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八阿哥逼宮,十三阿哥爲什麼躺在擔架上還能控制兵權?

可樂男孩


題主說的兵權,指的是野戰部隊(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和衛戍部隊(步軍統領衙門)的兵權!

先交代背景

八爺黨謀逆之心不死,想利用八旗貴族和百官對新政的不滿,搞“八王議政”。但是,老八知道雍正不會輕易就範,所以,他們想控制京城兵權,武力逼宮!

首先,老八通過弘時和弘晝(弘晝是被騙了),將雍正說的讓鐵帽子王“整頓八旗兵務”,誤傳為“協同管理京城防務”。這樣,讓四位鐵帽子王帶來的四個參將和4000兵馬,控制了兩營(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兵權!

其次,以支持弘時登基,反對雍正新政為由,讓九門提督隆科多站到了他們這一邊。這樣,步軍統領衙門和九門衛戍部隊,都在老八等人掌控之下。

弘晝覺得此事不對,老八誤傳了雍正的旨意。於是,第二天,弘晝告訴十三叔兩營被四位旗主王爺的人控制了。老十三假裝病了,暗地去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鍵營,重新奪取兩營兵權。

可惜,他們低估了老十三的能力和雍正對兵權的控制力!老十三之所以能躺在轎子上,就控制這兩處兵權,主要是因為三點。

第一點,雍正登基以後,就明詔兩營(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提督:只聽聖旨和老十三的手令!並且,雍正皇帝欽定:兩營兵馬直接聽命於十三爺!


老八他們帶著人去兩營整頓軍務的時候,是通過弘晝的話,誤傳了雍正的聖旨。並且,老八也說明天將會有皇帝手諭傳給這兩位提督。所以,老八他們只是忽悠住了兩營提督。

第二點,豐臺大營,西山銳建營以及步軍統領衙門有很多中層將領,都是老十三胤祥提拔上來的。這些人早年跟著老十三上過戰場,(電視劇和小說編出來的軍功)都很佩服老十三的“俠肝義膽”。這些人只認老十三,而且,是不會被別人收買的。

第三點,老八他們本來就是“謀逆”,這是犯上作亂。而這些掌握京城兵馬的中上層將領,都是上三旗的人。上三旗是皇帝直管的三旗,都是皇帝的嫡系,根本不可能跟著老八謀逆!推翻雍正的統治,就是推翻上三旗的統治!自己打自己臉的事,傻子才幹!

所以,老十三既有威望,又是他們這些人的直管領導(皇帝明詔欽點的兩營兵馬直屬領導!)。只要他一出面,馬上將老八的黨羽都給抓了起來。

作為一個皇帝,連自己都城的親軍都控制不住,還是皇帝嗎?所以,《雍正王朝》中的武力逼宮搞八王議政,是電視劇編出來的,不僅歷史上沒有,二月河原著小說中也沒有!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因為這是電視劇。

真實歷史上,十三爺愛新覺羅·胤祥在雍正即位後(1722年),首先出任的是議政大臣,這個職務,主要是謀劃國家大事的,不帶兵。

1723年,胤祥被任命為總理王大臣,管理戶部。這個職務,相當於是財政部長,為雍正管錢糧。

1725年,胤祥負責管理京畿水利營田事務,相當於是京津唐地區的水利局、農業局局長。

雍正七年,也就是1729年,因為準噶爾部叛亂,雍正命胤祥主管西北用兵的錢糧調度,偶爾還要管理兵器的研發和製造,是胤祥的強力後勤保障了雍正對西北的用兵。

實際上1729年的時候,胤祥身體就非常不好了,一年後,1730年,他就去世了,享年只有45歲。也就是說,在十三爺短暫的一生中,和雍正一起共事了只有8年,基本上都是在幫雍正管錢袋,很少帶兵。什麼豐臺大營的大小頭目都是跟著他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都是杜撰。

其次,八王議政逼宮這個事,在雍正朝也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康熙欽定雍正作為接班人以後,整個八爺黨和雍正的實力是完全不平衡的,康熙去世以後,基本上是雍正想把八爺怎麼樣就把他怎麼樣,愛新覺羅·胤禩基本上是幹什麼都被批評,喝冷水都塞牙,自保都是問題,是輪不到他和雍正平起平坐,還把什麼旗主王爺都叫來一起振振有詞地討論“民主”執政的。

那麼,電視劇裡面十三爺的出場是什麼意義和作用呢?

