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元朝失敗了,你知道他的後人建立了幾個國家嗎,現在還存在嗎?

雨中山0001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那麼問題來了,成吉思汗只會射大雕嗎?

這對於建立了龐大的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來說,顯然不會只識彎弓射大雕。作為蒙古草原,千年難得一見的英雄人物,是他將原本組織鬆散的蒙古各部落整合成了一個整體。也是他將這些深處內陸的草原人帶上了征服四方的道路。

那麼曾經盛極一時,叱吒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後來發展如何?還有存在的國家嗎?今古今天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之後的發展及現狀。

成吉思汗死後,窩闊臺繼承蒙古大汗汗位,繼續發動對歐洲的西征

成吉思汗臨終前,已經將蒙古佔據中亞地區,分封出了三個汗國,分別是窩闊臺汗國、欽察汗國以及察合臺汗國,這樣加上蒙古大汗所擁有東亞地區土地,形成四大汗國的雛形。

等到成吉思汗死後,由於窩闊臺在成吉思汗時期就被指定為繼承人,所以在蒙古忽裡臺大會上極為順利的成為了蒙古新任大汗,他也很自然將自己旗下的窩闊臺汗國與蒙古大汗直屬領地合併。

在窩闊臺執政蒙古帝國期間,蒙古帝國完成了滅金的行動,同時侵入宋朝所在四川、荊襄及兩淮地區。並同時為成吉思汗的遺志,繼續發動長子軍西征,兵鋒直指東歐平原,期間更是將欽察、斡羅思等國征服,將蒙古帝國的疆域推進至歐洲。

短命的貴由,蒙古帝國法統由窩闊臺系轉為託雷系

1241年,蒙古第二任大汗窩闊臺因病去世。蒙古帝國暫時由窩闊臺的皇后昭慈皇后乃馬真氏攝政。之後在1246年召開蒙古帝國忽裡臺大會,最終推選窩闊臺長子貴由繼承汗位,但貴由實在短命,僅做了不到兩年便病死,其後蒙古帝國再次進行忽裡臺大會,最終推舉託雷系的蒙哥成為新的蒙古大汗。

蒙哥繼位後,隨即在現今伊朗高原分封了伊利汗國,而貴由的子孫則在幾大汗國之間重新建立了新的窩闊臺汗國,但由於貴由死前並未指定繼承人,所以該汗國統治基礎較為薄弱,家族內部權力爭奪激烈,並未真正形成汗國的統治,最後大多恢復遊牧部落形式。自此蒙古帝國四大汗國正式確立形成。

蒙哥戰死,忽必烈跳過忽裡臺大會自稱大汗,三大汗國不予承認

蒙哥死後,原本應該在蒙古草原召開忽裡臺大會推選蒙古新的大汗。但是忽必烈擔心自己在各方代表心中的地位不如弟弟阿里不哥,於是直接在南方召開忽裡臺大會,宣佈自己繼承蒙古大汗,並在1271年建立了元朝。

由於忽必烈的行為是對蒙古自成吉思汗建立以來體制最嚴重的挑釁。為此在元朝建立以後,除了遠在中東的伊利汗國以外,其他三大汗國都宣佈不再承認元朝的宗主國地位,開始自成一系,走向了獨自發展的道路。

而元朝的忠實小弟伊利汗國也在忽必烈死後,不再承認元朝的宗主國地位。自此,元朝與四大汗國,五國並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五大汗國發展與消亡

欽察汗國,1219年建立,蒙古文史書稱作"朮赤因·兀魯思",這是成吉思汗給長子朮赤的封地。現在的人們對這個汗國名稱較為陌生,但是如果提起這個汗國的另一個名字,或許就有許多人會想起來,那就是“金帳汗國”。

這個“金帳汗國”正是讓俄羅斯的前身,羅斯公國等東歐國家既愛又恨的宗主國,東歐斯拉夫貴族們在被金帳汗國統治時期,每年都必須開開心心的去給金帳汗國的大汗交稅金,同時順便領取汗王的鞭刑。在斯拉夫人看來,蒙古金帳汗國的統治具有十足的虐待傾向。

後來到了15世紀後期,欽察汗國被後來崛起的帖木兒汗國打敗,國力開始開始逐步衰弱。而金帳汗國曾經的屬國羅斯公國,趁著金帳汗國衰落,逐步蠶食金帳汗國並最終建立起現今的俄羅斯,而金帳汗國也最終在1502年滅國。


察合臺汗國是成吉思汗之子察合臺,於1222年所建汗國。由於察合臺作為窩闊臺的兄長,在蒙古帝國的的上層統治體系中佔據著極大的話語權。同時,他不僅統治了成吉思汗給予的兀魯思和軍隊,而且在自己的察合臺汗國中也享有至高的權力。

但察合臺汗國的統治體系歷史沿革較為複雜,察合臺去世之後,其孫哈剌斡忽勒繼承汗位。由於此時蒙哥繼承蒙古大汗之位,察合臺和窩闊臺兩家族堅決反對蒙哥繼位,所以蒙哥將中亞最好的地區河中地區交由拔都統轄。

這使得哈剌斡忽勒的統轄區,被侷限於察合臺汗國的東部區域,而且由於其本人尚未抵達府邸,就在途中夭折了,後來察合臺的第六子阿魯忽又從拔都手中奪回了河中地區,才最終使察合臺汗國成為真正獨立的汗國。

河中地區是察合臺汗國的統治中心,遷居河中地區的蒙古貴族,隨著在當地生活日久,部分改信伊斯蘭教,並積極主張突厥化。但也有一些蒙古貴族反對突厥化,主張保持原有的遊牧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

當雙方的矛盾無法調和的地步之後,1321年後,察合臺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為"蒙兀兒斯坦",1514年被葉爾羌汗國取代,餘脈建立吐魯番汗國,後在1680年被準葛爾汗國所滅,西部稱為"馬維蘭納兒"在經歷短暫的統治之後,於1369年被迅速成長起來的帖木兒帝國所取代。

窩闊臺汗國是直屬於蒙古第二任大汗窩闊臺的領地,1225年建立,由於窩闊臺的病逝,其後貴由的短暫統治也並未真正對這個汗國進行有效管理,使得這個汗國成為蒙古四大汗國中存在時間相對短暫,只存在84年。

說來也是有趣,窩闊臺汗國不是被滅國,而是被察合臺汗國和元朝共同瓜分亡國的。元至大二年(1309年),窩闊臺汗國末代汗王察八兒,因參與察合臺汗國的一次內部鬥爭失敗,被察合臺汗國打敗,最後逃亡歸順元朝,被元朝封為察八兒為汝寧王。而他名下的領地大半為新即位的察合臺汗也先不花所佔據,剩下部分也大多併入元朝疆域,自此窩闊臺汗國滅亡。

