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在10公里長跑中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裡,跑步的人心裡都在想什麼?

強哥追劇


作為一個跑步的初學者,現在基本能堅持跑到10公里了,這也是我堅持不懈的成績,更讓我愛上了慢跑。

任何一個初學者從0開始跑到10公里,都是有一個過程的,尤其是對於我這樣的中年人來說,沒有老師指導,純粹靠自己摸索,找到自己的跑步方法和跑步哲學,卻是花費了大量的功夫和時間,但是我好歹堅持下來了。

初學者的我,都在想什麼

初學者的我,是經歷了一系列的“問題-糾正-問題-糾正-堅持”這個過程的。

剛開始的時候,沒有檢測心率,純粹是按照自己的興趣在跑,這就很危險,經常跑的高興了就超出了自己身體能承受的量和速度,導致跑完後極其疲勞、膝蓋、肌肉、關節等都疼痛。

那個時候腦子裡面想的就是一口氣跑下去,看什麼都是新鮮的。

當身體出現各種問題後,就是糾正了,要請教前輩,要看書,要查資料,然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1. 首先是帶了運動手錶,監測心率,嚴格按照心率上限來跑。

  2. 其次是糾正姿勢,不正確的姿勢會給自己的身體帶來嚴重的損傷。所以必須要糾正姿勢,然後不斷的調整,只到自己能徹底按照正確的姿勢跑步。

  3. 第三是糾正呼吸,開始的時候鼻子吸氣,導致攝氧量不夠,短距離的時候沒有影響,一旦開始跑長距離了,比如5公里以上的時候,體內乳酸分泌過快,氧氣吸收跟不上,導致體力耗盡。所以調整呼吸,檢測呼吸和攝氧量就是關鍵。

我在跑步的時候,在想什麼?

現在基本上跑60-70分鐘可以完成10公里的距離。但是在跑步過程中,我基本沒時間去想其他的事情,因為:

  1. 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心率,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壓住上限跑。我發現我已經有每過100米就要看心率的習慣。

  2. 每跑1公里,就要看配速,雖然我現在不追求速度和距離,但是誰不想跑快點呢,配速能提高一點點,都是很開心的。

  3. 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包括姿勢、步頻、呼吸、核心收緊等等,還要擦汗。

  4. 這些需要大腦不停的輪詢,對身體實時進行監控,大腦確實挺忙的。

  5. 為了減輕壓力,我跑步的時候帶耳機,現在聽《樊登讀書》,他講一本書剛好60分鐘左右,所以我就一邊聽一邊跑,有時候不知不覺就過了5公里了。我個人不太喜歡聽音樂,覺得聽音樂會讓我注意力不集中。

  6. 有時候也會觀察旁邊的跑者,有的人跑的快,有的人跑步姿勢很標準,有的人就是亂跑等等,但是他們怎麼跑,和我沒關係,每個跑者都是獨立的個體,能堅持自己做的事情就行。

以上,就是我跑步的時候要做的事情。跑步以前,我以為跑步只是身體的事情,大腦可以想很多其他事情,但是真的跑步了,發現大腦很忙,一刻不停,隨時向我反饋各種數據,提醒各種信息,比如哪裡不舒服了,哪裡突然疼起來了,過會又沒有了等等,我就要不斷的思考為什麼,需要怎麼調整,一會就達到10公里了,然後就是跑完的拉伸和放鬆了。