《雍正王朝》第40集,雍正新政遇到了阻力,阻力主要來自於傳統的滿清貴族,他們覺得改革動了他們的奶酪,所以拼命阻撓改革。

雍正好心好意召集大臣,滿清貴族議政,其實是希望給他們辯理,告訴他們改革的好處,說服他們。

然而老八就心懷鬼胎了。表面上是一群人議論,實際上是給雍正做的死局。

首先,他事先串通了皇子弘時,掌握了雍正的關鍵情報。

其次,買通了隆科多,讓負責京畿防務的軍隊不作為。

並且,讓隆科多用步軍統領衙門的人換防了御林軍。

其次,他知道雍正的改革,得罪的是滿清貴族的利益,所以召集了一幫不知情的旗主王爺把豐臺大營,山西銳健營的防務共管了。

也就是說,從澹寧居,到整個京畿,已經沒有雍正的人了。即便雍正辯論贏了,八爺這一夥人,也會胡鬧不承認,最後用兵逼宮。

八爺他們逼宮,並不是要雍正退位不當皇帝,而是要當著裡裡外外要他自己打自己的臉,宣佈新政失敗,廢除新政,然後改朝局為裡裡外外的老王爺們一起商量著辦,那麼做到這一步,雍正這個皇帝,就沒有任何權威了,恐怕只有禪位給弘時,而弘時和八爺關係很好,八爺可以操控他,這樣八爺黨就掌權了。

最後辯論的時候,張廷玉站了出來。

這一部分,杜雨露老師有一段長達幾分鐘的一氣呵成的臺詞,堪稱舞臺表演的經典。

張廷玉大概就說了三個意思——

第一個,歷史上從來就沒有什麼你們幾個王爺一起商量著玩的這種玩法。

第二個,雍正新政成績斐然,你們這些傢伙天天躺著吃躺著喝,還在這裡說什麼傳統,祖制,沒有雍正掙錢,你們吃屁。

最後,揭露了八爺的野心,給他打賭——你就是對權力感興趣,要不然我們一起棄官不做吧?

八爺啞火了。

張廷玉說完以後,道理大家是都懂了,包括旗主王爺,比如說睿親王就是明理的人。

但是,支持雍正的是少數。因為大多數王爺,旗主王爺,都是自身利益受到了雍正改革損害的滿清貴族,而張廷玉,田文靜這些臣,根本就插不上話。

在議政開始之前,十三爺本來也是準備進來和雍正一起和這幫白蓮花爭論的,他要是進來,估計就被八爺一鍋端了,這個時候聰明的弘晝給他打了小報告,告訴他兩個大營已經被八爺的人接管了。非常有覺悟的十三爺於是沒有去開會,而是直奔兩個大營,用自己皇子的身份壓那些大將,最後把他們全部捆了帶來朝堂——

這就是向所有人都宣佈,當你們在這裡議論的時候,我已經把八爺的兵權接管了。八爺這個時候,才停止裝睡,胡鬧模式,宣佈認輸——

十三爺之所以能控制兵權,是因為掌兵的旗主王爺、王爺阿哥這個時候都在澹寧居里面,這個時候在外面掌兵的都是他們安排的將領。十三爺在《雍正王朝》裡的身份是管理刑部,兵部,所以他去調兵換將是理所當然的。而所有王爺都在和皇帝議政的時候,一個本來就是帶兵的王爺阿哥來兵營,是非常合理的,他要換防和重新調配人手,除非八爺親自來,否則是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攔他的。而八爺也不可能親自調兵,因為康熙也好,雍正也好,從來都沒有給他兵權,康熙朝兵權給了十四爺,十三爺,雍正朝,給了十三爺,八爺只能暗中勾結一下旗主王爺,隆科多,暫時地借兵威脅雍正,他這樣做,也是不合法的。

