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裡燒的能源是什麼?

手機快播


太陽是不會燃燒的,太陽發光發熱是因為它是一個非常大的氣體球,太陽內部有一種現象叫做核聚變。當一個質子撞擊成另一個質子時,它們會粘合在一起並釋放一些能量。然後,這種能量會加熱附近的其他物質,比如其他質子和電子等。這種加熱過程會從恆星的核心向外擴散, 最後離開表面,輻射到太空,成為我們所知道的恆星發出的熱量和光。



太陽的核聚變反應已經超過45億年了,太陽內部大部分是氫和氦。因為它擁有如此巨大的質量,太陽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另外,太陽還有巨大的引力,足夠的引力將所有的氫和氦聚集在一起。其實宇宙中的恆星都是這樣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也不是永恆的。太陽最終會成為白矮星,這個時候太陽的反應就全部停止了,白矮星可以存在到宇宙毀滅……


太陽為什麼擁有上百億年的壽命呢?或者說為什麼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能持續白億年呢?其實這都要歸功於太陽的核心,太陽核心的溫度非常高,所以在太陽核心,物質的原子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再加上太陽上核聚變反應的氫非常豐富,所以可以持續上百億年。


宇宙與科學


太陽和地球的平均距離是14959800千米,太陽的半徑為696000千米,質量是1.989億億億噸。按質量計,氫約佔71%,氨約佔27%,其它元素佔2%。通過望遠鏡,我們可以直接觀測到太陽的大氣層,它從裡向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太陽外層氣體透明度太差,使我們無法看到太陽的中心。因為太陽中心溫度高達1500000℃,我們不可能去直接探測太陽的內部。

太陽表面的溫度約有6000℃。每平方米太陽表面所發出的熱量相當於一個63000千瓦的發電站的能量。地球離太陽有1.5億千米之遙,從太陽獲得的熱量只是太陽總輻射能量的22億分之一,然而這對我們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太陽的巨大能量來自哪裡呢?100多年前,一位德國物理學家提出,太陽能量是由其自身物質向中心收縮產生的。據他計算,這樣的能源可以維持大約3000萬年,而地質學家測定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年齡已有38億年了。

此後人們又提出了好幾種假說,但在實驗面前都難以自圓其說,直到1938年美籍德國物理學家貝蒂(Betty)提出了恆星能源的現代理論,才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原來太陽真正的能源來自它直徑不到50萬千米的核心部分。太陽核心的溫度極高,壓力極大,破壞了物質的原子結構,發生了熱核反應:每4個氫原子核結合成一個氨原子核,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天文學家測算太陽上的氫非常豐富,太陽用氫作為燃料發生熱核聚變,足足可以進行100億年。太陽結構和能源的研究還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人類已根據同樣的原理髮明瞭氫彈,目前已經研製出控制熱核反應的途徑,解決了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機問題。


天馬行文


太陽燒的能源主要是氫氣。太陽本身是沒有生態的,也就不存在所謂的生態鏈,太陽的能源是不斷減少的,當減少到一定地步就會爆炸。

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與太陽距離最近的恆星是稱作比鄰星的紅矮星,大約4.2光年)。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光譜為G2V),黃矮星的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 在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太陽的核心將發生坍縮,導致溫度上升,這一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太陽開始把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雖然氦聚變產生的能量比氫聚變產生的能量少,但溫度也更高,因此太陽的外層將膨脹,並且把一部分外層大氣釋放到太空中。當轉向新元素的過程結束時,太陽的質量將稍微下降,外層將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運行的軌道處(這時由於太陽質量的下降,這兩顆行星將會離太陽更遠)。

1、太陽是以核聚變方式來提供能量。本質上它可以使用一切比鐵原子量更小的元素為燃料,合成更重的元素,釋放巨大的核聚變能量。當然太陽使用得最多的燃料是氫元素,它生命的90%的時間都是燃燒氫氣,只不過不是普通的氫氧化學燃燒,那點化學能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實際上太陽使用氫-氫之間的核聚變提供能量,比氫氧燃燒能量高數千倍。