伊利汗國,又譯伊兒汗國或伊爾汗國 ,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 ,元朝建立初期最忠誠的藩國,為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在1256年建立,其統治範圍主要在現今伊朗高原一帶。

伊利汗國存在時間最短,只有79年。在1335年便被欽察汗國所滅。雖然其後人在之後還在大不里士建立了一個剌亦兒王朝,但是這個小王朝也不過只存在了半世紀,就被新近崛起的帖木兒汗國給滅亡了。

現存蒙古族國家

現在世界上真正意義上的蒙古族國家,只有蒙古國一個。其他還有就是俄羅斯境內的蒙古族加盟共和國,總的來說,這些所謂的蒙古國家,基本都如蒙古海軍一樣,是些存在感不強的國家,早已不復蒙古帝國當年的盛況。

結語

元朝是蒙古帝國的正朔的繼承所在,四大汗國也伴隨著元朝的建立而活躍於歐亞大陸之上。他們共同組成了人類歷史上幅員最為遼闊的強大蒙古帝國。正如蒙古的興起是建立在成吉思汗對蒙古騎兵的強化改造而來,而他們的衰弱也如他們的征服步伐的停止而逐漸暴露出他們統治的缺陷,滅亡也只在旦夕之間。

我是【今古言堂】,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


今古言堂


成吉思汗的後人建立的國家,不僅有元朝,在中亞、西亞和東歐等地,還建立過四個汗國。元朝和四大汗國滅亡以後,各汗國後人又先後建立了多個小國。

到目前為止,成吉思汗後人建立的國家一個也不存在了。不過,以蒙古人為主體的國家目前還有存在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蒙古國。此外,在俄羅斯,還有七個以蒙古人後裔為主體的小共和國,但是這些小共和國也並不是成吉思汗的後人所建。

成吉思汗崛起以後,建立了強極一時的蒙古帝國。成吉思汗死前,已經分封了三個汗國,分別是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成吉思汗死後,到第四任蒙古大汗蒙哥時期,蒙古帝國又分封了伊利汗國。從此,蒙古本部與蒙古四大汗國的格局形成。

蒙哥死後,忽必烈繼承了蒙古大汗,並在1271年建立了元朝。元朝建立以後,除了伊利汗國以外,其他三大汗國不再承認元朝的宗主國地位,開始自成一系,走向了獨自發展的道路。忽必烈死後,伊利汗國也不再承認元朝的宗主國地位。從此,元朝與四大汗國形成並立的局面。

在成吉思汗的這些後代汗國中,欽察汗國是第一個立國的汗國,共存在283年,主要位於中亞西部、西亞北部和東歐等區域。欽察汗國是除了元朝以外,四大汗國中最強大,面積最大,影響最大,也是堅持時間最久的汗國。15世紀後期,欽察汗國被後崛起的帖木兒汗國所敗,開始衰落。此後,欽察汗國的屬國羅斯公國,也就是俄羅斯的前身,也打敗了欽察汗國,欽察汗國走向沒落,最終在1502年被克里米亞汗國所滅。

察合臺汗國是成吉思汗後人所建的第二個汗國,1222年建立,主體存在180年。主要位於今中亞南部和印度北部地區。察合臺汗國比較複雜,其建立不久就分成了東西兩個察合臺汗國,西察合臺汗國為主體,1402年被滅。西察合臺汗國滅亡以後,也標誌著察合臺汗國走向了滅亡。東察合臺汗國1348年從察合臺汗國中分離出來,此後奉明朝為宗主國。東察合臺汗國1509年被葉爾羌汗國取代,餘脈建立了吐魯番汗國,吐魯番汗國在1562年滅亡。值得一提的是,葉爾羌汗國也是成吉思汗的後人所建,是成吉思汗的後人在中亞建立的最後一個汗國,一直堅持到1680年準噶爾汗國崛起的時候。

成吉思汗後人建立的第三個汗國是窩闊臺汗國,1225年建立,主要位於中亞北部。這個汗國沒有什麼存在感,國力比較弱,只存在84年,是四大汗國中最早滅亡的國家。其滅亡的直接原因是招惹了元朝,最終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瓜分了。

成吉思汗後人建立的第四個汗國是伊利汗國,這個汗國主要位於西亞和中東,建立於1256年。伊利汗國是蒙古四大汗國中,存在時間最短的汗國,只有79年,在1335年被欽察汗國滅亡。伊利汗國距離蒙古本部最遠,也是蒙古帝國向西征伐到達的最遠的地方。伊利汗國滅亡以後,其後人還建立了一個剌亦兒王朝,不過只存在了半世紀,就被帖木兒汗國滅亡了。

元朝是蒙古帝國的正統所在,由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國家之一,存在了97年,1368年被朱元璋的明朝滅亡。元朝滅亡以後,殘餘勢力退回漠北,維持了北元小朝廷的存在。不過不久,北元就走向了滅亡,漠北陷入分裂,先後分成韃靼、瓦剌、朵顏三衛等部落。這些部落雖然也不同程度強大過,但再也沒有建立一個穩定的王朝或國家。


蘇綻


蒙古帝國後人建立的國家都不存在了。

  • 元帝國,1368年滅亡;

  • 窩闊臺汗國,1309年滅亡;

  • 察合臺汗國,1369年滅亡;

  • 伊爾汗國,1393年滅亡;

  • 金帳漢國,1783年滅亡。


元帝國——

忽必烈自立,因違反蒙古繼承傳統得不到大多汗國承認,和阿里不哥以及海都等勢力長期交戰。(位於現代中國,蒙古,西伯利亞等地)因政治腐化等諸多內部問題引發紅巾軍大規模起義,遂被推翻,1368年退回蒙古草原。殘餘北元勢力被明帝國接連攻擊。1402年韃靼人鬼力赤殺元帝,北元滅亡。

窩闊臺汗國——

鐵木真三子窩闊臺汗的封地,其子貴由繼位。與拖雷系的大汗蒙哥不和,爭權失敗後汗國分裂。(位於現代新疆北部)1309年,被察合臺汗國和元帝國夾攻瓜分。

(窩闊臺汗國存在時間最短)

察合臺汗國——

鐵木真次子察合臺的封地。佔據中亞河中地區(位於現代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地),長期與元帝國敵對交戰。後因大汗改宗伊斯蘭教引發內亂,汗國分裂。於1369年被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消滅。

(察合臺汗國最大範圍)

伊爾汗國——

旭烈兀及其後人統治。佔據中亞南部和西亞(位於現代土耳其西部和伊朗北部地區)。因擁護忽必烈和其他汗國不斷攻伐,後又與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爭奪敘利亞。繼承人問題困擾著伊爾汗國,分裂後1393年被帖木兒徹底擊滅。