外來的旗主王爺並沒有接管兩個大營,而是被八爺忽悠了,來共管,按照雍正的旨意,整頓旗務,只是整頓而已。也就是說,八爺是拿個雞毛當令箭空手套白狼。所以對軍隊的指揮權權力大小排比實際上是——雍正、十三爺、隆科多、旗主王爺、八爺。當八爺拉攏了隆科多,忽悠了旗主王爺,暫時制約雍正的時候,只要十三爺出現,其他人就都要歇菜,而且十三爺只需要宣佈,你們是謀反,抓幾個人,大家也就消停了。早在康熙駕崩那一集,八爺比現在還厲害,他是掌握了豐臺大營的兵權,照樣被十三爺啪啪啪打臉。


而且說實話,豐臺大營裡面的兵將又不傻,外來的旗主王爺,從來沒帶過兵的八爺,還有皇帝親自指派的皇兄,誰更牛,該聽誰的,有點智商的人心裡都很清楚。


《雍正王朝》第40,41集實際上是矛盾的最高點,是雍正和八爺的終極PK,權力角逐,可謂是經典裡的經典。


HannibalLecter



八王議政時,老十三能拖著病體力挽狂瀾奪回兵權。其一在於他是雍正特旨管轄京城外二營的王爺。其二在於他在軍方擁有深厚的影響力。其三在於雍正王朝電視劇還是些許漏洞或者說不合理的地方。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八王議政是雍正登基以後一次聲勢浩大的政變。老八發動了關外四位旗主王爺,還有本身八爺黨的三位王爺和諸多大臣,又聯合了皇三子弘時還有負責京城守衛的隆科多,還使用詭計暫時控制了京城外二營,可以說是穩操勝券。

這其中京城二營有多重要呢,宋安之先來說說。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決定朝廷大局的軍隊有三支。一是京城步兵統領衙門,是由隆科多負責的。二是京城外豐臺大營與西山銳健營二營,之前由老八的人成文運控制,後來由老十三的人上三旗之人負責。三是西北的平叛大軍,先後由老十四、年羹堯、嶽鍾琪負責。

這三支軍隊,西北大軍最多,多的時候年羹堯負責時候有二十幾萬。少的時候嶽鍾琪負責時候也有十萬精銳。但西北遠在邊疆,所以這支大軍在三支大軍中相對來說影響最小。其次是京城外二營,應該最起碼有十多萬人馬,按雍正的說法是步兵統領衙門的好幾倍。最後是步兵統領衙門,有幾萬人馬。以此類推京城外二營的影響力最大,對於步兵統領衙門有碾壓性優勢。

老八的謀劃很完美,將京城內的步兵統領衙門還有京城外的二營都暫時控制住。而遠在西北的大軍是鞭長莫及。看似完美,但漏洞百出。


首先軍方一號人物老十三並沒有控制住,雖然老十三已經病入膏肓時日無多。但畢竟還活著,卻沒有控制老十三。可能是因為老十三位高權重,不方便打草驚蛇,所以沒有管他,但也應該派人監視啊。最不次也是在發動政變的當天由隆科多封閉京城九門,然而這兩個必要原因一個都沒有做到。

就這樣讓老十三在發動政變的當日,臨上朝時被人大搖大擺的抬著擔架出城。然後重新奪回了京城外二營的兵權。

而且八爺黨在發動政變的當天都是全部入朝,都沒有留下一個人接應。(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這也是一個巨大漏洞。

