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森塔爾效應:想讓學生成績提高,老師要做到這兩個字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關鍵性的。類似的,在學校教育中,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很多幼兒園的兒童或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在做遊戲時,經常模仿老師的語氣或行為來管理和指揮同伴;在學校的班級管理中,老師們也經常說,“有什麼樣的班主任就會帶出什麼樣的學生”,調侃班主任對所在班級學生的引導作用。

老師的期望、對事情所採取的態度、個人的行為以及個性品質對學生都會產生無形的影響。其中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重要影響作用的是老師對學生的“期望”

為什麼呢?讓我們先從一個心理學的實驗說起。

羅森塔爾效應:想讓學生成績提高,老師要做到這兩個字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

一.有趣的“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是兩位美國心理學家,他們在1968年來到一所小學,並在開學初對小學生進行了一個智力測驗,並告訴學校的老師們這個測驗能夠預測學生的智力發展。然後隨機抽取一些學生,並將名單告訴老師,稱這些學生是有發展潛力的。其實,這個測驗並不能夠預測學生智力的發展潛力,而抽取的這些學生也是隨機的,與測驗成績無關,對於這些老師們並不知道。隨後,老師進行正常的教學,而兩位心理學家在一學期、一年後和兩年後分別對學生進行重測。在前兩次的測試中,學生所在班級的教師有他們提供的學生名單;在最後一次測試中,學生被安排到了新班級,這個班級的老師並沒有他們提供的學生名單。一段時間後,被指定為有發展潛力的學生和控制組的學生(沒有指定為有發展潛力者)之間出現了智力上的顯著差異,被指定為有發展潛力的學生學習成績表現得最為優秀。

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認為,老師的期望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學生會無形的受到這種期望的影響,因為他們的學習成績最終反映了這個期望。

羅森塔爾等人將在這項實驗中發現的現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也叫教師期望效應,即指人們對於某種情境形成期望或預言,就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它包括:自我應驗效應和維持性期望效應。

那麼這項心理學實驗,對老師的教學工作有什麼樣的啟示作用呢?

羅森塔爾效應:想讓學生成績提高,老師要做到這兩個字

對學生充滿期望的老師

二.做一名很“羅森塔爾式”的老師

在學校的教學生活中,如果老師根據對學生的瞭解,並對其形成正向的期望,那麼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就會潛移默化地受到這一期望的影響,併發生符合這一期望的變化。

(一).一定要相信學生。

如果某個學生的父親是著名的數學家,老師就會傾向地認為他具有一定的數學方面的潛力,即使這個學生數學能力一般,但是如果老師對他充滿期望,對他在數學方面的發展顯示出十足的信心,鼓勵他經常做練習,額外地為他批改作業,結果將來的某一天這個學生就真的會成為優秀的數學家。否則,結果正相反。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中的自我應驗效應即使是一種錯誤的期望,只要給學生足夠信任和信心,這一錯誤的期望也會變為現實。

這就啟發我們在學校的教學實踐中一定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給他們充分的信心。

在一個班級集體中,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同,學習成績參差不齊,對每一學科也各有偏愛,作為授課老師在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基礎上,都應懷揣信任之心。相信他們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各科知識,提高成績;相信他們在正確的引導下能夠管理好自己,端正自己的行為,明辨出善惡;更要相信他們都有自己的潛能和優勢,只要善於發現,都會釋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和熱。

學生是正在成長中的樹,即使樹杆壞了,我們要相信他還有樹枝;樹枝壞了,我們要相信他還有樹葉;樹葉壞了,我們要相信他還有樹根,如果全壞了,我們也要相信,他還是一個生命!

