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艾草會有經濟效益嗎?前景怎麼樣?

70青春再現


艾草是菊科蒿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釐米,側根多。莖單生或少數80-150(-250)釐米高。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並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頭狀花序橢圓形,直徑2.5-3(-3.5)毫米,無梗或近無梗。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7-10月。分佈於蒙古、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和中國;分佈廣,在中國除極乾旱與高寒地區外,幾乎遍及中國。日本有栽培。生於低拔至中海拔地區的荒地、路旁河邊及山坡等地,也見於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區,局部地區為植物群落的優勢種。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乾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殺蟲的農藥或薰煙作房間消毒、殺蟲藥。嫩芽及幼苗作菜蔬。艾曬乾粉碎成艾蒿粉,是畜禽優質飼料添加劑。還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本草綱目和神農本草經裡有都記載,所以說很大醫藥價值!種艾草還是很有價值的!








暖心阿進


艾草巨大的藥用養生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們認可和熟知。艾草自古就是養生佳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別的香味,有藥食兼用功效,特別是所含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艾草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必將會一直持續。

近幾年,農作物產量受損嚴重,老百姓靠天氣吃飯。雨水太多,農作物產量下降。帶來的經濟效益可想而知,用玉米來舉例,目前,一畝地的玉米產量大概在700—900斤左右,收購價是1.4元/斤,一畝地帶來的經濟效益1200元左右。這不包括施肥,選種,更不用說人工了。收玉米的整個流程比較繁瑣。一畝地的艾草種植產量在1100—1300斤左右,收購價格是3元/斤,一畝地帶來的經濟效益足足是種植玉米的一倍。更加不用擔心沒人收購。艾草市場太緊缺了。收割一茬後要施一定的追肥,追肥以腐熟的稀人畜糞為主,適當配以磷鉀肥。生產中要保持土壤溼潤。一年可以收割3到4茬。這樣一來,帶來的經濟效益很清晰。

艾草極易繁衍生長,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很強,耐寒耐旱,田邊,地頭,山坡,荒地均可選擇為種植地。以土層深厚,土壤通透性為好,丘陵也可以。艾草主要以根莖分株進行無性繁殖,現在11月份還可以種植,建議種植幼苗。地採用兩邊低中間高的“魚背型”便於進出水。最好在雨後或者陰天,在地面比較溼潤的時候種植,按株行距30釐米*40釐米栽苗,每穴2-3棵。蓋土壓實,若栽種後2天沒有下雨,要用水保墒,幼苗存活後,在長到30釐米高時,陰雨天用尿素提肥。4月中旬前後進行除草。間隔一段時間清除殘枝敗葉。除掉過密的莖基和宿根。

採收後,出去雜質和枯葉,攤在太陽下曬至5到6成。紮成小把,再攤放在太陽下曬至足幹。紮成捆。用打捆機打成長方形大捆。用繩子固勞。至於乾燥處存放,防潮,防黴。艾草以足幹、青綠色、葉片多、艾草香味。沒有雜質,發黴為好。大面積存放,要及時檢查,避免艾草乾燥起火。





朵兒apple


艾草屬於根生植物,它適應性極強,病蟲害極少,易於管理,適合大面積種植,一年可收成三次,最近幾年全國各地大面積種植,以近飽和狀態,主要產品以艾絨,艾條為主以及其他的保健品,種植有風險,要多方面考慮,不要盲目跟風,需謹慎考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