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屬於低種姓,卻能做總理是否說明種姓制度在如今的印度已經沒那麼森嚴了?

醉酒踏歌A


只能說這是印度為了彰顯所謂的“民主”而施捨的一個“名額”,印度還給這些低種姓保留了議員席位,畢竟賤民在印度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很大,政府在進行選舉活動時,非常需要他們都選票,比如上次莫迪在面臨連任時,就曾經親自給掏糞的賤民洗腳,但他們不想要總理來給他們洗什麼腳,只是想要改善工作環境,漲漲工資,每年印度因在下水道掏糞而死亡的多達百人,可莫迪是想要選票,而不是真正給他們解決什麼工作環境惡劣的問題,這不當了總理,掏糞工還是得繼續在惡劣的環境下工作,別的好點的工作他們是沒有資格做的。



其實印度總統基本上是一個虛銜,都知道印度總理是莫迪,誰知道印度總統是誰?印度總統雖然是國家元首,印度武裝部的最高統帥,但其實總統有許多權力都是由印度總理領導的部長會議行使的,所以他本身權利不大,真正的地位也不如總理高,選擇賤民做總統,只是印度政府的一種政治需要而已,這並不能改變印度“達利特”的命運。

印度的種姓歧視問題太嚴重,因為他是建立在“宗教信仰”上的,宗教思想被根植進印度人的基因裡,從骨子裡就有這種階級觀念,歷史上印度被多次佔領殖民,有許多陋習還是殖民者幫助他們改掉的,比如寡婦殉葬就是印度殖民者幫助他們改變的。



但是印度的傳統陋習太多,多如牛毛,難以更改,面對如此龐大的人口,印度政府還不如他們當地的村長說話好使,而這些村長恰恰又是擁有話語權,享受特權的人,所以他們對很多問題都遵循傳統那套糟粕,低種族者可以免費給他們幹活,他們卻不必和達利特們有什麼瓜葛,各種姓之間只平行交流,跨種族之間的任何牽扯,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比如跨種姓結婚,如果高種姓女孩和低種姓相愛私奔,女孩兒的家族就會想盡辦法找到女孩,然後把她抓回來殺死,美其名曰榮譽謀殺,出於對家族名譽的考慮,殺死中的女孩還倍覺光榮。



印度一直想實現自己的大國夢,必要的形式還是需要的,他們需要達利特賤民們來裝點印度民主的門面,下議員留一部分席位,偶爾選一個賤民總統,。但擁有更多權利的印度總理顯然不可能是賤民出身,最差也得是個婆羅門,所以空有名號的印度總統根本無力改變賤民們的命運,如果他超想這麼幹,整個印度社會肯定會亂成一團,畢竟印度高種姓的人是不願意和這些低種姓的人共同生活工作的,他們連影子都不願意落在他們身上,怎麼可能允許賤民單翻身。