(伊爾汗國最大範圍)

金帳汗國——

又稱欽察汗國,鐵木真長子朮赤的封地。(位於現代俄羅斯南部頓河伏爾加河一帶欽察草原)長期處於獨立狀態,和伊爾汗國爭奪阿塞拜疆等地。汗國上層和當地融合後開始突厥化和伊斯蘭化。遭帖木兒入侵後國勢衰落,被崛起的莫斯科大公國抗稅,幾次征討均大敗虧輸。1783年,僅剩的克里米亞地區被俄羅斯沙皇吞併。

(金帳汗國最大範圍)



文史小茶館


其實這裡面存在較大的誤會,首先,第一個誤會是這樣子的,建立元朝的其實並不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雖然大家都很清楚,但是元朝確實不能說是成吉思汗的元朝,因為元朝,它的建立者是忽必烈,這點需要與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進行區分。

作為成吉思汗的兒子拖雷的子孫,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嚴格說起來好像確實和成吉思汗有一點關係,但根本不是題目所說的成吉思汗的元朝,成吉思汗在世的時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元朝,元朝這個政權,它是忽必烈所建立的,在元朝建立之前,像成吉思汗這樣的人,蒙古大汗才是正確的稱呼。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和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其實本質上還是一家人。

之所以蒙古帝國變成元朝,其實主要原因要涉及到南宋的一段歷史,在南宋時期,釣魚城之戰,蒙古帝國的蒙古可汗蒙哥被斃於城下,在大汗蒙哥死後,蒙古帝國的正統就旁落了,此時的西征部隊首領阿里不哥和忽必烈開始爭位,持續的時間比較短暫,最後忽必烈勝利,之後忽必烈就建立元朝。

之所以忽必烈要建立元朝,讓自己成為元朝皇帝,而不是蒙古可汗,其中有一重大原因就是,他的這個位置得不到成吉思汗當年的子孫的認同——這恰好也能回答這個問題,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兒子們被主要分封成了四大汗國——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以及伊爾汗國。

這些子孫到了蒙古大汗蒙哥時代,尚且還能夠尊從整個蒙古帝國的調度,可是等到蒙古帝國的大汗蒙哥突然死亡,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爭位期間,這四大汗國的表現都很不好,因此,在忽必烈時代,出現了一個相當滑稽的事件,那就是四大汗國,之前屬於蒙古帝國的這四塊區域,只有一塊區域“伊爾汗國”,還願意承認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其他三個汗國都不承認忽必烈,也就是說,忽必烈建立的這個元朝和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帝國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忽必烈對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已經沒有了管轄權限和控制能力。

而最悲催的事就應該是唯一服從的伊爾汗國還被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給隔開了。總而言之,成吉思汗的後人所建立的四大汗國很早就開始有獨立的趨勢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後來在元成宗時期又重新會盟,重新認可元朝皇帝是蒙古可汗。所以我們可以勉勉強強的認為元朝就是蒙古帝國的正統法理繼承者。

眾所周知,元朝一共才90年,在元朝崩潰之後,按照題目所描繪的,那些成吉思汗後人建立的王國,是否還存在?我們上文已經涉及到了四大汗國,這裡還可以進行進一步詳細的解釋,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後裔建立的國家是金帳汗國,這個金帳汗國主要位置在今天的俄羅斯一帶,又被人稱為欽察汗國,這個汗國在元朝崩潰之際非常湊巧的也被國內新崛起的俄羅斯貴族和白帳汗國所取代。

察合臺汗國則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臺後裔建立的國家,在元朝就分裂成東西兩個察合臺汗國,後來明朝吞併東察合臺汗國,帖木兒帝國吞併西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則是成吉思汗的三子窩闊臺極其後裔建立的國家,因為絕嗣和元朝內部貴族鬥爭同室操戈的問題被東察合臺汗國和元朝共同分掉了。

伊爾汗國是由成吉思汗的四子託雷的兒子旭烈兀建立的國家,很早就陷入了權臣干政和軍閥林立的情況,一口氣分裂成若干個小汗國——卡爾提德王朝、穆札法爾王朝、札剌亦兒王朝、楚邦王朝,在元末明初之際就被新崛起的突厥民族帖木兒帝國給徹底滅亡了。


無筆史官


蒙哥死後,忽必烈繼位,進一步剿滅南宋,統一中華地區。此時大蒙古帝國的版圖已經是橫跨亞歐板塊,史無前例的巨大。但是,由於蒙古帝國夾雜著蒙古傳統政治模式和先進封建制度的複合立儲稱王制度,皇子間爭位不休,使得大蒙古帝國間接分裂成為了元帝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它們共同組成了蒙古帝國!

察合臺汗國

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都是由成吉思汗之子建立。1222年,成吉思汗之子察合臺建立察合臺汗國,成為蒙古四大汗國最早建立的汗國。值得注意的是,此兩國在前期只是帶領封地,並不獨立。1260年,蒙古內訌,察合臺汗國正式獨立成獨立主權的汗國。1320年,察合臺汗國由於內部矛盾而分裂成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以阿力麻裡為中心,包括喀什、吐魯番一帶;西部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統治河中地區。1402年,西察哈爾被帖木兒帝國所滅。1639年,東察哈爾被葉爾羌汗國取代,葉爾羌汗國於1680年被蒙古葛爾丹吞併。自此,察哈爾汗國消失不見!

窩闊臺汗國

1225年,成吉思汗之三子窩闊臺建立窩闊臺汗國,世襲罔替。一直到1309年,窩闊臺宣佈歸順大元王朝。而原來窩闊臺汗國的地盤大部分都被察合臺汗國吞併,自此,窩闊臺汗國歷時84年,宣告滅亡。

欽察汗國

1243年,欽察汗國由成吉思汗之孫拔都建立,又稱又稱金帳汗國。欽察汗國繼承了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地,在額爾齊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1260年,蒙古帝國爆發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爭端,欽察汗國藉此時機,宣佈獨立。其實在此之前的一段時間,蒙古中央對欽察汗國的鉗制已經大大減弱,欽察汗國早已經成為了實際獨立的國家。1502年,欽察汗國大汗被克里米亞汗國擊敗,最後被莫斯科公國吞併,歷時259年。

伊利汗國

1256年,蒙古四大汗國中最年輕的汗國——伊利汗國(又稱伊兒汗國或伊爾汗國),由成吉思汗之孫、託雷之子旭烈兀建立。地域東臨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裡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由於屬於亞歐非交通樞紐,人流量極大,民族也十分繁雜,但多信仰伊斯蘭教。公元1317年,汗王不賽因繼位,年僅十二歲。汗國內部二丞相明爭暗鬥,政局不穩。欽察汗國逮住機會,舉兵來犯,伊利汗國從此衰落。1334年,汗王去世,王子們又陷入奪儲之爭,最後導致汗國分裂,公元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歷時132年。

其實,當時的蒙古帝國疆域是十分遼闊的,但苦於遊牧文明與封建文明強行交匯形成的獨特蒙古嫡儲制度,使得蒙古帝國就沒有停止過立儲之爭。版圖雖大,終究在歷史長河中被更加先進的文明所取代!


