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鬼城,確實存在,你知道嗎?

豐都鬼城

舊名酆都鬼城,古為“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置縣,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

[1] ,位於重慶市下游豐都縣的長江北岸,是長江遊輪旅客的一個觀光勝地。豐都鬼城又稱為“幽都”、“鬼國京都 [1] ”、“中國神曲之鄉”。鬼城以各種陰曹地府的建築和造型而著名。鬼城內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橋、黃泉路、望鄉臺、藥王殿等多座表現陰間的建築。

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豐都鬼城,是一座起源於漢代的歷史文化名城,被人們傳為“鬼國京都”、“陰曹地府”,成為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它不僅是傳說中的鬼城,還是集儒、道、佛為一體的民俗文化藝術寶庫,是長江黃金旅遊線上最著名的人文景觀之一。

豐都鬼城景區分為鬼城名山風景區和鬼王石刻風景區

2015年12月,鬼城名山景區入選長江三峽30個最佳旅遊新景觀之一。

豐都鬼城,確實存在,你知道嗎?

形成原因

一是道教之說。在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術,成為後來的“鬼教”。公元198年,他的孫子張魯在豐都設立道教“平都治”,這裡遂成為了道教的傳教中心。後來,道教又稱其“羅豐山”,說它是北陰大帝治理的鬼都,這位北陰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級中心神,專管地獄。在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中,稱豐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

二是鬼帝(土伯)之說:當人類社會還處在上古時代的時候,由於科學不發達,在遇到一些大自然現象的時候無法做出正確的解釋,認為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而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為主的兩個部落。東周時,豐都曾為巴子別都,隨著巴蜀兩族的不斷交往,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習俗相互滲透,於是產生了一個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2018年,豐都還留有“幽都”遺蹟。

三是佛教“閻羅王”之說。“閻羅王”本是梵文的音譯,原為古印度神話裡管理陰間之王。佛教沿用此說法,稱為管理地獄的魔王。傳說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獄。據《一切經音義》稱,“閻羅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

四是陰、王成仙之說,這是豐都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早在公元270年左右,晉人葛洪在其《神仙傳》中就有關陰、王成仙的說法。傳說在漢朝時候,有兩位方士,一位叫陰長生,是劉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們因不滿社會現狀,雙雙先後來豐都修煉,於魏青龍初年,成仙而去。後來到了唐朝,他們二人被人訛傳成了“陰王”,即陰間之王。

加上後來歷代統治階級的不斷刻意渲染,歷代文人、官吏通過小說、詩詞、遊記和碑文的描述,如《西遊記》《聊齋志異》《說岳全傳》《西洋記》等等。因此一個比較全面的鬼城就在豐都形成了。它從虛幻到實物,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將佛教、道教、儒家學說以及中國鬼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將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結合起來;將民間神話傳說想象與現實結合起來;將建築、雕塑、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結合起來,才形成天下聞名的“鬼城文化”。

景點信息

豐都鬼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地處長江上游。是七里的故鄉 [5] 。它是一 座依山面水的古城,春秋時稱“巴子別都”,它是從重慶順遊長江三峽的第一個旅遊景區。

“鬼城”,顧名思義,必有鬼神出沒,恐怖之極。從重慶順長江而下,豐都鬼城隱匿在岸邊山巒中,更添一份神秘與陰森 [1]

豐都鬼城素以“鬼國京都”、“陰曹地府”聞名於世 [1] 。據魏晉時《度人往》記載,豐都坐落在六天青河旁,有三宮九府,宮闕樓觀貴似天庭,鬼帝坐鎮在此,統億萬鬼神。是傳說中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集儒、佛、道民間文化於一體的民俗文化藝術寶庫,被譽為“中國神曲之鄉”、“人類靈魂之都” [1]

傳說這裡是人死後靈魂歸宿的地方 [5] 。“鬼城”豐都,名山上古木參天,寺廟林立,在龐大的陰曹地府裡仙道 釋 儒,諸神眾鬼盤踞各廟,等級森嚴,各司其職並以苛刑峻法統治著傳說中的幽靈世界。

豐都鬼城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歷來被人們當作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

豐都鬼城,確實存在,你知道嗎?

名字由來

豐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豐都鬼城是中國最有特色,最有名氣的歷史文化小鎮,以其豐都鬼城作為陰曹地府所在的豐富的鬼文化而聞明古今中外。

鬼城豐都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內涵,神奇的傳說,秀美的風光和難以替代的觀賞價值,不可多得的鬼文化研究載體和獨特源泉,向中外遊客展現出神秘的東方神韶。豐都“鬼城”是人們憑想象建造的“陰曹地府”,人們憑想象,用類似人間的法律機制先後建成“閻王殿”、“鬼門關”、“陰陽界”、“十八層地獄”等一系列陰間機構。各關卡的鬼神形象又是千姿百態,崢嶸古怪 [1] 。刑具令人恐怖萬分,不寒而慄