風雲一點通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現在印度種姓問題大體上解決,不算什麼問題。

以莫迪為例,他父親是賣賣茶的小商人,屬於四大種姓中的第三層吠舍。

在莫迪出生的古吉拉特邦,吠舍就屬於最底層的種姓。

然而,莫迪卻能夠最終成為印度總理,也就說明了這點。

我們再說英迪拉甘地,這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理之一。

其實,英迪拉甘地是尼赫魯家族成員,後者是高貴的婆羅門。

有意思的是,英迪拉甘地的丈夫費羅茲·甘地不但是波斯血統,還是拜火教徒。

按照以往種姓的規定,英迪拉甘地當然不能嫁給他,不然孩子就變成了賤民。

但兩人仍然結婚,而他們的兒子拉吉夫·甘地也做了印度的總理。

其實,今天的印度是民主制度,也就決定了不管什麼種姓、什麼宗教、什麼民族,都是一人一票。政客不可能故意輕視低種姓的老百姓,不然就會失去大量選票,導致垮臺。

事實上,在印度,低種姓的公民反而有有些特惠待遇。

低種姓不但可以得到一些補助,而且還有一定的社會優勢,比如高等教育中為他們預留了很大比例的名額,從事傳統的行業,以極低的利率獲得貸款和小額融資等等。

可以說,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到,種姓在印度已經不成什麼問題。

不過薩沙去印度的時候,當地小夥說種姓多少還是有點影響。

比如大家吵架時,有時會說罵對方是賤民之類。

另外,種姓的本質其實是膚色,所以印度社會對於種姓的意識還是有的。

一個膚色很白的婆羅門,即便他是一個窮人,他也可以很驕傲。

相反,原本的賤民之類,受印度教影響往往有些自卑感。

根據印度教的教義,這輩子身為低種姓是因為上輩子沒有積德。所以這輩子必須努力做好事,下輩子才能成為高種姓。說白了,這就類似於基督教的原罪,因為上輩子沒做好事這輩子才會這樣,不由你不心虛。


薩沙


莫迪是虔誠的印度教徒,當然也有劃分種姓,不過他不是一些人所稱的賤民。

賤民階層在印度都被排除在四大種姓之外的。

莫迪是四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中的第三等級吠舍,不少平民都是這個等級,也就是普通人。

幾千年來的傳統認為這部分人政治上無權,經濟上要供養以上兩個等級,所以他們必須納稅或者對宗教納貢。這些人主要是從事工商業的人。可見莫迪的祖上種姓還是可以的。

比如印度教徒大約12億人,莫迪的種姓等級大約佔20%。以上兩個等級大約佔10%。也就是說,莫迪在宗教傳統上的地位,要比12億人中的70%要高。也就是說,莫迪至少超越了8.4億人。

其實我們知道的所謂四大種姓讓低等受歧視,只是印度種姓制度的一個側面。

這是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後,為了維持高貴統治而理論化的一種制度。後來隨著印度保守封建主義不斷髮展,種姓制度也層出不窮,還有很多細小的分支和更細節的種姓制度安排。

不管怎麼說,這一制度已經維持了3000年了。而印度進入獨立文明國家的時代只是從1947年開始的。

用幾十年的時間去減少3000年的習俗和傳統,是不可能的。

其實如果做個比較,印度人對低等種姓或者賤民的歧視,歧視有點類似過去西方對黑人的歧視。

要知道400多年前,黑人是被西方白人販賣的,把他們當作會說話的工具來看待的。400多年後至今,還有很多西方世界歧視黑人的現象存在。

因此,沒必要對印度過於吹毛求疵。

這就是為什麼,印度早就從法律上禁止種姓歧視,宣佈各個種姓在人權以及國家事務等權利義務上完全平等這麼多年,印度依然被種姓問題困擾的原因。

這就如同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清官難斷家務事。種姓問題其實不僅僅是一個法律問題,而是一個社會習俗乃至宗教傳統的問題。

印度的偏遠地區貧窮地區還很多,越是這樣的地區,意識形態越保守,種姓制度就越根深蒂固。

因此,這個問題的解決,只能最終隨著保守地區貧窮地區越來越開放,經濟越來越發展,人們越來越富裕而逐步減少種姓歧視。

指望用法律來解決民俗,還是很難的。

所以,印度在不斷髮展,需要給印度更多的時間。

特別是,印度為了防止種姓制度過於影響個人發展前途,特別是影響到印度的進步,在很多國家事務中,比如公務員考試、大學入學考試等,還給低等種姓“特權”來扶植他們。

甚至在印度政界,也越來越有更多低等種姓的人進入政壇。這也算是印度“故意為之”。以此展示開放的形象。

(莫迪給柯文德總統喂糖)

比如,如今的印度總統拉姆·納特·柯文德就是賤民基層。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印度有總統吧!這就是一個禮儀職位,沒啥國際影響力是很正常的。

但是他是名義上印度最高官員,能從選舉賤民當總統,本身就說明印度是在進步的。


木春山談天下


其實現在印度國家元首,即總統拉姆·納特·考文德,是賤民。

2017年當選印度總統的拉姆·納特·考文德,出身於印度北方邦的一個貧困山村,屬於達利特人(Dalits),是印度種姓制度中最低等的,被上等種姓稱之為不可接觸者。這些人走路時不可將自己影子落入他人身上,不可和他人共用水井等。