武佑觻得鮮饒舌


在那蒼茫而鐵血的歷史中,成吉思汗憑藉著自己無人能及的手段整合了分散無比的蒙古部落,在他的強大號召下,散亂的蒙古部落就如同一粒粒分散的鐵砂被高溫的烈火融合在了一起,最終被打造成了一柄無人能敵的長矛。

這柄絕世長矛在成吉思汗的執掌下,開始展開了他們橫掃世界的輝煌征途。

矮種馬解決了最大的遠征難題

當時蒙古部落的馬並不是特別高大,他們所仗之縱橫已知世界的馬匹是他們精挑細選出來、有著極大耐力的蒙古矮種馬。

在古代,人們對外征戰的最大限制就是交通的問題。

因為馬匹稀少、馬匹又很難跨越較長距離的原因,所以雖然我們古代的歷史非常輝煌,但是我們歷史中的王朝最多隻有打到中亞的案例,根本沒有打到西亞甚至歐洲的案例。

而擁有這矮種馬的蒙古騎兵根本不用擔心這個限制,他們每名騎兵都有兩匹矮種馬配給,一匹專門用來趕路作戰,一匹專門用來承載自己趕路所需要的食物以及各種物資。


正是在這矮種馬的馱運下,他們在當時把他們兇悍無比的戰爭焰火給浩浩蕩蕩地燃燒到了俄羅斯、中亞、西亞等地區,甚至還一度打到了歐洲的邊緣。

蒙古騎兵遠攻和近戰的利器

在解決了路途的問題之後,最後就是蒙古騎兵的戰力問題。

蒙古騎兵的作戰方式非常特殊,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他們配備著攻擊力極其強悍的特殊牛角弓。

在他們的特殊技術製作下,他們手中的牛角弓所射出的弓箭能輕易射穿西方人的薄皮鐵甲,這是他們手中的一件遠攻利器。


而除了這種遠攻利器以及他們手中游牧民族經常持有的鋒利彎刀之外,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們強悍的重騎兵作戰能力。

在蒙古騎兵中,他們也配備著不少盔甲厚重、手中持著沉重流星錘以及各種重武器的重騎兵,他們這些重騎兵的作戰能力強悍無比,流星錘在他們的揮舞下,可以很輕易地砸穿敵人的厚重鐵甲。

使蒙古騎兵走向輝煌的戰術

雖然擁有著種種強大的作戰實力,但是蒙古騎兵的作戰更多著重於他們所制定出來的巧妙戰術。

他們在與敵人作戰的時候,一般會對敵人遠遠地進行騷擾,用弓箭射擊。

當敵人接近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騎著他們的馬匹迅速遠離敵人,故做逃亡姿態。

在敵人追不上他們準備放棄的時候,他們則又會返回,繼續用弓箭騷擾敵人,如此反覆多次騷擾後,他們常常能把敵人折磨得精疲力盡。


在這種敵人疲憊不堪的情況下,他們就會對敵人發起最為猛烈的強攻,徹底把敵人給消除。

憑藉著強大的戰力以及各種巧妙的戰術,他們獲得了非常輝煌的戰績。

除此之外,他們的屠城戰術也是他們無往不利的利器,因為但凡遇見抵抗他們就會將所過城池掃蕩一空的原因,所以給很多他們即將攻打的城池帶來了巨大心理壓力。

在這種心理壓力下,常常有很多城池擔心經歷到屠城的悲劇,所以在他們大軍來臨之後,就會很快地開城向他們投降。

輝煌帝國的崩潰

正是憑藉著這種種的條件,他們才得以在古代歷史中侵略了那麼多的土地,締造出了那麼龐大的一個帝國。

在這裡我們要糾正這個提問的一個錯誤,元朝雖然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建立的,但是跟成吉思汗並沒有任何的直接關係。

成吉思汗在掃蕩了天下之後,他建立的是蒙古帝國,不是元朝。

蒙古帝國龐大無比,在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兒子、成吉思汗的孫子三輩人的經營下,蒙古帝國擴張到了一個我們很難以想象的程度,達到了3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佔據了3/4個亞洲的面積。

不過蒙古帝國在流傳到第三代的時候,卻因為權力更替的原因,而在歷史中崩塌為了五大部分。

在成吉思汗的第三代孫子蒙哥大汗死後,成吉思汗的第三代孫子、蒙哥的弟弟、之前一直主導對付南宋戰事的忽必烈奪取到了最高的汗位。

正當他滿懷著激動的心情,準備接替蒙古帝國大汗位置的時候,因為成吉思汗的其他實力派後代根本不想奉他為主的原因,所以蒙古帝國出現了分化。



五大汗國的輝煌消亡

接下來蒙古帝國就變成了五個各行其事的汗國,其中實力最為雄厚的是元帝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元朝。

忽必烈在接替大汗位置之後,他除了佔有我國北方和俄羅斯一部分地區之外,他還在接下來把我們南方地區的南宋給打了下來。

然後開始徹底統合了我國的全部地區,由此就構成了他的元朝。

元朝的結局我們是眾所周知的,在元朝最終發生崩潰後,元朝的地位被朱元璋的明朝給取代了。

而除了元朝之外 ,蒙古帝國還分化有其他四個汗國,這其他四個汗國分別是金帳汗國、伊爾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

這四個汗國最終都消亡在了歷史中,其中金帳汗國是1502年消亡的、窩闊臺汗國是1309年消亡的、察合臺汗國是在1369年消亡的、伊爾汗國是在1393年消亡的。

從最終的結果來說,這些蒙古帝國崩潰而成的汗國最終都消亡在了歷史之中,如同那已經枯萎的花骨朵,再無法恢復曾經的輝煌豔麗。

金帳汗國對俄羅斯帶來的改變

不過有一點情況我們是要注意的,那就是金帳汗國給俄羅斯人帶來的巨大改變。

原本俄羅斯人並不能被稱之為戰鬥民族,因為他們的性格非常的溫良恭從,根本沒有後來那麼兇悍。

但是在金帳汗國的統治影響下,他們的性格開始發生了變化。

最終在推翻了金帳汗國後,俄羅斯人傳承了蒙古騎兵的兇悍精神,開始四面征戰起來,如同那無法被熄滅的烈火一般向四面八方燃燒,營造下了他們如今這般龐大的土地,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精神遺傳。