2、氫-氫核聚變產生氦,氫消耗完畢後改為3氦核聚變產生碳,然後碳繼續核聚變可以產生硅、氧等一系列原子,但這個核聚變鏈條抵達合成鐵原子之後就抵達太陽最後時光了。

3、因為鐵元素是核能最低也是最穩定的元素,無論是鐵核聚變還是核裂變,都需要吸收能量而不是釋放能量,所以當太陽燃燒到硅氧階段後,產生鐵元素,便開始積累鐵元素並停止核聚變了,此時太陽的命運就取決於初始質量。

4、小質量的恆星變成無趣的白矮星,陰冷冷的死去,大質量的恆星則在大爆炸中結束生命,核心留下中子星或則黑洞。

5、但不要小看這最後階段的超新星爆炸,雖然是極其短暫的一瞬間,但確實宇宙中最有意義的大爆炸,所有構成生命要素的比鐵重的元素都是在這一瞬間產生的,可以說沒有超新星大爆炸,就不會有生命存在。


蘭州城關政法反邪教


是核聚變,太陽直徑139萬千米是地球直徑109倍(地球直徑約12742千米),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質量為地球的33萬倍,(地球質量約60萬億億噸),也就是說太陽質量約為1980億億億噸。



在太陽內部每分每秒都在發生核聚變併產生強大能量,太陽中心溫度約1500萬攝氐度表面約6000攝氐度,太陽約有73%的氫25%的氦與極少數2%的其它重元素,在太陽中心氫原子聚變成氦元素髮生質量虧損這是總的過程。祥細的講先是兩個氫質子聚變釋放一箇中子與一個電子成氘(dao),Hp (氫質子)+ Hp ----------- Hd(氘) + (e+) (電子)+ Ve(中子) + 1.672×10^-13J(能量),氘再與氫聚變成氦3,Hd (氘)+ Hp (氫質子)-------He3(氦3) + r (光子)+ 能量6.369×10^-13J,兩個氦3聚變成氦4放出兩個質子,He3(氦3) + He3 = He4 (氦4)+ Hp(氫質子) + Hp + 14.909×10^-13J(能量),(學過初中化學都知道1個氦元素的質量要比4個氫原子加起來要輕),虧損的質量轉化成能量,根據愛因斯坦著名方程式E=mc²,E是能量m是質量c是光速,質量會發生虧損也就是說太陽的質量在縮小,太陽每秒鐘有七億噸的氫被轉化成氦,在這過程中,約有五百萬噸的淨能量(虧損的質量)被釋放(大概相當於38600億億兆焦耳,3.86後面26個0)。



(地球每秒從中獲取22億分之一的能量,約500萬煤燃燒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每年送給地球的能量相當100億億度電,相當每人約1.7億度電,三峽全面發電後發840億度/年,相當120萬個三峽電站)。



按照這樣的消耗速度,太陽在過去的50億年的漫長時間中,只消耗了0.03%的質量,據天文學家測算,太陽的壽命(即穩定時期)可達100多億年,目前它正處於穩定而旺盛的中年時期。


挫醜窮


太陽的質量可以說一直是在損失的,否則就不會產生如此巨大的能量了,但仍不要擔心太陽會“燒”完,因為它的質量實在是太大了,雖然每秒鐘都會有400萬噸的氫轉化為了能量,但剩下的氫還足夠它繼續聚變50億年。

太陽核心處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高溫且高壓,氫核聚變在此處進行,能量從反應區經由輻射區、對流層直達光球層,我們感受到的光與熱從此層散發,我們看到的太陽輪廓即為光球層輪廓。

現在的太陽質量,大約四分之三都是氫,其它就是氦了,另外還有一些微量的重元素,太陽核聚變的方式是重力場約束核聚變,這個是天然的,而像如今的人造可控核聚變裝置常需要利用磁約束。

