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是喜歡奴才還是喜歡人才?

萬萬999


這個因人而異。

以劉邦為例。

劉邦當年困守漢中,楚霸王派名將章邯固守咸陽,封住劉邦的出口。此時劉邦已經50歲了,項羽26歲,這麼發展下去劉邦一定會老死在漢中。

後來幸運的是,劉邦獲得了年僅24歲的兵仙韓信。韓信領兵3萬,擊破寶雞,咸陽,西安,洛陽,殲敵30萬,直接打到項羽首都徐州。

打到徐州時,劉邦兵力達到56萬,在徐州周圍設立層層防線。此時劉邦志得意滿,認為韓信不用剝奪其兵權,把自己鎖在後宮吃喝玩樂。

這時的項羽正在山東平叛,得知首都陷落,並沒有倉皇退兵,而是抽掉3萬騎兵,繞道河南,意圖封鎖劉邦退路,從而全殲56萬大軍。

這就是彭城大戰,劉邦50萬大軍全軍覆沒,妻子父母全部淪為俘虜,自己僅剩2人逃出重圍。劉邦逃到下邑後,重新反思了自己的能力,請教張良:“我想把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全部拿出來作為賞賜,能用哪些人幫我幹掉項羽?”

張良回答:“大王,你這麼說就好辦了,可以把安徽江蘇許給韓信,河南河北局部許給彭越,安徽江西湖北局部許給英布,其他戰將各有封地,則項羽必死無疑!”

這就是著名的下邑畫策。

劉邦個人能力極其有限,作戰百戰百敗,他的成功策略就是大力的重用人才。而非奴才。

另外一個極端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佔領南京後,並沒有三顧茅廬請劉基,而是派一員偏將胡大海直接到他家裡叫人,胡大海第1次去劉基不出山,第2次去直接拿出一把劍,說這次不去直接砍死你。於是劉基被迫出山。

劉基出山後,朱元璋命令浙東名士趕快出山,否則後果自負。於是宋濂等人紛紛被迫出山。

這些名士出山後,以為朱元璋會盛情接待,想不到朱元璋根本就沒看一眼,直接批量封官,全部是都水營田使,管理屯田積糧。

劉基確實是有才,他建議朱元璋在南京和陳友諒決戰,這個建議巧了,正合朱元璋的心意,於是採納了。後來又建議朱元璋不要救小明王,這個建議不巧,不合朱元璋的心意,於是駁回。建國後劉基被封為伯爵,工資是李善長的1/20。可見,劉基在朱元璋眼裡,並不算什麼人才,頂多是個奴才。

朱元璋征戰過程中,如果遇到武將好苗子,就跟他說,當我的乾兒子吧!那個好苗子會高興至極,馬上答應!比如朱文正、李文忠、藍玉。

後起之秀傅友德,南征有功封為公爵。朱元璋想:你既不是我把兄弟,又不是我乾兒子,當公爵我心裡不舒服。

在一次宴會上,朱元璋看到傅友德飯沒吃完,於是怒斥:我的飯是不是不好吃?你為什麼不吃完!大逆不道!罰你回家把兩個兒子的頭砍了拿過來!

君命難違,傅友德真的回家殺了兩個兒子,將人頭送來。

朱元璋看到後大怒,又怒斥:我讓你殺,你就殺,你不是把我當做暴君了嗎!大逆不道!

傅友德怒不可遏,又不想連累家人。懷著滿腔的憤恨,當場拔劍自殺。

朱元璋幼年時,全家死光,當過和尚,做過乞丐,闖蕩過江湖,加入過明教。豐富的人生閱歷讓他軍事能力超群、謀劃策略能力超群、經營管理能力超群。所有的人才、猛將在他眼裡,全部是一群端茶倒水的奴才。朱元璋對他們的要求其實只有一個:聽話。不聽話就殺你全家,扒了你的皮。

對於朱元璋這種人來說,人才無用,奴才反而更有用。


美之星暖通


回答你問題前,

先給你講個故事。

古代縣太爺出行,

一要坐轎,

二要吹吹打打。

抬轎的和吹鼓手們比較,

抬轎的就是出力實幹,

真使勁,

抬著縣太爺往前走,

這是人才。

吹鼓手不過動動嘴

或是動動手敲鑼而已,

給縣太爺搖旗吶喊,

厚顏媚骨,

這是奴才。

少了人才,

縣太爺得自己走路,

萬事親力親為。

少了吹鼓手,

縣太爺出行

冷冷清清

無人知曉。

綜合起來

這兩種人都是不可缺的。

不過,

現實生活中,

出力實幹人的很多,

這樣的人容易找。

有力氣就用你,

看你不順眼,

隨時換人。

會吹拉彈唱的

比例相對少多了,

這也是門計藝哦,

吹走音了也會被PK。

吹鼓手們

不僅能讓領導陶醉,

而且在外人面前,

還能把領導吹捧上天。

讓領導聲名遠播。

所以,

如果你是領導,

你喜歡人才還是奴才?