所以說這就是蒙古帝國崩潰後幾大汗國的結局,首先我們要清楚元朝並不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元朝的真正建立者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元朝和蒙古帝國還是要區分開來的,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像父和子一般,不能隨隨便便混為一談。


孤客生


題目有誤,成吉思汗開啟的是蒙古大帝國,元朝只是其中之一。他的後人建立了四大(五大)汗國,不過早已灰飛煙滅,被歷史徹底湮沒,甚至遺忘了。

自從成吉思汗出現,蒙古才開始從大草原上崛起,開啟了漫長的征服之路。

蒙古很久以前就生活在大草原上,但他們一直比較分散,沒有形成一股統一的力量,是鐵木真的出現和強大,才讓蒙古部落逐漸統一起來,鐵木真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鐵木真不僅要統一蒙古各部,他還有更大的野心。

在蒙古草原上所向無敵的經歷讓鐵木真相信,實力可以決定一切。憑藉戰無不勝的蒙古騎兵,自己可以無限制地擴張,有朝一日,只要有日出的地方,都將是自己的領地!

鐵木真曾經說過,強佔他人的土地,搶奪他人的妻兒,就是自己最大的快樂。

於是鐵木真開始對外征服和擴張,他先擊潰了曾經國力強大且壓迫蒙古的金國,再進行西征,滅掉契丹後人建立的西遼,再徹底征服花剌子模,但在親征西夏時去世。

鐵木真雖然死了,但蒙古正處在國力巔峰,且仍在上升,他的子孫們繼承成吉思汗的遺志,繼續進行對外擴張,其中窩闊臺時期滅西夏、滅金,忽必烈時期滅南宋。

蒙古勢力擴張在窩闊臺時期最為強盛,強大的蒙古騎兵,跨過中亞、中東、東歐,一直打到西歐的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一帶,最遠抵達奧地利,建立一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

隨著統治疆域日益廣闊,蒙古高層也出現權力爭鬥。

公元1259年,蒙哥汗死於合州釣魚城,汗位的空缺引來各方覬覦,還是忽必烈搶先一步,於1260年5月,發起蒙古各部集會,稱汗即位。

忽必烈的行動引起其他蒙古王公貴族特別是鐵木真後裔(被稱為“黃金家族”)的強烈不滿,其中一個叫阿里不哥,他是忽必烈的弟弟,也宣佈即蒙古大汗位。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宣稱自己是蒙古大汗,雙方互相不服,隨後爆發內戰,最終忽必烈取勝,但忽必烈堅持推行漢化政策,實際統治中心在元朝,主要版圖在如今的中國境內,對其他疆域有些鞭長莫及,因此實質形成了四大汗國。

四大汗國有兩種說法, 區別在於是否包括元朝在內。

第一種說法是元朝(又稱大汗汗國)、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這種觀點把元朝看作與其他三大汗國並列的關係。

第二種說法是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爾汗國,這四大汗國都奉元朝為宗主國,因此實質上有五大汗國。

無論四大汗國,還是五大汗國,歷史上存在時間長短不一。

1,欽察汗國,亦稱金帳汗國,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地,後來分裂為大帳汗國等若干小汗國,1502年大帳汗國為克里米亞汗國所滅。

2,察合臺汗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封地,1370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

3,窩闊臺汗國,成吉思汗三子窩闊臺的封地,1310年為察合臺汗國所滅。

4,伊爾汗國,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三子旭烈兀所建,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

5,大汗汗國,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四子忽必烈所建,1368年被明朝所滅。殘餘勢力退回後建立北元,1402年被阿里不哥的後裔所滅。

曾經的蒙古帝國如此強大,強大到可怕,如今的蒙古卻退縮為一個內陸國家,周圍強敵環伺,想來除非做夢,蒙古永無恢復昔日輝煌的可能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後,他及其後世子孫們,總共建立了大大小小几十個政權,我大致按照黃金家族的脈絡梳理一下。

按照蒙古的神話傳說,蒙古的始祖阿蘭受金黃色的神光照射從而生下了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就被稱為純潔出身的蒙古人,純正的蒙古血統的蒙古人稱為黃金家族,這是最早的黃金家族概念。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後,蒙古族的概念形成,黃金家族就成了成吉思汗及他的四個兒子和五個兄弟的專有稱謂。到了蒙哥大汗和元世祖忽必烈時,黃金家族只指成吉思汗第四個兒子託雷一系。

1.蒙古帝國----元帝國

蒙古帝國擴張圖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經歷了成吉思汗--窩闊臺--貴由--蒙哥幾位大汗,期間蒙古除了向南攻滅金、西夏及征服朝鮮,還發動了三次西征。大汗位也由窩闊臺一系轉移到幼子託雷一系。

蒙哥汗在攻打南宋重慶附近的釣魚臺被打死後,其二弟忽必烈與其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展開了爭奪大汗位的戰爭。其時,阿里不哥獲得了大多數蒙古貴族的支持,而忽必烈除了他正在第三次西征的三弟旭烈兀的支持外,還有在蒙古東部的成吉思汗的幾位兄弟的支持。但是,雄才大略的忽必烈依靠漢人的支持,依靠富庶的漢地提供的經濟支持,最終打敗了自己的小弟弟,奪得了大汗位。但是,此次汗位的爭奪造成了蒙古各部的分裂。

這時候,蒙古帝國各部雖然還奉元為正朔,接受元的冊封,自認為是元帝國的屬國,但是,已經開始離心離德,且由於地域實在太過廣大,元帝國已經不能對其他汗國實行有效控制,僅僅維持名義上的宗主國地位。

明朝建立後,元順帝逃入漠北,經明朝多次打擊,實力已經大不如前。1388年去國號元,改稱蒙古,韃靼,1635年,最後一任大汗林丹汗在青海被滿清皇太極打敗,標誌著大蒙古帝國的終結。

1.1瓦剌

北元(韃靼)受明的連續打擊,日益衰落,而西部的瓦剌部落聯盟在也先大汗的帶領下趁機崛起,建立了瓦剌帝國(建號添元,意思是繼承了元),也稱衛拉特蒙古,曾經制造了著名的土木堡之變,抓了明英宗,打到北京城下。之後分分合合,相互攻伐,1635年,固始汗歸順了滿清。

