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生明的励志传奇:从浙江农村的穷孩子,到40岁当选中科院院士

他的童年在贫困的山区度过,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然而他却通过拼命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从一个山区穷孩子到40岁当选中科院院士,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一位院士。

他的名字叫做麻生明,我们接下来看看关于他的励志人生。

麻生明的励志传奇:从浙江农村的穷孩子,到40岁当选中科院院士

1965年,麻生明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麻家村,由于村庄位于大山之间,交通非常不便,到巍山镇需要步行三个半小时。

虽然家里经济贫苦,但文化程度只有小学的父母,却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而麻生明也明白家里的条件,所以更为珍惜学习的机会。所以,在小学老师的印象中,他非常喜欢读书,沉默寡言,学习专注,也很少与人争论。

除了学习,麻生明也经常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砍柴、挑柴、劈柴,甚至会跟着父亲下田割稻。

1981年,麻生明考上巍山中学,这就意味着每次回家都要来回走上40公里左右的山路,同时还得背上二三十公斤的粮食、书本、衣服等等东西。

麻生明在学校吃的就是自己带来的粮食,主食是米、马铃薯和番薯,而菜则是生干菜。据同学回忆,麻生明常常把生干菜在食堂里蒸熟,一点油都没有,就直接下饭吃,而且吃得很快,只是为了赶紧返回教室读书。

麻生明的励志传奇:从浙江农村的穷孩子,到40岁当选中科院院士

麻生明有着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注重课前预习,所以每次老师还没讲到的地方,他往往自学过了。所以,他是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听讲的。

由于麻生明来自山区,英语自然成为他的短板。为了打好英语基础,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只要一下课,他就跑到走廊上背单词,晚上也常因学习得太晚,而被人催促去睡觉。

他甚至将洗脸水和刷牙水,在前天晚上准备好放在床下,这样可以节省打水的时间来背英语单词。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和勤奋最终得到回报,在19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杭州大学(现已并入浙大)。本科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992年9月,麻生明前往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一年后又到美国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麻生明的励志传奇:从浙江农村的穷孩子,到40岁当选中科院院士

他在这几年博士后的阶段成果斐然,在国际上发表论文高达40 多篇,还获得了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7年,他回国从事科研工作,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个“ 冷门”领域——联烯化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而这样的冷门领域,却让他成为了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如今,他担任复旦大学教授,常常对着学生说道,不要埋怨社会的不公平,“现在的社会提供了很多不用走后门的机会,只要通过奋斗,哪怕生活在底层的人,也有上升的通路。”

同时,他也曾写下一句座右铭,“知足常乐,知不足常进”,激励自己攀登一个又一个的科研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