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安全感是什麼?


孩子的安全感是什麼?

對於兒童來說,什麼是安全感呢?就是對世界對人間的基本信任。兒童必須懷有這樣的信念:“世界是可靠的,生活是美好的,父母(以及他人)是可信賴的。”才能獲得生存的動力、勇氣和毅力。

安全感好的兒童內心堅信:“我是可愛的,我是被愛的,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我有能力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我相信自己的判斷。”

兒童最初的安全感是從哪裡來的呢?它來自養育者。養育者(主要是母親)對孩子需求的反應必須是及時的、可靠的、始終如一的、預料當中的,兒童才能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可靠的、善良的,同時兒童也在自我規範當中建立起對自己的基本信任。

有了這兩個基本信任,兒童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有意義的,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自己是可愛的、受到保護的,從而建立起生命的意志力。給孩子安全感不僅要給予他們恰當的愛,也要給予孩子恰當的規則,他們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堅實可靠的。

有安全感的孩子意味著:安全感充足,兒童才能發展自己,不會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擾,也不會遇見困難輕易放棄努力。一旦確認他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兒童就可以繼續發展自己,不會再浪費精力和時間去獲得安全感。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總是感覺到世界是有危險的、父母是不愛自己的,覺得會被父母拋棄。他總是在想辦法證明:父母是愛我的,他們會照料我,不會拋棄我。

父母怎樣給孩子安全感呢?有以下幾件事情我們要做到:

*長時間、高質量的陪伴,尤其是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

*不批評、責備、懲罰孩子,而是欣賞、鼓勵、支持孩子。

*不要挾、威脅孩子,不從身體和感情上拋棄孩子。(不說“你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或者“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

*鼓勵孩子獨立,接納孩子個性。

*給孩子樹立恰當的規則。

*修煉自己,以身作則。

孩子的安全感是什麼?

事實上,父母的安全感好,孩子的安全感才充足。父母相信自己、熱愛生活、關愛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獲得堅實的安全感。

怎樣判斷一個孩子安全感強不強呢?首先,孩子與父母形成安全依戀的關係。安全依戀的孩子不是沒有分離焦慮,不是一下子獨立不需要父母。很小的孩子不在意父母去哪裡了,媽媽走掉他都沒反應,這不是安全感強,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安全依戀的孩子在父母離開時會表現出焦慮,但不是生離死別那種絕望式的哭鬧,他們會逐漸平息;在父母返回時他們會很樂意看到父母,跟父母親熱一番之後再鬆手去做自己的事情。

安全感穩固的兒童有以下特點:他們不隨意冒險,不在馬路上亂跑,每到一個陌生之處也不會一下子闖進去,而是沉穩地觀察環境,慢慢地融入。他們與父母的關係是依戀式獨立,他們很自信,不怕犯錯和失敗,樂於分享與合作,不以競爭獲勝或物質佔有定義自身的價值,不怕不同意見,不刻意逢迎。

安全感缺乏的兒童則有以下的表現:他們要麼過度怯懦,要麼膽大妄為,不顧自身安全;他們要麼過度黏人,要麼過度獨立;他們不願意獨立解決問題,而是依賴他人的幫助;他們迷戀物品,渴求物質滿足,離開慰藉物就六神無主、寢食不安;他們不敢參與競爭,或者不能接受失敗;他們不願意接受不同意見,而是要求大家必須跟他意見統一。

安全感是人類兒童身體、情緒、認知發展的基礎,沒有安全感,其他的一切都好比空中樓閣,也許看上去很不錯,但卻缺乏根基,不堪一擊。

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對你挺有啟發,歡迎關注訂閱哦~

您的點贊是對我最高的讚賞(收藏不點贊,都是耍流氓-_- )

孩子不聽話、不愛學習、書寫粗心、計算馬虎、寫作業拖拉、成績上不去....等一切關於學習、成長過程中問題,私信我,有問必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