1.1 .1準噶爾汗國

在哈薩克草原東北部的衛拉特的一個分支準噶爾部在17世紀崛起,並兩次擊退了俄羅斯帝國。葛爾丹大汗平息了內部紛爭,統一諸部落,其中一部分被打敗的逃到了俄羅斯車臣地區(俄羅斯車臣共和國)。葉利欽時期打敗了強大的俄軍(普京大帝最後是靠兵多武器先進才再次拿下車臣),英勇善戰的本性未改。由於衛拉特蒙古各部早已歸順了大清,所以歷史上把葛爾丹建立的準格爾帝國稱為叛亂。

葛爾丹強大後東征西討,向東進攻漠北蒙古,打敗了喀爾喀蒙古人,在東蒙古落腳,這就極大的威脅到了滿清。於是康熙三次御駕親征,打敗了葛爾丹,之後的雍正、乾隆朝一直對準格爾用兵,最後將其滅族,也有說直到嘉慶朝還有小規模的平叛。留存後世的只剩下準格爾這個地名還有香妃這個悽美傳說。

維吾爾當時只是被準噶爾欺負的小部落,只因站對了隊,跟隨八旗滅了準噶爾才被恩准留在了天山南北。

蒙古第一次西征後,成吉思汗將被征服的西遼封給了二兒子察合臺(察合臺汗國),花剌子模封給了三兒子窩闊臺(窩闊臺汗國)。窩闊臺時的第二次西征(長子西征),領軍的拔都(大兒子朮赤一系)東歸時率領所部留在了伏爾加流域(金帳汗國)。蒙哥時派其弟弟旭烈兀第三次西征,後因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汗位,就留在了波斯和高加索地區(伊爾汗國)。由此構成了蒙古四大汗國。

<strong>

<strong>

2.察合臺汗國(1227年-1369年)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所建。佔有新疆、阿富汗北部及中亞廣大地區。蒙哥繼承蒙古大汗後,因察合臺系、窩闊臺系在諸王大會上反對蒙哥繼位,就轉而把河中地區(烏茲別克)封給了支持自己的朮赤系的金帳汗國,後察合臺的孫子又將河中地區奪回。1314年察合臺汗國把國都從阿力麻裡遷到撒馬爾罕,西部注重發展農業東部堅持遊牧,開始逐步分裂為東西察合臺汗國。

2.1 西察合臺汗國

以撒馬爾罕(在烏茲別克斯坦)為中心,統治河中地區,包括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西南部。1369年被手下的將軍、駙馬帖木兒篡了權。河中地區農業發達,這也可以解釋在中亞五國中烏茲別克斯坦的人口是最多的。

2.2 東察合臺汗國(1348年-1514年)

以阿力麻裡(新疆伊犁霍城縣附近)為中心,包括喀什、吐魯番、俄羅斯邊疆省及阿富汗興都庫什山一帶。1514年被葉爾羌汗國取代。

2.2.1 葉爾羌汗國(1514年-1680年)

首都葉爾羌(新疆莎車縣),1680年被噶爾丹打敗,併入準噶爾汗國。

滿清入關前

2 窩闊臺汗國(1225--1310)

成吉思汗三子窩闊臺的封地,建都葉密立(新疆額敏縣),窩闊臺繼承蒙古大汗位後傳給他的兒子貴由。1251年蒙哥繼位大汗後,因窩闊臺系諸后王屢屢為難,蒙哥就將封地分割成多個小塊封給窩闊臺系的諸王以削弱其勢。其後各王又介入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而且還站錯了隊,被忽必烈打敗。1310年,被元帝國和察合臺、金帳分解瓜分。

3 金帳汗國--大帳汗國 (1243~1502)

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次子拔都所建,四大汗國中疆域最為遼闊,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今匈牙利、波蘭一帶,都城薩萊在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以北。由於拔都的大帳使用金頂,因此在歐洲史書中欽察汗國也被稱作“金帳汗國”。

拔都之弟別兒哥在位時(1257-1266),因同伊利汗國爭奪高加索地區,無力東顧,於是河中地區被察合臺之孫阿魯忽佔領。

在汗國內,由於拔都的13個兄弟及其後裔各有世襲封地,擁有軍隊,因此汗國的中央權力日漸下降。14世紀後期,蒙古貴族對外不斷進行掠奪戰爭,內部又互相爭鬥,使汗國走向衰落和瓦解。

15世紀20年代初,欽察汗國開始分裂成希瓦汗國、保加爾、喀山汗國、諾蓋汗國、克里米亞汗國、西伯利亞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克里木汗國、大帳汗國等9個相互獨立的國家。原中央部分被大帳汗國取代(類似蘇聯分家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中央部分),名義上大帳汗繼承了金帳的正統汗位,實際地位上等同於其他汗國。其後,作為大帳汗國附庸國的羅斯各公國,以莫斯科大公國為核心逐步壯大起來成為俄羅斯,於1480年從大帳汗國中獨立出來。而蒙古各汗國兄弟之間仍然爭鬥不止,到1502年已經衰弱不堪的大帳汗國被克里米亞汗國、俄羅斯、奧斯曼帝國聯軍所滅。而莫斯科公國在與周邊國家的征戰中,此消彼長,逐步兼併一步步坐大。


3.1 白帳汗國(1225--1456)

拔都的兄長斡兒答及其後裔據有今西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形成了白帳汗國。1400年脫脫迷失借帖木兒的力量接任金帳大汗,此後金帳汗位從拔都系轉為白帳系。曾經在1399年打敗立陶宛進軍俄羅斯,摧毀了許多城鎮可惜沒能再次佔領莫斯科。後內訌加劇,分裂出諾蓋汗國和烏茲別克(月即別)汗國等

3.1.1 哈薩克汗國(1456-1847)

1456年,白帳汗國最後一個可汗巴拉克之子克烈汗,與賈尼別克汗(阿布賽義德)一起,率領部分遊牧部落向東遷徙,進入巴爾喀什湖以南東察合臺汗國境內,在楚河、塔拉斯河廣闊的土地上逐步形成了哈薩克民族。

經多年征戰,佔據了廣袤的領土。他們所居之地叫做欽察草原,分大玉茲、中玉茲、小玉茲。又稱大帳、中帳、小帳。中帳在哈薩克中部高地,小帳在烏拉爾河至裡海,大帳在巴爾喀什湖以西至突厥斯坦。

1718年頭克汗逝世後,哈薩克汗國逐漸衰落,各玉茲的小汗不服從大可汗的管轄,各自為政。在滿清消滅了準噶爾汗國後,解除了哈薩克來自準噶爾的威脅,哈薩克大中小三個玉茲紛紛表示歸順清朝。由於清末國勢衰落,俄羅斯開始了對哈薩克的征服之路。1847年最後一位哈薩克汗被叛徒出賣而犧牲,哈薩克汗國覆滅。

3.2 青帳汗國(1242前後--1400)

