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如何判斷魚群已經離底了?

人販子姐姐


可以肯定的是,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是一個用腦子釣魚的人,同時也可以說明你是一個努力想提高釣技的人。很多釣魚人從來不會仔細觀察,更不會思考底層魚離底的問題,所以一旦遇到底層魚離底也就無從應對了。

底層魚離底的原因

底層魚離底的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水底的水溫過低,由於水面附近能夠接受陽光的照射,所以晴天的時候水面附近更溫暖,此時底層魚有可能離底上浮,進入更溫暖的水層。

第二,水中的含氧量降低,越接近水面含氧量越高,所以當水中的含氧量整體降低的時候,魚就會離底上浮,進入含氧量更高的水層。

第三,水面附近有大量食物,如果有大量的食物聚集在水面附近,或者是不斷有食物從水面掉落下來,魚就會離底上浮,進入食物更豐富的水層。

判斷底層魚已經離底的方法

底層魚離底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在釣魚的過程中頻繁出現離底接口,也就是鉤餌還沒有到底浮漂就出現加速以及停頓信號,並且抬竿能夠中魚。如果多次出現這種現象,並且鉤餌到底之後幾乎沒口,就說明底層魚已經集體離底了。

底層魚離底後的釣法

很多人會認為釣離底的魚應該選擇釣浮,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底層魚離底存在很多的不確定因素,例如魚離底的高度不同,有些魚可能離底50公分,有些魚可能離底1米。如果採用釣浮的辦法就無法覆蓋到所有的水層,所以正確的做法是釣行程。

選擇一支吃鉛量較小的浮漂,同時增加調目,並且減輕餌料的比重,讓鉤餌下沉的速度更緩慢更均勻一些。鉤到到底之後不要等待太長時間,沒有魚口就果斷抬竿換餌,然後重新拋竿入水。採用這樣的方式主抓鉤餌在下降過程中出現的離底接口信號。


眼鏡哥說魚


非常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魚的種類有很多,就會有許多生活習性不同的魚,有的魚喜歡生活在中上層,比如草魚和鰱鱅,但是也有許多魚生活在底層水底。有野釣經驗的釣友肯定知道這些底棲類魚會有離底的時候,究其原因主要和溫度,溶氧量及魚類所需的食物有著密切的關係的,所以在判斷魚群是否離底時就要注重這幾個方面的影響,下面就從三個方面簡單介紹一下魚群離底的大概率情況。

一、根據天氣判斷

我一直就強調天氣是影響魚生活的首要因素,在這裡它就包含了溫度及水體溶氧量兩個因素。我們可以大致判斷一下,如果當天氣溫穩定,氣壓也穩定,也沒降水,也沒起風,那麼肯定就不會出現離底的情況。當有一種或者幾種因素髮生改變了,比如降水了,那麼氣溫就會降低,並且帶來水體溶氧量增加,那麼當我們垂釣沒口時,很可能就出現魚群離底的情況。所以在野釣的時候,不能死腦筋,發現變化的因素就要適時分析調整,如果把握不了就用事實驗證,下次經驗自然豐富了,在這裡就是強調釣魚要善於觀察,善於改變。


二、根據魚情判斷

一般我們釣底層魚類,比如鯽魚,鯉魚等,如果把握好上魚的節奏的話,是肯定能感覺到魚群變化時的細微改變,像吃口沒有規律了,口亂口雜,或者是有口打不到,浮漂左右亂晃動,但就是不上魚。運氣好的時候可能會遇到截口,才恍然大悟,原來魚群是離底了,運氣不好的時候會錨到魚,小魚還能錨上來,如果錨到大魚時,可能會炸窩,那就麻煩了,剛剛發現魚群上浮的問題就被攪的窩裡沒魚了。


三、根據水情判斷

這裡的水情主要就是指水裡是否有魚類所需的食物,有時候起風或者降雨後,水面就會有許多漂浮物,這些物體含有草籽,有機碎屑等魚類愛吃的食物。如果水面看不到,也有可能沉到水裡,但是由於物體比重較輕,所以會懸浮在水中,就會引來魚群覓食。再就是水溫也可能引起魚群上浮,當有溫暖的水體注入,或者氣溫升高了,溫度首先上升的是上層水層。比如冬季連續晴朗的天氣,鯽魚就會游到水皮處來曬太陽,增加身體的活性。


寫到最後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能瞭解到魚群離底的原因了,但是可能還有其它導致魚群離底的原因,還有待於實踐總結,魚群離底後可以考慮釣浮或者是釣行程,釣截口,改用比重較輕的餌料。

我是大別山小農人,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轉發!


