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打死白骨精,與唐僧爭執,沙僧為何不開口說話?

醉墨客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孫悟空打死白骨精,作為神仙的沙僧早已看出來白骨精不是凡間女子。只是唐僧和孫悟空,一個是領導,一個是兄長,得罪誰都不好,倒不如閉嘴的好。

(沙僧劇照)

在《西遊記》中的人物眾多,卻不像《三國演義》一樣勾心鬥角,胸有城府。每個人一個眼神


一句話,都彰顯出人性特有的聰慧和細緻。在《西遊記》中,雖然也不乏刻畫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細節,畢竟比起《三國演義》少了許多,人與人之間的算計。在《西遊記》中,唐僧四師徒的關係,也就簡單很多。而沙僧,作為唐僧最後一個收下的徒弟,就誠實、憨厚了許多。用沙僧的憨厚、沉默和若有若無,就是來襯托孫悟空和豬八戒性格的不同。

火眼金睛、嫉惡如仇,武藝高強的必定是孫悟空,因孫悟空是大師兄,也是《西遊記》中的主角,好吃懶做,動不動就發牢騷,散夥的是豬八戒。豬八戒雖然不斷挨大家的教訓,並不因此而生氣,而是笑呵呵的先吃飽肚子,在官師父的死活。這是豬八戒最讓讀者質疑的地方,現在也成了一部分人的偶像。人活一輩子,圖什麼?最後還不是和豬八戒一樣,吃好睡好,即便好色的癖性受眾人排擠,嘲笑,最後還不是一樣能修成正果嗎?

沙僧師徒是個最有代表性的團隊,經理沙僧,辦公室主任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只能是一般成員,而白馬只不過是他們必須具有的一道工具,只能屬於經理擁有。

在這個團隊中,他們最初的組合並不那麼順利,沙增遇到悟空時,並不覺得這個徒弟有多重要。沒有這個徒弟出現時,自己還不是已經走了很長的路,也沒見得遇到什麼不可逾越的苦難。遇到孫悟空就不行了,好多的艱難險阻,沒有孫悟空還真過不去。孫悟空其實成為這個團隊執行人,沙僧多少有點傀儡的意思。不過,由於職位和輩分在那裡擺著,而他們最終的任務就是關鍵人物沙增,必須修煉成仙,所以三個人雖然武藝高強,都比師父有本事,也沒有辦法越過師父去,還得乖乖的聽師父的。

(西遊記劇照)

沙僧雖然不大愛說話,有事來了,只會喊“大師兄,妖怪來了!”,但沙僧其實看出來,這個團隊若想取得成功,必須聽大師兄的,因為大師兄的本領太大了。師父雖然無法違背、反抗,真的爭執起來,師父管不了大師兄,所以沙僧寧願不說話,誰也不幫,也不說出誰對誰錯。這就是沙僧的聰明之處,與《紅樓夢》中薛寶釵的“有一問搖頭三不知“有異曲同工之妙。

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原因,就是沙僧出身不高,導致他一般的情況下沒有發言權。這一點,別說人間,在神仙之中,這種勢利的風俗也是一樣出現的。不信大家仔細讀讀《西遊記》,所有高高在上的神仙的出身都是高貴的,一般小神仙怎麼修煉,就是修煉一輩子,也無法修煉到那個位置,這就是命中註定的出身和身份問題。

而他們師徒四人剛剛組合一個團對,彼此還不瞭解性格和脾氣,遇到重大事件,只有有本事的人,才能有發言權。所以,以後遇到妖怪出現,總是孫悟空第一個設定打妖精方案,即便打不過,只有孫悟空有資格去天上請救兵。愛埋怨和咬嘴的豬八戒都沒有資格,老實的沙增更沒有資格,他們就是去了,天上那些神仙目中無人,也不會伸手相幫的。

(白骨精劇照)

由此,老實的沙僧當然看透,愚昧又自負的師父,早晚會發現是自己的錯誤,而脾氣暴躁的大師兄,莽撞、過於自作主張,也會讓事情變得複雜,既然誰都不能得罪,不如什麼話也不說,等時機成熟,師父和大師兄的矛盾自會化解。不如自己靜觀事態的發展。


一串七珠讀雜書


這是一個有趣話題。沙僧從文學角度來說,在西遊中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本領沒悟空大,腦筋也沒八戒靈光。整個一苦力,擔擔行李,跑跑腿。從職場角度來說,唐僧是經理。悟空當領班,八戒和沙僧是店小二的角色。兩位領導鬧意見,群眾那有發言權。一不小心,弄個兩面不是人,以後有的是小鞋穿。沙老四雖然看著有點呆,但他一點也不傻,小算盤打得響哩。表錯態,站錯隊,無異於引火燒身。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嘿嘿,任你倆吵破天,我就是不開口,能奈我何!