當大部分的氫全部聚變成氦時,太陽內部的“白矮星”雛形已經有了,經由紅巨星階段,外殼被拋散,氦聚變非常迅速與迅猛,通常只在一瞬間聚變完成,太陽將變成由碳與氧組成的白矮星。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本回答由一枚遊戲科幻迷原創,感謝點贊關注,我們一起科幻想象、暢遊宇宙!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科幻船塢


太陽像一個燃燒的大火球,但是它並不是真正的燃燒,它的發光發熱歸功於內核處發生的核聚變,所以說太陽燃燒的能源是氫。太陽內核一般被認為是由中心點至0.2倍太陽半徑的區域,這裡是太陽系內溫度最高的場所,也被認為是發生核聚變的區域。


在太陽內核處密度高達150,000 kg/m^3,大約是地球上水的密度的150倍,溫度為15,000,000K。這兩點是核聚變發生的條件。核心是太陽內部唯一能經由核融合產生能量的場所,以陽光的形式釋放出熱。核聚變並不是那麼容易發生的,這需要很高的溫度和密度,所以說稍微外圍一點的地方,溫度和密度就都不滿足了。即使是內核處也是按概率發生的,所以並不會發生我們想象的那種瞬間全部反應。

內核聚變是4個氫原子核合成一個氦原子核,內核處的氫不斷的轉變為氦較重內縮,外圍的氫會補充到內核處,我們的太陽壽命大約還有50億年。


這裡是科學黑洞,感興趣的點波關注吧!


科學黑洞


火的利用是人類早起的偉大成就之一。火為我們提供了光和熱量,在地球上火的燃燒是一種化學反應,不管是木柴的燃燒還是煤炭的燃燒都是碳和氧氣的化學反應。這種反應會放出大量的熱量和光為人們使用。但是同樣發著光和熱的太陽“燒”的能源是什麼?

首先太陽的“燃燒”和地球上的燃燒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太陽上的燃燒不是化學反應,而是核聚變反應。太陽的質量非常的巨大,質量是1.98×10^30千克。這個質量使得太陽內部的溫度和壓力非常巨大。太陽內部的溫度達到了1500萬度,壓力達到了3300億個大氣壓強。

在如此大的壓強和高溫下,太陽內部的物質原子核被緻密的擠壓到一起,發生聚變反應。簡單的說就是氫的原子核聚變成氦原子核,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樣的反應已經穩定的反應了45億年之久了,大約已經消耗了400個地球質量的物質。目前太陽的主要成分中,氫元素佔到了大約74%,氦元素佔到了25%,其他元素的含量不到1%。太陽仍然有充足的燃料供應進行核聚變反應。

隨著太陽內部核聚變反應的不斷進行,太陽核聚變的主要原料氫元素會不斷的減少,但這並不意味著太陽就會因為缺乏燃料而“熄滅”。太陽還會繼續以氦元素,鋰元素等等其他元素的原子繼續進行核聚變反應,這期間不斷的有新元素產生,直到核聚反應生成了鐵元素。鐵元素的出現意味著太陽已經無法再繼續進行聚變反應了,這是太陽會膨脹成一個紅巨星,最終坍縮形成一顆白矮星,結束了它輝煌的一生。

總結一下,太陽所發出的光和熱靠的是自身內部核聚變反應維持的。這種聚變反應目前我們人類已經掌握了最簡單的釋放方式——氫彈。有朝一日可控性的核聚變反應一旦出現那人類就有淵源的能源利用了。


我就是兔斯基


對於太陽裡燒的能源是什麼呢之話題,我個人的觀點認為,太陽裡燒的能源是一種高純度、高強度和高密度的核能物質。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因為,從太陽持續能散發出光和熱以及塵粒流物質的情況來判斷,太陽的狀態是一種正在自然燃燒的狀態,是一種內在性的擁有巨大能量的燃燒狀態。