大別山小農人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魚群離底一般都是講的鯉魚、鯽魚這類底層魚種,導致魚群離底的原因有很多環境變化、水情變化、食物變化都會導致魚群離底,那究竟如何才能判斷魚群是否離底呢?

浮漂的動作

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雖不能像水下相機那樣直接觀察水底魚群的所在水層,但是通過浮漂的動作可以輔助我們判斷魚層狀態,釣底時沒有魚口且浮漂的動作為左右的晃動或者上下的點動,這就是魚離底的表現,沒有貼底覓食導致釣底沒口,離底遊動過程中蹭線導致浮漂發生上下、左右的晃動,這種動作一般都是無力且提竿不中魚。

餌料下降過程中截口頻率

釣底是指浮漂站立後出現中魚的情況,這種情況視為底釣,隨著頻率的拋竿入水,餌料在下降過程中會伴有餌料霧化,特別是在密度比較高的黑坑、競技塘中最容易出現魚離底的情況,主要是由於餌料霧化引起的魚群上浮,當魚群上浮後最常見的便是下降過程中的截口,如果此截口次數發生次數頻繁即可證明魚群上浮,一般常見於密度較高的塘呢。

魚群上浮的解決辦法

如果出現了以上兩種現象則完全可以證明魚群上浮,接下來我們只需要如何作釣即可,好多釣友都知道遇到這樣的情況直接釣離底即可,這種方法沒錯,但還有一種更為適合這種魚情,就是飛鉛釣行程,加長餌料的下行時間給足魚截口的時間過程,行程可以從上到下全水層搜釣特別適合釣離地魚群。


寫在最後

還有好多種環境變化導致的魚群上浮,但是一般環境變化導致的魚群上浮都不會好釣魚,例如氣壓較低水體溶氧量下降導致的魚群上浮,魚一般就不會開口所餌了,所以釣離底也是要根據魚情進行判斷,並不是所有的離底魚群都好釣。


垂釣大咖


對於大多數魚種來說,我們一般的是採用的底釣法,尤其是釣鯽魚這種常見的魚類。到底正口,漂像簡單,吃口輕晰,一提一個準,那感覺的確是妙不可言。可是在實際的垂釣過程中,真的能事事入我們所願,魚兒們不會出現我們計劃之外的變化嗎?答案是否定的。

魚兒也是有感知的動物,它會隨著環境的變化,比如水溫、氣壓、未知的危險等因素而改變它們原來正常的生活和棲息方式,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魚情變化了。重要的事說三遍,“魚情變化了”,這個也是為什麼在相同的地方釣魚,有經驗的釣手,能很快正確分析出魚情,然後對釣法、餌料、線組做出正確的變化。而你雖然和他相距一個釣位,但無法獲得好的魚獲的重要原因。

話不多說,我們就來討論下魚兒離底吃食的表現和輕口魚的問題。釣著釣著發現魚不吃餌了,這時有可能魚已經離底了,實際判斷魚是否已經脫離水底,還有其它一些根源,我們今天就簡單的講講怎麼來判斷被釣的魚已經離底。

停口也就是釣底時,底層魚突然間不吃餌,一方面可能受天氣等影響,另一方面可能是魚已經被釣完,受天氣的影響多數情況下會出現離底上游的現象,特別是在夏季垂釣的釣友都知道,往往早上是釣底層魚,可到了中午就不得不改變釣法,釣浮層魚了。因為天氣熱,魚已經上浮了。

其次要看行程中是否有魚接口,這個問題一般是最有說服力的,如果離底了,那麼肯定是一點點的往上移動,所以,當我們浮漂即將到位時,出現了漂亮的接口動作,而且揚竿中魚的話,這基本上就能說明魚兒已經脫離底層,這就需要我們調整釣法,來應對魚情的變化。當然如果接口的魚不對我們要釣的對象魚,如小白條等雜魚,這就需要我們多打幾竿看看,三五竿後,發現接口的仍然是小白條,那麼說明底層魚沒動,只是小雜魚中下層鬧鉤而已。

搭配建議:黑坑盛宴基礎料或本地飼料粉+大紅餌+金版超誘+尺上(或大新或激活)水比1:0.8-0.9,如果想增加餌料香味,可用一窩或鋼3代替超誘,如果想增加腥,可用6號鯽或冬釣鯽等。鯉魚餌添加適量鯽魚餌,狀態、味型、入口性都會更好,根據其他料的多少決定拉絲添加量,少可不再添加。

