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農村深山,有想養殖牛蛙的想法,牛蛙養殖需要知道哪些知識?

暖語悟心


您好,根據您提出的牛蛙養殖知識,以下是我個人所採集到的一些知識:

 

1.蛙池選擇。一般養殖牛蛙有人工建池集約養殖和天然池塘開放式養殖,前者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因此我們著重介紹人工建池:我們要把蛙池劃分為產卵池,蝌蚪池以及幼蛙池,成蛙池;水深在半米到一米為宜;由於牛蛙是兩棲動物,我們要建立灘塗緩坡可供其休息;可在池中鋪沙設土,種植水生植物,提高氧氣含量;在上當設置遮蔭棚過種植葉面寬大的植樹;在池邊築牆,可以起到防逃和預防天敵的作用。以上就是一個成熟的蛙池的標準。

2.蝌蚪培育。牛蛙是蛙類的一種,需要從蝌蚪進化,所以做好蝌蚪培育管理十分重要。我們要把蝌蚪幼蟲和成型幼蛙分池培育,幼蟲的體型小,活動能力差,抵抗力弱,容易染病,所以根據幼蟲的特性我們要保持水質的清潔和溶氧度,增加巡塘次數,預防及消滅幼蟲的天敵;我們還可以根據水中的肥力情況,人工施肥,培育蜉蝣動植物作為幼蟲的養料;保持水溫在20到30度左右,做好防寒預防工作。

3.幼蛙養殖。脫離蝌蚪形態後的兩個月,這個時候的幼蛙還處在一個比較脆弱的狀態,幼蛙應該轉移到專門的幼蛙池中進行飼養。此時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餵食的飼料可是增加一些少量的肉飼料,前期以活昆蟲為主,也可以適當添加小魚等作為輔食,後期逐漸進行死物飼料訓食。由於牛蛙具有互相殘殺的特點,所以後期等幼蛙長大,體型大的要開始放到成蛙池。

4.成蛙管理。成蛙的蛙池水深在1到1.2米,要在池底鋪設陳泥,建立蛙穴,成蛙的彈跳力極強,所以成蛙池的防逃牆要加高;成蛙較之幼蛙的投餵的飼料大致差不多,但要較幼蛙的投餵量要加大,而且為了滿足它們不同時期的生長需要,我們可以投餵專用的飼料。

5.水質管理。養殖牛蛙最關鍵的就是有一個潔淨的水質環境,這樣不僅可以讓牛蛙更好地生長,還可以減少其生病的幾率。所以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投餵量要合理,要及時打撈清潔,避免殘餌沉塘汙染;根據水質狀況及時排水換水;養殖水生作物,可提高水質潔淨。

6.越冬準備。牛蛙是一種典型的冬眠的動物,在水中溫度在10度以下牛蛙就會進入冬眠的狀態。我們要為其準備好越冬的場所,並事先進行越冬餵食,讓其有足夠的能量支撐冬眠期。

以上就是我對牛蛙養殖的一些個人見解,如果能幫到您,請點個最佳採納,謝謝~











小偉趕海


在牛蛙幼蛙期,投餵的飼料應以活昆蟲為主,也可以加入一些蚯蚓、小魚等,當養上一年後,牛蛙的性腺發育成熟,這個時期的飼料以小型昆蟲及水生動物為主。因牛蛙對溫度非常敏感,如果氣溫低於十度應及時進行保溫防寒。

一、幼蛙如何養殖

這裡指的幼蛙並不是指小蝌蚪時期的牛蛙,而是指身體已經脫離蝌蚪時期近兩個月左右的小牛蛙,這時的小牛蛙體重只有20克左右,這時我們給牛蛙進行餵食的話飼料主要是活昆蟲為主,可以準備一些蚯蚓及小魚等,另外幼蛙還有一個不好的習性就是不吃死物,所以為了能夠讓幼蛙適應吃死物的習性,讓其慢慢轉變過來,我們可以在餵食先將死物放在飼料盤中,然後再放一些活物到飼料盤中,比如準備幾條活泥鰍,這樣能夠讓青蛙產生一定的錯覺,讓它以為都是活物,然後慢慢的轉變過來。幼蛙的放養量可以為一平方米100只,如果是在滿了四十日齡以上的牛蛙即可放80只每平方米。

