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當年為什麼要去日本發展?她為什麼不來國內?

歷史天地人


鄧麗君之所以去日本發展,有兩個原因:

一是70、80年代的日本,經濟是世界第二,唱片銷售市場常年佔到全亞洲的90%以上,是亞洲其他所有國家之和的十倍還多。鄧麗君作為當時華語圈最著名的女歌手,自然也要進軍亞洲第一流行音樂大國的日本。

二是鄧麗君一去日本,就打開了日本市場。1974年鄧麗以一曲《空港》風靡東瀛,奪得當年唱片大賽的新人獎。1979年鄧麗君赴美學聲樂,1984年重返日本,在日本連續三次戰勝當地歌手,獲電視臺播外大獎最佳女歌手的稱號,成為東南亞和日本最受歡迎的歌星。

鄧麗君憑藉著優美的歌喉打動了無數人,她甜美的嗓音,柔美的歌曲是上世紀無數人的回憶。

鄧麗君的父母來自河北和山東,所以受父母的影響,鄧麗君對家鄉的情節也很深。她曾經十分真切的表示,她特別喜歡中國,想要到中國舉辦演唱會,而且要給所有大陸的朋友們免費唱歌。

但直到去世,鄧麗君也未實現到國內開演唱會的心願。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就當時的文化和思想而言,她的歌曲在內地雖然很有市場,但她的歌聲,尤其是歌曲的內容,並不被官方所接受。

她的音樂磁帶在當時內地的黑市上廣為傳播,也很受大眾的歡迎,但是從官方層面,她是處於被封殺的狀態,所以,她很難以官方正式的身份來大陸演出。

另一方面,除了內地與港臺文化差異的因素之外,鄧麗君個人的背景也比較複雜。

他的父輩是軍旅出身,自己又因為很早成名,被臺灣軍方視為形象代言人。

為了軍方的政治需求,她甚至頻繁參加政治活動。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內地還是臺灣方面,自然不會接納她或者放其進入內地。

到了90年代初,隨著海峽兩岸的互動增加,臺灣方面對鄧麗君的管制放寬,她實際上已經有了到大陸演出的機會。

但此時的鄧麗君因身體問題,演出已經大為減少;鄧麗君對自己的身體變化也產生了一定的自卑感,對進入大陸演出產生了猶豫。

因此,鄧麗君在大陸的演出不斷被推遲,直到鄧麗君去世。


娛嬌龍


鄧麗君當年在1974年的時候,就已經去日本發展自己的歌唱事業,她那個時候在日本發展順風順水,鄧麗君在1974到1979年之間,早就已經是一個大歌星了,她的歌曲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間,鄧麗君的歌聲傳到大陸,鄧麗君歌聲從此在這個時候受很多大陸同胞們的喜愛,那個時候因鄧麗君的歌曲在大陸傳開,就被官方認為是靡靡之音,相當於革命歌曲來講相對於軟一些,鄧麗君在港臺地區,日本,甚至東南亞都有了一定的影響力,當年鄧麗君為什麼不來國內發展,這是因為那個時候正處於改革開放,有很多不統一,當年鄧麗君曾經有過一次受邀她來大陸唱歌,可是呢?因為種種原因,鄧麗君就沒有來大陸演唱,鄧麗君沒有來大陸演唱並發展,這個應該是鄧麗君的一個遺憾,因為在大陸有這麼多的同胞喜歡她的歌曲,還有她的歌聲,鄧麗君小姐雖然沒有來過大陸演唱,也沒在大陸開過演唱會,可是鄧麗君的歌聲在當年已經飄進了千家萬戶,她的歌聲被譽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的美譽,鄧麗君雖然沒有來國內發展,但是也並不影響她在國內的發展,也不影響她在大陸的影響,鄧麗君是全球華人心目中的女神。





桂花雨28


那時臺灣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日本是全亞洲娛樂中心,國內則是剛剛結束文化大革命,百廢待興,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時期,鄧麗君怎麼會看上國內的市場呢?


手機用戶7322641011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來內地?題主再看一遍當時大陸的政治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