道,吳承恩通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我們去克服內心,戰勝心魔,最終取得經,成就人生。而他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實是告訴人們如何戰勝心魔的成功學。在小編看來,《西遊記》中,這師徒五人只是一個人!

而吳承恩通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克服內心、戰勝心魔,最終取得真經、成就人生。俗話說:“出家人不打誑語”,只要是出家的人都知道,即使不是出家人也是人人都知道的事,但是,西遊記裡的頭號佛教人物,那就是如來佛祖,卻撒了不少謊。從孫悟空誕生開始說起吧,眾所周知這隻猴子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生來不受約束,對萬事萬物充滿好奇與鬥志。

而這師徒五人,其實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豬八戒是人的情慾,沙和尚是人的情緒,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力,而孫悟空是心的弟子,不過這一顆,騷動不安的心於天堂地獄,善惡間自由穿梭。因為孫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師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個合起來就是“心”字。而《西遊記》開篇就寫孫悟空的出身,是由一塊仙石感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生成,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寫石猴的求道與修煉,也就是在講述一個人的修煉歷程。

而孫悟空(心)引領著師徒幾個,也就是(人)不斷前進,一路上悟空降妖,說的就是心去降心魔的過程。而孫悟空一路上就打死了六個強盜,實際上孫悟空打死了六根,說明六根清淨,乃取經之本。而最後,孫悟空是被封為鬥戰聖佛,也就是說無論我們從事什麼,只要懂得約束自己的內心,終可成功,其實,我們仔細細讀《西遊記》我們會發現,在西天路上的每一個妖怪都是有含義的,而所有的妖怪全都是一個比喻,所以,你們看《西遊記》看出了什麼?


小魷魚看劇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五位師徒只是一個人!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體,豬八戒是人的慾望,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龍馬是人類的意志力。孫悟空是菩提祖先在斜月三星洞的弟子。"斜月三星"是一個心字(那不是斜月嗎?)難道三星不是三點鐘嗎?)所以孫悟空不僅是心的門徒,也是心的弟子。

這顆焦躁不安的心在天地之間自由穿梭,世界上的心變化無常,七十二個瞬間。

五行山壓悟空,象徵著世間的金、木、水、火、土,如此強大,足以壓住天地之心。五行山也象徵著佛教中的"貪婪、憤怒、妄想、緩慢和猜疑"。佛陀說,這五個字概括了所有人的心,連孫悟空也逃不掉這五個字。

孫悟空在天宮大鬧時,實際上,有多少佛教徒認為自己瞭解自己,一絲不苟地修行"戒律、決心、智慧",但最終還是會留下"貪婪、憤怒、妄想",只是因為他們不明白"貪婪、憤怒、妄想"的本質。五行山為兩座界山,經過這座山,曾經那顆激動的心終於跳出了三界。孫悟空翻筋斗108000裡,正好是靈山的距離。什麼意思?意思是:不管靈山有多遠,都是一顆心的距離!善與惡只是在一個思想的中間,一個思想可以成為佛,一個思想也可以成為惡魔。師徒五人在西天道上打怪獸,其實是指一個人在生活的方式上驅除妖魔,經文就是一個修行的過程。真正的靈山在我們心中。

這就是孫悟空常對唐僧說的:"只要你看到慾望,再讀一遍,就是靈山!"另外,當唐僧第一次踏上這條路時,烏巢禪師教給了他一本心經,還對他說:"佛陀在靈山很遠,靈山只在你心裡。"因為你要靠你的心醒來,才能明白,那時所有的惡魔都被移走了,也明白了。

後來,在收服八戒和沙和尚之後,最完美的團隊"身體、心、愛、性、意義"就形成了。在去西方的路上,悟去化齋前在地上繞圈,這是心靈設定的極限,但人的身體(唐僧)總是被慾望所領導(豬八戒)!因此,人們(少數老師和弟子)很容易離開心靈設定的界限(悟空),所以他們一離開邊界,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惡魔(妖怪)。心(悟空)帶領人們繼續前進,一路上斬妖除魔,也就是心降心魔。西天路上的每一個怪物都有意義!所有的怪物都是隱喻!

