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從現在開始閒著沒事就用手做飛翔的動作,千萬年後會不會進化出翅膀?

裡嗨翻天


一個有趣的假設,但是卻不可能成立。

這個假設是建立在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用進廢退”的假說之上的,身體上的某一個結構,你越使用,就約發達,就好像長頸鹿的脖子越來越長一樣。實際上,“用進廢退”的理論是錯誤的,或者說是不成立的,演化本身是沒有方向的,是隨機發生的。

鳥類是今天地球上最成功的飛行動物,它們依靠長著羽毛的翅膀飛行,但是在鳥類飛行演化初期,變長的前肢和長出來的羽毛都不是為飛行而準備的。變長的前肢是為了爬樹,羽毛則是為了保溫和炫耀。隨著前肢羽毛的變長,部分鳥類開始滑翔,之後變成了主動飛行,在這個過程中,整個身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鳥類最終飛上的天空。

看看我們人類,就算我們一直拍打雙臂做飛翔的動作,但是我們的基因中也沒有羽毛和翼膜的因子,所以就算是我們的前肢真的開始變長,也不會長出翅膀的。

在實際的演化中,只有最適應環境的身體特徵才能夠更好的生存,並且將自身的基因傳遞下去。變長的前肢在人類社會中沒有任何的優勢,反而會消耗有限的能量,導致個體在競爭中處於劣勢,最終被淘汰,所以即便有人真的閒得無聊做飛翔的動作,人類也不會長出翅膀,最多就是這個人的前肢手臂靈活性會提高,同時會過早患上肩周炎。



古生物探索


我認為是有可能的小時候剛學會游泳的時候好像學會了飛,假如有一天地球沒了陸地人類只能在水裡生存,五百萬年之後人類就進化出翅膀屁股變成尾巴腳退化,有陸地之後人類沒有腳為了適應環境只能飛於是五百萬年之後人類學會了飛。


漂泊淡薄


要這樣才可以進化出翅膀:第一代人20米懸崖跳下,展開雙臂上下拍打,拍打留下傷勢最輕的10%人傳宗接代,其他90%不準傳宗接代;然後等下一代熟了,繼續上20米懸崖跳下,比上一代10%的人傷勢輕的留下傳宗接代,其他的人閹割或滅了;這樣反覆淘汰....1萬年後,人類有翅膀會飛了。


平平淡淡是順利


不會,進化有兩點要注意,首先要有適應性的突變,動物個體想咋樣就咋樣那是拉馬克的觀點。而現代進化論觀點是先要有突變個體。,其次環境要讓新突變有發揮空間。(比如樹棲的蛙,🐍)

簡單來說,就是要先有個孩子,出生後基因變異胳膊長出毛或者長出翼膜。或者皮膚變扁變軟,總是要先基因突變。




然後這個突變要比常人牛逼,讓他能夠有機會鶴立雞群,所有女孩都鍾情於他要給他生猴子生,同時讓別的人沒機會生猴子。又或者碰到災變除了他別的人都要死光光只有他能活下來找女孩子生猴子。這樣他的基因才能在人群中擴散開來。

比如需要現在突然地球到處地震,所有地區都裂開出現溝壑,它能靠滑翔越過溝壑,得到女孩子歡心,讓大家都要給他生猴子。

即使如此,如果有個哥們腦瓜聰明,沒有長出翼膜,但是人家做了翼裝滑翔服,那這個變異哥們也還是涼涼。

畢竟長了翼膜的胳膊手只會飛不能幹別的,而別人脫了衣服手還是靈活的能幹更多的事。

而且,看起來也沒那麼怪異。

簡單來說,要進化出來翅膀需要兩點,一是個體現基因突變出一個變異,二是隻有這個變異個體能夠活的下來並且過得很好,而其它正常個體難以活到下崽。經過多個世代的進化才會出現翅膀,只忽閃手臂除了鍛鍊一下二頭肌,別的啥用也沒有……


東北貓哥會養雞


不會的,進化論不是這樣子理解的,這個推測屬於拉馬克"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的理論,拉馬克主義認為一個有機體在其一生中所獲得的適應特徵可以傳遞給新一代的有機體,然而早就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比如奧古斯特·魏茨曼(August Weismann)通過將老鼠尾巴剪掉實驗對拉馬克主義理論進行了否定。在實驗中,魏斯曼剪掉了多代共901只老鼠的尾巴,但這些截掉尾巴的老鼠的後代仍然像正常老鼠一樣長著尾巴,沒有一隻實驗老鼠最終生出了沒有尾巴的後代,也沒有觀察到老鼠尾巴長度的變化。

