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抗”養雞周建儒 養殖研發兩不誤兩不誤

“無抗”養雞周建儒 養殖研發兩不誤兩不誤

2002年,陝西省楊陵區五泉鎮畢公村二組村民周建儒因為家裡孩子多,老人年齡大,被列為扶貧對象。看著一大家人的過活,生性倔強的妻子張曉麗從她孃家借錢買下1000只小雞,說服當時還有點猶豫的丈夫,開始摸索著養雞。第二年,養雞初見效益,有了自信和底氣的周建儒主動找村到村部,說服村裡將舊磚廠租賃給他,並在村領導的幫助下聯繫到貸款,辦起了養雞場。

記者:初步條件具備以後,你是怎樣發家致富的?

周建儒:剛開始養雞時,我們夫妻倆就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雞群。摸索出一些規律後,在最初投資3萬元蓋雞舍的基礎上,採用滾雪球的方式,一步一步發展壯大,在當前這片新基地建設了楊凌堯舜養殖家庭農場辦公室和自動化養雞場,對舊磚廠40畝地進行復耕,建成育苗基地。

記者:你是怎樣帶動周邊群眾發家致富的?

周建儒:2012年,準備蓋新雞舍時,我請人做了一套比較先進的設計圖紙。周邊村舍的養雞專業戶過來取經,我把圖紙借給大家,教他們回去後照樣子修建。買雞苗時,我知道哪家雞苗先天身體比較健壯,抗病能力強,就統計一個數量,讓廠家一起給大家運過來。合作的時間長了,我用哪一家的雞仔、疫苗、飼料,他們就用哪一家的。截至目前,我們家帶動的附近鄉鄰以及絳帳、扶風、眉縣等地養殖戶共有13戶,養雞總量達10餘萬隻。

記者:周邊群眾都說你們夫婦家庭和睦、對人實誠,說你們致富不忘眾相親。

周建儒:一個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王上村一位貧困戶,栽了多年獼猴桃,眼看要見效益了,沒錢給地裡施肥,知道情況後,我專門僱人僱車給他把雞糞運到地頭。同時,積極響應楊陵區農業局號召,加入扶貧項目,為貧困戶無償捐贈雞糞,並不計報酬,送“貨”上門,受到鄉鄰的好評。

記者:聽說你為了保證雞蛋質量,很少給雞打藥?

周建儒:經過近20年的摸索,我目前養雞,除了正常的疫苗之外,全年基本不用藥。這樣做,產蛋率可能低一點兒,賣錢少一些,但從自己到雞蛋販子再到超市,到客戶口中,形成了一個安全鏈條。比如說這次給四川綿陽調雞蛋,檢測結果各項指標都達到國家要求,收雞蛋的人說,他寧願多出價1—2毛錢收我的雞蛋,為啥?讓人放心。總之,以“無抗”養殖為宗旨,不濫用藥為依據,是我的經營宗旨。

記者:你辦公室對面房子掛著藍門簾,這是做什麼用的?

周建儒:是研發實驗室,目前進已經進入研發末期,正在檢測最後數據。建實驗室的想法,最早出自扶風一個養雞戶,他從書上看到陝南地區一直在賣富硒蛋,我們地處關中平原,沒有得天獨厚的資源,但是要蛋品質量提升,必須有自己的品牌。大家推舉我與一家一直大型飼料廠老總商量,飼料廠認為我們這個想法很好,也符合他們的發展方向,同意把我的養雞場作為研發基地。

記者:能吸引飼料廠的注意,看來你在業界的影響力很大呀。

周建儒:作為飼料廠的實訓基地,飼料廠在去年7月份安排10個大學生進入我們雞場的基礎上,今年春季又派來研發部兩位指導老師,建立飼料研發基地,從一隻雞吃完特殊配方飼料後腸道消化狀況、產蛋率、體重變化進行化驗、稱重,對各項指標進行對比,目前研發進行正常,勝利在望。

記者:你對家庭農場的未來發展有什麼設想?

周建儒:原先的“A”字型雞舍浪費較大,最近我準備投資240萬,建設現代化的“H”型雞舍。當前雞蛋市場供需兩旺,周圍超市主動聯繫,我這裡的雞蛋供不應求。家庭農場的苗木種植、產品,以及將要研發成功的品牌飼料,都可以通過我兒子周舜的公司——楊凌速核網絡科技公司,在我的家庭農場建立銷售網絡,進行網上銷售。目前最具潛力、最具開發價值的是,飼料廠將以我的家庭農場及周邊朋友的雞場為基地,逐步向渭南、銅川、陝北以及甘肅、山西等地推廣研發成功的新飼料。

採訪手記:訪談過程中,記者發現,周建儒手邊有一本《養雞日記》。周建儒說,我這裡賣出的每一批雞蛋都有記載,半年一小結,全年一大總結,這是我多年的習慣。或許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責任感,這對善良的夫婦,從2012年蓋新雞舍,到年收入近百萬元,不但在鎮上買了新住房,有了小車,孩子長大畢業後,還創辦起了自己的網絡科技公司,成了當地有名的“五好家庭”和致富模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