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早知識教育,導致孩子學習不積極,家長懂得“激勵教育”才重要

小林的孩子已經5歲了,秉持著希望孩子多方面發展的理念,小林在孩子3歲時就讓她去上早教班,在4歲時就去學習早教英語、鋼琴和跳舞等課程,並且把孩子每日的行程都安排的滿滿當當。

一開始孩子無論是對英語,還是對鋼琴和跳舞都表達出了濃厚的興趣,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林發現孩子做事的積極性越來越差。

過早知識教育,導致孩子學習不積極,家長懂得“激勵教育”才重要

到了5歲時,每當練琴或是寫作業時,孩子都會不情不願,做事情的效率也不夠高,做事磨磨蹭蹭,要不就是中途跑出來上廁所,要不就是練到一半跑出來喝水。可是已經學了這麼久的興趣課程,中途放棄又著實可惜,但是孩子的積極性不高,導致課程進度也是停滯不前,這個問題也是讓小林無比頭疼。

小林為了提高孩子的積極性也是採取了很多的辦法,一開始會利用孩子喜歡的玩具和零食對其進行物質獎勵,可是沒過多少天,這個方法就不奏效了,之後又採取拿學習時間換取娛樂時間的精神獎勵,其實就是跟孩子打成協議,學習了多長時間就能獲取一定的遊玩娛樂時間,可是好景不長,過了一個多月,孩子對這樣獎勵方法便產生了厭倦。

為了讓孩子能夠堅持和擁有積極性,小林也是絞盡腦汁,更換了很多的方法,但呈現的效果不佳不說,持續的時間最長也不過一個月。

難道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真的無法提高嗎?

動力是一切事物的來源,孩子做事的積極性也更其有關聯,但是需求是一切動力的基礎,可以說是需求決定了動力,而動力影響了做事的積極性,這三者相互聯繫,相互影響。

過早知識教育,導致孩子學習不積極,家長懂得“激勵教育”才重要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品學兼優並做到全面發展,大有所為,可是每當看到孩子不願學,甚至做事積極性不高,我們又會感到焦慮,並在想是不是這門興趣課不適合孩子,從而讓孩子中途放棄,輸在了起跑線上。其實孩子做事積極性不高,家長採取激勵方式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孩子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一、懂得孩子需求,才能提升孩子積極性

在普遍家長的觀點裡,都認為小孩嘛,天真無邪,無非就是喜歡零食和玩具。其實這個觀點存在了誤差,就如同我們大人來說,在我們不同的年齡階段,我們的需求會根據我們的條件和周邊的環境而發生變化。

作為成人來說,我們的需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初級、中級和高級。

  • 初級階段則包括了生理和安全需求,其實就是最簡單的溫飽住行問題和安全問題能夠得到解決。
  • 中級階段則包括了歸屬和尊重需求,達到了這個階段就是開始對自己身邊的環境和人開始有所要求。
  • 而高級階段就是自我實現的成就感,這上升到了自身的精神層面,也實現了一個昇華的作用。

同樣,小孩也是如此,在不同的階段中他們的需求也會不一樣。

1、初級階段——生理、安全需求

在孩子早期的時候,他們對於生理方面的要求就是可以吃上自己喜歡的食物或者零食,不會有捱餓的情況發生。不過現在家家戶戶的物質條件相對於以前來說,要明顯改善很多,所以這方面的需求也都能夠滿足孩子。

過早知識教育,導致孩子學習不積極,家長懂得“激勵教育”才重要

而孩子在安全方面的要求就是來源於父母,來源於家庭環境。倘若孩子生長在一個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家庭裡,那孩子的安全感也不會得到滿足,他們就會變得敏感,從而做事情的積極性自然也不會提高,甚至還會因為過度敏感,導致以後的性格變得膽怯懦弱,不利於他們的成長。

2、中級階段——歸屬、尊重需求

當孩子開始進入幼兒園時,這個時候就屬於中級階段,受到學校環境和周邊小朋友的影響,他們的歸屬需求主要就是來源於交朋友。當然我們能發現在交朋友的過程中,孩子之間也會互相攀比。

其實這是因為他們的歸屬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如果別的小朋友都有漂亮的文具盒,但是自己孩子卻沒有,這樣就會讓他在交朋友的時候沒有自信,不知道如何去與別人交談,從而感到失落,就會對幼兒園產生抗拒,對學習的興趣也會隨之下降。

除此之外,孩子的尊重需求顧名思義,就是他們

需要被尊重。尊重是互相的,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很多選擇都不經過孩子的意見直接幫他們決定,甚至有時候當孩子練琴出錯,作業不會做時,不會以平等的角度去跟孩子交談,而是以大人的身份去指責他們。這樣不僅不會有效果,相反還會讓孩子內心更為牴觸,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

過早知識教育,導致孩子學習不積極,家長懂得“激勵教育”才重要

3、高級階段——自我實現需求

上面說到小林為了讓孩子堅持學習,也是採取了很多物質和精神的激勵方法,但是效果卻是微乎其微,其實這說明她沒有滿足孩子的自我實現需求。現在孩子在低級和中級階段方面的需求都很容易得到滿足,所以一般的物質獎勵對他們來說沒有吸引力。

就拿平時讓孩子堅持練琴來說,有的家長在孩子彈琴時,只會在邊上玩手機或是幹自己的事情,那孩子自然而然會感到很枯燥,從而堅持不下去。但是有的家長就會採取陪同,共同學習的方法,讓孩子成為自己的鋼琴老師,這樣會讓孩子的成就感爆棚,認為自己現在可以教媽媽彈鋼琴了,一方面他們的責任心也能提高,另一方面,他們對鋼琴這件事物也會更加認真對待。

二、如何去激勵孩子,滿足他們各方面的需求呢?

1、以平等角度尊重孩子,互相尊重是前提

有句老話說的好:人跟人的相處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孩子自出生以來就是屬於他們自身的,不屬於任何人,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提供建議,但是不能命令。

過早知識教育,導致孩子學習不積極,家長懂得“激勵教育”才重要

很多家長認為自己有資格,有權利去指使、指責自己的孩子,其實不然,這樣會讓孩子從小失去了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童真,

在他們長大之後,也不會學著如何去尊重他人。

2、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拓展他們的社交圈子

志同道合想必大家都理解其中的含義,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愛好也不相同,他們交朋友的出發點其實很簡單,就是有著共同的愛好便能成為好朋友。

所以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戶外活動,不僅有利於他們能夠找到擁有共同話題的朋友,還能拓展他們的見識,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日後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也能很好適應不同的圈子。

3、多鼓勵孩子,鼓勵是動力的來源

其實最有效又最快速的辦法就是鼓勵孩子,有時候孩子在幼兒園得到了一朵小紅花,回來高高興興與我們分享,可是如果我們對此只是敷衍了事,那孩子就會認為這並不是一件值得光榮的事情,從而對之後的很多獎勵都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過早知識教育,導致孩子學習不積極,家長懂得“激勵教育”才重要

但是如果我們對此進行誇獎,認真與孩子交談,問他們是怎麼得到的,得到了有什麼感悟等等一些問題,想必他們的自我滿足感也會得到滿足,並且認為自己是被關心,被愛護的。這樣之後在學校裡,他們的表現想必也會更加積極,學習也會更加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