歷史淵源

要說清楚豐都被訛傳為鬼城,最早的歷史淵源,恐怕要從巴蜀氐羌部落第一代鬼帝--土伯住在“鬼國幽都”說起。

巴蜀氐羌部落

據有的歷史學家考證,原住在甘肅南部天水一帶,由於公元前第十世紀至前九世紀,中國的氣候有一次大的變化,西周初年的氣候是比較暖和的,但不久就惡化了。《竹書紀年》上記載周孝王時,長江的支流漢水,分別在公元前903年和897年有兩次結冰,結冰之後,緊接著就是大旱。

這就表示,公元前第十世紀有一個寒冷期,大約延續了一至二個世紀,到春秋時期,氣候才溫暖起來。因為這個寒冷期,原住在隴南,分佈在今天甘肅、陝西、四川交界處的氐族大舉南遷。其中一支經漢水流域而下與巴部落結成了聯盟。今湖北襄陽有樊城,應是南遷中氐族樊姓中的一支。另一支經嘉陵江流域而下,遷到川北,川東北地區的“板盾蠻”,就包括了出於氐羌系的部落。

氐羌部落南遷

東至今天湖北、湘西;南至四川西部直至雲南東北地區。巴人活動中心在殷商至春秋時代,主要活動於漢水流域,後因楚的侵逼才西遷入四川。進入四川后建立巴國,強盛之時,川東南、湘西皆為其南境。古巴蜀氐羌部落又稱為鬼族的兩支部落,在長期的交往中,因皆信鬼巫,產生了一個共同信仰的原始宗教神—土伯,被稱為巴蜀兩族的第一代鬼帝,這位鬼帝住在幽都。

東漢高誘注《淮南子.墜形篇》稱:“古之幽都在雁門以北。”一個“幽都”,一個“雁門以北”,就難以說清了,古有幽都在幽州,雁門指的是山西雁門關一帶;然而巴蜀氐羌鬼族又不可能在北方,因此有人認為這個“雁門以北”是在今四川境內。豐都古時曾作過巴蜀別都,後來即被傳為“鬼國”的“幽都”。這個“鬼國幽都”大概就是說“鬼族的首都”吧。

鬼族信巫

肯定有巫術;鬼族有原始宗教,肯定要樹立一個神,這個神就是第一代鬼帝,土伯就這樣在古豐都大地上被傳為第一神。也許有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不過後來張道陵在四川創立的“五斗米道”又稱“鬼道”,張天師又吸收氐羌部落的巫術作為他驅鬼治病的法術;後來道教又封酆都為遊治之一,其間與巴蜀第一代鬼帝被傳為住在古酆都是有內在聯繫的。

文化積澱

豐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國很有特色和名氣的歷史文化小鎮,以前是個小鎮,這裡流傳著許多鬼神傳說。

“鬼國幽都”之說由平都山而起,據《豐都縣志》和晉人葛洪《神仙傳》載,民間傳雲,漢代王方平、陰長生兩方士曾於平都山修煉成仙,道家遂於此山設天師,並將其列為 “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後人附會“陰、王”為“陰王”(陰間之王),居所即為“鬼都”。

平都山亦漸附會為 “陰都”。唐代大詩人李白寫就“下笑世上士,沉魂北豐都”詩句,更使鬼城之名遠揚。經明清小說的渲染,更加神秘怪誕。鬼城仿陽間司法體系,營造了一個等級森嚴,融逮捕、羈押、庭審、判決、教化功能於一爐的“陰曹地府”,懲治生前作奸犯科者。雖閻王判官小鬼只傳說虛妄,但其懲惡揚善的社會教化功能用又為人們所稱道。

豐都鬼城,確實存在,你知道嗎?

主要美食

牛肉乾: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還有全部是精牛肉,每根都是純肉條,沒有添加其他添加劑,包括麻辣味道的,都是縣城土方法土作料製成的。

麻辣雞:跟我們平時吃的白切雞意思差不多,是重慶一道家喻戶曉的家常菜。雞肉用白水煮熟卻不煮爛,肉質硬硬的卻能輕易用牙咬碎。整雞連骨切成小塊,用紅油,味精,香油,白糖,花椒麵,醬油這些佐料拌勻。成品麻辣雞色香味俱全,讓人一看便有胃口,所以為豐都美食特產之一。

仙家豆腐乳:選用優質大豆,以白胡椒、沙仁、白叩等幾十種名貴中藥配製香料,堅持科學配方,精心加工,產品質量享有很高的聲譽,暢銷全國各地。米、小麥、食鹽等原料,古法精釀,品質優良,豆尖中的蛋白質經發酵、水解後形成多種氨基酸等營養物質,通過天然釀造,達到紅潤香,有著濃郁的醬香及酯香氣,味鮮美、醇厚、鹹、甜適於醬滷,燴炒菜等實為調味佳品。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營養豐富,開胃助食,特別對年老體弱及兒童有幫助消化、增強食慾、增加記憶、加速恢復健康的功能,實為消費者喜愛的佑餐調味品。

豐都鬼城,確實存在,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