只有到了這個時候,大腦才放鬆下來。

希望對你有幫助,成為我們跑者的一員。


穩以載道


對於長跑的人來說,不管是十公里還是半馬還是全馬,我相信大部分的我們都是戲精,最近夜跑完一個十公里,下面說說這十公里我在想什麼。

第一,打開自己的跑步軟件,跑了一會後內心會想,我跑步計速器打開沒?想了一下,嗯沒啥問題,打開了。


第二,跑了一公里的時候,心裡想開始速度要慢一點慢一點,不捉急,後面看速度七分多,嗯,速度還是有點慢了,可是肚子太撐,算了,就這樣慢慢跑吧。

第三,第二三公里的時候,後面不斷有人超過我,哇,那個速度不快,但是慢慢超過我的那老傢伙一定是個高手,你看他小步幅,可是速度不慢,呼吸均勻,沒有明顯喘氣的症狀,主要是它那衣服,分明就是某比賽的服裝,一般只有老馬或者真愛的人才會肆無忌憚的穿馬拉松衣服出來跑步啊。

第四,四公里的時候,跑步的人好多啊,前面跑過來的那女孩子好高啊,咦~怎麼是個大姐啊……

第五,五公里的時候,後面有個人速度和我差不多,這個人怎麼還不快超過去,我老反感別人近距離跟著我跑了,總感覺後面有一雙眼睛盯住你。

第六,六公里的時候,後面好像有個漂亮的小姐姐追上來了,我要提一點速度(○゚ε゚○),不行,不行,記住慢跑才是精華,肚子還脹著呢。

第七,七公里的時候,前面誰家的狗擋道了,最煩這些遛狗不帶繩子的人了,直接過去怕踢到人家狗,看這狗狗我不一定賠的起吶,可是跑過去的時候它亂穿啥……


第八,八公里的時候,狀態好像不錯,要不慢慢加一點速度,看目前配速七分鐘,要不看看能不能提高到五分以內。

第九,九公里的時候,看了一下上一公里配速,咦,四分多唉,自己沒啥問題,呼吸正常,腰腿正常,要不繼續來,看看能不能進跑進三分多,小步幅高步蘋跑步,一口氣沒啥問題的……你看,河對岸那個人好像比自己還要快,加快步蘋,我可以超過她的……

第十,十公里的時候,看了上一公里三分多,嗯,今天就跑十公里,狀態恢復還不錯,這一公里慢跑吧,等等,我突然想尿尿……

這差不多是最近一次十公里感受。

此外中間還想到過廁所在哪?

下次要不要試試一個長距離慢跑?

好像下個月要跑一次半馬了,最近要不要找個機會拉練一次半馬?

這狀態感覺慢跑和爬山結合恢復效果不錯。

那個漂亮的小姐姐明天我跑步會不會遇到她?


跑完我要買酸奶喝還是買西瓜吃,西瓜有點貴了,我還是來一瓶酸奶吧。

對面那個人跑得好凶啊,配速四分多的感覺。

那個人裝備好好啊……

要啥時候才能跑到折返點啊。

今天狀態不是很好啊。

河邊有人在抓魚唉,好像看看抓了多少。

當然有時候一旦跑上感覺,神不知鬼不覺的,十來公里就跑完了,自己才突然回首,原來我跑了這麼多。


真叫靜靜


這幾年我一直基本上能保持每個月至少跑50公里,每次跑8到12公里這樣,來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吧。

我是一名生活在廣西南寧的男性跑步愛好者,下班之後經常去繞南湖跑一圈,有時候也會去青秀山跑步。由於南方的夏天比較熱但是冬天不冷,所以我跑步都是短袖短褲的。

每次跑到5公里的時候感覺身體開始有熱量冒出來,加上沒有喝水所以5公里是一個突破點,很多人在這個環節會喝水或者小走一段,但是我一直堅持跑,但是有時候真的會肚子痛但是我堅持下來了。

有時候跑的比較快,10公里下來可能需要45分鐘也就是4分30秒這樣的配速,在夏天跑到8公里的時候這個配速很吃力,但是我的腦海中就是不放棄,我告訴自己不堅持到終點就不能洗臉喝水休息,因此我總是咬牙挺住最後的2公里。

每個人都有合適自己的跑程,對於不經常跑步的人來說,10公里5分鐘的配速顯然不現實,但是跑10公里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收穫,有人通過出汗得到了釋放,回去洗澡睡個好覺,然後第二天用好狀態去工作!!