二、牛蛙的養殖要點

一般幼蛙養上一年之後其性腺就發育成熟了,一隻成年幼蛙的標準體重能夠達到250g以上,一般達到這個標準就可以上市售賣了。成年幼蛙的進食對象一般多為小型昆蟲及水生動物,像蚯蚓及小蝦等都可以是它的食物,如果幼蛙經過飼料馴化後它也是可以改變食性的,可以將蠶蛹等家畜的內臟給其作為飼料餵食,因為牛蛙是晝伏夜出,屬於夜行動物,所以我們的餵食時間儘量在晚上,一般都是傍晚進行餵食,餵食就要一次性喂足,因為如果飼料不夠的話其會出現互相搶食以及互相殘殺的現象,而且飼料不能太單一,否則會導致其營養不良,從而發生維生素缺乏症,一旦患上這類病很容易引起牛蛙的皮膚病。

三、牛蛙養殖的三種方法

1、集約養殖

這種方式是用的最多的,集約養殖就是高密度化的養殖方法,既可以單獨養殖牛蛙,也可以將牛蛙和魚一起養殖,在選擇養殖場地的時候蛙池的水深在一米左右最好,可以在蛙池裡面放上一些水生植物,讓其能夠棲息在上面,可以種植一些荷葉在蛙池中,一般放養的密度為一公頃2000-3000只。

2、半開放式養蛙

半開放式養蛙就是在大一點的水面投放幼蛙,飼料用天然的餌食為主,人工飼料為輔進行養殖。

3、流放養殖

牛蛙投放到成千上萬畝的水面上,這就是流放養殖,但是前提是這種睡眠應該有大量的天然餌料以及水生植物。

四、牛蛙的養殖注意事項

1、牛蛙是一種對溫度非常敏感的動物,如果周圍的氣溫低於十度的話它就會自動進入冬眠狀態,如果溫度低於零下後牛蛙會直接凍死,另外如果溫度太高也會造成熱死的可能性,牛蛙的最佳生長髮育溫度為25-30度。

2、溼度對牛蛙也是有影響的,因為牛蛙的表皮是完全裸露在外面的,沒有任何保護組織,所以牛蛙生長環境太乾燥的話會影響到它的生長,如果直接對其日曬半個小時能夠直接曬死牛蛙。


善良的老劉家


我自己有土地想搞養殖牛蛙

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牛蛙是池養的,會牽涉到改變土地用途。因此,必須經過當地土地管理局、城市規劃局的審核批准,併發給土地使用證書,可以選擇在村屬的荒坡、廢地承包。 從事水產養殖需要辦水產養殖證,具體辦理手續如下: 1、養殖戶到地方水產站提出申請(須提交以下材料): 1)身份證複印件(養殖戶或企業法人); 2)提交所在村委會養殖證明; 3)租賃合同或承包合同。 2、申請表信息填好後,報請所在鄉(鎮)、街道人民政府審核、蓋章; 3、水產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審核; 4、 實地繪製池塘圖紙(填寫審核表、養殖證正本); 5、報請漁業主管部門審核(臨翔區農業局); 6、報請地方人民政府審核、發證; 7、 區水產站通知辦證人員領證。 擴展資料: 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 第二章 養殖用水 第六條 水產養殖單位和個人應當定期監測養殖用水水質。 養殖用水水源受到汙染時,應當立即停止使用;確需使用的,應當經過淨化處理達到養殖用水水質標準。 養殖水體水質不符合養殖用水水質標準時,應當立即採取措施進行處理。經處理後仍達不到要求的,應當停止養殖活動,並向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其養殖水產品按本規定第十三條處理。 第七條 養殖場或池塘的進排水系統應當分開。水產養殖廢水排放應當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第三章 養殖生產 第九條 使用水域、灘塗從事水產養殖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有關規定申領養殖證,並按核准的區域、規模從事養殖生產。 第十條 水產養殖生產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養殖技術規範操作要求。水產養殖單位和個人應當配置與養殖水體和生產能力相適應的水處理設施和相應的水質、水生生物檢測等基礎性儀器設備。 水產養殖使用的苗種應當符合國家或地方質量標準。 第十一條 水產養殖專業技術人員應當逐步按國家有關就業准入要求,經過職業技能培訓並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後,方能上崗。 參考資料來源:鹹安政務網——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

