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控制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0-7歲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引導型媽媽

做控制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0-7歲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引導型媽媽

做控制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0-7歲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引導型媽媽

教育界有句話是: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深以為然。

父母對孩子有什麼樣的態度,孩子就會有什麼樣的表現,所以孩子的性格,是由父母的態度決定的。

我們先來看看這張表:

做控制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0-7歲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引導型媽媽

從這張表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學會的是指責;生活在敵意之中,學會的是打架;

生活在嘲笑之中,學會的是害羞;生活在羞辱之中,學會的是內疚;生活在寬容之中,學會的是大度;

生活在讚揚之中,學會的是自信;生活在公平之中,學會的是正義;生活在安全之中,學會的是信任;

生活在讚許之中,學會的是自愛;生活在相互承認和友好之中,學會的是愛。

所以教養方式對孩子性格的形成、人格的成長、意義重大。

做控制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0-7歲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引導型媽媽

孩子是家長的高級複印件,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今後的人生有著重大的影響。養育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成長,最重要的原則是——無條件的愛。

真正無條件的愛,意味著你不會忽略父母這份最重要的工作,並願意為之學習和改變。

無條件的愛不是溺愛,而是任何時候都願意理解、傾聽、幫助孩子成長。

做控制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0-7歲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引導型媽媽

先來看兩個案例

案例一

一個媽媽跟朋友訴苦:

剛出生的孩子經常哭,但老公卻不讓她抱。理由是如果孩子一哭你就抱,那他以後就很會經常哭,而且會哭得更厲害。

案例二

走在路上,看到一個媽媽把一個八九歲的孩子從車上拎下來,然後往路邊一扔,車窗一關就準備開車離開。然後就看到那個小孩子嚇壞了,瘋一樣地扒著車窗喊:媽媽,媽媽……但他的媽媽就是不理他。

你覺得,這兩種做法靠譜嗎?

如果一個孩子哭的時候,你沒有照顧到他的感受,他就會特別沒有安全感,他會感受不到父母無條件的愛,還會有隨時被遺棄的恐懼感,因此會埋下很多隱患。

在孩子長大之後,這些隱患就會一一暴露出來。比如說缺乏自信,比如說青春期叛逆。

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其實就是因為當他們有了反抗的能力之後,所做出的強烈地情緒反彈和暴力抵抗。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小時候很乖,但到了青春期之後就開始各種不服管教,各種黑臉冷戰,甚至會離家出走。

做控制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0-7歲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引導型媽媽

父母管教孩子的常見誤區

1.控制型父母

- 都給我停下來!不許亂跑!再搗亂就別想看電視!

- 命令和威脅是控制型的典型表現

- 這樣不會讓孩子有責任感,孩子長大後會更容易放縱自己

2.放任型父母

- 不理他,我沒辦法,小孩子鬧一鬧沒關係的

- 孩子學不會應有的社會規則

- 孩子長大會缺乏約束和規矩,沒有群體歸屬感,更容易涉及毒品、早孕和幫派、網絡成癮。因為他們需要極強的團隊依賴

3.輕視、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 你怎麼會餓?摔一下沒什麼大不了吧?你要再不吃我就再也不給你買了!你到底是不是個男子漢?

- 當很多父母炫耀說自己的孩子不用大人管就自己站起來了的時候, 父母並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面對痛苦,只是學會裝出一副堅強的模樣。孩子並不知道如何面對痛苦,更不會關懷別人的痛苦。

- 孩子摔倒後正確的做法是:立即趕到現場,確認孩子的狀況,並詢問:嘿,寶貝,你沒事吧?如果孩子受到了驚嚇,要告訴他:媽媽看到了,你盪鞦韆蕩得很高,掉下來確實嚇人,要不要我們一起休息一下再去玩?

- 想想看,你摔了一跤,你老公跑來說:快起來,根本就不疼。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4.採用外部激勵和獎賞的手段

- 用小貼紙獎勵孩子的新習慣;用玩具來讓孩子聽話;成績好就帶孩子去旅遊……

- 這種行為叫做賄賂

- 被賄賂教育長大的孩子並不喜歡遵守規矩或者好好表現這件事本身,他只是為了得到外部獎勵。他並沒有學會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做。

5.消極後果作為懲罰

- 你以後還敢這樣嗎?暫停一切活動,去站著;我數三下,1、2、3!

- 分清楚直接後果和消極後果:孩子貪玩錯過了晚飯時間,結果沒飯吃。這叫做直接後果,家長可以給孩子解釋為什麼沒飯吃,不用生氣。孩子貪玩打碎了花瓶,家長懲罰不許看動畫片,這就叫做消極後果,孩子會感到家長負面的情緒,並學會用暴力溝通的方法對待他人。

6.體罰

- 懲罰性的威脅可能會暫時奏效,但孩子從中學到的唯一道理就是害怕家長髮火或者不要自己而不得不服從。他遲早還是會再次犯錯的。因為騙人被打的孩子,只會撒更好的謊。

- 最重要的是,孩子從你這裡學會了暴力是管用的。

做控制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0-7歲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引導型媽媽

7.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忽略孩子的性格特徵:

- 希望孩子超越年齡地懂事;

- 希望孩子和心目中的理想孩子一樣

以上的誤區是否曾經發生甚至正在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是否因此而生活中多出許多困難?

問自己幾個問題吧

當你管教孩子的時候,請自問:

1.我有沒有否定、忽視或者輕視孩子的感受?

2.有沒有用打擊孩子的方式去懲罰或者教訓他們?

