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國女排》宣傳海報上球員的腿部都是血跡斑斑而被質疑過分誇張,你怎麼看?

沸騰體育吧


明晃晃的大長腿上傷痕累累、血跡斑斑,膝蓋上的護膝也破損不堪,《中國女排》的海報用了最能吸睛的“擦邊球”方式去彰顯了一種女排健將訓練刻苦的情況。

為什麼說是“擦邊球”?因為大長腿、傷痕累累,這些都是最能引起人原始觀看慾望的元素,經常和限制級的內容掛鉤。但同時,這的確也是女排健將們極具辨識度的元素。

巧妙的關聯吸引眼球的同時又不違和,所以這張海報是一張成功的“擦邊球”海報。

但這樣的方式誇張嗎?誇張!而且你覺得誇張就對了!

電影宣發階段最重要的是流量,宣發內容能引起話題,帶來大量關注,就是成功的操作。

當然,有的朋友會擔心,如此誇張的宣發,不會像《上海堡壘》一樣給電影帶來負面影響嗎?

答案是不一定的。《上海堡壘》的翻車,過度宣傳自己是科幻電影自然有責任,但根本的原因是影片本身質量不行,大部分都是愛情故事,偏偏要給自己一個科幻大作的頭銜。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才是讓他口碑直線下降的原因,更何況這個“狗肉”還是臭的,讓觀眾噁心無比,最後直接口碑崩塌。

不妨假想一下,如果《上海堡壘》的影片質量,能達到與《獨立日》不相上下的水平,他在宣發時捆綁《流浪地球》的操作,還會至今都成為被詬病的原因嗎?恐怕只會令眾人大叫“真香”的有一個例子。

可惜,滕華濤用錯了鹿晗,《上海堡壘》片方用錯了滕華濤,製造話題的宣發方式也錯用在了《上海堡壘》的宣傳上。

那麼《中國女排》是否會步《上海堡壘》的後塵,個人認為不會,主要有三個原因。

其一是香港導演陳可辛。

雖然近年,香港導演一直被詬病為“不接地氣”,拍出來的電影都是“爛片”。

雖然從大數據來看的確如此,但不能否認他們的執導能力和創作功底都是紮實的,只要能適應大陸市場的需求,就能成功轉型拍出不錯的電影。

劉偉強前段時間用《中國機長》證明了這個論點。

陳可辛在2014年執導了《親愛的》後,很少作為導演參與到電影製作中。雖然《親愛的》口碑不錯,但對於這個正在轉型中的陳可辛來說,也許只是一個意外。因為接下來他都是以製片人的方式在不同的電影題材上進行探索,大有為自己在大陸市場尋找轉型方向的意味。

所以,當他再次以導演身份迴歸熒幕,為我們帶來這部《中國女排》的時候,我似乎已經看到他已經找到轉型方向,那就是中國體育題材。

搜索一下他的拍攝計劃,另一部中國體育題材電影《李娜》更加堅定了我這個看法。

其二是主演鞏俐。

鞏俐神似郎平的話題,前段時間曾短暫制霸熱搜。

拋開宣傳攻勢的因素,但從路透出來的劇照中看出,鞏俐的確有三份“鐵榔頭”的氣質。優秀的演員能最大程度地還原原型人物的形象,為電影增色不少。

很明顯,鞏俐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演員。

其三是體育題材。

體育題材的電影雖然少眾,但只要能結合好合適的情感,也能鑄就非常經典的大片。因為體育運動本身是很能讓人有代入感的事,我們可能不會高深莫測的科學知識,不會凌厲的武打動作,不會城府極深的宮心計,但我們肯定都會進行體育運動。

只要影片不是一部拋書包式的體育術語紀錄片,能把合理的情感建立在體育項目上,那觀眾就很容易能從觀影中得到共鳴。

《摔跤吧,爸爸》就是在摔跤運動的基礎上,融入了父女情,讓觀眾在主角學習摔跤的過程中,被這對父女的情感觸動。

《中國女排》如無意外應該會選擇國家情懷和團隊精神進行情感融合,只要不作死加入飽受詬病的“愛情元素”,這部電影肯定能給觀眾帶來極強的共鳴感。

綜上三點,我認為《中國女排》的宣傳雖然誇張,但並不會影響其影片質量,大家可以拭目而待。

我是一木支危樓,與你說說電影電視劇,聊聊明星那些事那些情。


一木支危樓


他們沒有練過體育而已,我有幸而又後悔練了兩年中國體育,僅僅兩年而已,熱身不按里程跑,按時間跑,連續跑1個小時不能停,年輕同學們隊友們的膝蓋,腰,胳膊,腳多多少少都有些傷病,有輕有重,實話實說淤血和破皮是最好的結果了,運動員就怕膝蓋和跟腱出毛病