答案應該比較清楚了。


荷鋤田夫


真正的領導即不單純地喜歡奴才,又不單純地喜歡人才,而喜歡奴才與人才的結合體。其實,好好想想,不難明白這個道理。

單純的奴才和單純的人才會讓領導膩味,就像一直讓你吃肥肉一樣,吃多了就沒興趣,不想吃了。那麼怎麼才能做到葷素搭配,滿足領導的喜歡呢?分三步:

1、看領導的喜歡,調整比例

有的領導喜歡奴才多於人才,而有的領導正好相反,就是沒有單純喜歡奴才或人才的領導。原因上面己經說了,葷素搭配,才能不膩。想滿足領導的喜歡,就要先弄清楚領導喜歡奴才多一些,還是人才多一些,然後調整自己在這兩方面上的付出,比例控制好了,也就成了領導最喜歡的人。一味的奴才或人才本色,早晚會讓領導覺得發膩,不再對你有興趣。

2、看利益的得失,調整力度

你想被領導喜歡,無非是想從領導那裡得到想要的利益。通過利益的大小,調整奴才做事和人才做事的力度,就更容易被領導喜歡。明明沒什麼利益,你還表現的像個奴才,或盡其所能地付出,雖然會吸引領導的注意,但不會獲得領導的喜歡。因為領導此時沒有被你感動,你所做的一切,他都認為是正常的,是你應該做的,那你的付出也失去了價值。

3、看個人的能力,調整方向

是表現的像個奴才呢,還是像個人才,取決於你的能力。能力大了,就不用那麼奴才,領導也不總找你的茬兒。能力小了,不得不通過奴才的表現,彌補人才上的缺憾。能力決定了方向,不是你想往哪走,就能往哪走。萬一走的不對,最後吃虧受氣的還是自己。不僅得不到領導的喜歡,反倒還會被領導討厭。那你辛辛苦苦忙活一場,是圖啥呢?

奴才也好,人才也罷,都是職場生存必不可少的技能。領導喜歡什麼,你就給予什麼,別單純地擁有一項,要兩項都擁有,並能隨時根據情況調整兩者的表現比例,那你離被領導喜歡就不遠了。歡迎關注【職聊堂】,瞭解更多職場新鮮事!


職聊堂


自古以來就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個說法,對於這個問題也是適用的。

跟員工一樣,領導也分奴才型和人才型。

先來說說奴才型領導。在這裡有人較真,有些領導就是老闆,他們用得著做奴才嗎?你錯了,領導的上面還有主管單位,公司要賺錢還要靠客戶,不少客戶都需要領導親自出馬,所以領導的上面還有領導。

奴才型的領導,正是由於他靠著口才、口吐蓮花,眼睛裡有活,一步一步混到現如今。有可能是對於他的上級會阿諛奉承,有可能是對於領導會溜鬚拍馬,有可能是對客戶深知客戶所想。對於這種領導,往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須看別人臉色行事,壓力一般會傳遞給下屬,下屬也學會了溜鬚拍馬。

奴才型的領導,靠的正是“奴才的本事”才成為領導,內心深處也是更欣賞奴才型員工。

人才型領導,靠的是真本事,更欣賞人才型員工

有的行業充分競爭,光會嘴皮子功夫不能給公司帶來實際效益,還需要有真本事,例如商務拓展,產品研發的能力,才能在行業中佔據一席之地。這種團隊的領導往往自己就是個人才,因此也就更欣賞人才型員工。


黃大膽的創富課


人性是複雜的,領導的喜好不可一概而論,而且會隨著情境的不同而變化。

我也當過很長時間的領導,手底下有奴才,也有人才。我有個手下小梅,小姑娘是屬於很聽話的那種,對我的要求言聽計從,不過才華相對有限,缺乏創新精神。


我還有個手下叫小海,小夥子是個人才,腦子很靈活,性子有些傲,雖然能做出成績,但是比較難管理。

如果問我更喜歡哪個,這個我還真不好說。因為作為領導,我也是要面臨各項績效考核,要向上級交成績的。

有時候,我提出一些要求和想法的時候,我看到小梅積極響應,就很喜歡她;看到小海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見,或者不按照我的要求做,就有些生氣。