印度能選出賤民總統,並不意味著種姓制度已經消失,而是在法國大革命以後,深入人心的人權思想下,普及的人人平等的政治特點,加上賤民的人數龐大,在選舉政治下成為印度政治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可以選出低種姓總統。

印度憲法規定,下議院543個席位中有專門名額給與低種姓的群體,其中3742個低種姓族群享有27%的保留名額。作為低種姓在政壇上的代表大眾社會黨,多次在北方邦選舉中獲勝。使納拉亞南、巴拉克裡希南、拉·庫馬爾成為印度首位賤民出身的總統、首席大法官和下院議長。



雖然目前印度已經出現兩位賤民總統,但是並不意味著種姓制度的終結。印度總統是一個虛位元首,總理是印度國家權力的核心。歷代印度總理至少是平民以上,多為婆羅門,現任總理是吠舍種姓,是第三種姓,印度賤民種姓至今不曾執掌國家權力。

即使印度選出一位賤民總統,也不意味著種姓失去土壤。在千百年的潛移默化下,印度教的影響根深蒂固,對於種姓的執拗是其他國家不可想象的。雖然印度獨立後廢除了種姓制度,也只是在法律層面上,印度人心中的辮子是腦子根除的。



與種姓制度類似的是歧視黑人問題,美國從上世紀開始就進行了黑人平權運動,馬丁路德金用生命推動了這一過程,美國甚至選出了黑人總統奧巴馬,但是對黑人的歧視並沒有得到改觀,白人警察槍殺黑人的案例屢見不鮮,多次引發黑人的抗議。雖然在政治正確下,公開歧視黑人基本絕跡,但是依靠法律強迫白人尊重黑人,更顯示出歧視黑人仍然有廣泛的民意基礎。



印度目前也位於法律規定種姓不合法,民間仍然有強大的思維慣性階段,對於低種姓民眾的壓迫仍然無處不在。高種姓人甚至對政府對於低種姓群體的補助不滿,引發了印度哈里亞納邦的暴亂,造成多人死亡。

所以,莫迪的種姓並不能證明印度種姓制度已經沒有那麼森嚴,只是在印度現代化進程中,國家體制的思想基礎與印度教碰撞下,在世俗的法律制度層面,不得不承認人人平等的思想。但是在印度人的思想裡,種姓制度依然牢牢的佔據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傳統思想與現代化不匹配的現象,以色列的不服兵役不工作哈瑞迪人,美國堅持近親結婚的阿米士人,伊斯蘭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衝突,包括近代以來儒家文化與現代文明的隔閡,都顯示出這一特點。



印度的種姓制度也不過是這其中的一個,現代文明讓這些枷鎖稍有鬆動,但是離解決還很遠。什麼時候印度賤民不需要特殊優待,即可幸福的生活,種姓制度才真正消失。


L夕惕若看世界


印度種姓制度共分為4級,第一等級為婆羅門,主要從事宗教行業;第二等級為剎帝利,主要從事軍事和行政行業;第三等級為吠舍,主要從事商業;第四等級為首陀羅,主要從事傭人、工匠等職業。除了四大種姓以外,印度還有一類人叫“不可接觸的人”,這類人被稱為賤民,只能從事屍體清潔和糞便清理等骯髒的工作。

印度在憲法上已經明確廢除了種姓制度,印度憲法第15條規定:“任何人不得因種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視”;第17條規定廢除“不可接觸制”。

因此,現在的印度已經沒有名義上的種姓制度了。但事實上,種姓制度在印度依然大行其是,在很多方面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表現在教育方面。印度雖然已經在學生登記裡面廢除了種姓一欄,但是低種姓的人依然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據統計印度現在有30-40%的人是文盲,而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低種姓群體。在印度,雖然法律規定賤民可以享受免費教育,但高種姓的人都會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和公共學校,而低種姓的人只能去印度免費的學校就讀,即使低種姓的孩子想去那些好的學校就讀,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入學審查非常嚴格,不僅要審查父母這一代,連祖宗八輩都要審。因此,占人口70%的低種姓人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他們當中幾乎有一半人是不識字的。

