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創敢爲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8月5日,全市目標責任考核大會召開,漢濱區榮獲“2017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優秀單位”和“四上”企業培育單項考核獎。這是自2015年以來漢濱區連續第三年進入全市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優秀等次;同時,在全省縣域經濟監測考核中連續第四年實現爭先進位,位列全省29個城市區第十三位。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安康大景三橋飛虹貫南北

在外界的認識輪廓裡,漢濱有三大:人口百萬之眾,是全省人口最多的農業大區;貧困人口逾10萬,是全市乃至全省的貧困人口大區;經濟總量佔全市三分之一,被市委市政府寄予“舞龍頭、走前列、引領發展”的厚望,肩上的擔子重責任大。作為這樣一個亦“城”亦“鄉”的大區,幾年來連續逆勢疾奔,勢從何來?答案在“敢創、敢幹、敢為、敢試”。

敢創新常態下新作為

作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漢濱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安康的形象、體現著安康的實力。但這個中心不僅是發展中的優勢所在,對於漢濱區委區政府一班人來說,說是沉重的包袱背在身上可能更是實情。“追趕超越看漢濱,引領發展看漢濱”,這都是推也推不掉的使命。區委書記王孝成多年的體會是,漢濱的發展必須再一次從解放思想破題。“苦幹實幹快乾必須成為漢濱發展的常態,否則漢濱就擔不起‘引領’的重任!”他多次在全區幹部大會上這樣強調。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區委書記王孝成和李良義老兩口拉家常

近年來,漢濱集中營造解放思想氛圍。區裡先後多次組織大規模的黨政企代表團赴江蘇、福建、貴州等地考察學習,開眼界、抓創新、促發展。讓“敢創、敢幹、敢試”的活力和“會發展、敢改革、善創新”的激情在漢濱大地上盡情釋放,形成全區上下每個幹部爭先創優、每個單位比學趕超、每個鎮辦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區委組織部和扶貧局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創新推行的“黨支部+X+貧困戶”的脫貧攻堅模式在全國推廣;《新鄉賢推動移風易俗引領新民風》被半月談期刊專題刊載;區衛計局創建“鎮村責任醫師團隊+服務”的“茨溝模式”,作為基層醫改工作先進經驗在全省推廣應用,並被新華社報道;新農合醫療混合支付制度改革在全國深化公立醫院改革經驗交流會上作典型交流發言;區水利局創新實施的農村供水建管“三個一”模式,被中省市水利主管部門作為旗幟多次徵用並赴會交流;學習借鑑外地經驗並結合本地實際探索開展的以“經營主體+村集體+貧困戶”為承載的農村“三變”改革經驗先後被中央電視臺、新華社《內部參考》及省市報刊媒體等集中挖掘報道。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區長範傳斌在陝茶一號基地調研

市場經濟下,企業和老百姓看的都是“服務”。而從打造漢濱區發展的新環境來說,“服務”也是其核心要義。幾年來,漢濱區以“放管服”促政風轉作風,繼而吸引外來投資、推動大眾創業,激發出磅礴的市場活力。

最近,安康西北紡織服裝產業運營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山東客商羅守忠很忙。原來,已在漢濱投資辦廠的他,正和漢濱區委區政府對接,全力推進一個佔地1000畝,集自紡紗、織布、成衣、箱包、包裝、紡織設備生產維護等配套的全產業鏈園區,形成紡織成品產值超百億、外貿出口超百億的產業鏈。配套建設職工宿舍、食堂、購物休閒綜合體、職工子女幼兒園、醫療衛生、金融服務機構、公交專線等,最終建成“中國西北最大的紡織產業新城”,年創稅將達3.5億元,解決40000人就業……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快速崛起的五里工業集中區

之所以敢有這麼大的手筆,羅守忠道出了原委:“我們不僅看中漢濱的好資源、好環境,更重要的還是黨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企業需要辦理的工商註冊、用水用電、稅務申報、進出口等手續,政府安排專人全部給我們代辦了,這裡的營商環境比我們老家好,我還要介紹更多的朋友來這裡發展!”在他的引薦下,浙江的倪治松、福建的蔡亦妙和林奕奕幾位商會好友同來漢濱創業,成立了富樂康、閩泰、斯貝亞等幾家公司,成為首批入駐五里工業集中區轉移企業。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五里工業集中區聖鑫工貿公司車間一角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五里工業集中區悠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角

