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缺鐵少鋼到全球第一 鋼鐵強國行穩致遠——看成就展展開新中國

你知道中國是哪一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產鋼國的?中國現在一年的鋼產量有多少?佔全世界的比例有多大?中國都能生產哪些鋼?這些鋼都用在了什麼地方?正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偉大曆程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上,這些問題或許都能找到答案。

數據顯示,1949年,中國鋼產量只有15.8萬噸。1996年,中國鋼產量突破1億噸,僅用47年就成為全球第一產鋼大國,實現了幾代國人的夢想。2018年,中國鋼產量達到9.28億噸,佔世界鋼產量超過50%,產量較1949年激增5873倍,徹底結束了中國鋼鐵供不應求的歷史。

“7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鋼鐵工業順應國民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壯大,既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原材料保障,也得益於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一位參觀展覽的鋼鐵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70年崢嶸歲月

回顧新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史,你會發現,那是一段多麼漫長的崢嶸歲月。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鋼鐵工業的基礎十分薄弱,全國幾乎沒有一家完整的鋼鐵聯合企業。1949年中國的鋼鐵產量只有15.8萬噸,居世界第26位,不到當時世界鋼鐵年總產量1.6億噸的千分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鋼鐵工業開始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在蘇聯援助下,建設了鞍鋼、武鋼、包鋼等鋼鐵廠。

建國初期,國家確立了“以鋼為綱”的工業發展指導方針。雖然其中走了許多彎路,但經過全國上下的努力,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的產量和產值都大幅增長。1978年,鋼鐵產量為3178萬噸,居世界第5位,佔當年世界鋼鐵產量的4.42%。

1979年以後,我國逐步走上了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經濟的道路,鋼鐵工業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極好機遇和強大的內在動力,國家新建了寶鋼、天津鋼管等大型現代化鋼鐵企業。又對一些老企業挖潛改造,我國鋼產量以每年400萬噸到500萬噸的速度快速增長。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鋼鐵工業飛速發展,鋼產量從1990年的6535萬噸,以每年增長600萬噸至700萬噸的速度大幅度增長。1996年,中國鋼產量突破1億噸,成為全球第一產鋼大國。

在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的拉動下,中國鋼產量於2003年突破2億噸,2005年突破3億噸,2006年突破4億噸,2008年突破5億噸,2010年突破6億噸,2012年突破7億噸,2013年突破8億噸,2018年達到9.28億噸,佔世界鋼產量超過50%。

“新中國鋼鐵工業70年的發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舉世公認。70年來,從缺鐵少鋼到全球第一,中國鋼鐵工業建立起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現代化鋼鐵生產體系。”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太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高祥明自豪地說。

有“量”更有“質”

成就展上,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民航機場、電站電網,以及汽車、船舶、家用電器的展板和模型前,參觀者絡繹不絕。

大國崛起,鋼鐵工業功不可沒。“截至2018年底,我國已累計生產了121.8億噸鋼,其中改革開放以來共生產了114.6億噸。這些鋼材有力地支撐了國民經濟發展,為在國慶70週年大閱兵上亮相的各類新型裝備提供了強大支撐。”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坦言,“可以說,沒有這些鋼,就沒有3萬公里的高速鐵路、14.35萬公里的高速公路,就不可能有6000多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就不可能有230多個民航機場,就不可能年產2900萬輛汽車;我國也不可能成為全球第一造船大國、第一家用電器製造大國、第一工程機械製造大國、第一發電和變電設備製造大國,以及20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全球第一的製造業大國。”

回顧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僅有7座高爐、12座平爐、22座小電爐,只能冶煉100多個鋼種、軋製400多個品種規格的鋼材。

直到1978年,我國鋼廠的生產流程結構和工藝裝備水平仍遠遠落後於國外,鍊鐵大多是幾十、幾百立方米的小型高爐,鍊鋼以平爐、側吹轉爐為主,鋼鐵產品則是以螺紋鋼、盤條、窄帶鋼等為主,缺乏現代化的板管材。

改革開放後,中國鋼鐵工業迎來了發展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以武鋼一米七軋機工程和寶鋼建設為標誌,從引進、吸收、創新起步,以“引進先進生產線,提高自動化水平”為路徑,開啟了我國鋼鐵工業現代化之路。

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又以“提高全連鑄比、提高板管比”作為重要的技術突破方向。

進入21世紀,中國鋼鐵工業開始注重集成創新、自主創新,流程和裝備技術向著大型化、高效化、自動化、長壽化和生產過程環境友好化的方向加速發展,產品則向高端化方向加速發展。

特別是近10年來,中國鋼鐵工業在船用高強度寬厚板、高檔汽車用板和汽車零部件用鋼、工程機械和高層建築用高強度厚鋼板、時速350千米高速鐵路鋼軌、高速動車組用鋼等高端產品上均實現了重大突破,有力支撐了我國機械、汽車、造船、家電、石油、電力、鐵路等行業對鋼鐵材料的需求。其中,我國生產的部分鋼材品種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中國製造”提供了堅實的原材料基礎。

從缺鐵少鋼到全球第一 鋼鐵強國行穩致遠——看成就展展開新中國

打造“未來鋼廠”

前些年一提到鋼鐵,許多人腦海中自然會浮現出“產能過剩”“環境汙染”等詞語。對此,高祥明並不諱言,“當然,回顧70年的發展變遷,我國鋼鐵工業也經歷了一些波折。特別是鋼鐵工業在高速發展時期積累的產能過剩、負債率過高、節能環保還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等突出問題,需要花大力氣去解決。”。

進入新時代,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成為鋼鐵人的信念、堅守。2016~2018年,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行者,中國鋼鐵行業累計壓減粗鋼產能1.5億噸以上,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去產能目標任務,並且徹底清除了“地條鋼”毒瘤,市場環境明顯改善。中國有效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為全球鋼鐵市場回暖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實施超低排放、打贏藍天保衛戰,中國鋼鐵綠色發展成效顯著。2005~2018年,中鋼協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噸鋼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83千克下降到0.53千克,削減幅度高達81.3%;噸鋼煙粉塵排放量由2.18千克下降到0.56千克,削減幅度為74.3%。

對於鋼鐵工業的未來,業內人士做了這樣的描繪:未來鋼廠,將是一座城市的綠肺,將是5G應用的引領者,將實現全生命週期過程的實時、智能、可控,讓一切過程盡在掌握。

這一場景並不遙遠——在全球第二大鋼鐵企業寶鋼股份冷軋廠C008熱鍍鋅智能工廠你會看到,偌大的車間,無人車穿行其中,一臺臺機器人操作整齊劃一,充滿力量的美感。生產線上基本見不到工人,操作人員坐在屏幕前,“像打遊戲一樣”完成生產。而且,寶鋼的寶山基地已經部署了中國聯通的5G網絡,在湛江東山基地部署了中國移動的5G網絡。在這兩個基地,目前已經能夠實現遠程“一鍵鍊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