在印度雖然有免費的教育,但是卻沒有義務教育,孩子受教育不是義務,政府也不會強制你去上學,因此,很多低種姓的孩子從小就去打工,賣東西或者去乞討,而政府也不會懲罰這些孩子的家長。我之前多次在問答上表明過,印度之所以不能崛起並代替中國,根本原因就在於70%的人口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因為要想像中國那樣成為世界工廠,必須有大量的受過中等教育的高素質工人,然而印度顯然不具備這個基礎條件的。

不過,印度現在也逐漸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現在已經規定高校必須預留25%的名額給低種姓群體,剩下的75%屬於自由競爭。

其次,在婚姻方面種姓制度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印度,一般女子只能嫁給同種姓或者高種姓的男子,嫁給高種姓的男子還可以使自己的種姓得到晉升。雖然這看起來很美好,但這要是付出代價的,即要給男方豐厚的嫁妝,如果嫁妝給不到位,輕者傷害夫妻關係,重者會引起家庭暴力,甚至有的地方還發生了男方因為嫌棄嫁妝少,而砍死女方的事件,而這種事件在印度並非個例,每年都有發生。

在印度女子可以上嫁,但決不允許下嫁給低種姓的男子,這屬於“逆婚”,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這名女子就會被家族拋棄,他們的孩子會被降成賤民等級。


這種婚姻制度,已經影響了印度上千年,現在法律上雖然已經廢除,但是種姓制度依然在婚姻中起到了重要的調節作用,人們都必須像法律一樣遵守這種制度,而負責監督的一方並不是國家,而是整個社會。

再次,種姓制度還體現在職業方面。雖然現在種姓制度已經不是劃分職業的依據了,高種姓的人也有服務員、廚師、空姐等服務類人員,低種姓的人也有從事軍人、政府官員等高級職業,甚至像莫迪這種低種姓的人已經當上了國家總理。但莫迪這種人屬於鳳毛麟角,印度規定政府和國企要把27%的名額留給低種姓的人,但這也意味著只佔人口30%的高種姓群體霸佔了70%多的政府要職。

綜上所述,印度的種姓制度雖然已經廢除,但是依然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印度社會的運轉。而之所以種姓制度還依然這麼流行,很大原因就在於印度缺少一次徹底的革命,導致大量封建殘餘依然存在。而這種意識在印度已經根深蒂固,是刻在每個人的骨子裡的。到現在,印度高種姓的人依然不會吃低種姓人做的飯和喝他遞過來的水,這就是潛意識的巨大作用。


大國縱橫


印度總理莫迪的種姓不算低了。

他是吠舍種姓,第三級,工商階層。

這個等級是世俗財富階級,也是三大高種姓中最低者。

由於1947年獨立後廢除種姓制度,所以現在印度種姓只能大體估計分佈。

印度人口13億中11.8億信奉印度教。其中第一等級婆羅門約4%,第二等級剎帝利約7%,第三等級吠舍約19%,第四等級首陀羅54%,賤民約16%。所以莫迪哪怕是吠舍中最低的,也比其他8.26億印度教徒高貴。

當前,印度種姓制度在弱化,印度法律也給低種姓專門在大學生、公職、議員中保留比率的位置,甚至還出現了不少的賤民議員,賤民總統,但這遠不能說種姓差異沒有了。

只能說在人口流動的大城市中,種姓制度在略微鬆動,卻依舊控制多數印度人。比如全國人口3.6%的婆羅門只4700萬,卻佔據全印度13億人口社會總財富與各級議員的50%,70%司法職務與大中學高級教育職位,這充分說明,種姓制度還將持續影響印度人未來很長時間。

就如美國黑人總統奧巴馬一樣。你遠不能說黑人的經濟政治待遇得到普遍改善。


四川達州


莫迪當選印度總理,意味著印度的種姓制度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嚴格,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其實,莫迪的出身並不好,莫迪的父親是開小賣店的,不算是什麼背景人士。並且,印度總統考文德也是出身農民家庭,也好不到哪去。

