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借出去的錢,就像“肉包子打狗”······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2篇職場乾貨,陪你成長哦。

有時候,借出去的錢,就像“肉包子打狗”······

01

劉先生姥姥去世,我們一起回老家一趟,葬禮結束後,他先回上海上班了。我想著接下來會越來越忙,就準備多待2天,去看看我爸媽。

爸爸一個朋友家的孩子要去上海,給他打電話,希望我多照顧一下,我很爽快地答應了,準備回上海,給他介紹一些基本情況,帶他到處逛逛,請他吃飯。

我認為這樣做已經足夠好了。

爸爸問我:“剛去上海,找房子也需要一段時間,能不能先在你家住一段時間?”

我拒絕了,當然不可以,沒有商量的餘地。除了我的家人和很親近的朋友,我不可能接受任何人住在我家。尤其劉先生,是一個很需要個人空間,不太喜歡和陌生人接觸的人。

現在,我已經學會了沒有心理負擔地拒絕別人,而這個過程並不容易:

起初是因為不會拒絕別人,內心很痛苦;

慢慢開始拒絕別人,發現內心很矛盾,很掙扎,擔心別人對自己有看法;

直到現在,只要內心不想做的事情,會直接拒絕,也不在意別人的評價。

這說明我已經有了清晰的心理邊界。美國社會學教授伊維塔•澤魯巴維爾認為,心理邊界使得我們能夠確立一個心理範圍,在這個範圍之內我們可以探索內部和外部世界的意義,明確自己的責任與主權。

我們心靈世界的邊界和現實世界的地界一樣真實,只是平常不太容易看出來。但當長期的越界行為不斷累積,一些問題和矛盾就會集中爆發。

有時候,借出去的錢,就像“肉包子打狗”······

心理邊界不夠完整,無法擁有獨立心理空間的人,很容易被關係綁架,內心裡無法做出獨立的判斷。

在關係中,如果你的邊界很清晰,你就會能夠很自在地生活。這也是我們需要修的功課。

我說了拒絕的理由,爸媽很理解,也沒覺得為難,這點讓我很意外。我發現在我長期的堅持中,他們也學會了拒絕別人,有了清晰的邊界

02

我老家和好友蘇末家離得挺近,開車2個多小時。我算了一下,如果坐高鐵很不方便,我家去高鐵站就要近2個小時,我打算乘出租車去她家。

一路上,師傅給我分享了他家的故事,他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和哥哥已經多年沒有聯繫了。

一開始,哥哥在當地一家不錯的企業工作,後來,炒期貨,賠了很多錢,就和家裡人借錢,借了他

2.6萬,那時他剛工作,一年也就賺這麼多錢。

有時候,借出去的錢,就像“肉包子打狗”······

他哥哥跟大姐借錢,大姐瞞著老公給了2萬,結果又打電話,是大姐夫接的,想著小舅子有困難,還能不幫嗎?又給了3萬。兩個人沒有提前溝通,一共借出去5萬,大姐在農村,這錢也是辛苦賺的。

二姐很聰明,只給了幾千塊錢,發現不對勁,再多一分錢也不給了,並且給家裡親戚打電話,如果借錢,不要借給他,借出去錢就回不來了,這樣連親戚也做不成了。

二姐把道理都講得非常明白了,結果一些親戚礙於面子還是借了。

比如,他表哥,感覺話都說出去了,不好意思,借了3萬。幾年過去了,現在別說錢了,打電話不接,微信都拉黑了。

多虧二姐提前打的預防針,很多親戚聽了她的話,沒有借錢給他哥哥。後來,借錢的人,也沒有因為這事和他們有隔閡。

有時候,借出去的錢,就像“肉包子打狗”······

他們這些很親近的人都損失了很多錢,只有二姐沒怎麼借錢。是不是二姐這個人就是那種很精明,對家裡不好的人?

不是,師傅說,他生了兩個兒子,日子過得緊巴巴,前年父親生病住院,報銷後,花了4萬多,二姐一分錢沒讓他出,和大姐輪流照顧,對他說,“你開出租車,一天幾百塊錢呢,幹你的活,有我們。”

當年,他買出租車手續,需要23萬,他只有11萬,二姐借給他12萬,他當二姐入股了,給二姐分紅,二姐堅決不要,他用了一年錢,堅持給了二姐8000塊錢利息,“你不拿著這個錢,以後我有困難,不好向你張口。”

不僅僅是這件事情,在買房時,有困難,也是二姐幫助了他。

二姐條件比較好,家裡有一輛100多萬的車。有一天,他接了一個活,人家讓他去接一個人,條件是你能夠找到最好的車是什麼?這一趟1500元。

有時候,借出去的錢,就像“肉包子打狗”······

他一想二姐家,有這麼好的車,打電話借車,二姐一點沒有猶豫,拒絕了,還訓他,你知道人家是幹什麼的呢?

提到二姐,他讚不絕口,覺得二姐是一個拎得清的人,該不該幫,幫到什麼程度,心裡都很有數。

他表哥老婆,給他打電話,“你見你哥了,我們買房需要錢,什麼時候還我們錢?”