牛蛙怎麼養殖

養殖方法: 1)蝌蚪的管理。 2)控制水溫與水位。 3)控制水質。 4)經常保持池水清潔衛生。 5)及時處理蝌蚪嚴重浮頭現象。 6)做好擴池工作,保持適宜的放養密度。 7)做好蝌蚪越冬管理工作。 注意事項: 1)控制水溫。 2)控制水質。 3)要經常保持陸地潮溼,種植作物或建棚以避強光強射。 4)及時分類、分池管理:幼蛙生長髮育快,而個體差異大。 5)經常做好病蟲害和天敵的防治工作. 6)做好幼蛙的越冬管理工作. 牛蛙簡介: 1)蛙科(Ranidae,即赤蛙科)動物,學名Rana catesbeiana。獨居的水棲蛙,因其叫聲大且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故名牛蛙,為北美最大的蛙類。 2)因其叫聲大而得名,鳴叫聲宏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牛蛙是兩棲類生物的天敵。原產於美國東部數州,後被引進西部各州和其他國家。牛蛙體綠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黃色,四肢有黑色條紋。 3)牛蛙體綠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黃色,四肢有黑色條紋。體長約20釐米(8吋),後肢長達25釐米(10吋)。成體大者體重超過0.5千克(1磅)。常生活於靜水中或其附近。春季繁殖,卵產於水中。蝌蚪呈綠褐色帶有深色斑點。蝌蚪階段持續1~3年,決定於氣候條件。許多牛蛙可供食用或用作實驗材料。 4)體形與一般蛙相同,但個體較大,雌蛙體長達20釐米,雄蛙18釐米,最大個體可達2千克以上。頭部寬扁。口端位,吻端尖圓面鈍。眼球外突,分上下兩部分,下眼皮上有一個可折縐的瞬膜,可將眼閉合。背部略粗糙,有細微的膚稜。 5)四肢粗壯,前肢短,無蹼。雄性個體第一趾內側有一明顯的灰色瘤狀突起。後肢較長大,趾間有蹼。膚色隨著生活環境而多變,通常背部及四肢為綠褐色,背部帶有暗褐色斑紋;頭部及口緣鮮綠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顏色隨雌雄而異,雌性多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為金黃色。鳴聲很大,遠聞如牛叫而得名。



鄉村徐老三


養殖牛蛙首先要知道他的居住環境

牛蛙屬於兩棲動物,喜歡待在池塘、江河岸邊草叢,白天喜歡待在水裡,等到晚上的時候再出來覓食,所以養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要為牛蛙營造一種水陸兩棲的環境,這樣才有利於牛蛙的生長。

其次是牛蛙的生活習性

牛蛙有群居的特性,往往是幾隻或幾十只共棲一處,待適應環境後,就不要隨便搬遷了。而且牛蛙生性兇殘,經常會出現打吃小的習慣,所以不要把大小不一樣的牛蛙放在一起餵養,要注意大小分開飼養。

牛蛙主要是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食活餌料,而且在不同的階段對於食物的攝入量也不相同,所以要注意在不同時期投的飼料也要注意量。

我覺得只要在養殖的時候注意這幾點,養殖的難度應該不大,但是,養殖有風險,投資要謹慎!






歲月記憶錄


關於養殖技術這塊,先從買幾本書來看吧,最直接,永遠不要低估了書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