這些漏洞可以說是八爺黨的自大與自信,也可以說是電視劇的漏洞。

拋開這些漏洞,老十三的也挺NB的。

雍正王朝中老十三的人設是少年帶兵,擁有眾多舊部,可以說在諸皇子中在軍方擁有的影響力最深厚。不然也不會在雍正登基時,只帶了幾個人就去豐臺大營就奪了兵權。

雍正登基後,特旨京城外二營只能是雍正的聖旨或者老十三的手諭才可以調動。


這樣一來軍方擁有深厚影響力的老十三又被雍正賦予了兵權。而京城外的二營將領都是天子親衛上三旗的人,對於皇帝也是忠心耿耿。

老八隻是使用詭計暫時奪取了兵權,讓四個旗主王爺的四個將領加上四千人馬共管旗營兵務。時間只是一天,還是弘時用計讓弘晝口頭證明雍正說過讓關外旗主王爺共管旗營兵務,才讓二營提督相信了,

更重要的是老八說明天轉發聖旨,所以時間只有一天。

也就是老八這種詭計只是拖延一天,沒有靠譜性。四千兵馬對於二營十多萬兵馬起不到什麼作用。所以老十三去了京城外二營以後才可以順利奪回兵權。

所以像這種情況之下,老十三在不在擔架都無所謂。只要人過去了,兵權馬上就回去了。

八王議政雖然很是驚心動魄,老十三的力挽狂瀾也是很精彩。但這樣的成功原因一是電視劇中的一些漏洞,也就是bug存在,二是老十三身為軍方一號人物,的確有這個魄力不費吹灰之力收回兵權。

第74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宋安之


在電視劇裡,十三爺對京郊駐軍有絕對的控制權。再重複一遍,十三爺對京郊駐軍,也就是豐臺、西山大營和步軍統領衙門有絕對的控制權!

這種絕對的控制權,是通過十三爺早年在古北口練兵,以及後來雍正對他的信任,逐漸累積起來的。

關於電視劇中十三爺的軍權之大,這裡引用一段小說的內容作為參考。背景是雍正和張廷玉微服私訪豐臺大營,與大營內的將領的一段對話。

片段一:

雍正點了點頭,說道:“也是老軍務了。這裡十三弟門下的軍官不少吧?”。幾句話問過,張雨已松乏了一點,忙叩頭道:“回主子話,原先大營遊擊以上軍官,多一半是十三爺安置的。去年換了畢軍門,十三爺來說,樹挪死人挪活,都擠在一處不好,有的升、有的調外任武官,如今還有二十幾個。十三爺如今是親王,除了會議,如今難得一見的。”

豐臺大營的副將張雨對雍正說,大營內起碼有一半人是十三爺提拔和安置的。沒有十三爺的賞識和提拔,這些人都還不知道在哪裡玩泥巴呢!怎麼可能不尊崇十三爺?

並且十三爺雖然升了親王后很忙,但也沒有忘記當年的老部下,時時刻刻都在關照他們前程問題。十三爺的身上有一種俠義的氣質,這些人不傻,知道跟誰混有前途。


片段二:

雍正笑著轉臉對張廷玉道:“怡親王細心,朕其實從來不慮這些,國家多幾個允祥這樣的賢王,省卻朕多少心!”張廷玉心裡佩服允祥天擅聰慧韜晦有術,口裡卻答道:“十三爺曾和我說起過這事,軍隊乃朝廷社稷干城,無論王大臣,不得擅自擁兵。這是規矩,也要為後世立個制度,奴才曾奏過聖上的。其餘外省軍營將佐也有不少調動的,都從武科應試中補入軍官。也都有奏章,聖上親批嘉諭的……”