總結:如果一個人,在經歷所有的事情之後,仍然能保持一顆真正的心,即使不是西天,心也已經成了佛。佛陀的經典是"金剛經"。


國內電影院


《西遊記》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內容最為龐雜,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同時登場,又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它從不同角度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我們一一分析。

1、從《西遊記》整個故事來看,告訴我們要團結一心,堅持初心,百折不撓才能取得成功。

2、從孫悟空的角度看,要不畏權勢,敢於同黑暗勢力作鬥爭。

3、從唐僧的角度看,要慈悲為懷,普度眾生,愛惜生命。

4、從豬八戒的角度看,做人不能貪財好色,要憨厚老實。

5、從沙僧的角度看,做人要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6、從白龍馬的角度看,做人要盡心、盡忠、無私奉獻。

7、從妖精的角度看,不要做浪費機會的人,要抓住機會,該出手時就出手,唐僧到手馬上吃肉。





萬里清風來


《西遊記》是在中國可以說是民間傳頌最廣泛的中國古典小說了,真的是做到了“婦孺皆知”,上到99下到剛會走,幾乎沒人不瞭解西遊記的,直至現在每到寒暑假,西遊記也是能夠在各大電視臺播放。也許在群眾心目中,西遊記就是唐僧師徒四人度過重重苦難,最終取得真經的“勵志”故事。但是當您認真品讀西遊記的時候,您會顛覆您的三觀,因為很多地方看起來似乎都不合理,但是卻又都有一定的道理。比如:

孫悟空大鬧天宮這麼厲害,十萬天兵天將都拿他沒辦法,為什麼後來遇到妖怪屢屢吃虧呢?

唐僧的父親真的是那個狀元郎陳光蕊嗎?

太上老君這麼強,為什麼都拿孫悟空沒轍呢?

……



疑點太多了,真的坐下來列舉,然後一條條的詳細說明,也許說上10天也說不完。這也就正好印證了《西遊記》的開場詩,也就是《西遊記》真正的主題--預知“造化”混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其實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先生無處不在暗示“造化”這個詞,真的是造化弄人。這裡小編就“唐僧的父親到底是不是狀元陳光蕊”這件事來簡單說說。

唐僧的親生父親很有可能並不是那個狀元郎陳光蕊

書中有交代 在《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一回中寫到 陳光蕊與新婚妻子殷溫嬌在去江州赴任的路上 途中遇到水賊劉洪跟李彪 兩人見色起意 殺了陳光蕊 劉洪霸佔了已有身孕的滿堂嬌 然後帶著滿堂嬌 拿著陳光蕊的官印冒名頂替去江州做了18年的知府 期間殷溫嬌把孩子生了下來 怕劉洪對孩子不利 放在木盆裡扔到江中 幸被法明和尚救下 並給孩子取名江流兒 18年後江流長大 在朝廷的幫助下為父報仇 揭穿了劉洪 最後親手剜了劉洪的心 並救活了被龍王保住性命的父親陳光蕊


看似很圓滿的結局 其實其中疑點重重 比如

1.唐僧的母親殷溫嬌那是當朝宰相殷開山的女兒 為什麼對自己的婚事會如此草率 會想到拋繡球 萬一繡球被品行不端的人拿到了呢 難道也要嫁給他?

2.書中寫劉洪殺陳光蕊的時候 是先一刀殺死陳光蕊的隨從 然後用拳頭活活打死陳光蕊 這兩種殺人方法可有說到 試想 劉洪是個水賊 如果他跟陳光蕊無冤無仇 應當一刀解決 因為水賊只為了錢和美女 沒必要活活打死

3.書中提到 陳光蕊跟滿堂嬌結婚到陳光蕊被害前後不足2個月 而夫妻二人去江州赴任的氣候 滿堂嬌的肚子已經很大了 陳光蕊死後又過了兩個月 孩子出生了 在這短短兩個月裡 怎麼會肚子會那麼大?四個月孩子怎麼會降生? 難道這只是吳承恩先生考慮不周到 前後邏輯混亂嗎?

4.滿堂嬌為什麼委曲求全跟殺夫仇人過了18年 要等到長大後的江流來才想報仇 她好歹也是當朝丞相的千金 想要告發劉洪 想必還是有辦法的吧 而且18年來 劉洪對她很不錯 兩人同床共枕18年 她就沒有機會為丈夫報仇嗎?

5.劉洪是個水賊出身 即使拿了陳光蕊的官印就能勝任知府嗎?18年就沒人發現他沒有這個才能嗎?

6.江流救活了父親陳光蕊後 本來夫妻團聚的美好結局 為什麼滿堂嬌選擇了自殺?只是因為貞烈? 因為所謂的一女不事二夫



這麼多的疑點 難道是吳承恩先生邏輯不周? 其實不然 這更顯現了吳先生的高明之處 這正呼應了西遊記的主題“欲知造化會元功 須看西遊釋厄傳”。答案小編先不說,同學們可以自己認真思考一下,喜歡的同學可以在評論區討論。

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我是新人一貧逍遙,喜歡的請同學們點個關注,感謝支持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