發展需要良好的幹事、創業、建設環境。沒有梧桐樹,哪來金鳳凰?2015年至今,全區共取消行政審批項目79項,廢止文件1609件,公開26個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服務清單4988項;商事制度改革實現“五證合一”,企業註冊同比增長84%。群眾在政務大廳辦理業務只需要“最多跑一次”。此前,辦個事可能要跑無數個部門蓋無數個章,現在,只要7個工作日全部辦妥。

苦幹實幹,創新創業,給漢濱區的各項工作帶來新變化。四年多來,全區從調整優化發展思路的“一抓三建一統攬”到今天亮牌對標的“引領發展做示範”,幹部群眾思想上的革新,成為發展的最大實招硬招。

敢幹培育發展新動能

在外樹形象的同時,漢濱始終堅持勤練“內功”、內強素質。以“追趕超越”的姿態全面推進產業升級,步步為營地培育出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流水鎮新壩社區碾坪村漢天埡茶葉基地採茶現場

圍繞循環工業發展,加快培育富硒食品、新型材料、清潔能源、加工製造等支柱工業,著力打造富硒食品、服裝加工、新型材料3個百億產業集群,通過轉型升級、集聚發展,努力奏響“產業強區”主旋律。走進五里工業集中區,一個個新廠鱗次櫛比,廠區周圍拉運車輛排成了長龍,車間裡熱火朝天,集中區“規模、聚集、窪地”三大效益初顯。目前,五里工業集中區已成為漢濱追趕超越新引擎,數據顯示:僅2017年,五里工業集中區就實現工業總產值160.5億元,是2010年的91.7倍;入駐企業累計達到138戶,比2010年淨增128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6戶,新三板掛牌企業1戶,對外出口備案企業7戶,帶動就業1.8萬人,連續5年在全省100個縣域工業集中區考核中名列前茅,非公經濟佔比已達到全區經濟總量的52.2%。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洪山鎮大運富硒食品廠生產的豆製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是“三農”,難點在“三農”。漢濱區按照“一抓三建一統攬”發展思路,一茬接著一茬幹、一張藍圖幹到底,前些年實施的百萬畝林果園、蔬菜基地已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今,“荒山”已變成“基地”、“田間”變成“車間”、“社區”已變成“工廠”。全區先後建成了榮泰糧油、悠源魔芋、五福鮮食品、瀘康酒業、兆楠食品等一批以富硒食品開發生產為主的“農”字號加工企業42家;興建各類“農”字號市場76處,扶持發展林果、畜牧、水產、蔬菜、茶葉等農民專業協會186個,會員人數12萬餘人。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洪山鎮小埡村油茶示範園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剩餘勞動力在建民辦忠誠現代農業園區採摘蔬菜

最真切的感受來自農民。陝西省供銷企業集團聯合陽晨集團在江北辦朱家灣村建設的“陽晨生態農業合作社聯合社”,村民李永斌拿土地入股,很快體驗到“農民變股東”的好處——“去年入股的土地,今年分得了2916元,收益是過去種包穀的5倍!”瀛湖鎮引進瀛天現代生態農業園區,成為“上班族”的天柱山村村民張明峰笑眯眯給自己封了個“三金農民”的頭銜——“流轉土地收租金,上班打工拿薪金,年終還有公司分紅獎金。跟著企業幹,錯不了!”龍頭企業的蓬勃發展,推動著全區農業產業化進程。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瀛天核桃產業基地全景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晏壩鎮田壩萬畝茶葉基地

截止今年6月底,漢濱區已建成各類現代農業園區166個,省市級園區65個。生豬飼養量達115萬頭,蔬菜28.8萬畝,水面養殖8萬畝;建成以核桃、茶葉為主的綠色經濟林果園128萬畝,成為全省最大的縣域林業產業基地,林業總產值達到34億元。數據顯示:2017年,漢濱實現生產總值290.92億元,增長9%,佔全市生產總值1/3;財政總收入23.11億元,增長1.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71.98億元、增長21.2%,是4年前的3倍。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11元,增長9.5%,增速居29個城區第1位。

