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影響跑步速度、體力、傷痛的重要因素: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

一個影響跑步速度、體力、傷痛的重要因素: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

跑步是一種成本極低的運動方式,有些人跑步是為了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有人是為了減重、也有人是為參加馬拉松等做準備。

但無論跑步的目的是什麼,有些情況是大家都不想遇到的,比如:

  • 一跑很快就體力不支
  • 跑起來怎麼也跑不快
  • 跑完了渾身到處痛,小腿、膝蓋
一個影響跑步速度、體力、傷痛的重要因素: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

本篇文章就為大家講解一個關乎跑步速度、體力、傷痛的重要因素: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

共包括4點:

  1. 腳的3種著地方式
  2. 對著地方式的爭論
  3. 腳的落地位置
  4. 步頻
一個影響跑步速度、體力、傷痛的重要因素: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

1、跑步腳的3種著地方式

一個影響跑步速度、體力、傷痛的重要因素: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

腳跟型:腳跟先著地,隨後迅速滾動到前腳掌。這是絕大多數跑者都在使用的跑法。(有研究指出比例約為80%甚至更高)

全腳掌型:因為中間是足弓不會著地,所以是前腳掌外側先著地,再快速過度到腳跟。是少數精英跑者會使用的跑法。(比例約為15%)

前腳掌型:只用前腳掌著地,腳跟永不著地,可以等同於踮腳跑。使用者最少,基本只有短跑運動員。

一個影響跑步速度、體力、傷痛的重要因素: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

2、對著地方式的爭論

關於這三種著地方式孰優孰劣,爭論一直比較多。

對前腳掌型的討論

支持前腳掌型跑法的研究者認為,從生物力學方面看,它最有利於保持速度,優秀的短跑、長跑選手都是用的這種,所以最自然。

但反對者指出它對腿部的力量要求較高,特別是小腿,肌肉的緊張收縮更容易導致小腿脛骨應力綜合徵、跟腱炎、足底筋膜炎等

一個影響跑步速度、體力、傷痛的重要因素: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

對腳跟型的討論

支持腳跟型跑法的研究者認為,它最高效且最不易疲勞。因為很多專業馬拉松選手,在比賽開始階段使用前腳掌型或全腳掌型跑法,隨著體力下降,也會慢慢變為腳跟型跑法,所它最符合常態。

但又有反駁者指出輕鬆的跑法不一定是正確的跑法,使用腳跟型跑法受傷的概率更高

一個影響跑步速度、體力、傷痛的重要因素: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

所以,除了有一點能確定(短跑選手會使用前腳掌型跑法),剩下的問題比如哪種跑法更自然、哪種跑法更容易導致受傷尚無定論。

建議:

除了專業選手,普通跑者只要沒有總是出現傷痛問題,沒必要刻意改變腳的著地方式,按照自己習慣來就好。

一個影響跑步速度、體力、傷痛的重要因素: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

3、腳的落地位置(重點)

其實對身體衝擊最大的點不在於腳跟著地還是腳掌著地,而在於腳的落地位置。

步幅很大、腳的落地位置過於靠前、超過身體重心很多、腳跟著地、膝蓋被迫伸直,這才是跑步中最容易影響速度、體力、傷痛的因素。

一個影響跑步速度、體力、傷痛的重要因素: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

為什麼容易導致傷痛?

垂直衝擊速率更大:地面的反作用力由小腿一直傳導到髖部,肌肉、肌腱、骨骼都需要吸收,對膝蓋和髖關節的衝擊明顯增多,所以容易出現膝蓋疼痛、骨膜炎等傷痛。

一個影響跑步速度、體力、傷痛的重要因素: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

為什麼容易影響速度和體力?

如果腳超過重心太多、太過靠前,就會產生剎車的效果,所以浪費體能不夠高效。

一個影響跑步速度、體力、傷痛的重要因素: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

調整建議:

腳落地時,

儘量落到身體重心的下方,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都有略微的彎曲,最大程度降低垂直衝擊速率。

一個影響跑步速度、體力、傷痛的重要因素: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

4、步頻

其實很多人腳的落地位置過於靠前,都是因為步頻太低。步頻慢了,就下意識的放大了步幅

建議:

步頻每分鐘最好達到170,這是一個對所有水平的跑者都適用的步頻。(有經驗的跑者可以保持的更高,達到180)

一個影響跑步速度、體力、傷痛的重要因素: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

關於步頻的測試,很多跑步app悅跑、咕咚或者運動手環都可以測量。 ‍

總結

  • 腳跟著地還是前腳掌著地,習慣就好,短期不要強行調整
  • 跑步最需要關注腳的落地位置,不可超過重心太多
  • 沒有傷痛或其他問題,步頻建議保持在170以上
一個影響跑步速度、體力、傷痛的重要因素: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

END.

歷史文章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