3. 有沒有用消極的方法去驅動他們?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請思考你的替代方案。

做控制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0-7歲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引導型媽媽

情感引導的重要性:奠定父母與孩子一生的親密

什麼是"情感引導"育兒法。孩子並不會因為受到威脅、懲罰,就變得更加聽話、懂事。

讓孩子變得願意配合的關鍵在於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孩子願意做某件事情,是因為他們能從做那件事情當中獲益,而並不是出於被威脅或被強迫。

情感引導就是家長鼓勵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通過和孩子共同分擔責任來建立一種"分享權力"的平等關係,以此來調動孩子的內在能動性,讓孩子學會在成人的幫助下自己解決問題,並學會如何與他人建立起良好、親密的關係。

情感引導可以奠定父母與孩子一生的親密,它可以幫助幫助孩子認識、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結交新朋友;

-促進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加深感情;

-學會忍耐,學會面對逆境;

-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情感,減少發脾氣,以後成為好的父母。

做控制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0-7歲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引導型媽媽

情感引導型媽媽如何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一.嬰兒期開始種下親密基因

1.新生兒不會被寵壞

- 六個月以下的嬰兒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自我安慰能力也極其有限,完全依賴成人。經常被擁抱和安撫的嬰兒哭的更少,更信任他人,也更獨立。

- 六個月以後的孩子腹肌強壯到可以自己坐在小床上的時候,才可以讓他入睡前哭鬧一會。之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他需要被搖晃或擁抱。

- 孩子不需要電視或者玩具卡片,他需要的是你。

做控制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0-7歲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引導型媽媽

2.一些有效的方法

- 反覆模仿寶寶的聲音,會讓他有自信和自尊

- 多種觸覺遊戲,培養孩子的感知

- 通過動作和歌唱讓孩子和你一起做運動

- 在和孩子互動時一直說話,解釋你在做的事

- 開始情感啟蒙,用語言描述出孩子的情緒狀態

二.2-3歲,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時期

1.會設定限度

- 僅有情感引導是不夠的,家長必須對孩子設定限度,讓他們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絕對不可以做。

-原則是:溫柔但是有邊界。

- 父母可以解釋為什麼可以或者為什麼不可以,能講道理的‍‍父‍‍母更能讓孩子信服。

2.孩子需要自信心

- 給孩子一些自己決策的空間,不要否定他所有的要求

- 打屁股會讓孩子缺乏自信,今後在學校表現更糟;而且等於鼓勵孩子使用暴力;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用情感引導的方法處理孩子的情緒

-讓自己的視線和孩子平齊,進行充分的眼神交流,問他認為自己做的是對還是錯;

-如果孩子沒有平靜下來或者停止錯誤行為,帶他到一個"安靜區"或"思考區",與他一同坐下來。記住,你不是在懲罰他;

-抱著孩子,說出他的感受,表示你理解他的感受,這樣有助於他平靜下來;

-平靜下來之後,問孩子"這是怎麼回事?""哪裡做的不對了?"孩子不明白的話你可以解釋給他聽;

-問問孩子"下次你會怎麼做?"如果他不知道,告訴他怎麼做才是恰當的;

-感謝孩子幫你想出瞭解決方法;

-讓孩子設想一下"下次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會發生什麼事情?"告訴孩子,你可以幫助他改正,但你不會容忍不適當的行為。

做控制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0-7歲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引導型媽媽

通過情感引導而不是讚揚的方法

-簡單地告訴孩子你真棒,對孩子是沒有幫助的,因為孩子不知道為什麼棒,甚至會覺得棒很廉價。

-情感引導的方法是更加關注孩子自己的感受,讓他知道這件事本身的樂趣和意義。

-家長不是評判他的裁判,而是一個真心的交流對象。"你一定可以的""你還可以更好"這樣的話會讓孩子更加失去興趣,因為這簡直就是責怪。

-正確的方法比如:"你現在的這種感覺就叫作成就感,怎麼樣,很開心吧!"

"你剛才的表現叫作有毅力,有毅力是很重要的哦!"

"你這件藝術作品真漂亮,我可以收藏它嗎?"

"你現在有什麼感覺呢?"

三.與4-7歲孩子保持親密關係

1.當孩子難過的時候

- 允許孩子難過,每個人都需要宣洩悲傷的通道,不要因為孩子情緒激動而生氣;

- 允許孩子哭泣,哭泣是悲痛的一個步驟,會有助於孩子的恢復。不要期待孩子任何時候都勇敢堅強;

- 同情孩子,讓他知道你也會有難過的‍‍時候,傾聽孩子的心聲;

- 鼓勵‍‍孩子用語言或圖畫來表達情感,做好一些特殊的心理準備,比如孩子會出現一些行為上的退步;

- 關鍵是讓孩子明白悲傷和表達悲傷都是正常的,而且任何時候你都會幫助他。

做控制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0-7歲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引導型媽媽

2.培養良好的社交習慣

-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所以你要先做好社交的示範;

- 培養孩子尊重他人的隱私,先要解釋什麼叫隱私,為什麼要尊重隱私;

- 教會孩子如何道歉,但不要強迫他們不真誠的道歉;

- 讓孩子知道抱怨無法讓你明白他的需要,教會他如何正確地表達,在他停止抱怨的時候對他表示感謝;

- 遊戲當中要學會保護別的孩子,不專橫

做控制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0-7歲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引導型媽媽

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

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願你我都能成長為情感型媽媽。真正的教育是一場修行,是孩子的純真、無私、靈動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歷程。

好的教育,應該是父母通過孩子這把鏡子,不斷髮現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並用新我來為孩子做示範和表率。我們是在教育的過程中,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做控制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0-7歲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引導型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