最後,我感覺如果調釣都比較合理情況下,出現的漂像讓我們迷糊不解時,可能已經脫離底層,如在釣底時發現漂的抖、顫、橫向小幅位移等。因為這時魚在鉤餌的上方,魚刮線或是在魚線旁邊流動都會使我們很靈敏的浮漂出現異常的現象。

常見的離底施釣,其實也並不是完全魚兒離底了,我們在離底的情況下垂釣上了底層魚類,正確的說是我們在不斷的拋餌施釣過程中把底層的魚兒誘至了離底, 或者魚群不斷增加開始搶食,對還未落底的霧化餌料吸引上來,施釣時不難發現,當魚兒開始接餌時,魚層感覺會越來越淺,甚至釣著釣著可以達到半水及水錶。

但相對來講,底層魚類覓食的信號換做在離底的狀態下,我們看到的浮漂信號會大大失真,尤其是在魚群密度較低的情況下,空竿率也會大大增加,所以一些有 經驗的釣者會很好的控制餌料的霧化狀態與抽竿的時機,能把魚留在水底儘量不要誘至離底。當然我們在密度較高的魚塘及魚口較生時,當然還是改變戰略,儘量把 魚誘至離底,這樣可以更加快速的上魚。

離底施釣是一個過程,不是像釣中層魚那樣直接找魚層針對施釣,尤其是鯽魚。鯽魚品種很多,除了河內鯽外,大部分 品種的鯽魚都是底層覓食,故此我們誘魚要從底層開始,釣離底我們必須用拉餌,拉餌的狀態好壞直接影響到漁獲,既要有散落的霧化餌料又要有留鉤的被吞鉤餌, 這個必須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才能做到,設想要釣離底時,就低的魚口必須放口,至少在初階段釣底層時出現魚口我們必須放一半以上,慢慢的我們便會看到一些接 口,這個信號就代表我們可以進行離底階段。

此時適當的減去鉛墜,把浮漂往下拉5cm左右,餌料既要比釣底時拉的大些,還要不斷留意浮漂下沉時的動作,儘量 到位就把鉤餌拉掉,慢慢的我們會看到更多的接口,此時我們再往下拉一浮漂距離,開始正常施釣,魚群因為底層就不到餌料會抬頭上浮接餌,每一個浮漂下沉的停 留、點鈍、上頂、甚至黑漂均是上魚的信號




釣友小z


如果是高密度水域,仔細觀察浮漂動作,浮漂輕微上下移動,多為魚體趁線,這種觀察方法多為浮釣花白找魚層應用。

而自然水域多靠天氣,氣壓,小雜魚以及花白來判斷對象魚離地情況!比如天氣悶熱,氣壓陡降,水面白條群遊,鯽魚三三兩兩浮頭,花白鰱在水面大口呼吸這些跡象就表明鯉草等魚離底!


天天打龜玩谷麥


我們會釣魚的人都知道怎麼來找魚群來打窩,

第一,我們來看天氣如果今天天氣很悶熱魚一般就不在水底下了最好當時就不要去打窩了,他在水的上層或者水的中層,這個時候的魚就很少有吃口是很難釣的,我們的打窩料都落到水的底層所以說引不來魚你就無法去釣了。

第二,水稍微有一點渾濁水下還有魚頭吐的氣泡,說明水下就有魚群在活動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打窩鉤魚了下面肯定是有魚在活動,如果氣泡冒的很厲害這個時候你就可以不要打窩了或者少打一點點就可以下鉤了,這個時候你一定下鉤要輕不要把魚群嚇走了,魚群要走了他下面的氣泡就沒有了。

第三,清水塘是不能釣魚的,塘水很清一眼可以看到水底,就是水深了他有魚也不多這樣很難釣到魚,我們釣魚一定要找水稍微有點渾濁的地方並且還要稍微深一點的魚塘才能釣到大魚,水淺的地方只能釣一點小魚,釣魚人你能找到一群經常活動的地方你今天就有很大的收穫,否則落空而回。

第四,有魚而無口,這是我們釣魚人經常遇到現實的難題,我們可以多帶幾種餌料如腥餌料香餌料,紅蟲,蚯蚓等,你可以把這些餌料倫換著來進行垂釣,只要天氣好魚總會要吃鉤的這就是魚群離窩和不離窩的幾條回答。


慢步旅遊


一,水面有魚花

二,出現截口

三,鉤餌到底沒有口

四,悶熱

五,有漂訊打不到

六,魚漂晃動沒有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