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一个沉默的人沟通?

“每次我想跟他好好沟通的时候,他都什么都不说。”

沟通很重要,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一件事情。在一段关系里,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才能够抵达彼此内心的深处,达到真正的契合。

可是,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子的情况。自己希望能够与伴侣好好的进行沟通,可是对方却没有表示出想要回应的意愿。

我们的沟通,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

如何和一个沉默的人沟通?

沟通就是说话?

对于沟通,我们存在着这样一个误解。沟通=说话。

“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呢?”

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事实上,却是沟通中很大的一个误区。

沟通的本质是什么?沟通是一种需要。我们需要借由沟通,来完成自我认知的需要、认同需要,以及与他人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沟通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在与他人交互的过程之中,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输出信息。

而我们的误区就在于,我们将信息的搜集过分的依赖于言语,而忽略了其他非言语信息所传递出来的资讯。

沉默也是一种沟通?

“你为什么不说话?你对我有什么不满意,你可以说啊。”

有的时候,我们明明感受到了,对方内心有着千言万语,可是眼前面对着的这个人,嘴巴却像是上了一把无形的锁。

而我们通常使用的策略就是,不断的寻找打开门的钥匙。

“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够好?”“你工作遇到麻烦了?”“你是不是有外遇了?”

结果常常是我们以为自己握有千万把能开锁的钥匙,但一一试过之后才发现,没有一把能打开眼前的这个锁。最后在门口生气的跺脚,自顾自的发泄着情绪。

事实上,这个时候,能够开锁的可能不是言语,而是观察。

对于一个人来说,即使不说话,他的内心状态也会借由一些非言语信息而传递出来。

弗洛伊德说,没有人能够隐藏秘密,如果他的嘴巴不说话,那么他的指尖会说话。

我们可以借由以下几个内容,来观察对方的心理状态。

如何和一个沉默的人沟通?

1. 人际距离

人类学家霍尔将人际距离分为四种,亲密距离(约0-0.5米)、个人距离(0.5~1.2米)、社会距离(1.2~3.5米)、公众距离(3.5~7.5米)。

冷战时,伴侣选择的不同距离,通常也意味着他们内心不同的心理状态。

保持亲密距离,通常意味着,我想说,可是我不知道如何表达。这件事情我需要让你知道,可是我说不出口。

保持个人距离,通常意味着,这件事比较属于我个人领域的事,我可以与你进行协商,但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解决。

保持社会距离,通常意味着,这是我的私事,我不希望你来过问,我需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私人空间。

对于不同的伴侣,心理距离也有不同的衡量模式,我们需要通过平常的生活习惯与空间的大小来进行衡量。

2. 姿态

一个对谈话感兴趣或者渴望表达的人,身体前倾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身体蜷缩,将双手隐藏通常是一种自卑和焦虑的表现。

笔直的坐着,证明此人内心底气很足,可能还有一种藐视的意味。认为自己是占理的一方,而对方的表现,在自己的眼里是一种无理取闹。

双手抱头后仰,这通常表示着一种无所谓,你爱怎样就怎样吧,反正我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方式。

如何和一个沉默的人沟通?

3. 眼神接触

眼神交流也是沟通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常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种。

一积极关注。保持眼神接触,并伴随着点头或微笑等正面的微表情,这是一种对于谈话给予正面的肯定信息。你说吧,我听着呢。可能你此刻的言语说到了他的心坎里,虽然对于自己的内心感受还未能明晰的表达,但你的谈话让他感受到了共情与同理心。

二消极关注。保持眼神接触,但伴随着的是摇头或愤怒悲伤的微表情。这是一种对谈话所传递信息的否认,表示你的言论在某些部分刺伤了自己,渴望终止谈话,或者急切的想要宣泄自己内心的情绪。

三眼神回避。通常内心怀有愧疚感或希望暂时回避问题的人,会采取眼神回避的方式。这样子的方式意味着对方还没有整理好自己内心的思绪,还未做好自我表露的决心,此时不断的逼问往往会使他的内心更加焦虑。他的眼神,实际上是在说,此刻我需要一点独处的空间,来整理好自己的思绪。

非言语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方式,但我们也无法通过机械化的公式来进行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在沟通的过程中,借由不断的深入了解,我们也能够更加准确的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他的内心状态。

沟通永远是流动的,因为每个人都在变化。言语也不能代表一切,有的时候,无声胜有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