也稱藍帳汗國,拔都建立金帳汗國時,東面是他的哥哥的白帳汗國,西面是他的弟弟昔班的青帳汗國。昔班在西征時與蒙哥一樣出名,所向披靡,征服了匈牙利,因功獲封南烏拉爾地區。青帳汗國自烏拉爾河起,綿延至多瑙河口和喀爾巴阡山,俄羅斯諸公國都得向其上貢,青帳汗國從立國到滅亡都堪稱強悍,四處征戰,將戰火蔓延到波蘭、保加利亞、伊朗。後內部分裂相互攻伐,1400年白帳可汗脫脫迷失接任金帳汗國大汗,青帳汗國於是與白帳汗國一起合併到金帳汗國之後直到金帳汗國滅亡再沒分開。

4 伊爾汗國(1253年-1388年)

又稱伊利汗國,蒙哥繼位蒙古大汗後,將最強大的一支部隊交給忽必烈率領進攻南宋,第二強大的一支隊伍交給了另一個弟弟旭烈兀率領開始了蒙古第三次西征。十五萬蒙古騎兵及二萬漢人軍隊及其他被征服的部落組成二十萬大軍向著波斯進軍。一路攻城掠地摧毀城鎮,攻陷巴格達,將最後一任阿拉伯帝國哈里發用毯子裹著,然後騎兵通過踏死在馬蹄下。那個時候的綠教幾乎被摧毀殆盡,剩餘的逃到了敘利亞和埃及。正當旭烈兀攻佔大馬士革,打敗了耶路撒冷的歐洲十字軍後,在準備最後攻擊埃及徹底剷平綠教時,傳來了蒙哥的死訊。於是旭烈兀帶領大軍東返去支持自己的哥哥忽必烈爭奪汗位,僅僅留三萬人留守敘利亞。而這三個萬人隊太沒把綠教放在眼裡,獨自向四十萬馬木留克騎兵發起了攻擊。本有希望獲勝,然而在即將崩潰時馬木留克蘇丹親自上陣,一時間穩住了陣腳就此打敗了戰無不勝的蒙古騎兵,綠教逃過了覆滅。

拿破崙在遠征埃及時曾有過一段對馬木留克騎兵的評價:“兩個馬木留克騎兵絕對能打贏三個法國騎兵,一百個法國騎兵能抗衡一百個馬木留克騎兵,三百個法國騎兵大都能戰勝三百個馬木留克騎兵,一千個法國騎兵總能打敗一千五百個馬木留克騎兵。”可見當時蒙古騎兵之強悍。

忽必烈奪得汗位後,將旭烈兀西征所征服的地域封給了自己的三弟旭烈兀。伊爾汗國是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裡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的大國。今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中亞的土庫曼斯坦都由伊爾汗直接統治;阿富汗斯坦西部的赫拉特王國是伊爾汗的屬國。

旭烈兀後來本想再次襲擊大馬士革遠征埃及,由於金帳汗國拔都的繼任者別兒哥汗信奉了綠教,開始支持埃及,同時雙方又為爭奪高加索地區大打出手,綠教就此獲得了外援而再次逃脫了覆滅的命運。

旭烈兀與忽必烈兩人是親兄弟,因此伊爾汗國與元帝國的關係最為親近。馬可波羅從元帝國回國的使命就是護送元朝的公主去伊利汗國完婚。

1304年合贊汗死後,汗國陷於混亂,各地總督分別擁立了八個伊爾汗,相互混戰,加上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的進攻,國勢漸趨衰微,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分別攻滅。

5 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0年)

事實上這個已經不是黃金家族建立的帝國。帖木兒帝國開國大帝帖木兒出生於西察合臺汗國的撒馬爾罕以南的渴石城附近的蒙古巴爾拉斯部區,原為西察合臺汗國的一位駙馬。1369年害死了大舅子篡位自稱可汗。1380年開始,帖木兒帝國先後奪取了波斯和阿富汗,1388年利用內亂吞併了伊爾汗國;1389—1395年,多次進攻金帳汗國,毀其首都薩萊及伯克爾等城市,統治亞美尼亞和南高加索;1398年攻佔印度德里蘇丹國,屠殺十幾萬戰俘;1400年帖木兒打敗埃及馬木留克蘇丹,佔領敘利亞;1402年安卡拉戰役打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及其他歐洲僱傭軍,生擒蘇丹巴耶塞特一世。然而帖木兒為了完成他心中的終極目標,卻放棄了徹底毀滅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將土耳其分別封給了蘇丹的四個兒子班師回國。

帖木兒帝國大致為西察合臺+伊爾汗國+敘利亞+阿富汗+北印度,首都為撒馬爾罕,以今天的烏茲別克為中心開創了一個大帝國。金帳汗國分裂後各汗國先後成為帖木兒帝國的藩屬。

此時在中國的西北邊,出現了以東察合臺汗國和帖木兒汗國為主的兩個權力中心。

1368年明朝建立,大軍驅逐蒙古人於塞外,面對強大的明軍,羽翼未豐的帖木兒不得不多次遣使納貢稱臣。帖木兒的夢想就是解除這個屈辱的藩屬關係。

永樂二年(1404年)帖木兒起兵八十萬,雄心勃勃的要打敗明朝,恢復蒙古大帝國。這個時候的明朝也正是最強盛時期。如果戰端一開,將又是一場震動世界的大戰。只是在東征的半道帖木兒病死,大軍撤回。之後發生內亂,到永樂五年與明朝恢復名義上的朝貢關係。

由於在蒙古有非黃金家族的人不能當大汗的傳統,作為西察合臺汗國的駙馬。如果他能打敗明朝復興蒙古,那麼他的合法性就能獲得蒙古各部落的認可。有研究認為,帖木兒連他身邊的東察合臺汗國都不能消滅,打著東征明朝的幌子其實是為了對付逃到大漠的北元。如果能滅了已經被明朝打垮的北元殘部,就能獲得蒙古本部各部落的臣服,他就不再是埃米爾了而能當上真正的大汗。而且他要與明朝交手的話,首先需要越過瓦剌部(西蒙古),而這時候的瓦剌正與明朝交好受封為王,如果那樣的話,他就類似於葛爾丹,受其軍事威脅瓦剌定會加強與明的聯繫,永樂皇帝也許會跟康熙一樣來兩次御駕親征。

帖木兒死後,他的後裔們為爭奪權力大打出手,帝國分裂。1500年,朮赤(成吉思汗的長子)的後裔昔班尼汗率領烏茲別克族遊牧部落攻佔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建立烏茲別克布哈拉汗國,帖木兒帝國滅亡。1501年,烏茲別克汗國滅河中帖木兒王朝;1507年5月,滅呼羅珊帖木兒王朝。河中地區形成由烏茲別克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5.1 莫臥兒帝國(1526~1858年)