現代進化論認為進化可以通過自然選擇產生繁殖率差異來完成的,只有在自然選擇壓力下,一部分個體的繁殖率高於另一部分個體,種群才會進化,比如攜帶某些基因的個體不能活到成年或者產生的後代較少,那麼這些基因在種群中出現的頻率會逐漸下降。但是,即使創造一個有利於飛行,跳得更高人類生存與繁殖的環境,人類也不會進化出翅膀,這涉及進化論的另一個主要特徵,即進化沒有目的地,正統的進化論認為,世界除了生存之外,沒有任何計劃或目的,是隨機的、沒有方向的、無情的,沒有神聖的計劃來指引我們進化,生命的最高目的就是讓DNA通過繁殖傳承下去。比如人類在熱帶地區進化而來的,許多動物依靠脂肪或者皮毛禦寒,人類進入寒冷氣候環境中適應寒冷的適應性進化並不一定就必須進化出脂肪或皮毛,相反,人類依靠智力製造出了衣服。

人類現在的多個生理特徵都不適合飛行。人類習慣於長距離行走,所以最大的肌肉是在腿和臀大肌上,而不是像會飛的動物那樣在胸部。而且與鳥類相比,人類的骨骼更緻密,所以更重。此外,從生存環境來看,失去胳膊和手長出翅膀對人類沒有任何好處,人類的手指和拇指比其他動物用得更多,而且人類製造的飛機比翅膀快得多並且在能量消耗時經濟的多。


科學閏土


在歷史上曾經有一段時期拉馬克的“用進廢退”與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並列為“進化思想”


然而為什麼如今大部分人都只知道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卻鮮有人知道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拉馬克的“用進廢退”是錯誤的理論。

所謂“用進廢退”就是說一個物種如果一直用某個功能或者說某個器官,那麼這個器官或者說功能就會進化的越發強大,而如果某個功能或者器官長時間沒用或者說很少用,那麼這個功能和器官就會退化甚至是消失。


於是乎在“用進廢退”思想的指引下,有一些人就認為“只要天天跳高就能進化出彈簧腿”,“如果天天像鳥兒揮動翅膀一樣揮動手臂,那麼手臂就會變成翅膀”,然而實際上生物學家從來沒有在大自然中盒發現過“用進廢退”現象的存在,因此拉馬克學說也就沒落了。

現代生物學界認為物種的顯著進化更主要取決於環境而非自身努力,也就是說只有整體環境發生顯著變化後物種才會慢慢做出適應環境的進化行為——“如果手機長期存在於人類社會的話,人類的手指和眼睛必定會進化得更加容易玩手機和看手機”



除了環境選擇外,我們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還開創了“人為選擇”這一方式來影響其他物種,比如狗和貓的祖先在發現通過忠誠和賣萌可以從人類祖先身邊獲得食物的時候,它們便開始了依附人類,而人類也開始按照自己的喜好培養出了品種繁多的貓貓狗狗。


宇宙觀察記錄


這是對進化論的誤解,進化論沒有固定的方向,只有一個目的,為了適應環境的進化,也就是說是適應性的進化。

進化的發生需要基因變異,同時這種變異能很好地遺傳下去,更好地適應環境。對於目前的人類生活來說,並不需要進化出翅膀來適應環境,也沒有進化出翅膀的動力,讓基因發生突變的動力,朝著翅膀突變的動力!

說白了,人類並不是需要翅膀才能生存下來,長處翅膀(或類似翅膀的東西)甚至會被認為是異類,是殘疾,這種變異(即使可以發生)對我們來說也是不利的。

每天做飛翔的動作只能讓我們更強壯,手臂更強壯,想要長出翅膀絕不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是物種基因本質的改變,需要適應環境的基因突變來完成!

很多時候對於進化,我們總是會一廂情願地質疑為何人類沒有擁有其他動物的能力,比如會飛,會像魚一樣游泳等等,但這只是不同樣物種在進化道路上不同的選擇罷了!

就像你每天都練習潛水,你以及你的後代也不可能最終進化出用鰓呼吸,因為你有比在水中更好的生存方式。說得極端點,你每天都練習跳樓(不太高,比如說2樓3樓),是不是你的後代出生後就摔不死呢?

