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源老縣城記憶:棲燕洞

漢源老縣城記憶:棲燕洞

居住在漢源蘿蔔崗新縣城的人,不知還記得棲燕洞否?

棲燕洞,有人稱“歇燕洞”,縣誌上稱“仙人洞”。說是“仙人洞”,實為老縣城背後山上約兩公里許半山腰一溶洞。據縣誌上描述:洞口四下望平疇,高近4米,洞底平整,正中靠洞頂處,有一小洞,洞內清泉滴滴,綠茵茸茸。富林(指老富林)酷暑如焚,進入洞內,即通體透涼,儼然神仙洞府,或即前人命名“仙人洞”之由來?夏天常有人來此遊息。

在老縣城的時候,棲燕洞作為老縣城為數不多的一處勝景在當時頗有名氣。那時的西延洞很原生態,洞不大,洞內有鐘乳石,石縫中有清涼的山泉緩緩流出。一年四季不時有人到這裡遊玩,最熱鬧的時候是每年農曆正月初九登高,老縣城的人們以棲燕洞為終點,登山二三小時到洞口,一時間洞的周圍可謂人頭攢動,人們在洞外的坡地上或坐或站、觀山望景,或舉著酒瓶暢飲一瓶啤酒,或有滋有味的啃著帶來的乾糧品著小吃。到了這裡的人不怕洞內陰暗溼滑,都要點著火燭進洞去接上一瓶(壺)甘冽清沏的“神水”當即喝下,來個神清氣爽、通身舒暢。然後再將瓶(壺)接滿帶回家去給沒來的家人喝,祛病消災。

漢源老縣城記憶:棲燕洞

在下曾於N年前和家人也在正月初九到此一遊,記得那時走的是羊腸小道,沿途過往人等絡繹不絕,一路多是塵飛揚,有幾段路,又陡又窄,還有不少土砂粒,上行時累得人氣喘吁吁,下行時溜溜如梭梭板。

今在下舊地重訪,沿盤山公路一路觀山賞景而來,公路為新修通村水泥路,彎多但坡度不是很陡,公路兩旁,是近年來新栽的枇杷、黃果柑、葡萄等果樹,雖說規模不大,尚未成片,但已現發展之機。我想聊勝於無,因為有開始才會有結果;有栽種才會有收穫。

每到高處,回望一湖之隔的新縣城,新縣城在湖水環繞的半島上盡展新姿;回望山下,過去日夜奔騰不息的大渡河已幻化成湖,變得溫馴寧靜;壩上那曾經養育著數萬人的萬畝綠波已被萬頃碧波覆蓋,泛起的是不一樣的“新綠”;那承在著兩千多年文明歷史的老縣城已悄然沉於水下,成為了人們永久的念想。觀景生情,滄桑鉅變,時空穿越,每每心中不免有一番感慨。

棲燕洞位於公路旁不遠處,沿山路而上,不費時日,不需勞頓,不一會兒我等即來到西延洞洞口。仰視山洞,發現洞口經過整修比過去寬敞,洞前一小平臺,正中和兩側塑有幾尊神像,神像前是香爐。這神像以前沒有,大概是當地的村民想借助神力“保一方平安詳和”、“保一方風調雨順”,在後來塑的。神像沒有高堂廟宇中的那般金燦華貴,但有也體現了山裡人那特有的純真與樸實,看上去依然傳神。洞的兩側分別立有幾塊大小不一的功德碑,上書某某為整修仙洞出錢出力。洞內整潔乾淨,過去高低不平的斜坡地面已修成了簡易臺階,空間比過去寬闊,但洞中長滿異形花紋的園柱形鐘乳石還在,綠茸茸的青苔還在,發出孱孱聲響的山泉還在。喝一口山泉,涼而不冷,感覺上依然是那麼清沏甘冽,沁人心脾。

片刻時間,棲燕洞一覽無餘。稍加歇息,原路返回下山。

遊棲燕洞不在於遊,而在於品,在於回味。品味一番,感悟一番,你會有新的心得。

棲燕洞,是名副其實的 “仙人洞”。因為,洞不在深,有仙則靈,洞裡住著那時刻都在保佑著山裡人的“神仙”。過去,它給象我等這樣從老縣城過來的人生活留下了一段深深的記憶;今天,它仍然是與漢源湖對面新縣城隔湖相望的背後山“鎮山之寶”。

漢源老縣城記憶:棲燕洞
漢源老縣城記憶:棲燕洞
漢源老縣城記憶:棲燕洞
漢源老縣城記憶:棲燕洞
漢源老縣城記憶:棲燕洞
漢源老縣城記憶:棲燕洞
漢源老縣城記憶:棲燕洞
漢源老縣城記憶:棲燕洞
漢源老縣城記憶:棲燕洞
漢源老縣城記憶:棲燕洞
漢源老縣城記憶:棲燕洞
漢源老縣城記憶:棲燕洞

漢源老縣城記憶:棲燕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