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用心幹好扶貧—記漢濱區沈壩鎮富田村第一書記胡紀軍

脫貧攻堅是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更是最大的發展機遇。胡紀軍是2017年安康農商銀行派駐漢濱區沈壩鎮富田村任第一書記,自任職以來,始終把脫貧攻堅工作放在首位,緊緊依靠、團結富田村“三委”班子,聚焦第一書記職責,突出“四抓”工作方法,紮實推進各項工作。

黨建引領抓統籌。

抓黨建、謀發展是第一書記的首要職責,如何讓基層黨旗高高飄揚、黨員幹部凝心聚力,如何發揮好村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又是一個難解課題。實踐總結出“學習”“溝通”“帶頭”六個字,學習掌握政策、提高佔位、指導工作;溝通達成共識、增進互信、形成合力;帶頭率先垂範、身體力行、務求實效。通過”三個環節使富田村基層黨組織增強了團結、凝聚了人心、激發了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增強了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特別是70歲老黨員黃孝禮,現在堅持參加黨員活動,與三委班子一道學政策、講民風、道黨恩,令全村黨員幹部十分感動。

“ 雙聯雙幫”抓宣傳。

做好扶貧工作政策宣傳到位也很關鍵。在沈壩鎮的創新部署下,實施“雙聯雙幫”,胡紀軍帶隊整合“四支隊伍”成立4個脫貧攻堅宣傳工作小分隊,分頭幫聯貧困戶和非貧困戶,採取了形式多樣的宣傳:一是利用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群眾大會、院落會宣講政策;二是利用宣傳車、高音喇叭巡迴宣傳;三是發放宣傳彩頁、送教上門;四是利用懸掛橫幅、板報、公示欄等宣傳;五是利用電話、微信等與外出務工人員宣傳聯繫;讓群眾瞭解政策、開闊眼界、改變觀念、堅定信心;使幹部和群眾在政策宣傳中增進互信、加深友誼;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極大的消除了“等靠要”思想。他幫聯的貧困戶陳宜廣、龔昌頂等,目前已脫貧,並主動加入宣傳小分隊,一起宣傳倡導新民風,現在的富田村已經從原來矛盾複雜的礦區村逐步轉變為鄉風文明先進村。

上下聯動抓幫扶。

有效的工作時間是幹好一切工作的保證,嚴格遵守駐村工作紀律,勤奮務實、履職盡責。年初先後協助村三委制定了發展規劃、脫貧計劃,並帶頭向全村群眾公開第一書記2019年工作承諾、按照承諾事項、時間節點、完成進度等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充分發揮個人優勢,對下勤調研、勤總結,爭取最大理解;對上勤彙報、勤請示,爭取最大支持。一是累計爭取安康農商銀行無償捐贈資金78.4萬元,改善了富田村村道綠化3公里、改善辦公條件,助推產業發展和貧困群眾搬遷入住,為群眾的辦事、議事提供了方便、舒適環境。二是充分發揮行業優勢、用足用活“5321”政策,累計發放扶貧貼息貸款22戶85萬元,為產業發展注入了資金活力。三是積極探索破解“三變”改革難題,鼓勵引導成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組織,互助資金組織,種養殖專業合作社2個,帶動32戶貧困戶脫貧增收。通過幫扶,真正下沉到戶、幫扶到人,因戶施策,促進了貧困戶增收、實現了已脫貧和計劃脫貧戶兩業全覆蓋和住房、飲水、健康、教育保障。

夯實基礎抓落實。

自駐村以來,胡紀軍跑遍了全村80%的農戶和100%的貧困戶,摸清了村情、掌握了戶情、理清了思路,做到了工作開展有底數、制定計劃有重點、幫扶規劃有路徑、落實措施有對象,採取周安排、月研判、季總結、逐人逐戶逐項排查梳理、對標對錶建立問題臺賬、限時整改銷號,夯實了基礎。目前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初顯:建成了村委活動室、文化室、衛生室、文化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貫通了4公里村連接路、3公里產業路,完成了2.2公里水泥路硬化,新建水塔2個,水窖3處;按照人房對應,不闖三條紅線的原則,讓45戶164人貧困群眾搬進了新居;積極開動腦筋,將富田村1400餘畝坡地、荒山規劃建成了產業園區,發展核桃園600畝、拐棗園500畝、桑園100畝、藥材30畝、養蜂30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