用戶6819173397


年輕人不知道從前生活的艱辛,沒打過排球,但踢過足球,那時的孩子踢球,腿和腳都沒有好地方,最疼的是以前剛剛結痂的傷處還沒好,就又弄破了,全身沒好地方。淤青的地方佈滿全身,那都不算傷。這個片子的傷痕弄的不像。


金水美好666666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日前,《中國女排》電影的首個預告及海報公佈。但是,海報中球員們的腿卻引發不小的爭議,具體怎麼回事呢?請看下文!

圖一:女排姑娘們的腿血跡斑斑

中國女排電影中球員的腿為什麼血跡斑斑?

從公佈的海報可以看出,球員們一個個打著繃帶,腿部傷痕累累,看起來非常悽慘。對此不少網友指責道,為了給電影預熱,沒必要刻畫的如此慘。其中一條最熱門的評論是這樣說的:“排球不是用手打的嗎?怎麼全是腿上了!”,那麼,為什麼腿部會出現這麼多的傷呢?

在現行社會,運動員們絕對不可能出現這麼悽慘的情況。但是迴歸電影本身,該片講述的是中國女排的進步發展史,而在上世紀70-80年代,女排姑娘們所要面對的是糟糕的硬件設施,比如在木質(竹木)地板上訓練,在煤渣土地上奔跑等,在這樣的環境下打球,腿部怎麼可能不受傷?

圖二:在竹木地板上訓練

腿部血跡斑斑是否有誇張成分?

還是那句話,這就是一部電影而已,並不是紀錄片,也不是專題賽事回放。電影為什麼不邀請郎平、朱婷等專業運動員出演,很大原因就是會打球的不一定會表演。《中國女排》之所以不被稱為紀錄片,原因就在於其內容中摻雜了不少誇張成分,這樣才有賣點,才更能打動觀眾!

所以,女排姑娘們腿部的血跡不是為了賣慘,而是為了烘托老女排付出的努力,以及中國女排在走向輝煌的艱辛歷程!一部完整的電影,要想反應中國女排的發展史,就必須表述曾經的不易。當然,部分網友堅持認為海報過於誇張也可以理解,畢竟他們沒有經歷那個年代!

圖三:為了救球,擦傷的手

為什麼排球用手打,受傷的卻是腿部呢?

回到文章開頭,有網友質疑為什麼女排受傷的是腿部?排球確實是用手及手臂擊,但是在比賽中,對方回擊過來的球並不是定點球,需要球員們奮力回擊。所以經常觀看女排比賽的球迷都清楚,在賽場上為了不讓排球落地,女排運動員們撲地救球,跪地墊球等情況比比皆是!

2018年,巴西女排主力坦達拉發生嚴重崴腳(90度),賽季報銷;中國女排國手丁霞也曾在比賽中不慎崴腳,痛哭流涕;另外朱婷、龔翔宇等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受傷。現在的條件這麼好還容易受傷,更別提幾十年前了。如果還是無法理解,建議心存疑惑的網友親自體會一下,去排球場上打打球,感受女排姑娘們的不易。


體育簡評


傷痕累累的大長腿並不能代表“女排精神”,反而違背了真正的“女排精神”。

郎平曾經擔任過意大利女排俱樂部以及美國女排主教練,她坦言,期間學到了很多很多新東西。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自行百度。

當年,日本排球傳奇教練大松博文給中國女排運動帶來“三從一大”為核心的“魔鬼訓練法”,為日後中國女排的崛起打下了第一根樁基。此後,圍繞奪取金牌這個唯一的目標,頑強(玩命)拼搏成了女排乃至整個中國體育界的共識。