電視劇裡面,雍正的疑心很重,但偏偏就沒有懷疑過老十三。雍正討厭大臣結黨,但卻要求大臣去跟十三爺多走動多聯繫,他不怕十三爺跟大臣結黨。把軍權交給老十三來管,雍正很放心,雍正對老十三,是一種絕對的信任。

另一方面,老十三也非常謹慎,懂得什麼叫人臣之道。儘管雍正不懷疑自己,但是京郊兩大營一半的人都是自己提拔的,總歸有功高震主的嫌疑。

因此,十三爺一面關照老人,另一方面還以皇帝的名義提拔新人,讓新提拔的將領對皇帝感恩戴德,忠於皇權。

這樣一來,軍隊就只聽兩個人的命令。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十三爺。八王逼宮時,豐臺提督對老八說的也是隻遵照聖旨和十三爺的手令行事,別的人說話不管用。

但是因為雍正不管軍隊的事,所以實際上十三爺才是軍隊的最高指揮官。

像隆科多,他雖然領著九門提督,但是他對步軍統領衙門只有調度權。如果隆科多要造反,九門的官兵是不會遵命的。

電視劇裡面的隆科多逼宮,他並沒有把所有九門的官兵都調去逼宮,而是隻帶了幾百人。這幾百人只是隆科多的鐵桿心腹,不能代表整個九門官兵。不能說隆科多逼宮,就代表九門官兵都跟著逼宮。



隆科多說自己代表了九門官兵的心思,那是他自己吹牛比。否則老十三來了,為什麼立刻就能繳了他的械呢?

因為老十三的威望擺在那裡,雍正對他有絕對的信任。只要聖旨和他的手令不衝突,或者沒有聖旨,只憑十三爺的手令,一樣可以調動軍隊。

一張手令都有等同於聖旨的權力,十三爺如果親自去到軍營,那就如同皇帝親臨。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老十三坐在擔架上,可是京郊兩大營和步軍統領衙門任然聽命於他的原因。



捋一下軍隊軍令的服從順序就很明白了:

一、如果皇帝和十三爺都不在,那就聽大營提督的軍令。比如隆科多逼宮,九門的官兵就跟著他把暢春園給圍了;

二、如果皇帝和十三爺都在,那就直接聽皇帝的號令,大營提督也要靠邊站;

三、如果皇帝不在,十三爺在。那就聽命於十三爺的號令,大營提督仍然要靠邊站。

只要老十三沒病死,他的手還能寫字,他就能控制軍隊的指揮權。如果他能親臨,軍權那就更不是問題了。


之所以老八逼宮,能讓雍正難堪。主要在於隆科多愛吹牛,弘晝把事實誇大化了。

九門的軍官一般都是十三爺練出來的,隆科多憑什麼代表九門官兵的心思?

京郊兩大營雖然進駐了四千關外鐵騎,但是這四千人跟大營本身的幾萬兵力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本來這場荒唐的逼宮,就不存在什麼武力威脅的問題。只不過是雍正心急火燎的毛病又犯了,沒有冷靜的思考當前的局勢導致的。

PS:其實就是導演為了抬高十三爺,故意讓雍正如此不冷靜的。


Mer86


這是因為十三爺本來就是他們的領導!只是因為弘時假傳聖旨才讓五位旗主王爺派人接管了兵權。當時,弘時是雍正的皇長子,弘晝是雍正五王子。弘時開口說雍正口諭讓關外鐵騎入駐豐臺大營指導士兵日常訓練,實際上就是派遣軍事顧問。豐臺大營的主帥無法分辨真假,只能讓弘晝驗證,而弘晝又被弘時下套作假證。豐臺軍權在這種情況下被奪了,但是從士兵到將領都是將信將疑的。但是隻要十三爺只要一現身,那麼弘時假傳聖旨的事就被拆穿。