邕城小良


哈哈,我在學校就經常長跑,有時候繞操場20圈,有時候繞操場30圈,最高的一次,繞操場跑了62算,時間呢,10公里大概就是一個小時,算慢跑了,儘管不是很快,但操場上能超過我的,寥寥無幾,我印象中,一直是我在超越別人。

那麼,我在跑步的時候會想什麼呢?想的很多。

首先,我跑步的時候必帶耳機,然後聽著歌,如果不聽歌,我可能就跑不了這麼長時間了,聽歌的時候,有時候會跟著歌曲哼哼,如果操場就我一個人,我就會大聲叫幾下(學校兩個操場,一個操場人很多,一個操場基本沒人)。振奮一下自己的心情。

有的時候會想一條發生的事情,然後反思一下,有的時候會想家裡,有的時候會想未來,總之腦子裡就是在想事情,思考,能讓人變得更好嘛。

一旦我完成了一圈,我就會伸開雙臂,把頭朝向天空,仰望著月亮或者星星,幻想著周邊都是觀眾,我完成了一次非常牛的成就,正在接受著他們的掌聲,我把自己當成世界的焦點,就這樣。我越跑越興奮,即便天空下了雨,下了大雨,我也繼續在操場跑著,並想著自己很厲害,和風雨在抗衡,如果我之前給自己設定的目標跑到了,我就立馬走回宿舍,洗洗澡,發個說說,睡覺。

總之,在長跑的時候,我內心世界非常精彩,都是一些正能量的東西,即便當天我很煩,但在操場跑了幾圈後,我就能立馬調整心態,回到我陽光開朗的樣子啦。




操場跑步

後來用了記錄

從苜蓿園冒著大雨跑到中山陵上

大一跑的50圈,哈哈說說截屏


行者雷窮遊中國


跑了幾年了,從5km一直跑到全馬完賽。也從一開始跑步聽歌到後來什麼都不聽。總得來說,各種各樣的想法都會蹦出來。

今天天氣不錯。

才開始就跑就下雨,滾粗。

我今天腿不舒服,鞋子沒穿對 。

遇到那個赤膊大叔了。

遇到溜金毛的大媽了。

靠,今天感覺好棒,這個配速心率這麼低,跑快點。


有點熱、有點冷。

這個妹子超過我了,追上去。

臥槽,她回頭看我,大概是我跑步姿勢太難看了。

打羽毛球的大爺精神好好。

怎麼跟著哼起了廣場舞的音樂……

佳得樂好喝、能量膠好難吃。

好想喝冰水。

前面抽菸的大哥,我好想踢你一腳。

你們幾個跑一排,我要從中間穿過去。

跑啥子馬拉松,我好作。

遇到熟人了,揮個手。

不行了,跑不動了。

腳有點痛,真跑不動了呢。

我再跑一圈就不跑了。

再跑一圈。

再跑一圈。

再跑一圈。

這是第幾圈?

…………


閱跑熊貓在路上


根據我個人經驗,在十公里的過程中——“身體在地上跑、腦子在天上飛”。


我大學在山西太原,晚上經常會沿著汾河邊的馬路跑,因為我們學校與“外界”唯一的連接方式就是一條汾河邊的濱河公路,其中有在路中間的立交橋,上面會有具體的里程數,我晚上就是跑到橋邊在往回跑,大概8-9公里。

我習慣是帶著耳機跑步,邊聽歌兒邊跑,思想也指不定飛到了那裡。有時候想的是歌詞、有時候想的是歌手錶演的現場、或者白天看過的書的情節、準備的考試、或者某個女生……


每次想到內容也不固定,反正在身體疲憊的情況下,思想難免會“鬆動”,希望藉助想一些其他的事情來環節身體上的疲憊——但是這樣對於鍛鍊來說並不正確。


在跑步過程中,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鍛鍊,還是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到身體上,注意跑步的姿態、動作,感受肌肉的反饋,知道自己身體是否已經達到臨界點,能否繼續堅持,否者很容易起不到鍛鍊的作用反而傷害到自己。