不過,郎平出國後有了新的認識。比如,她一開始不理解美國女排主力隊員會為了與男友度假而放棄一場重要的比賽,她也不理解美國女排隊員按時上班、準時下班的“隨意”…………但是最終,郎平在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後,訓練方法有了明顯的變化,更加科學、人性、專業。有段時間郎平也曾亞歷山大,其訓練理念和方法遭到多方質疑。當然,天道酬勤,優異的戰績讓質疑者無可奈何閉上了嘴,只剩個別為老不尊者偶爾放支冷箭。

在我看來,今天女排的成功,一是在於尊重專業,尊重運動規律,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二是在於與時俱進,敢於放棄當年的致勝法寶——小、快、靈,接軌世界潮流,選擇高大隊員、採用新打法(日本女排沒有像其首相那樣會“君主豹變”,結果已從當年的東洋魔女淪為二三流隊伍);三是在於尊重隊員,郎平對女排隊員來說既是嚴師又是慈母,嚴格管理又愛護尊重隊員,這才有了女排這個充滿自信、激情四射的王者團隊。

尊重專業、尊重個性、緊跟時代,這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江南俗士1972


《中國女排》宣傳海報太過血腥,劇情太過誇大其詞,有點讓人望而卻步,對於弘揚女排精神沒有好處。我們可以閉上眼睛想一下,一排大長腿血跡斑斑,讓我們如何體會快樂排球帶來的快樂,如何體會賞心悅目排球運動?值得深思。



女排精神是敢打敢拼,不畏強敵,永不言敗的體育精神,不是血跡斑斑的大長腿能夠提現出來的,劇情太過分,太誇張有點矯情,有點難以接受的怪怪的感覺。


桃花島主談球論道


如果有人覺得過分誇張了,那請你去仔細看看郎平走路的姿勢,是不是覺得不像正常人走路利索呢?因為他的膝蓋在25歲的時候,就已經磨損到普通人70歲的程度。因為她坐在凳子上指揮戰術,起身的時候都需要助理教練扶一下。因為她的腰傷晚上睡覺,要將身體和床之間所有的縫隙塞緊,否則疼得難以入睡。看完這些你還覺得誇張嗎?

最近賀歲電影《中國女排》的海報發佈了,在宣傳海報上面女排隊員的腿上都是血跡,而有人就質疑這樣的場景是否太誇張了。我覺得說出這樣話的人她沒有真正的瞭解中國女排的歷史。不要看現在球員都在比賽場上鬥志滿滿,不要只看到她們在領獎臺為國揚威,但是在私下她們卻承受了常人無法理解的傷病。

在中國女排歷史中,郎平可能是身體受傷最多的球員,以至於她在25歲的時候就退役了。至於郎平的傷病有多厲害,我們借用她自己的一段話來說明,郎平曾經自嘲自己身上沒有一個部位是完好無損的,腰椎間盤突出絕對可以發個殘疾證,就是不知道該定位幾級傷殘了。所以至今我們看到郎平走路的時候都非常不舒服,不能長時間的站立。

當然其他的球員也都有這樣的情況,袁心玥的心臟、顏妮的滿身傷病、徐雲麗膝蓋和腿、這都是中國女排能站上榮耀巔峰的見證。以前球員的安全保護措施也沒有現在好,運動傷病也是比比皆是,所以用血跡斑斑來體現傷病的殘酷,比賽的殘酷一點也沒有錯,或許在導演眼裡是一種誇張的修辭手法,但是在中國女排身上就是鍥而不捨的精神體現!


把球給我吧


據最新消息爆料,由陳可辛執導的《中國女排》將於2020年大年初一上映,影片在近日發佈“上場”版預告,由鞏俐飾演的中國女排第一人正式亮相。主要講述了郎平職業生涯中的兩次“高光時刻”,從金牌運動員到金牌教練,串聯起一條振奮幾代人的冠軍之路。

你別說,鞏俐來飾演郎導還挺有一番味道的,不管是身材、眼神、打扮,行為舉止上都入木三分,惟妙惟肖,而且鞏俐也是證明過自己的人,他憑《紅高粱》的影片先後奪得柏林、戛納和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榮譽。

不過,宣傳海報發佈時,引起了不小球迷的爭議,有的認為這也太誇張了。海報上只見球員的腿部都是血跡斑斑的畫面,這跟我們在比賽中看到的不一樣啊,不能不說有製造視覺衝擊的效果,以此來吸引人。

其實,球迷的質疑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畢竟這跟我們平常看到的比賽本就不一樣。但我們也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每個人在與別人打交道時,都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如新人求職、上臺演講、追女盆友等等。