其次,當時清朝的軍事指揮制度很嚴格,將領只有調兵統兵之權卻沒有直接管轄權。五位旗主王爺派出去接管豐臺大營的人只能讓豐臺大營癱瘓,並不能說真的能指揮這支部隊。他們採用軍事顧問方式入駐每一個軍營,使得他們不能集結,不能調動。這樣雍正想要召集軍隊勤王就辦不到。

不過當時隨著關外王爺進京的軍隊只有三千人,而豐臺大營跟西山銳健營的軍隊總共有六萬人。五位旗主王爺把這三千人分成開進了這兩個軍大營當顧問,兵力其實是分散的。二十個士兵逮捕一個軍事顧問,就算關外鐵騎戰鬥力強也架不住人多力量大。所以十三爺一句話就可以把這些所謂的軍事顧問捆起來。


優己


這就是本事。

1、自己有這個威信和權威。十三爺本身是和碩親王,又是軍機大臣,當今皇帝最器重的兄弟,他就算是假傳聖旨,憑他頭上的鐵帽子人家也會相信一次的,再加上他本身軍營裡出來的,做事果斷,意志堅韌,對眼神就能把人幹掉,即使是在擔架上他也威嚴赫赫。

2、關鍵崗位上有人。在滿清八旗中有關內的上三旗和關外的下五旗,無論是上三旗的事務還是京城防務在奪嫡之戰之後老四老十三都認識到其重要性,一向這些崗位上的人都是老十三推薦安排的,雖然老八他們能換走幾個,但是難換走一群。不少人都是老十三可掌控的人。

3、洞悉人性。人無非是貪生怕死,求名逐利。對於造反的將軍恐嚇,對於意志不堅定的拉攏,對於自己這邊的馬上升官獎賞,一下子就能把造反陣營分化開來,三下五除二,問題就解決了。個人意見,歡迎批評交流指正!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人的能力!

首先、十三爺是皇帝最器重也是最信任的兄弟,是雍正王朝當之無愧的二把手手,十三爺早年就是帶兵的,雍正登基後為了鞏固政權軍事上的人基本都是十三爺說了算,所以軍中掌權的特別是關鍵位置都是其心腹;這裡和清末袁世凱很像,袁世凱雖然被罷了官可北洋軍那個不聽他的。

其次,本來當時老八叫這兩個大營將軍交權的時候他們都持懷疑態度,老八他們接管京郊的防務本來就是以欺騙手段得到的而且是與滿八旗“共管”,這個時候只要老十三一顯身老八的謊言就不攻自破。

最後,這個時候的八旗軍早已經不是當年入關時候的八旗了特別是滿八旗過慣了安逸生活已經很腐敗了戰鬥力十分低下(不然雍正咋可能同意他們帶兵來整頓嘛),所以在最後真刀真槍較量的時候那些八旗子弟那裡是這些“禁衛軍”的對手(再說本來就是謀反那個還願意拼命)早舉手好活命!


kai132456


虛構成份太大,逼宮的力量來源於旗主王爺帶兵入關接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但這枝部隊是乾隆攻打大小金川時才組建訓練的),鐵帽子王和下五旗旗主王爺都是住在北京的,上三旗是皇帝親統的。調動京幾兵馬要有皇帝頒發的勘合,所以旗主王爺不可能來自關外也不可能帶兵接管大營逼宮!即使隆科多不僅是步軍統領還是領侍衛內大臣,他也不可能不請旨不向其它領侍衛內大臣通報就調防守衛紫禁城的護軍更別說侍衛!二月河的書前後銜接有時對不上,清史知識也太多出入,我總覺的不是凌解放寫的。


一葉小舟風雨渡


十三阿哥不是躺著控制兵權,而是控制了兵權以後開始躺著的。

本來身體虛的他,在短時間內經歷了許多突變,導致身體更加虛弱

而不是說,病怏怏的去奪兵權。當時風起雲湧,一點疏忽可能導致自己跟四爺玩完,不僅將來沒有了,可能很快就會嗝屁

這種情況下,任何疏忽都不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