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說:

父母和教師不要總是叮嚀、檢查、監督、審查他們。孩子們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內在動力就會被激發,會更聰明、能幹、有悟性。

在期待中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就是一種無聲地喚醒,更是一種無形的教育。

羅森塔爾效應:想讓學生成績提高,老師要做到這兩個字

相信學生

(二)不要放棄學生

在學校的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老師。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後,他們發現一些平時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所取得的分數較高,便想當然地認為這些學生一定是在考試中作弊了,否則不會取得這樣的結果。但是事實上,有些學生確實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才取得了這樣的成績,並不是老師所認為的那樣。

問題出在了老師身上,他們在用一種固定的眼光看待學生,認為學生會維持以前的發展模式。他們認可這種模式,很難注意到學生潛在能力的發展,於是他們對差生和優生懷有不同的期望,並且很難關注差生的進步,甚至對他們持懷疑態度,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中的維持性期望效應

它從反方面啟發老師在教學中應該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在態度上絕對不要放棄他們。

老師是學生的第二任父母,給予他們關愛,不貶損、不放棄,因材施教,在心理上期望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一定會做好,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才會影響學生,使他們心理上獲得滋養,朝著更好方向發展。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個孩子,頑皮好動,經常在學校“闖禍”,學習成績也不好,甚至老師對他的母親說:“這孩子以後不會有多大的發展。”但是,他的母親從未放棄自己的兒了,堅定地相信他,經常地鼓勵他,取得了一些進步就及時地表揚他。在母親這種不放棄地期望中,在不斷地讚揚,不斷地給予鼓勵和信心中,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這個所謂的“差”生,最終卻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送兒子上大學的那天,這位母親流下了熱淚,她說,無論如何,她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兒子。

在期望中平等對待,並且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是一種溫暖和愛,會滋養學生的心靈

羅森塔爾效應:想讓學生成績提高,老師要做到這兩個字

平等的一員

(三)充分發揮老師的“外因”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唯物辯證法認為:

內因和外因是辯證統一、互相聯繫、互相轉化的。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學生在考試中取得了好的成績,一方面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老師的講授和輔導,前者就是學生進步的內因,而後者是外因。作為老師決定不了學生的內因,但是卻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外因作用,運用各種方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每天老師都要滿懷期望地走進教室,希望自己講得精彩,相信學生能夠認真聽講,期望他們能夠理解新知識,能夠很好的與老師互動,上好一堂成功的課。老師是學生學到新知識,努力向上的“外因”,應該善於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並能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及時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比如:運用遊戲和競賽的方法,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外因”來觸動和影響“內因”,使學生向我們所期待的方向改變。

有一次,我在課堂上,發現有些學生睏倦得睡覺。當時,我並沒有生氣,更沒有大聲訓斥學生,強行把他們弄醒。而是,來到這些學生的身邊,輕輕地問尋情況,並告知學生,老師感覺到你們很累,但是你們不聽課,老師的內心感到很惋惜,如若沒有特殊情況,相信你們一定會用意志來克服“睡意”,認真聽講的。同時,我也改變了教學方法,用提問,分組討論和競賽的方法,提高課堂上學生的活躍度。不久,轉變發生了,很多學生加入了小組的討論和競賽中,睏倦也消失了,積極地進入了學習狀態。

在教學中,老師們的良性期望促使自身發揮“外因”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教學輔助作用,為學習的主體——學生提供了啟發和指引。

羅森塔爾效應:想讓學生成績提高,老師要做到這兩個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三.一點經驗。

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期望和積極關注一定要注意方法。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層次參差不齊,課堂上的聽課狀態也各不相同,有的認真聽講,有的注意力不集中,有的甚至不聽課、睡覺。

作為一名優秀的老師,不僅要照顧認真學習的學生,還要兼顧“溜號”的學生,督促和提醒這些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這是對學生的一種期待,更是負責和不放棄。不過,根據經驗,這時老師需要注意不要過度地提醒這些不認真聽講的學生,避免將時間消耗在管理課堂上,也使得教學進程不會被中斷破壞。否則,若太多的關注提醒和管理,會使一些本來認真學習的學生產生一種錯覺,認為假若不好好聽講,反倒會引起老師的關注,從而使“好”學生產生模仿效應,也變得不注意聽講了,使得老師的期待產生了相反的作用。

羅森塔爾效應:想讓學生成績提高,老師要做到這兩個字

課堂管理

應對的辦法就是,老師可以邊講課,邊走到“溜號”學生的身邊,用手輕輕地觸碰他們,並善意地提示要注意聽講,這樣即沒有將講課中斷,也起到了督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沒有讓認真聽講的同學感到受“冷落”。

綜上所述,老師對學生的期待,在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使得他們身心健康成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名優秀的老師,都很重視“羅森塔爾效應”這一心理現象,並且能將它很好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老師,今天你“羅森塔爾”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