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維修壓屏時,幹膠的作用是什麼?和膠水有什麼區別?

雨水98933701


你好,首先幫你分析下手機維修以來的演變史 最早做手機爆屏修復的時候是用水膠的但不是用膠水這兩個有本質的區別水膠有一定的侷限性,有背光的手機是不能用水膠的。還有一個不能避免的問題就是溢膠。這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而幹膠呢他的缺點就是機器稍微比水膠的貴了點但他的效率高是水膠的三倍而且他的技術非常容易掌握和水膠比也沒什麼汙染,目前市場上所有手機屏幕都可以用幹膠。所以雖然水膠打開了爆屏修復的開端但隨著技術的發展目前的爆屏修復市場只能被幹膠貼合技術所取代了


天津小潘


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供應鏈有關屏幕的一些製程,當然這個歷史會很長,為了長話短說,我從電容屏的早期開始說,其實一開始,大家都知道的,手機嘛,是顯示屏歸顯示屏(LCM),觸摸屏歸觸摸屏(TP)...


1. 一開始

但是,你屏幕跟觸摸屏兩者要結合在一起吧,所以就需要粘合,但是最早沒有那麼高大上的製程,就是為了防止在LCM跟觸控玻璃或是觸控塑料層之間進灰,然後再稍微粘合一下這兩樣東西,所以就用我下圖綠色的膠框(一般叫Sponge膠),或者乾脆就是好一點兒的雙面膠。


2. 後來呢?

因為上邊說的這種方式真的很low(並不能真的防止進灰啊),而且用戶維修真的太方便了,商家騙不到錢哎(開玩笑的),所以有了一種將屏幕塗整面膠跟觸摸屏結合的方式,這種膠是液體的,叫做OCR膠。

液體膠不太好管控,打個比方就像洲際導彈一樣,固體燃料還是要比液態的燃料好管控啊是吧,所以這種方式後面也基本被淘汰了,其實也是因為商家煩這些東西,確實不太好弄不太好管控,跟工廠的管控沒法比(逃


3. 所以,再後來呢?

再後來呢,人學聰明瞭,其實也不完全對。

之後的話,不得不提到一款手機,就是蘋果的iPhone5,這臺手機有個劃時代的屏幕觸控設計。

就是in cell設計...


4. 什麼叫in cell設計呢?

你看前邊我們說觸摸屏手機,雖然你用的時候在屏幕上點點點,然後顯示就會相應地有反應。

但其實實際上,顯示歸顯示,觸控歸觸控,他們是分開的,如我上邊的示意圖灰色和橙色部分,其實是分開的,簡單講這個觸摸屏幕啊,離了橙色部分,就只剩屏幕了,如果橙色觸摸屏摔裂了,那觸摸也會隨之失效,妥妥的。

那麼in cell設計呢?

厲害了。

in cell設計是將觸摸層design到顯示層了,也就是你看到一層屏幕,觸摸是內置在TFT跟CF中間的ITO電極上的,簡單理解就是類似一個RGB像素配一個touch電極。

5. 全貼合技術

這個時候其實就沒有Touch Panel觸摸屏這個東西了(即前邊說的橙色層),那麼最外邊其實就是單純的一塊覆蓋玻璃了,這時候就不叫TP層了,改叫CG,也就是Cover Glass層。

所以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手機摔了話,哪怕你最外層的這個CG玻璃摔得稀碎,但是你的觸摸一點事都沒有,照樣好用。

那這個目前被大量使用的技術就是所謂的“全貼合技術”,用了固態OCA膠充當LCM屏幕跟CG之間的粘合劑。

這種設計屏幕美觀,模組疊構更薄,成本其實也會更低,可靠性更好,同時萬一手機摔了OCA膠還能再緩衝一下,所以目前這是在被大量使用的一種屏幕模組貼合組裝技術(同步減少了後期整機組裝測試流程以及減少一些風險,真要去講那就是很長的故事了)


這次就講到這裡,我專注於透過回答科普供應鏈見聞及小知識,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一波,謝謝各位!


滿嘴跑裝備


作用於外屏和內屏貼合,還有增強觸摸功能,還有顯示效果清晰。但是要看維修技術人員給你用的什麼貼合膠和機器,一個技術人員的技術也要看的所以我順便發個廣告,希望不要介意啊。




青青我心


幹膠用來貼合蓋板透光性很不錯!粘性很強!平整好!

減少眩光,減少LCD發出光的損失,增加LCD的亮度和提供高的透射率,減少能耗,增加對比度,尤其是強光照射下的對比度;面連接有更高的強度;而且表面更平整,邊界,擴大可視區域!

而膠水不易平整,不均勻,以上優點基本無


首義創客之數碼之家


簡單說,就是讓屏幕貼合呀,不然晃幾下不就掉了,和膠水的區別就是膠水流動性太強,流到其他地方容易影響電路,然後粘性差的膠水粘不住,粘性好的你就再也打不開了,以後無法再更換。就這麼簡單,其他答案都在扯什麼玩意,浪費大家時間(手動歪頭)


買了個車2019


正規屏幕貼合都用的oca光學幹膠,操作方便透光性好!市場也有液體膠貼合的但是不能熱分離。用幹膠的好處外屏玻璃壞了可以分離更換玻璃蓋板。


都市修哥


OCA幹膠透光性很好,壓屏幹膠是必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