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農村“三改”再發力

昨日,全市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現場觀摩會議在福山區召開,實地觀摩了高疃鎮西村、西羅村改廁和“氣代煤”工作現場,對農村改廁、清潔取暖改造、危房改造等農村“三改”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確保高質量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煙臺農村“三改”再發力


農村改廁

確保年底普及率超85%

走進高疃鎮西村,農戶牆外一個個樹立的白色排氣筒,成為農村改廁最顯著的標誌。“比以前乾淨多了,冬天還不怕凍,俺特別滿意。”村民于慧蘋高興地向觀摩人員介紹改廁變化。

福山區農村改廁,因地制宜採用“三格化式”改廁方式,“統一設計、統一購料、統一施工、統一驗收”。糞池罐體埋深,選用直通式馬桶,防止冬季沖水時管道內結冰堵塞。

廁所改好,更要管用。福山區建立管護長效機制,建立廁所維修和廁所清運隊伍,實行糞渣糞液統一收集、統一運輸,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其中,高疃鎮政府與承擔鎮域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的保潔公司達成合作意向,計劃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以獎代補,做好廁具維修、糞便處理等工作,把好事辦好。

“小廁所、大民生”。目前,全市農村改廁進度不一,會議現場進行了通報。要求,各縣市區要扛起目標責任、卡實進度節點,將改造任務細化到戶、建立臺賬明細,儘快實施增補改造,確保有改造意願且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用上衛生廁所,確保到年底普及率提高到85%以上。同時,加強工程質量監管,建立由鄉鎮政府主管、第三方監理、村民代表監督的全方位監管體系。

抓好規範升級和後續管護,是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會議要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靈活選擇改造模式,探索研究創新性舉措,注重解決冬天防凍問題。積極推行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資金、有監督的“五有”管護辦法,在鎮村兩級設立專業管護隊伍,著力解決改廁後“維修難、清運難、利用難”等問題。

清潔取暖

制定規劃,因地制宜改造

清潔取暖改造,正在全市農村深入開展。在西羅村,新鋪設的煤氣管道已通到居民家廚房,“氣代煤”工程累計完成改造252戶。西羅村是“氣代煤”民生工程的試點村居,通過建立政府統一領導、市場化服務相結合的推進機制,加快補齊民生短板。

推進農村清潔取暖,我市有氣代煤、電代煤等做法,各地不一。中國燃氣在海陽市4個鎮實現5萬多戶的施工全覆蓋。目前鎮村不通燃氣的縣市區可借鑑海陽市經驗做法,儘快破除瓶頸制約,提高鎮、村的燃氣覆蓋率。

我市農村清潔取暖還有不少薄弱環節,下一步怎麼幹?會議作出部署。要求進度嚴重滯後的縣市區,要千方百計調配力量和資金,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10月底全部完工、11月中旬投入使用。要堅持“以氣定改”“以電定改”,確保改造數量與氣源電源保障能力相匹配。

從我市農村地區天然氣管網建設現狀看,下步清潔取暖改造需以電代煤模式為主,採用性能可靠、穩定性強的空氣能熱泵等設備,需要較高的改造成本。對此,要學會“兩條腿”走路,既要加大財政補貼力度,還要拓寬籌資渠道,靈活用好政策性金融機構資金,採取PPP、特許經營、貸款貼息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清潔取暖建設和運營。

下步,我市將制定清潔取暖發展規劃,研究制定未來三年清潔取暖發展規劃,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原則,確保完成未來三年清潔取暖任務。

危房改造

搶抓剩餘黃金施工期

農村危房改造,事關貧困群眾居住安全。就下步改造工作,會議提出三點要求。

合力推進新增改造。未完成改造的縣市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和資金保障供給,搶抓剩餘黃金施工期、加快任務推進。

堅持因人分類施策。對有改造意願的,確保應改盡改。對確無改造意願的,通過集中安置一批、子女贍養一批、租賃安置一批等方式,穩妥解決住房安全。對納入搬遷計劃的村莊,靈活採取臨時安置等方式予以解決。

探索建立監測機制。充分發揮屬地鎮街、村居作用,做好入戶安全宣傳工作,健全危房動態監測機制,進一步完善貧困戶住房安全隱患預警措施,確保房屋安全、居住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