當然,對於夜跑、或者在馬路上跑步的朋友,還要時刻注意身邊的安全~注意車輛、行人等,鍛鍊還是以健康適度為主~


我叫Myja,一個努力成為自由職業者的無業遊民~關注、關注我呦~


我就叫Myja


哈哈,我在學校就經常長跑,有時候繞操場20圈,有時候繞操場30圈,最高的一次,繞操場跑了62算,時間呢,10公里大概就是一個小時,算慢跑了,儘管不是很快,但操場上能超過我的,寥寥無幾,我印象中,一直是我在超

越別人。

那麼,我在跑步的時候會想什麼呢?想的很多。

首先,我跑步的時候必帶耳機,然後聽著歌,如果不聽歌,我可能就跑不了這麼長時間了,聽歌的時候,有時候會跟著歌曲哼哼,如果操場就我一個人,我就會大聲叫幾下(學校兩個操場,一個操場人很多,一個操場基本沒人)。振奮一下自己的心情。

有的時候會想一條發生的事情,然後反思一下,有的時候會想家裡,有的時候會想未來,總之腦子裡就是在想事情,思考,能讓人變得更好嘛。

一旦我完成了一圈,我就會伸開雙臂,把頭朝向天空,仰望著月亮或者星星,幻想著周邊都是觀眾,我完成了一次非常牛的成就,正在接受著他們的掌聲,我把自己當成世界的焦點,就這樣。我越跑越興奮,即便天空下了雨,下了大雨,我也繼續在操場跑著,並想著自己很厲害,和風雨在抗衡,如果我之前給自己設定的目標跑到了,我就立馬走回宿舍,洗洗澡,發個說說,睡覺。

總之,在長跑的時候,我內心世界非常精彩,都是一些正能量的東西,即便當天我很煩,但在操場跑了幾圈後,我就能立馬調整心態,回到我陽光開朗的樣子啦。操場跑步

後來用了記錄

從苜蓿園冒著大雨跑到中山陵上

大一跑的50圈,哈哈說說截屏


用戶3274691984386


作為一個運動愛好者,看到這個問題,真的是深有體會。

平時我的運動時間還是比較多的,健身晨跑每天也幾乎不落下。但是長跑的情況幾乎沒有,一個原因是平時工作太忙,到家還要自己做飯洗衣服什麼的,留給自己的時間其實不算多,每天能堅持一小時的健身已經實屬不易。

有一次參加單位的一個活動,就是10公里長跑。以我對自己的瞭解,原以為自己應該很輕鬆就能跑下來,但我顯然高估了自己的體力,大概中途跑完6公里的時候,就已經感覺有點要撐不住了。按照我平時的跑步習慣,我都會隨身攜帶一些能夠及時補充能量的運動飲料,比如健力寶,這樣的話可以找一下平時跑步的感覺,以適應突如其來的高強度運動。

當我撐完7公里的時候,完全就是靠慣性在支撐了,說實話,在那個階段,你的腦子裡根本沒有在想什麼有意義的內容,大多數情況只是無意識的做跑步的這個動作而已。偶爾天馬行空,也會想一些有的沒的,比如今天吃的炒飯有點鹹,或者一會跑完了回家還要打掃衛生,又或是快要撐不住的時候想著如果最後完成了這10公里,要獎勵自己一雙4位數價格的球鞋等等。

畢竟,這種高強度的運動不給自己一點動力是很難堅持下來的,到了最後2公里的時候,其實已經感覺不到累了,說的誇張一點,自己想停都停不了,完全是靠身體的慣性在支撐。腦子中是空白的,只能聽到到風從耳邊吹過的聲音以及自己急促的呼吸聲。等到終於跑過終點線的那一剎那,才真正感覺到一下子放鬆下來的疲憊感。才能真正感覺到停下來比跑著更累這個聽起來很荒唐的說法。