但有時候,遇到一些問題時,我發現小梅啥想法都沒有,只會問“領導,這個我們要怎麼辦?”,會有些恨鐵不成鋼;小海卻會為我出謀劃策,貢獻良好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又會覺得還是人才好啊,人才這東西真是稀缺品。

坦白講,人都是很貪心的,想要自己圖方便,所以最喜歡的是二者的結合,即有才華的奴才或聽話的人才。

不過,二者結合的人真的是鳳毛麟角,實在太少。因為一般有才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恃才傲物,很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具有比較強的批判精神。


所以,員工最重要的是豐富多樣吧,既要有一些奴才,幫忙幹一些雜活、細活,維護領導的權威感;也要有一些人才,去拓展新的天地,做出業績和成績。

總結一下就是,領導喜歡團隊裡,既有奴才,又有人才。


白妞瘦姐


無論是愚笨的領導,還是睿智的領導,大多數人都喜歡“奴才裡的人才和人才裡的奴才”。領導,不管是在哪個部門,處在哪一級,都是想在工作中做出成績來,以體現自己的存在,也好為今後的升遷去鋪路。因此總不能都用一些不學無術,毫無作為的蠢才吧。可多數的領導也不喜歡“抗上”的人,老和他對著幹,不把領導放在眼裡的人,他會喜歡嗎?奴才,沒本事,什麼也幹不了,再低三下四去討好,他也不會有多喜歡的。他喜歡的是既聽話,又能幹活的人。在有能力的人裡,當然更喜歡唯命是從的人,你再有才,再能幹,不聽使喚,他肯定是不喜歡的。所以,有點事業心的領導更喜歡那些聽話的,能辦事的人。這就反過來告訴我們,人光做奴才是不夠的,還要努力學習,提高能力,掌握點本事。能力強,有本事的人,不能持強不遜,還是要尊重領導和他人,才能讓你的才能更好地發揮出來,也才能讓大家去認可和點贊。


山河依然美好


領導是喜歡奴才還是人才?

在我看來,奴才與人才,對一個老闆來說都是需要,或者是喜歡的,只不過不同的老闆喜歡的輕重不同。



首先,我們來看看兩位大佬選人標準。

一是馬雲的選人標準——德者,居上;能者,居前;智者,在側;勞者,在下。

二是黃光裕的選人標準——震山的虎;善戰的狼;敏捷的豹;看門的狗。

二位大佬都當個中國首富,而且國美與阿里的規模都是巨無霸,所以,對於如何選人,二位絕對是相當有心得。

馬雲的能者/智者,其實都是人才,而勞者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可以稱為奴才吧,雖然難聽,但本質上就是這麼個理;

而黃光裕要的虎、狼、豹無疑都是人才,而狗無疑就是奴才了。



為什麼領導喜歡人才呢?

領導需要做出業績,需要開疆拓土,這就尤其要依賴人才,黃光裕所說的虎,那是叢林之王,那就是司令官,號令千軍,指哪打哪;而狼就是軍長,需要分解與執行作戰計劃;豹子就是戰士,需要行動力,實現目標。沒有這些人才,再厲害的領導,事業也做不大,做不強。

為什麼領導又喜歡奴才呢?

這就得從人性的層面來說了。人才都有自己的想法,想法多,難免與領導發生衝突,甚至出現領導駕馭不了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奴才了。奴才最核心一條就是忠誠,沒有二心,領導說什麼都是對的,奴才還可以收集人才各種資訊,以為領導的管理做決策參考。看過《大明王朝》的人都知道,嘉靖皇帝很少上朝,就靠這些奴才收集與傳遞信息,來治理朝政,把朝廷重臣們治得服服貼貼,天下也得到大治,就是這其中的奧妙所在了。



不同的領導對人才與奴才喜歡的程度有不同

總體來說,領導既喜歡人才,也喜歡奴才,人才可以打天下,奴才可以治天下,只不過性格開朗,專業能力很強的領導,可能更喜歡人才;而性格內斂、專業能力較差的領導就更喜歡奴才,二者相互平衡,相信是大多數領導的遊戲規則。