可見,現在印度兩位當權人,都不是所謂德高貴出身。

但題目中那種說法又不完全正確,因為印度在1947年獨立後,就廢除了種姓制度,現在的印度,從法律角度來說,是沒有種姓制度的,也就是說,沒有賤民這一稱呼,哪怕莫迪和考文德出身普通,也不能稱為賤民。

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講,種姓制度在印度畢竟存在了三千多年,在印度的社會已經根基很深,單純通過法律來廢除種姓制度,其實對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用處並不是很不大。

印度種姓制度的前世

印度是一個文明古國,歷史比中國還要悠久,但印度又是一個極為悲催的存在,數千年的文明歷史,基本上就是被殖民被侵略的歷史。

印度文明要早在公元前2500年,這時候的印度出現了城邦,並且在一千多年發展裡,出現了燦爛的哈拉帕文明和吠陀文明,這是印度的本土文明。

當印度文明異常燦爛的時候,外來侵略者打破了這樣的文明,從此,印度本土文明徹底中斷。

而外來侵略者是號稱古文明殺手的雅利安人。雅利安人,一般認為起源於俄羅斯中部烏拉爾山一帶。雅利安人一開始,就極具擴張性,先後南下征服了伊朗高原,並且開始向四面八方遷徙,順便侵略。雅利安人向東,毀滅了印度的本土文明。

雅利安人控制了印度大部分的地區。這時候,種姓制度出現。為了讓雅利安人在印度有足夠高的地位,雅利安人充分吸取了吠陀時代出現的一些說法。相傳,印度的神,用頭創造了婆羅門,用雙手創造了剎帝利,腿是吠舍,腳是首陀羅。

雅利安人充分吸收了吠陀時代這些傳說的內容,並加以創造,將雅利安人變成了尊貴的種姓,將當地人,變成了低賤的種姓從此,種姓制度在雅利安人的大力推行下,成了印度的主流制度。

這種種姓制度,被後來統治印度的很多國家沿用,形成了僧侶,貴族,普通人,以及賤民為主要成分的嚴森的等級制度。這樣的等級制度,也被英國殖民者沿用,他們也樂於用這樣的制度,來麻痺原住居民。

由此可見,種姓制度成了印度文明的一部分,如果說印度還有原始文明流傳下來的,那種姓制度,絕對是其中之一。

現代印度種姓思想的痼疾

現代的印度,雖然號稱世界第三,中國人更喜歡戲稱他們為印度阿三。在中國人眼中,印度都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他們受到英國的殖民文化影響深遠,但也保留了大量本土的文化。

在獨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印度在國際社會扮演者比較重要的角色,他們的軟件行業,半導體行業,還有文化產業(寶萊塢),一度讓中國豔羨。也讓印度在國際上大出風頭。

但高速發展的印度,並沒有改變很多糟粕的東西,比如種姓思想(這裡不能說制度,因為制度已經廢除,但思想仍然存在),在很多偏遠的印度邦(省)種姓制度依舊存在,賤民和貴族依然有很深矛盾,印度政府努力想要改變這樣的現狀,但貧富差距卻沒有因此而改變,反而越演越烈。

種姓思想在印度社會的持續存在,也體現在了印度國內的混亂,印度長時間在西方社會都是非常好的印象,但近兩年強姦事件的持續出現,讓整個印度蒙羞。

更讓人髮指的是,很多強姦事件還存在在家族內部。甚至是村子內部,這種強姦事件,由來已久,我套用海因裡希法則,就會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一次強姦案的發生,一定會有二十九次強姦未遂事件,一定會有三百起性騷擾事件。也就是曝光的強姦案,很可能是冰山的一角。

如果把這些事件,除了印度男女比例失調以外,一個最深層次的原因,我想也和種姓思想很有關係,這種思想,表現為一種歧視,和原來的種姓制度不一樣的是,原來種姓制度,更傾向於一種精神潔癖,高貴的種姓是不會和賤民一起生活的。

而現代印度的種姓思想,則更多的帶有一種歧視,而這種歧視,衍生的就是一種傷害,當一部分人因為種姓的思想,而其實另一部分人的時候,他們給另一部分人帶來的傷害,往往是很難控制的,甚至因為這種歧視的存在,讓很多犯罪分子沒有受到嚴厲懲罰。