健小寶愛喝健力寶



跑步前:帶好耳機,整理裝備。

0-1600米:熱身階段,不要跑太快,先讓身體適應,發熱就行了。

1600-3000:呼~呼~有點累啊!呼吸好像跟不上,腳步也有點亂。不行,我得趕緊控制呼吸 腳步,不然後面我就跑不動了。

3000-6000:進入跑步平穩階段,這個階段速度一般都會很平穩。而且 有幾率進入一種跑步的人都想進入的一種 神奇階段。就是一段時間內,無論怎麼跑都不會覺得累,感覺自己能跑到天荒地老,有很多的力氣在等待著自己跑出來,這種感覺我最長延長到6000米左右,然後身體就慢慢退出這種 狀態。

6000-8000,這個時候心裡 和 身體都有些累了,能明顯感覺到自己身體能量的消耗,這也是我10000米最累的階段,因為很容易就有 "不行了,停下來休息一會" 的想法,而且這時候是我 全程速度最慢的時候,因為我在慢跑,恢復一些前面消耗掉的能量。能我跑下去的動力就是 邊上跑步的人,在我前面都是我想超過的人。我心裡只有一個想法:超過他!!所以,超越他並將他甩在後面的感覺支撐謝我繼續跑步。

8000-9000:這個階段由於前面的慢跑積累出了一些能量,身體感覺又慢慢恢復上來,再提升一些速度 堅持跑完。心裡想的就是 我快成功了,還差1000米就能跑到10000米了。堅持!繼續超越著前面的人,積累成就感 做動力!!

9000-10000:不想別的了,只要跑完就行了,我只要跑到10000米就行了!!還差最後幾百米,幾百米而已,我一小會就跑完了,加油!堅持!

10000:截圖!截圖!不休息,發個朋友圈先!!!😁😁😁然後10000米結束。回憶一下,感覺自己超厲害!


Super翼飛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裡寫道:痛苦不可避免,但可以選擇是否受苦。

十公里的路程對於一個跑者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時間差不多一小時,體力上,多數人只要跑過一段時間,基本都能實現這個目標。十公里是很多人訓練的日常,也是許多新手選擇的目標。

十公里的跑步距離可以說是區分跑者和愛好者的標準。也可以說懂得跑十公里才有資格跑馬拉松。

如果按等階分,五公里是入門,十公里則是初級階段,半程馬拉松就是中級,而全馬則是高級階段。

跑步是一個獨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我們通常在想什麼?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帶著不一樣的心情出門,想的東西也都不一樣。就個人而言,這是一個很適合的里程,在跑步的過程中思緒經常天馬行空,最終在跑完後都是感覺一身輕鬆。

如果非要有個事例,對於里程的感受應該都有一段經歷:

1km:今天的狀態好像不錯,跑起來很輕鬆,空氣也很好,嗯!可以考慮多跑些;

2~3km:配速還算穩定,呼吸可以調整的更穩定些;


4~5km:速度好像快了些,按這麼跑下去十公里可能會PB,只是呼吸有點快。

6km:應該考慮降些配速跑的更穩些,P不PB讓它見鬼去,我本身就是個佛系跑者。

7~8km:呼吸有些快,腿有點重,嗯!我更應該關注的是呼吸的節奏與雙腳的落地。

9km:算了,跑完十公里不再跑了,何必那麼辛苦。

10km:總算跑完了,要不要發個朋友圈,寫什麼內容呢?

對於一個跑步的人,十公里實際只是日常的訓練,跑過幾次之後也就不覺得怎樣了,但這個心路歷程是每個新手進階到跑者的必經之路,每個人的想法總會有所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