而本質的東西卻是我們看不到的,中國女排之所以能夠接連拿下大賽的冠軍,靠的就是這群姑娘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背後艱苦的復出。郎平作為球員那個時代,條件有多艱苦我想不用多說,現今雖然經濟水平提高了,但在訓練時就能無限揮霍嗎,顯然不會。她們知道勝利來之不易,吃過苦,更懂得珍惜。背後的訓練或許沒流血,但受傷是免不了的。


侃哥說球


倍受關注的電影《中國女排》將於2020年大年初一正式上映,而電影製作方也是頻頻在社交媒體上更新一些電影進展的動態,其中,有一個宣傳海報因為球員的腿部都是血跡斑斑而被質疑過分誇張......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如何看待此類觀點呢?從宣傳海報的具體內容來看,確實是女排球員的腿部特寫,只見每個球員的腿部不僅纏著又髒又破的襪子和護膝,還佈滿了一道道血跡,和現實中的女排球員狀況有著較大的視覺差異(下圖)

當然,導演對於女排球員的角色塑造還是拿捏得非常到位,也選擇了口碑極佳的實力派吳剛飾演袁為民(下圖):鞏俐飾演的郎平也是出神入化

,甚至能夠讓朱婷等女排球員忍不住看了又看,畢竟從神態表情和舉著細節來看,幾乎可以說是郎平的複製粘貼(下圖):所以,能夠做到如此完美的電影製作方肯定不是隨隨便便用滿是血跡斑斑的球員腿部圖片作為宣傳海報,自然有其中的道理存在:一是用藝術的表現手法來提升電影的視覺震撼力,二是更加凸顯女排訓練和比賽的用心刻苦程度,三是以畫面略顯誇張的方式去宣傳電影,能夠起到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

不過,據悉在1979年的時候,中國女排進入湖南郴州訓練基地開始艱苦訓練,在練習滾翻起球技術的過程中,球員們不斷髮出“哎喲”的聲音,原因就是新加工的木地板有沒完全刨平,張蓉芳、陳亞瓊等人的大腿擦出了不少的血痕,孫晉芳和梁豔甚至手心都有木刺扎入......由此可見,上世紀女排剛剛起步的時候,確實也可能存在腿部血跡斑斑的情況!


總的來看,電影終歸需要加入“藝術成分”,不能單單以紀錄片的角度去評估電影是否過分誇張!電影《中國女排》宣傳海報上球員腿部血跡斑斑的畫面無需被頻頻質疑,否則就有點吹毛求疵的感覺了!


沸騰體育吧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啊,雖然電影剛剛拍攝結束,但是市場上的宣傳工作已經陸續展開了今天值得一提的是

中國女排的一張宣傳海報上女排們血跡斑斑的腿,被質疑過分誇張了。

其實小編覺得一點也不誇張,這部《中國女排》主要是分兩部分,一部分講的是郎指導還是球員的時候,另一部分就是女排們在16年裡約奧運會上戰勝巴西女排。

第一部分,就是郎指導的球員時期,她們那時候訓練還沒有什麼科學化,系統化訓練的說法,都是盲練,都只練防守,而且一樓就是幾個小時,這不僅是消費自己的身體還是在消磨自己的意志啊,那時候的運動員基本上都會落下傷病,而且有點嚴重,現在的運動員也會,只是沒她們那時候嚴重,郎指導的腿上,就困擾了好多年了。

《中國女排》這部電影就是要讓我們國人學習女排們團結無私奉獻的精神,那種永不放棄,發奮圖強的意志力,這就是女排精神!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女排取得五連冠,這樣成績的背後,是多少女排們的一年如一日的訓練才取得的成績,血跡斑斑一點也不誇張,可能比她們身體還受折磨的就是她們的心志了,身體疲憊的她們,在賽場上過關斬將的為我們祖國帶來榮譽。

另一個部分是2016的里約奧運會了,那時候的中國女排,她們得訓練已經科學化系統化了,但是在小組賽裡她們2勝3負,在最後一場淘汰賽裡碰到了巴西隊,中國女排一場逆轉,反應出了中國女排的精神,那場比賽,驚心動魄,從落後到追平再到反超,真的是讓人受不了啊,拿下了巴西,才有了後面的冠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