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95後”教師來了 蘇州又一批年輕教師踏上工作崗位


瞧!“95後”教師來了 蘇州又一批年輕教師踏上工作崗位


瞧!“95後”教師來了 蘇州又一批年輕教師踏上工作崗位


新學期第一天,年輕教師陸思佳踏上蘇州工業園區星澄學校的講臺,正式開始了她教學生涯的第一課。陸思佳與很多新入職的同事一樣,有個共同的標籤——“95後”。值得關注的是,像星澄學校這樣的“95後”教師群體,已成為蘇州教師隊伍中的一支生力軍。他們的到來,給校園增添了新的活力,也給家長帶來了一絲擔憂:當“95後”教師面對校園裡的“10後”學生,能鎮得住教得 了 管 得 好嗎?對於這群“新新人類”,學校提供了哪些成長通道?

新入職教師:年齡小、學歷高

2019年,蘇州工業園區星匯學校新錄用了59名青年教師,新入職教師平均年齡27.1歲。年齡最小的付靜潔老師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出生於1998年,是一名標準的“95後”。

星匯學校只是教師隊伍年輕化的一個縮影。在園區星灣學校,今年新入職教師33人,平均年齡23歲,年齡最小的才21歲。統計數字顯示,星灣學校全校教師平均年齡32歲,教齡五年內的青年教師有159人,佔比43%。教齡三年內的青年教師有106人,佔比29%。在園區的另一所學校翰林小學,教師總人數為78人,平均年齡32歲。

再來看蘇州高新區兩所小學的數據:高新區實驗小學今年新入職教師86人,其中應屆生61人,95後”教師58“人,新入職教師平均年齡24.2歲;高新區文星小學今年新招了12名教師,近四成是“95後”教師。

除了年輕,學歷高也是新入職教師群體的另一特點。以星匯學校為例,學校錄用的33名優秀應屆畢業生中,29名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天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985、

211全國重點高校。星灣學校的33名新入職教師中,碩士學位10人,有16人畢業於全國211大學,1名英語老師畢業於世界百強名校英國利茲大學。

在記者走訪的這幾所較具代表性的學校中,教師平均年齡都不高,特別是今年新入職的教師中,有很多教師甚至是1997年、1998年出生的。

雖然新入職教師普遍學歷較高,但如何迅速幫助他們適應新崗位,成為各校在新學期的重要任務。

家長:更喜歡“新老組合”的教學模式

“剛畢業的年輕老師,能帶好學生嗎?”每到新學期,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是否“有經驗”是家長們最為關心的話題。採訪中記者發現,隨著年輕老師群體越來越大,家長們對年輕教師的認可度也在不斷提高。

“我女兒班上的體育老師是1997年出生的,去年剛畢業就帶一年級的體育課了,還是副班主任。我對年輕老師不排斥,況且體育老師就應該年輕有活力,一個學期下來,這位老師成了他們班級最受歡迎的人物。”家住園區的朱女士說。

“我認為年輕老師的思維、理念更先進,教學方式也總是讓學生覺得新穎有趣,能更好地激發大家的學習興趣。誰不是從走出大學開始成長的呢?我們必須給年輕老師更多的包容與信任。”談到年輕老師,家長陳明亮給出了“力挺”的態度。

“我認為班主任的經驗很重要,年輕老師剛走出校園,不太壓得住學生,特別是教低年級,很容易被孩子們‘欺負’了,所以我希望班主任最好是年長一點的,氣勢強一點的。我比較喜歡有經驗的班主任搭配一到兩位年輕老師,至於其他任課老師,對低年級孩子來說,教學經驗並不是最重要的,老師與孩子相處愉快,讓孩子愛上學習才是關鍵,這方面年輕老師可能做得更好。”婷婷媽媽告訴記者。

老教師:

“95後”身上的幹勁和巧勁值得學習

對於新入職的“95後”教師,作為“前輩”的老教師的評價也許更具參考價值。

園區第三實驗小學教師平均年齡只有28.5歲,“90後”佔比達80%,其中不少老師是“95後”。儘管辦學才短短兩年,但學校已獲得較高的社會認可度和美譽度。在這所學校,剛入職一兩年的老師能輕鬆自信地給家長做培訓,在各級各類教學競賽和輔導競賽中摘金奪銀。

園區三實小校長顧超告訴記者:“年輕老師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工作充滿激情,勝任教育教學工作是沒有問題的,我們所做的就是激發他們工作的內驅力,設定清晰工作目標和個人發展規劃,實現工作最優化。讓他們心中有方向,腳下有力量。”

蘇州工業園區星澄學校德育主任吳錚說:“‘95後’教師思想前衛,接受新事物能力強,信息技術水平高,他們的觀察力、視角、創意總讓人眼前一亮。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全情付出,絲毫不計較加班、多幹活等,也不會像‘80後’‘70後’那樣擁有比較沉重的家庭負擔。很多‘95後’老師在下班後一起點外賣,在辦公室邊吃晚飯邊備課,還能互動、交流出很多出色的點子,他們面對工作不惜代價的付出精神,其實是值得我們這些老教師學習的。他們的‘拼命’並不是蠻幹,而是用巧勁和新技術,以最便捷的方式達成最好的目標,往往令我們耳目一新。所以千萬不要對年輕老師心存擔憂,每一段人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老教師可以傳遞教學經驗給年輕教師,而年輕人的學習能力和開拓性思維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

學校:

多渠道助力新入職教師迅速成長

年輕教師工作有熱情,幹勁足,蘇城學校也在通過各種渠道助力年輕教師更快更好成長。

翰林小學經過科學規劃與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一套專屬的師資培養整體策略——“幸福摩天輪”教師發展模式。學校通過構建“五好體系”、老帶新的“青藍工程”、名優教師的“名師工程”科學培養年輕教師。學校結合《蘇州工業園區星級教師評選意見》,根據不同教齡的教師量身定製“星級評價”,即準星級教師(一年內教師)、一星級教師(五年內教師)、三星級教師(十年內)、五星級教師(十年以上),真正為教師的全納發展服務。針對部分家長對年輕教師的擔憂,翰林小學還以聽課、查備課、座談、問卷調查等具體內容為切入點,對全校所有班級的課堂教學質量進行診斷。學校每月有針對性地對某個年級、某個學科進行項目研究,發現問題、找到弱點,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跟蹤性調研,促進教師找準發力點、找尋生長點。

“教師要成長,首先要有清晰的發展目標和規劃,我們採取SWOT分析法,老師們詳細地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再製定個人三年‘教壇新秀’、五年‘教學能手’發展規劃。另外,除常規性的業務學習和基本功訓練外,重點在學生管理方面,讓老師掌握如何‘和善而堅定’地開展工作;在教育教學方面,讓老師在備課、上課及評課時方向更加明確。以這些系列培訓作為新教師成長的抓手,老師們在互動交流中學會教育管理的方法,成長自然就快速了。”顧超說。姑蘇晚報記者陶贇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