敢為創造走在前列新優勢

近些年,儘管漢濱發展步履鏗鏘,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全區上下並沒有絲毫的懈怠。他們深知,隨著經濟步入新常態,各類“硬骨頭”已越來越難啃;他們深知,這些成績“天上掉不來、大風颳不來”,必須靠一支敢於攻堅克難的“鐵軍”帶領大家幹出來。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沈壩鎮組織群眾緊急撤離

怎樣鍛造一支“鐵軍”?漢濱首先從幹部隊伍中存在的精神懈怠、能力平庸、工作不作為等問題開刀,圍繞“兩學一做”,延伸開展了“亮牌對標爭先鋒”主題實踐活動,使各級使黨員幹部時刻處於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一開始戴上黨徽進村入戶開展工作還有些不適應,覺得有些‘作秀’,但戴上黨徽面對群眾就覺得馬虎不得!”和關家鎮黨委副書記張海峰的感受一樣,現在漢濱區的黨員普遍感到了亮牌帶來的切身變化。通過亮身份,讓群眾知曉黨員幹部崗位,瞭解黨員幹部職責,監督黨員幹部履行職責,激發黨員幹部盡職盡責和創先爭優的內生動力。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重溫入黨誓詞

針對文山會海現象,漢濱區要求能不開的會堅決不開、能合併的會議絕不單獨開、能通過電視電話開的會絕不集中開;改變以往“一會一主題”的慣例,實現“一會多主題、多效能”的目的。同時,創新開會方式,將經濟工作會、涉農會議搬到鎮辦、田間地頭一線召開,通過互相觀摩學習、大家取長補短、吸取經驗、促進共同進步。“觀摩學習就像照鏡子,讓我們找準了自身不足,有利於工作的改進和推動工作的開展,這種會議效果確實好。”日前,參加全區脫貧攻堅工作半年工作會的沈壩鎮鎮長錢廣感慨道。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區政務中心成立以來 老百姓辦事更加便捷

為提高工作執行力,從2014年起,漢濱區還持續開展了“一把手”上電視公開承諾活動,讓70個區直部門和鎮辦“一把手”們從幕後走到了臺前,一年之中幹些什麼、怎麼幹、幹到什麼程度,通過電視、報紙、網絡、微信公開承諾重點工作完成的時限,在群眾的參與、監督下,使“一把手”們接受採訪前不得不仔細掂量;年初說計劃、年中說進展、年末說結果的節目設置,更讓“一把手”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怎樣發展成為每位“一把手”心裡思考最多的問題。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開在一線的全區半年工作會

“現在工作想偷奸耍滑、應付了事,那基本上是沒門的,年底搞不好還要受處分,量化考核讓你沒有空子可鑽!”新城辦一位幹部這樣感慨道。為改變過去“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的局面,漢濱區還出臺了《漢濱區科級領導幹部積分管理考核辦法》,對每名科級幹部履職情況進行積分登記,打破了用人上的排資論輩等條框限制,提振了幹部幹事創業激情。一大批想幹事、有實績的基層幹部通過區、鎮換屆工作等平臺節點脫穎而出,而一些庸碌無為、在位不謀事、翫忽職守的幹部受到處理、騰出崗位。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幹部一線和群眾交流

不少基層幹部說,“這幾年最大的壓力就是身份的壓力,群眾的眼睛無處不在,讓你不敢任性。”去年以來,全區5個單位45名幹部單位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綜合得分排名靠後被扣分,125名幹部因重點工作不到位被扣分。一些過去的“二線”幹部,因考核積分排名靠前,被調整到“一線”。新城辦副主任盧大根因拆遷安置工作表現突出被提拔為辦事處主任,今年又被提拔為辦事處黨工委書記;五里工業集中區管委會原主任唐志玖被區委推薦提拔為副縣級領導幹部;大河鎮鎮長王誠積分98分,被提拔為鎮黨委書記;漢濱區審計局原副局長熊平被提拔為局黨組書記、局長。

想事情幹事情,願想願幹,在漢濱區基層幹部中成為一種風氣。區委書記王孝成說,“以黨風帶民風、促民風,這是一把金鑰匙,黨群有了向心力,人人都會成為漢濱好環境好發展的營造者!”