進化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


宇宙探索


客觀上來講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不妨來想象一下

首先從現有的人類中挑選出手掌特別寬大的一批男女讓其繁衍後代,然後在其後代中留下手掌寬大的,並且從小開始做一種讓手掌變寬大和跳遠的訓練,只有達到一定程度的人才有資格繁衍後代…

如此循環千百萬年以後或許人類會進化出滑翔的能力吧





浴火之魚


題主這是典型的拉馬克的用進廢退論,早就掃進進化論的垃圾堆了,遺憾的是,現在多數人心目中的進化論,實際就是用進廢退,所以才會有那麼多質疑進化論的聲音。這就相當於你生造了一個3+2-5等於1出來,然後你說3+2-5不等於1,然後就質疑數學是一門偽科學,這多讓人心醉啊!

用進廢退和自然選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觀點,但很多人卻將它們完全等同起來。用進廢退說,生物經常要用到什麼功能,就會逐漸進化出這種功能來,比如長頸鹿為了吃到高處的樹葉,就會把脖子越伸越長,最後就成了長頸鹿,這就是進化。題主問人類現在閒著沒事,就張開手做飛翔動作,以後會不會就進化出翅膀可以飛翔了?這可不就是“拉馬題主”的用進廢退嗎?

自然選擇則是指生物的遺傳特徵在競爭中,因為具有某種優勢或劣勢,導致生存能力上的差異,進而導致繁殖能力的差異,最後優勢特徵被保留,劣勢特徵被淘汰的進化過程。長頸鹿之所以頸子長,是因為在艱難時期,脖子短的更容易餓死,而脖子長的更有可能存活,使其基因得以遺傳下去。用在題主的這個人類長翅膀上,就是因為某種原因,地球環境慢慢變得人類要會飛才容易生存下去,基因變異使得一些人指頭間長出了膜,他們更容易生存下去,遺傳自己的基因,那些沒膜的人就越來越少了;膜面積更大的更容易存活下來,自然選擇的結果就是膜就越來越大,最後人類終於進化出翅膀來,完美!

不過長頸鹿的例子已被證明不太合適,因為有科學研究認為,長頸鹿的脖子長實際並不是吃東西的問題,而是雌性長頸鹿更喜歡高大威猛脖子長的雄性,所以長脖子的更容易遺傳自己的基因,導致長頸鹿的脖子越來越長,換句話說,這是性選擇的結果。就像人類一樣,都喜歡高個子,結果個子高的雄性更受歡迎,更容易遺傳自己的基因,於是個子就越來越高了。

我倒是有個建議,人類閒著沒事幹的時候,不用做什麼飛翔的動作祈求長出翅膀,去研究製作一個單人飛行器更為現實。事實上現在已有不少種類的單人飛行器被研製出來了,在可以想見的未來,其實我們都有機會在天上飛,而且根本就不用翅膀!

【本號已進入頭條“生機大會人氣榜”複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一定進入我的頭條主頁“徐德文5分鐘科學頻道”,為我投票,為科學加油。每天可連投10票哦,切記,切記!謝謝讀者朋友們~~~】


徐德文5分鐘科學頻道


題主:參考飛行類的起源,為你的進化之路做個參考。

首先題主是有後梁骨的,所以會飛的無脊椎節肢類昆蟲就不考慮了,就目前所知,還沒有找到退化成無脊椎的個例。有飛行能力的脊椎動物有爬行類的翼龍、鳥類、哺乳類的蝙蝠🦇(專業術語:趨同進化,不詳述)。


好嘛,問題來了,這些是怎麼進化出飛行能力的呢?有兩種說法,一種叫“地棲說”,正如題主所言,第一,你要天天長跑,鍛煉出修長且有力的後肢,第二,題主的提議一定要堅持,就是扇動雙手,讓手掌、兩肋進化出膈膜,達到御風而行的效果,就離飛行不遠了!加油!

一種叫樹(巖)棲說,就是棲於樹上,在兩樹間騰挪閃躲,依靠自身重力,產生滑翔的能力。自從遼西鳥類化石群發現後,此說有了最有說服力的物證,也證明了樹棲為爬行類向鳥類進化的主流方向,所以,建議題主依此方向,糾正自己的進化方向,天天爬樹上往下飛躍,進一步考慮到城市樹木不多,題主可扒在陽臺上向下飛躍,一定要量力而行,題主非要加快進化的進度,從10樓往下飛躍,那就一步到位了,直接羽化成仙,御氣而行了,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