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練琴學樂理嗎?學鋼琴為什麼非要學好樂理?

基礎知識普及

你家孩子練琴學樂理嗎?學鋼琴為什麼非要學好樂理?

音樂理論簡稱"樂理",包括相對簡單的基礎理論----讀譜、音程、和絃、節奏、節拍等等。還有相對來說比較高級的----和聲、復調、曲式、旋律、配器法等內容。樂理的掌握,對於作曲、編曲、指揮、演奏來說,具有重要積極意義。我們平常所說的樂理,一般是指音樂理論中的基礎部分,也就是“基礎樂理”。

學鋼琴就像造房子一樣,根基不穩無法建造出高樓大廈,不掌握一定的樂理基礎知識,無法將鋼琴學好學精。樂理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如同加法於數學,漢字於語文,字母於英語一般,是諸多課程的基礎。

你家孩子練琴學樂理嗎?學鋼琴為什麼非要學好樂理?

為什麼要學習樂理知識?

你是不是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

樂理好難啊,

不想學習!

為什麼要學習樂理呢,

我只要會彈就行了!

不想學習樂理,

枯燥、乏味,沒意思!

現在社會鋼琴教育的一個弊端,就是隻注重對鋼琴技巧的訓練,而完全忽視了對樂理的掌握,以至於問起樂理方面的問題一概不知。 這也是現在孩子學習鋼琴存在的普遍問題。因而他們常常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凡是在音樂上有所造詣的大師,無不對樂理知識十分精通!

民國時期,傅雷先生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中,曾多次提到樂理學習的重要性。所著《傅雷家書》不僅是一部文學著作,更被人們推崇為“藝術學徒的入門嚮導”,傅雷對兒子孜孜不倦的教導和對藝術修養的要求,不僅造就了傅聰,而且造就了更多的藝術青年,使其在藝術的道路上受到了深刻的影響。

在信中,傅雷多次強調除了要練習鋼琴技巧,更要注重加強對樂理方面的學習。

他說:“……琴的問題一時急不來,而且技巧根本要改。樂理卻是可以趁早趕一趕,無論如何要有個初步概念……”

他在信中說到:“一切都應以理論為基礎,進而再談實踐”。

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多種作用,但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學習樂理的目的,在於知道規則,然後打破它。”

1、對於學鋼琴的學員來說,音樂理論知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只要彈琴,就要懂得和聲、樂句、語感、調式、等譜面的看得見的信息或是隱藏的意義。只有在基本音樂知識的積累學習中不斷提升對音樂的欣賞和表現能力,才能形成真正對音樂的興趣,才能讓學琴的孩子正真受用一生,讓音樂藝術為他的生活增添許多的樂趣。

2、學習樂理知識對彈奏,音樂素養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教學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有了樂理知識後,在學習樂曲的時候,就不再感到琴譜是一堆音符,而是有骨架有計劃的篇章。樂曲學習,有了規律規則後,音符就能夠一把把得掌握,從而有效提高學習和理解音樂的速度和程度,從而最終促進學生對專業科目的學習,增強學員對音樂的感悟、理解和創造能力。

3、樂理中對於記譜法、調式、音程、和絃、旋律等的講解,讓學生能夠獨立分析,理解,從而掌握音符背後的架構,為學生奠定音樂的結構性思維,讓往後的學習和發展如虎添翼。

你家孩子練琴學樂理嗎?學鋼琴為什麼非要學好樂理?

舉例1:

關於速度在音樂中的表現意義

音樂的速度與音樂所表達的情緒、情感有密切的關係,我們用來形容情感、情緒的詞句,如熱烈、歡快、活潑、歡慶、愉快、快活、高興……等等。

同一首歌曲或樂曲,如果使用不同的速度來進行演奏(演唱),就會有不同的音樂形象,它所表達的情緒、情感也會有很大的區別,甚至是天壤之別。如聖·桑的《動物狂歡節》中的許多音樂形象就是他將別人的音樂作品主題進行速度上(也有在音色上、音區上、節拍上、節奏上、調式上、和聲及配器等方面)的變化,從而產生了新的音樂主題,形成了與原作截然不同的音樂形象。

試想,如果將一首歡快樂曲的速度放慢兩倍來演奏,那麼它就會失去歡快的情緒而變得深沉,或是憂鬱、悲傷;同樣,如果將一首緩慢、沉重的哀樂用加快兩倍的的速度來演奏,那麼它就不再悲痛,而是變得跳躍、歡快,與原來的情緒截然相反。

你家孩子練琴學樂理嗎?學鋼琴為什麼非要學好樂理?

舉例2:

“劃分樂句”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學鋼琴學習劃分樂句——為了理解樂句。

理解樂句是為了理解樂曲。

一篇文章,只有懂得了每句話的意思,才能理解全篇的意思。

一首樂曲,只有懂得了每個樂句的涵義,才能理解全曲的含義。

分清了樂句,就能體會到各句之間的關係。開頭樂句提出了什麼問題?怎樣提出的?怎樣引申的?怎樣轉折的?提了新的問題沒有?怎樣回答?怎樣結論?……

對樂句的劃分,也就是對上述問題的思索。想通了這些問題,也就清楚了樂曲的結構特點,邏輯關係,對整首樂曲的理解、感受,都將深刻而有鮮明。

相反,分不清樂句,就弄不清樂音之間的關係,感覺不到樂音的意義,只覺得混沌一片。這就沒法真正理解樂曲。沒有理解,怎麼能彈好呢?

你家孩子練琴學樂理嗎?學鋼琴為什麼非要學好樂理?

所以,學好樂理,為以後更大的進步提供基礎,這就是學鋼琴中的“未雨綢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