他說:“嫂子,如果你用錢,我可以借給你,但這個錢,我說清楚,不是替我哥還的。”

我發現這樣拎得清,知道什麼時候該幫,什麼時候該拒絕的人,生活過得不會太差,也會受到身邊人的尊重。聽別人的事情,很簡單,做到並不容易,需要我們對自己提高要求。

03

我們需要多花心思在自己身上,自己強大了,做好了,生活才會變好。千萬別指望對方會感恩,幫人了就不要有期待。其實,這是人性。

有一個讀者留言,她是上海本地人,讀書時有一個重要榮譽,同學為了申請加分,拿戶口,求她,她心軟就讓了。(這是第二次聽說讓榮譽的事情了。)

有時候,借出去的錢,就像“肉包子打狗”······

每次看同學分享她如何獲得這個榮譽,她都很難受,明明是自己做的。這個同學,內心也不願意提起這事,時間久了,兩個人也疏遠了。

換位思考,她也不想讓別人知道榮譽是同學讓的,更討厭這個人不時地提起。

這樣成果的事情,一定不能讓,就像幫忙在力所能及範圍內,一定不要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我有一個好朋友,當年在網上很火,後來,他狀態不好,就放棄更新文章了。現在,他調整好狀態,出來做事情,比以前艱難了很多。

他說:“以前過節,禮物收不完,現在很少有人寄快遞了,也很少被人想起,過年問候的也很少。”

這就是真實的情況,我另一個好朋友對我講:“小米,這輩子真正對我們很好,特別值得交往的朋友有幾個?你要是不紅了,圈子裡有幾個人會來扶你,過節時能來主動問候你就不錯了。踏踏實實做事,建立自己的護城河,能拒絕的事情都拒絕吧!

有時候,借出去的錢,就像“肉包子打狗”······

他說完這段話,我想哭,他是那種非常熱心、非常熱心的人,幫助了很多很多人,從今年開始,很少主動提供幫助了,鑽研自己的事業。我想一個人要經歷過什麼,才會給朋友這樣的建議呢?

事實上,我從來沒有真正紅過,在小範圍有一些影響力,在拒絕別人方面,我自認為已經做得很好了,違反我原則的事情,我不會做。

可是,近來很多事情,讓我有點痛苦,我有很大的人際壓力,特別害怕一個認識的熟人,來找我喝咖啡、吃飯。

很少有例外,吃完飯,總會給我提出一個要求,各種幫忙。我拒絕了,她緊接著會降低標準,直到答應她。

有一個姐姐,前段時間讓我幫她微信公眾號推課,我拒絕了,她說:“我知道你有很多微信號,發一個朋友圈總可以吧?”

這從技巧上來講是好的,話說到這個份上,我也說不出拒絕的話,可是內心很不爽,這是我的功課。

有時候,借出去的錢,就像“肉包子打狗”······

04

我把我的困惑講給了秋水老師,她給我的建議:“製作一個藉口列表,當接收到幫忙要求的時候,先不要急著答覆,想一想,是否能夠幫忙,如果能夠幫的,當然可以同意,如果幫不了的,從藉口列表找一個,回絕對方。

為什麼要做藉口列表呢?因為如果是現想借口,心理障礙比較大,而如果事先準備好,有思想準備,又經過多次排練,效果就會好多了。

我特別喜歡她這樣的人,前段時間,她正在閉關寫書,我去深圳約她,她說可以在她家附近吃午飯,吃完她就要回去,沒有時間陪我。

對此,我就很理解,也坦然接受,我們一起吃了兩頓午飯,聊得非常開心。

我的藉口列表已經寫好了,背得很熟練,部分語言太生硬,秋水老師還給我潤色了一下。頓時,我心裡一塊石頭放下了。

有時候,借出去的錢,就像“肉包子打狗”······

一開始用,心裡還有負擔,現在只要我不想做的事情,大腦中就自動出現了一個理由。

畢竟,在我們這個社會,還是要有一點情商,不能直接說,我覺得你書寫得很爛,不好意思推薦給我的讀者,這不是給人添堵嗎?拒絕的話術不要太生硬,不要讓對方難受。

比如針對讓我給新書寫序的,因為對對方真不瞭解,也沒有看到書,不知道寫得怎麼樣。可以回覆:“不好意思啊,我的編輯有要求,不讓我隨便寫序。”再帶上一個恰當的表情。

我們公司一個小夥伴,朋友找她借3000塊錢週轉一下,她說自己也剛交了房租,沒有錢,對方說:“不會連3000都沒有吧,就週轉一個星期。”小夥伴反駁:“你不是3000塊錢也沒有,我怎麼就不能窮呢?”

拒絕對方肯定多少讓對方有一點不爽,但自己不要有心理負擔,還是要按照自己的原則。

有時候,借出去的錢,就像“肉包子打狗”······

這個方法也推薦給你,最初用的時候,也會各種突發情況,就像前面提到的降低要求,實在不知道如何回,可以直接回:抱歉

我們都要守好自己的心理邊界,每當有情緒時,可以覺察自己,瞭解重要關係戶(父母,好友以及另一半)對自我和心理邊界的影響,心理邊界的建立不是單方面的,要考慮他人和外界的感受。

除了拒絕列表,事先確定規則,當不好做決定時,按照自己的規則,不要說模稜兩可的話,比如與人合作,事先確定好合作方式,千萬不要說一句“以後再說”。

當然,力所能及的幫助,還是要的,這也是結善緣,凡事都有度,多花時間在自己身上。

楊小米:自媒體【遇見小mi】創始人,《行動變現》一書作者,心理學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東人,3年從普通職員到市場總監,並創業,分享職場經驗和成長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