1526年,帖木兒的五世孫巴布爾在復辟無望的情況下入侵印度,宣佈為印度斯坦皇帝,標誌著莫臥兒王朝統治印度的開始。他打不過強悍的蒙古同胞但是攻擊印度次大陸還是很輕鬆的。之後,經過1527年的坎努戰役和 1529年的戈格拉戰役,統一了北印度。


世界八大奇蹟的泰姬陵就是莫臥兒帝國時期建造的。

1858年莫臥兒帝國淪為英國殖民地。

總體來說,蒙古族建立的比較大的政權有三十多個,大致為:

大蒙古國,蒙古帝國,元帝國及北元,瓦剌,準噶爾汗國,四大汗國,東西察合臺汗國及葉爾羌汗國,金帳汗國分裂後的九個小汗國,哈薩克汗國和烏茲別克汗國,伊爾汗國分裂後的八個朝廷,非黃金家族建立的帖木兒帝國及莫臥兒帝國。

<strong>


我淡如菊


元朝並不是成吉思汗建立的,而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建立的。

這裡還是要區分一個概念,元朝和蒙古帝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蒙古帝國是成吉思汗及其後代子孫建立的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帝國,主體包括五大部分:元朝和四大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利汗國、窩闊臺汗國)。其中,元朝在名義上屬於宗主國,四大汗國屬於附屬國。



成吉思汗,在戰爭方面確實是有天賦。成吉思汗從一個蒙古草原上的小部落首領,最終統一蒙古諸部,先後消滅金、西夏、花剌子模等國家,為蒙古帝國墊底了基礎。


在成吉思汗的基礎上,成吉思汗的後人向南滅了南宋,向西一路打到了歐洲多瑙河沿岸,向北將將俄羅斯諸公國收入囊中。全盛時期,蒙古帝國的面積達到了45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蘇聯的面積。

元朝,主要領土面積包括當今的中國、蒙古國、朝鮮、韓國以及俄羅斯遠東的一部分,是四大汗國的宗主國。但是元朝的統治時間很短,就被朱元璋趕回到了蒙古草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元朝雖然覆滅了,但是這一脈的政權還繼續稱霸這蒙古草原,直到清朝才被徹底征服。

如今,元朝這一脈,一部分被成為了俄羅斯的一部分,一部分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另外就是夾在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蒙古國。

窩闊臺汗國,是成吉思汗的三子窩闊臺及其兒子貴由所建立,其領土範圍大致在今天新疆和哈薩克斯坦境內,是四大汗國中地盤最下,最先滅亡的一個國家。其領土的大部分被察合臺汗國所吞併,部分歸降了元朝。



欽察汗國,也叫金帳汗國,是有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及其兒子拔都所建立,主要領土範圍主要轄區是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區,是東歐的霸主。欽察汗國在不斷內鬥中於1502年滅亡,其霸主地位被興起的俄羅斯取代。

伊利汗國,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所建立。領土範圍包括如今的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土庫曼斯坦、阿富汗西部地區。伊利汗國於1388年被帖木兒帝國所滅亡。

察合臺汗國,有成吉思汗兒子察合臺其孫子哈剌旭烈建立,巔峰時期領土包括今天的新疆地區,哈薩克斯坦部分地區以及阿富汗部分地區。察合臺汗國後來分裂成東西來兩部分,於1402年被帖木兒帝國所滅亡。

如今,曾經輝煌一時的蒙古帝國早已不復存在,蒙古人的後裔們如今主要生活在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和蒙古國境內。此外,在中亞、西亞包括俄羅斯境內很多民族,都有蒙古人的血脈。


小鎮月明


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國的締造者,在他的統治下蒙古族由分裂走向統一。在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孫子忽必烈效仿漢法改變了蒙古部落政權分割的習俗建立元朝,自此中原地區進入了長達九十八年的少數民族統治時期。那麼元朝的滅亡是不是就代表著蒙古政權的真正消亡呢?成吉思汗的子孫建立的國家還有存在的嗎?

這還要從蒙古帝國的構成開始說起,蒙古帝國的主要力量是由一個宗主國四大汗國構成的。

起初四大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共尊蒙古帝國為宗主國,直到蒙古帝國大汗忽必烈改行漢法將蒙古帝國國號改為“元”後,蒙古帝國內戰升起。成吉思汗子系建立的四大汗國紛紛脫離元國宣佈獨立。自此蒙古帝國的五大構成國各自有了他們他們自己的興衰歷程。

蒙古帝國的第三位大汗蒙哥死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汗位爭奪戰,最終這場汗位爭奪戰以忽必烈繼任大汗取得蒙古帝國統治權位結束。忽必烈繼位大汗後未來適應統治他開始鼓勵漢化,要求蒙古族人向漢人學習。這樣的要求在蒙古族內引起了軒然大波,保守派們認為忽必烈動搖了蒙古族的傳統,於是由成吉思汗其他後人建立的四大汗國紛紛脫離元朝獨立。

由於元帝國長期施行高壓的民族政策,使得元朝內部起義不斷。至正二十八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命徐達北上攻破元大都,元順帝倉皇北逃,自此元國主要政權滅亡,自此統治中國九十八年的元王朝基本滅亡。

欽察汗國又名金帳汗國是成吉思汗長子赤朮以及他的兒子拔都在西正戰事結束後建立的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忽必烈繼位後,由於漢法的實施,蒙古帝國中央政權分裂。此時欽察汗國宣佈獨立,後來欽察汗國中的突厥、韃靼等勢力先後分裂獨立,爾後的一個世紀裡自欽察汗國分裂出的小國相繼被俄羅斯人擊破,至此成吉思汗長子赤朮後裔建立的所有政權滅亡。

相比於金帳汗國的不斷分離,察合臺汗國就要相對穩定的多。十四世紀中葉察合臺汗國被分裂成東西兩個察合臺汗國。西察合臺汗國被帖木兒篡位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帖木兒帝國。十四世紀末東察合臺汗國歸順明朝。至此察合臺汗國滅亡。

窩闊臺汗國是蒙古構成國中最早滅亡的,僅存存在了八十四年便被察合臺大汗也先不花攻佔。窩闊臺汗國滅亡,窩闊臺汗國也成為蒙古帝國構成國裡第一個被滅亡的政權。

伊利汗國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所建立的政權,這個政權在建立後的幾十年內在國內的權臣貴族把持下分裂,並於十四世紀中期被帖木兒帝國清滅。

如今現存的蒙古國雖然名義上是繼承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所建立,實際上蒙古國建立之初的統治者哲布尊丹巴早已不是成吉思汗的子孫而是一位藏族人。所以欽察汗國滅亡之後,便再也沒有成吉思汗子系建立的蒙古政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