左眼觀世界


不知有沒有發現,西遊記中為什麼描寫沙僧的內容的特別少,除了流沙河那一章節。而且,沙僧最後被封的也只是羅漢,而孫悟空和唐僧都是佛。可見地位之顯赫。講到這裡,我先問大家如果兩個老闆吵架,也沒有問你意見,你只是吃瓜群眾,身份低微,你會跳出來做和事佬,給大老闆和二老闆評理嗎?估計你會想,你的地位,說話的分量,最主要的是自己夠不夠資格。在現實的世界中,在你不知道之後的發展,你會貿然站隊嗎?你還有自己的房貸,有自己的妻兒,有自己的老父老母。很有可能你的一句話,你就走人了,沒有了經濟基礎,人家還是大老闆和二老闆。回到書中,你會發現沙僧也是最“懂事”的人,他只是負責擔行李,也沒有怎麼出過大力,遇見小妖揮揮權杖,遇見大妖也是和唐僧一樣只能說“大師兄,救我”,居然就可以封為金身羅漢。這是多少“妖怪”幾世也修不來的福分。所以,《西遊記》師徒四人都是“精”。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可以交流。


小驢驢啊


這個要從沙僧的個人性格來看。沙僧在取經的這個團隊裡,論心性,不及師傅唐僧;論本事他沒有大師兄的孫悟空那七十二般變化和筋斗雲,甚至連武器都不及兩位師兄的;論出身,唐僧是金蟬子轉世,命定的取經人,孫悟空是天生地養的神猴,一場大鬧天宮名揚六界,連神仙都要尊稱一聲“大聖”,還有那豬八戒也是天蓬大元帥轉世,而他只是一個小小的捲簾將實在不值得一提。所以,沙僧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很少說話,臺詞也少的可憐。他之所以能在這個團隊,堅持到最後,就是靠他一直以來的踏踏實實,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就他本人的個性來看是不爭不搶,老實本分。所以,他不會說孫悟空的對錯,更不會說唐僧的不對。只有保持沉默了。


金阿姨的廚房


沙僧不知道該怎麼說,真的左右為難!其實,只有悟空自己識破白骨精。沙僧雖然相信悟空,但他性情持重,處事講原則,對事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對悟空相信歸相信,但自己看不破妖精,不能絕對確定悟空是對的。師傅是一凡人,也不識妖精。在不確定一定是妖的情況下,不許悟空亂殺人師傅就是對的。悟空性情暴躁,做事直奔主題,且都在千鈞一髮之時,刻不容緩。如果悟空是對的,自己阻止他就是錯的。師傅不識妖,阻止悟空亂殺人也是有情可原。沙僧這一個老實人一時想不出兩全之策,所以沙僧沒有說。


山居撫琴


這個要從沙僧的個性說其,沙僧被貶下凡之前在天宮做捲簾大將的,也就是玉帝的貼身侍衛。做到這個位置說明他深諳官場規則,懂的趨利避害的人物。

孫悟空打死白骨精三次都對唐僧冷嘲熱諷的,先是不給唐僧化齋,惹得唐僧不快,而後又說唐僧看上了化作小姑娘的白骨精,更是惹的唐僧的厭惡,之後又連續打死白骨精幻化的兩個人物,越發讓唐僧其了趕走孫悟空的決心。

沙僧之所以不說話,他明白唐僧是不喜孫悟空的,這時不說話,是看準了火候的,這個時候領導發火,不能對著幹,另外少說多看,他在摸唐僧的脾氣,一但唐僧要沙僧表態時,他就會說是蒙觀音點化,誓死也要上西天去,一句話就把唐僧給頂回去了,沙僧是四人之中最狡猾的一個了。


瑪修師


因為沙僧是個特別穩重的人,性格比較好靜,對師傅和師兄都尊重,他知道自己沒有說話的必要,再說了導演也沒給他準備很多戲嗎,好像話少就是他的優點吧!沉默寡言這四個字送給他最恰當。我就這麼個觀點不知道大家同意否?


zhaoruizhi


首先沙僧的性格屬於憨厚老實的,不善言辭,其次也許他是個聰明人,一個是師傅,一個是大師兄,兩邊都不得罪,萬不得已做做和事佬。


寶貝給我力量


孫悟空打死白骨精,與唐僧爭執,沙僧為何不開口說話?

這個問題太簡單了,還用多說嗎?只因導演不讓



天蠍座小杰


沙僧才是最機智的,做好分內之事就好,不該說的絕對不說,最後得了一個羅漢之身,混的反而比二師兄好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