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到病除,你知道中醫推拿師練成好的手法需要經歷多少磨鍊嗎?

初學中醫推拿的時候手法是最讓人感興趣的,但是一到學徒期就突然開始討厭推拿手法了。

為什麼新手推拿師一天給4-5個客人做推拿,每單40-60分鐘的時間,身體就已經吃不消;而資深的推拿師一天給8-10個客人推拿卻仍還有餘力。相差近乎一倍,手法問題是關鍵。

1.聊天有助於緩解疲勞

剛開始,手法經驗不夠,這時江湖救急的方法就是轉移注意力,多和顧客聊天,轉移身體因推拿造成的疲勞和痛苦,頗有一點曹操的望梅止渴之意。並且在聊天的過程中,掌握學習如何能把顧客按得舒服,但也不能被顧客帶偏,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保持自主思考。

手到病除,你知道中醫推拿師練成好的手法需要經歷多少磨鍊嗎?

2.找到空餘時間休息放鬆

偷懶不建議,但休息是可以的。如何找到正確的休息方式,需要自己把握。

3.加深手法練習

中醫講究治本,身體疲勞的治本方式就是加強手法的練習。

(1)手指力量

手指的力量練習就比較簡單了,身體站立面對牆壁,用五指做俯臥撐,每次20~50組。漸漸習慣之後可從五指慢慢變成三指甚至到一指,次數以自身能承受為度,不要過分疲勞。

手到病除,你知道中醫推拿師練成好的手法需要經歷多少磨鍊嗎?

(2)認真重溫發力方式

手法感到累,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就是手法的動作要領掌握不夠到位,發力就會浪費一部分。要知道這些中醫推拿手法都是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下來的,發力得到一定的優化。當然,每個人的身體結構不一樣,姿勢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稍微的修改。但是對初學者的建議就是,先學熟了,學透了,再改。

(3)學會借力使力

對於一些比較“硬”的部位,是可以通過一些手段運用自己身體的重力慣性來減少本身發力,這種發力方式在網上有很多,是很合理很精巧的“偷懶”方式。

手到病除,你知道中醫推拿師練成好的手法需要經歷多少磨鍊嗎?

(4)手指感知力

什麼是手指感知力,手指感知力就是在你碰到對方身體的時候,能不能隱約感受到身體裡存在的條索、結節和痛點。這種感知能力可以是長久推拿後纏手的玄而又玄的“感覺”,也可以通過鍛鍊達到。

這裡分享一位推拿師的鍛鍊方式——在書裡夾頭髮絲,通過手指觸摸,感知紙下的頭髮絲是怎麼擺放的,剛開始鍛鍊的時候,手指與髮絲之間可以放較少的紙張,熟悉後再慢慢增加。

(5)手指滲透力

這其實是一種發力技巧,有些推拿師用手指旋轉力,有些是說鍛鍊功法內功,有些說是多推拿就有了,有些是通過站樁鍛鍊。關於這一點,眾說紛紜。不過這都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通過顧客的反饋,手指的感受等等,來不斷調整不斷總結的過程。

手到病除,你知道中醫推拿師練成好的手法需要經歷多少磨鍊嗎?

有些熟練的推拿師甚至可以做到,腦中處於半放空的休息狀態,但雙手卻還能如同清醒時一般給顧客進行推拿。這不僅是他多年實踐操作的結果,也是因為他對身體經絡穴位瞭解得很清楚的緣故。

所以,我希望各位新手推拿師在練習手法的同時,也要適量看看枯燥的理論知識。

您在中醫推拿的學習過程中是不是因為手法問題而吃足了苦頭?當時您是怎麼熬過這段時間的呢?關於這方面您有什麼話想對新手推拿師說的嗎?

歡迎下方留言評論,共建綠色健康健全的中醫推拿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