這樣的歧視,也體現在印度內部的很多暴力事件,源頭也是種姓之間的歧視,這些歧視的源頭,就是印度幾千年的種姓制度。

種姓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兩個貧民當選為印度最高領袖,頂多算是種姓思想破開了一個角,很難徹底改變。


小小嬴政


確實,印度的種姓制度在現代文明衝擊下早已廢除,但是也不是一下子被衝擊的無影無蹤,還是有些許殘留,只有留給時間了。

按照印度以前的種姓制度,莫迪屬於低種姓“吠舍”一種榨油工階層。那麼莫迪當上總理是因為種姓制度的廢除嗎?不完全是,這裡講一段故事。應該靠的是自己命運與能力吧。

據說莫迪在沒做總理之前,是印度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長,而印度人員信仰分佈主要是印度教與穆斯林。當然信印度教佔絕對的主體,可是印度和穆斯林經常衝突不斷。

在02年的時候在莫迪當時所在古吉拉特邦的一個火車站裡,有50多名印度教教徒被穆斯林人燒死在一節車廂裡,這可是悲慘的大事件。

這樣也就驚動了當時首席部長莫迪,眾人都盼著他怎麼來處理這個事情,其實正是因為莫迪處理完這個事以後,他就成了印度教人心中的神一樣的人物,人們對他的支持率暴漲。

他當時就是以以暴制暴方式來處理這個事情的,他要求印度教的人復仇打回去,按平常人的想法這會引起相互的復仇暴動的,但是出奇的是最後穆斯林的人服輸了,並承認印度教人才是主體,徹底臣服了,後來莫迪領導這個邦,安安靜靜,後來也沒發生過什麼不好的事,莫迪也藉機招商發展所在邦的經濟,讓他這個邦經濟年年評比名列前矛。這也給從政更高總理職位打下了基礎。

後來選舉總理支持率相當高。


牛頭馬面兩鬼


官方一直強調廢除了種姓制度,還讓總統總理從低種姓選出,越是強調,說明種姓制度很難根除,但是種姓制度滲入印度百姓生活當中,短時間難以改變,現在的很多高層也是種姓制度收益者,讓他們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估計也難,中國實現飛速發展是因為有人人平等,婦女解放的社會基礎。曾經出現過高種姓空姐拒絕給低種姓乘客提供服務的事情,印度的種姓制度不能有效根除,影響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玉麒麟20190000000000


我們知道,印度是一個種族制度森嚴的國家,有高種姓和低種姓之分,高種姓族群一直享有國家的大量優質資源,而低種姓只能望其項背,這種不平等制度的存在,儼然與印度民主化進程相違背。而今,低種姓族群出身的印度總理莫迪掌控國家大權,是否意味著現時印度種姓制度已不再森嚴?

還記得今年1月10日,印度近兩億人大罷工嗎?為提高最低工資和養老金,強化社會保障及失業救助,大家走上街頭,向政府施壓。鑑於此,印度議會下院人民院通過一項憲法修正案,要求為“種姓和宗教中的經濟弱勢群體”提供10%的教育和政府工作配額,然而即便如此照顧性政策,依然引起高種姓族群的強烈不滿。

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制度具有根深蒂固性,不可能由於某個領導人來自社會底層,就立馬消除社會痼疾。印度當初革命的不徹底性,造成了社會不平等根源依舊具有強大的市場,高種姓族群由於在社會中的優勢地位,必然會對低種姓族群進行多方面打壓,如果莫迪執意提高“賤民”的身份地位,勢必受到“貴民”的掣肘,這對穩固權力顯然不利。

就像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他作為非洲裔美國人登上總統寶座,手中握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改變不了黑人被歧視的命運,社會上屢屢爆出的黑人遭槍擊死亡案就是生動而有力的證明。

不過,莫迪總理能夠成為印度政府首腦本身,足以說明民主已深得人心,隨著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快速發展,相信不平等的高低種姓制度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革而一去不返,人人平等的良好社會局面必能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