敢試城鄉前行肩並肩

“這裡環境新、服務優、景色美,比老家舊房好太多了!感謝黨的好政策。”晏壩鎮中心社區搬遷戶李左金這樣感慨道。走進晏壩鎮中心社區,只見10餘棟小樓整齊地矗立在小區中;社區服務中心、超市、診所、圖書室一應俱全;文體廣場內各類健身器材應有盡有;小區處處綠樹紅花、鶯歌燕舞……傳統印象裡農村社區髒亂差的景象已經被眼前嶄新的形象所取代。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陝南避災移民搬遷工程“全省樣本”——晏壩鎮中心社區

追趕超越的最終目標就是增強區域經濟實力,讓群眾生活得更幸福。如何讓農村跟得上城市發展的腳步,讓城鄉百姓共享發展成果?漢濱區不斷加大對民生的投入力度,大力實施各類民生項目,促進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通過易地搬遷、技能培訓、產業幫扶、政府兜底等舉措和政府、社會、群眾等力量的有效匯聚,從根本上讓貧困群眾換窮貌、拔“窮根”,實現城鄉前行“肩並肩”。

進入農曆6月以來,家住譚壩鎮黃龍村的貧困戶陳代姣一刻也沒閒著:搬家、參加技能培訓、進工廠實習,忙碌的臉上整天樂開著花!用她自己的話說:“過幾天就要到松壩社區毛絨玩具廠上班了,抓緊政府幫扶機會好好幹,幸福生活在等著我,再累也值得!”技能培訓、發展產業、自主創業、開發公益崗位......近年來,漢濱區針對貧困群眾開展的各類幫扶活動如火如荼。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人社部門組織月嫂培訓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漢濱區精心培育職業農民

該區整合人社、扶貧、教育部門的技能培訓項目,建立精準技能培訓工作機制。對貧困村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扶貧搬遷家庭青壯年勞動力,進行互聯網+、電焊、廚藝、物業等實用技能免費培訓。對在五里工業集中區企業就業一個月以上的,按照職業培訓標準每人補貼1000元;企業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就業的,給予企業每人一次性安置補貼200元;在當地園區務工年收入2萬元以上且屬於當年脫貧的貧困戶,給予2000元補助。隨著五里工業集中區內食品、紡織、製造等企業規模的逐漸擴大和遍佈城鄉的社區工廠、電商服務網店的開張,僅2017年,全區共開展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11203人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58094人,扶持自主創業585人,開發就業脫貧公益性崗位1307個。全區累計促成1.54萬名求職者與各企業達成就業意向,落實培訓上崗8950人,實現了招工和就業“雙贏”。 同時,對於願意自主創業的貧困青年落實創業促就業扶持政策,幫助他們增強致富信心,實現人生理想。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喜領全家福照片

惠民工程展開的是群眾張張笑臉。2016年至今,易地搬遷方面,相繼有1.18萬戶3.8萬人走出深山住進安置社區;教育方面,城區新增學位2500個,農村辦學條件持續改善,完成項目投資4.47億元、增長68%。營養餐覆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4.97萬名學生;文化方面,新建村級文化活動場所113個、百姓大舞臺70個,完成光纖入村243個村;醫療方面,對貧困戶患者住院報銷比例再提高5個百分點,對21種特殊慢性病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報銷限額提高20%。醫療救助1.23萬人2508餘萬元,確保特殊困難群眾得到基本保障。

敢創敢為勇爭先——漢濱區“三連優”“四連進”好成績從哪裡來?

老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

“民生工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實施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小!”漢濱區委、區政府的民生承諾擲地有聲。正是由於投入真功夫,越來越多的群眾正在從民生工程中得到實惠,幸福指數節節攀升。一個生活更便捷、更幸福、群眾滿意度更高的新漢濱,正撲面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