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寧波市奉化區大堰鎮常照村,位於奉化區的縣溪畔,依山傍水,可為鄉村旅遊目的地。

常照村民,主姓汪、江等,汪氏人家則是汪倫後裔。

說到汪倫,人們都會想起唐代詩仙李白那首著名的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中的汪倫就是常照村汪氏的先祖,汪倫本是安徽黟縣人,曾任涇縣縣令,晚年移居涇縣桃花潭畔,李白多次來安徽與汪倫詩談天下。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的祖輩中有著名人物汪華,在隋末天下大亂之際,為保境安民,起兵統領了歙州、宣州、杭州、饒州、睦洲、婺州等六州,自稱吳王,公元621年歸順唐朝,唐高祖李淵封其為越國公,公元628年,唐太宗李世民授予忠武大將軍,參掌禁軍大權,公元649年汪華逝後,唐太宗賜諡忠烈。

唐朝末年,天下紛亂,汪倫後裔家族已有73人,逃難分散遷居到浙南及奉化一帶,相互分散但又距離不太遠,其中汪文吉一脈,遷入奉化連山鎮亭山下,始稱山下村,此地山深林密,水豐土肥,就地安家,歷代繁衍生息。

汪文吉是常照村汪氏第一代,至今1100多年,遂成大村落。

汪文吉在此安家後,建汪氏家廟英濟廟,奉越國公汪華為境主,歷代屢經重建。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北宋末年,宋徽宗趙佶崇寧二年,即公元1103年,汪文吉的第四世孫汪藻,考中進士,歷任浙江婺州(今金華)觀察推官、安徽宣州教授等職。

公元1127年3月,徽欽二宗被金人掠去,北宋傾亡,徽宗第九子趙構開啟了南宋時代,是為宋高宗。公元1131年,汪藻除龍圖閣直學士,知湖州,官至顯謨閣大學士、左大中大夫,封新安郡侯。

公元1133年,宋高宗趙構聽聞汪藻故里民風淳樸,人才輩出,於是下詔賜御書“江南第一村”。

汪氏子孫因此就將山下村,改作為“常詔”村,以示不忘皇恩浩蕩。

汪藻的出生地,還有一說是江西饒州,但是無從考證。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明代時,該村有“紅彤社”,每年農曆二月初一趕廟會,執紅彤旗,銃頂插燭,以照明住宅,有詩讚曰“日出常照彤雲社,一支蠟燭照千秋”,“常詔”遂改稱村為常照村。

光緒《奉化縣誌 . 鄉都》曾稱作“長沼”,民國《奉化縣補義志》曾作“長照”,但是村人仍喜常照之名。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村口有座古橋名叫福星橋,橫跨縣溪之上,石拱五孔,村民亦稱之為五洞橋。

福星橋橫跨縣江之上,曾是當地前往寧波、紹興、天台等地的交通要道,是“寧波市十大名橋”之一。

福星橋,全長96.3米,中孔跨度14.9米,餘四孔跨度各為12.6米,橋面寬6.35米,高約14米,是浙東跨度最大的五孔石拱橋,被譽為“浙東第一石拱長橋”。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建橋之前,這裡壘石為墩,鋪板作橋,以此通行兩岸,每逢洪水,則橋被沖毀,毀而又建,週而復始。

公元1891年,普陀山淨修和尚自稱受觀音指引來此修建跨溪石拱橋,村人多方募捐,集資建橋,在淨修和尚的主持下,歷經七年建設,即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福星橋落成,至今121年。

石拱橋建成後,無論雨季洪水多盛,村民出行無阻,人們感恩修橋之功,稱淨修和尚為“福星”,所造之橋,稱為“福星橋”。

為保護古橋,現僅供行人及非機動車通行。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中孔橋額上鐫刻橋名:福星橋,四個邊孔額上分別刻著安瀾、永慶、砥柱、常新八個字,各有寓意。

福星橋的橋墩迎水面都有破水石,可以減少洪水衝擊力。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橋面石板上還有松鶴、荷花、竹菊、松鹿等浮雕,兩邊各28個橋欄望柱上雕刻著獅身、蓮花等石雕,做工精美。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福星橋,常照村,橋名和村名連在一起,福星常照,很有意思了!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常照村的紅豆杉公園值得欣賞,公園內有紅豆杉、銀杏、楓香、玉蘭等古樹,特別是兩棵千年紅豆杉堪稱一絕。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紅豆杉的樹幹雖然不及旁邊的楓香樹高大,但是紅豆杉枝幹虯勁,生命力異常頑強,其中一棵紅豆杉,樹幹已經完全中空成洞,但依舊堅挺繁茂。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紅豆杉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經過了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孑遺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

待到深秋時,紅豆成熟,鮮紅渾圓,晶瑩剔透,非常可愛誘人的樣子。

紅豆果實,可以食用,甜美膩滑,實為珍品。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但是此紅豆非彼紅豆。

唐代王維詩中的“紅豆”,亦稱相思豆,是藤本植物。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常照村和毗鄰的湖邊橋村,合稱為奉化區大堰鎮的五洞橋景區,供遊客免費遊覽。

福星橋和湖邊橋,可相望。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湖邊橋村是工農革命戰士王鯤的祖居地,村中開闢有王鯤烈士紀念館,館名由原浙江省委書記薛駒題寫。

王鯤,生於1905年,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寧波地委工運委員、寧波市總工會委員長、寧波臨時市政府委員兼勞動局長等職,是寧波早期工人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27年“四·一二”前夕,王鯤被捕入獄,6月22日,被斬決。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湖邊橋村的古樹群,樟樹、楓樹已有三百多年曆史,其中一棵母子樹至為奇特。

一棵樟樹的樹身上,因枝幹朽腐後留下一個洞,洞內樹葉與塵土腐爛為泥,樹籽落入洞內,生根發芽。

小樟樹的根系融入大樟樹的樹體,逐漸長大,融為一體,初看還以為是大樟樹的枝幹,其實是母子兩棵樹,合體為一,堪稱奇絕。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湖邊橋以縣溪上的古橋湖邊橋而名,但是湖邊橋已經改建為水泥橋面,汽車可以通行。

縣溪水草豐茂,溪水清澈,宛如在水一方。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用鐵錘拼命錘打河裡的石頭。

不累嗎?石頭惹著哪裡了?

這種體力活,我們老家叫砸悶魚,你們叫啥呢?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汪倫後裔居住地,千年紅豆杉,母子樟樹合體為一

湖邊橋村、常照村,以及上游的大堰村、柏坑村,是縣溪沿線的鄉村旅遊經典線路。

節假日休閒旅遊,何必遠道去景區。

沒事的時候,到鄉下去走走看看,其實也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不堵,不擠,風景還那麼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