劉薄士


無可厚非,領導肯定是喜歡人才,更喜歡帶有“奴性”的人才。為什麼說帶有奴性的人才呢?其實簡言之就是領導喜歡聽自己話的人才。要知道奴才雖然會阿諛奉承領導,在領導面前,奴才的本性如同搖著尾巴的小狗,聽話可愛。但是奴才就是奴才,在領導的內心深處其實更喜歡略帶點奴性的人才……

一個無所不能的人才不服從管理照樣被領導KO

人才是什麼?人才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後備力量,也是領導下面為領導分憂解難的得力助手。但是如果一個人本身才氣過人,但不怎麼服從領導管理。或者說總感覺領導駕馭不了自己的這種人才,其實也是不會被重用的。有時候反而會因為一身能力而受到排擠。

一個無所不能的人才,假如不服從管理照樣被領導KO,所以人才應該德才兼備,才能夠受到領導的重用。但是德才兼備是否等同略帶奴性的人才之說呢?其實我們這裡所說的略帶奴性的人才指的就是謙虛為人,而又不孤高自傲的人。既把同事放在眼裡,也會把領導放在心上。

人才和奴才兩者的價值觀不一樣

真正的人才是指在處理工作的能力比別人更勝一籌,在完成工作的能力上更具有能力。這樣的人領導省心、省力,總之是各種省。真正的人才和奴才兩者有著不一樣的價值觀!奴才的最大特點就是阿諛奉承,喜歡“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其實職場中的奴才,心也是很累的。因為這類人的心不在單純,每天考慮更多的不是如何將工作做好,他們考慮的而是如何讓領帶開心,如何完美的把問題彙報而受到領導的賞識。奴才所追求的更像是一種虛幻的,而人才所追求的更像是務實的,真實的。

人才可敬值得學習 奴才可畏敬而遠之

職場當中,我們不免要與人才和奴才打交道。那麼對於人才,自然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人才可敬值得學習。但是對於奴才呢,我們自然也不能夠得罪這類人,而採取的做法應該是敬而遠之。

我們尊敬人才,敬畏奴才,聽上去似乎有些矛盾。但是其實仔細想來,職場水深,尤其是在一些具有裙帶關係的企業或者公司,言行舉止應該謹慎。對人說話時,話題的選擇也應該謹慎,職場當中最忌諱的是,初始互敬互愛,等彼此關係自然熟了,便成了無話不談的摯友。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好的,職場中什麼話應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話沒必要說,等等這些都應該搞清楚。


泰山南麓超子


奴才和人才沒有可比性

奴才和人才這兩個人群是不可以比較的,奴才也可以是人才,人才也可以是奴才。歷史上有能力的奴才比比皆是。有能力的奴才當然會受到領導的讚賞以及中庸。因為你既能做事又能討領導開心,何樂而不為呢。

沒能力的奴才始終就是奴才,領導往往不會開掉這樣的人,但也不會把他放到重要的職位上。如果領導喜歡這樣的人,往往到最後還是會連累到他自己,所以純粹上留這些人在這就是活躍氣氛的。

不懂察言觀色的人才也不會受到領導的重用,因為這樣的人才往往很孤傲,領導不會信任他們,一般最好的情形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給到一個不大不小的職位,可能到退休那一刻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落入這樣的情形。

往往最後升職的都不會是能力最強的,所以人才也好,奴才也好,沒有是哪個最受領導喜歡的。

孔子的“中庸之道”就能很清晰地闡述這些問題。凡事都不能做到絕對,絕對你就過了,必須在最高和最低中間找到一個邊界,在這樣的邊界中徘徊是最舒服的。

因為人性是猜不透的,有的人就更偏向於喜歡奴才,但人才他也喜歡,各佔的比重是不同的。

所以,看懂領導真實的心裡特徵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一不小心你就成為了炮灰。

能成為領導的左膀右臂的背後都經歷過很多激烈的“內鬥、揣摩”。


95記


作為領導,是官靈的百姓。正常情況,這兩種人他都喜歡!為什麼呢?想想看,奴才這是舊朝代太監在皇帝面前的自稱,很自卑的!現代人把奴才這個詞時代化了,有了新意,一般指沒有主見,在當官的面前只知道八解的人!請問那個當官的不喜歡八解,順從自己的人!當官是一個單位,部門管事的人,也是一門學問,他手下光有八解的人不行,即然領導一番事業,缺了能人,技術人,會管理的人就玩不轉了,因而他也會喜歡人材的!這兩種人對當官的人來說,是各有各的用處的,是缺一不可的!是客觀事實逼迫當官的這兩種人都要喜歡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