太陽可持續的燃燒過程,會產生核聚變、核裂變和核連鎖綜合性的化學反應現象,其溫度可達200萬攝氏度或以上,能有這樣巨大的能量展現,必定是一種有機的、高純度、高強度和高密度的核能物質,況且,在太陽擁有的核能物質之中的所有原子,都儲存著無法形容的超級能量,並能在太陽持續燃燒的過程中,使儲有超級能量的原子群體產生相互交叉拼撞現象,從而引發出巨大的能量展現,成為太陽核聚變燃燒狀態的必然。

由此可見,太陽裡燒的能源是一種高純度、高強度和高密度的有機核能物質。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希給個點贊並關注我,可閱讀到我相關科學領域前沿上千個的原創答題,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和學習。宇明於東莞市。(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地外天使


太陽的燃燒現象和我們在地球上所看到的燃燒不一樣。我們的燃燒是要有氧氣,可燃物和燃燒條件。三個都滿足才能燃燒。而太陽上面沒有氧氣。這是怎麼回事呢。那我們所看到的那個明亮的帶給我們溫暖的太陽是怎麼提供能量的呢?

大家都知道燃燒是屬於化學反應,但是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並不是化學反應,而是物理反應——核聚變,也就是說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並不是燃燒,而是發生了核聚變,說到核聚變,很多人不禁會一身冷汗,現在人類歷史上研發出來的最厲害的武器——氫彈,就是根據的核聚變的原理,也就是說,太陽之所以能夠源源不斷的傳遞光和熱,是因為其內部時刻都在發生著“氫彈”爆炸。

其實太陽是個大氣球,主要由氫氣和氦氣組成。組成太陽的物質中氫約佔71.3%,氦約佔27%,其他元素約為2%,太陽由內向外分別為核反應區、輻射區、對流區,太陽中心區域即核反應區,溫度高達1500萬℃,壓力也極大,因此使得氫聚合成氦的熱核反應持續發生,產生巨大的能量,通過輻射區和對流區傳遞到太陽的表面,通過光球像四周輻射出去,最終到達我們的身邊,給我們供給持續不斷的能量。

天哪,太陽內部居然都是核反應,怪不得威力巨大,強大的能力把日冕拋射到很遠的地方,甚至都能到達水星軌道。太陽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發生劇烈的核反應,由於其質量太大,已經燃燒了幾十億年的時間了。像太陽這類恆星的演化史是,等到氫消耗殆盡時,就會開始氦燃燒,膨脹成紅巨星,氦聚變最後的結局,是在中心形成一個白矮星,之後再坍塌為脈衝星,變成超新星,最終變成黑洞。能量消耗殆盡,也就是消亡之時。沒有任何什麼東西能給他不給。不過我們不必擔心太陽不亮了,因為科學家估計太陽的壽命還有幾十億年。估計人類消失了,太陽也不會熄滅吧。


工控電子愛好者


太陽屬於銀河系的一顆恆星,是熱等離子體和磁場交織的一個球體。直徑1.392×10千米。大約為地球的109倍。體積大致是地球的130萬被,質量大致是地球的33萬倍。從化學組成成分看,四分之三全是氫,剩下的是碳、氧、氦。運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外發光發熱。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可以使用一切比鐵原子更小的元素做為燃料,合成更重的元素。釋放巨大的核聚變能量。太陽現今燃燒最多的還是氫元素。通過氫-氫之間的核聚變來提供能量。這種核聚變相比起氫氧之間的化學反應釋放的能量更大。

氫-氫核聚變可以合成氦元素。三氦核聚變可以合成碳元素,碳元素雞血核聚變可以形成硅原子、氧原子等。這個核聚變鏈條達到合成鐵原子後終止。

鐵元素是眾多元素中最穩定的元素,鐵元素不管進行核聚變還是核裂變都需要吸收能量,不在是釋放能量。所以太陽中的元素最後會累積到鐵元素後就不在發生變化。直至最後發生爆炸。

些許拙見,供您參考。

從事互聯網開發多年,歡迎大家騷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