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華山?你沒看錯,濟南也有一座華山

濟南華山?你沒看錯,濟南也有一座華山

1

說起華山,大部分人想到的,肯定是陝西渭南的華山,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嶽。

但是如果你在地圖上搜索“濟南華山”,很快就能鎖定一個叫“華山公園”的地方,夾在黃河和小清河之間,四面環水,這就是濟南的華山了!

濟南華山?你沒看錯,濟南也有一座華山

事實上,這座山全稱叫“華不注山”,裡面的“不”字讀音同“夫”,濟南華山是簡稱。山名雖然有些奇怪,但據說出自詩經,寓意為“如花朵一般,飄然注入水中”。解釋有很多種,但都像是牽強附會,我就不引用了。

濟南華山?你沒看錯,濟南也有一座華山

這座山海拔不到二百米,相比於高度,山的名氣也算比較大了。山下有一眼泉水,叫華不注泉,簡稱華泉。

酉陽雜俎裡面有一段記載,就跟這裡有關。原文如下:

濟南華山?你沒看錯,濟南也有一座華山

華不注泉,就是當年齊頃公取水的地方,泉水形成的湖面,方圓百多步。北齊年間,有人用石頭綁了一塊石頭,想試試泉水到底有多深,可惜泉水太深,沒能試出來。把石頭拉上來一看,竟然變成了血紅色。沒過多久,這個人就因為犯事被處死了。

2

這段記載裡,“齊頃公取水”說的是一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故事。

齊國與晉國曾經在濟南西北一帶發生過一場戰爭——鞍之戰。那時候齊國國王就是齊頃公,姓姜,名無野,而跟他對壘的晉國主帥是“郤克”(音同“戲克”)。這倆人是有過節的。

史記裡記載,郤克曾經代表晉國出使齊國,遇到了魯國和衛國使臣。這倒沒啥,巧就巧在,郤克本人是駝背,魯國使臣是跛子,而衛國使臣是獨眼龍,三個人走在一起,那畫面感不要太強。齊頃公當然覺得好笑,就分別派了駝背、跛子和獨眼龍去迎接這三個使臣,還讓他的母親坐在樓上觀看,引得老人家哈哈大笑。、

濟南華山?你沒看錯,濟南也有一座華山

網圖侵刪

毫無疑問,任誰都會覺得這是極大的侮辱,更何況是春秋五霸之一晉國的使臣呢?郤克發誓要報此仇!最後終於等到了鞍之戰。

結果不出意外,齊軍兵敗逃亡,齊頃公被晉國士兵到處追捕,急得在華不注山繞了好幾圈。眼看就要被追上,大臣逄醜父(音同“龐醜父”)急中生智,跟齊頃公換了衣服和車駕位置,才讓齊王免遭俘虜。後來逄醜父又假裝口渴,讓扮作士卒的齊頃公去華不注泉打水,齊頃公才得以順利逃脫。

歷史故事就講到這兒,其實我更喜歡後面的部分,畢竟是咱們這裡是“逸聞雜談”,談正史裡的東西,那叫不務正業!

3

北齊這個沉石測量泉深的人,為了方便,我先給他起個名字,叫作齊甲。以咱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齊甲其實還是很有科學精神的,可惜命不好,碰上了靈異事件。

酉陽雜俎的記載太過簡略,只有個故事梗概,完全沒有細節,這給了我們腦洞大開的好機會!

濟南華山?你沒看錯,濟南也有一座華山

話說鞌之戰時,齊頃公雖然狼狽,但終究還是逃回了臨淄,逄醜父被俘後也死裡逃生,只有參戰的齊國普通士兵沒那麼好運氣,被晉國人殺得血流漂櫓,整個華不注泉都變成了血水。

濟南華山?你沒看錯,濟南也有一座華山

這些怨氣在華不注泉久久不散,剛巧被一個過路方士碰見,便用法力將怨氣封印在了泉底。齊甲這人平日裡遊手好閒,偷雞摸狗,一直遭鄰里嫌棄。他無意間聽到了華不注泉的傳說,一來好奇,一來還真想把裡面的怨氣釋放出來,好報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於是他打著沉石測泉的幌子,去試探泉底的虛實,沒想到歪打正著,打開了方士留下的封印,還真把怨氣放了出來。

濟南華山?你沒看錯,濟南也有一座華山

這怨氣不挑不揀,直接附在了第一個接觸到的人,也就是齊甲身上。齊甲雖然招人嫌,但也不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但怨氣卻把他平日裡積攢的恨與惡都放大了。他性情大變,殺人越貨、姦淫婦女,無惡不作,而官府卻拿這個已經有些魔性的齊甲毫無辦法。

最後還是找了一個法力高強的道士,才將齊甲制服。齊甲死後,怨氣再次被道人封禁!

濟南華山?你沒看錯,濟南也有一座華山

這個故事流傳下來,傳到了酉陽雜俎作者段成式的耳朵裡,再經過文言加工,就變成了上面那段傳奇故事了。

好了,腦洞結束!要去華不注泉玩的朋友,千萬別害怕,那裡的風景很美的!


米龍逸聞雜談,輕鬆好看刷著玩!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