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五步健脾養胃法,保健工作者、家長們“必備手冊”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家長們更注重小兒的身體的成長。臨床醫生也會見到很多家長們對於小孩,事無鉅細,首先找醫生。所以無論哪裡的兒科都是人滿為患。

其實小兒也有養生保健,對於臨床醫生而言,掌握相關的知識很重要,對於家長們,經過規範的訓練,學會基礎的保健也很重要。其中基礎的小兒保健方法便是小兒推拿。

小兒五步健脾養胃法,保健工作者、家長們“必備手冊”

小兒推拿是建立在祖國醫學整體觀念的基礎上,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學說為理論指導,運用各種手法刺激穴位,使經絡通暢、氣血流通,以達到調整臟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

本文以小兒常見的積食、厭食、體質虛弱等為例,摘取了王海寬等人所研究的五步推拿法,筆者在臨床亦有反覆實踐,效果堪佳,同樣分享給家長們可在日常行健脾保健作用。五步法摘錄如下,僅供參考使用。

推拿手法選擇,補脾經、補胃經、運內八卦、揉板門、推四橫紋、捏積。操作如下:

第 1 步:開竅

開天門即用兩拇指螺紋面交替從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穴,共 24 次;推坎宮即用兩拇指螺紋面從印堂穴向眉梢分推 24 次;推太陽即用兩拇指橈側分別在兩太陽穴處向後直推 24 次。以上操作有醒腦明目的作用,予以“開竅”之意。

小兒五步健脾養胃法,保健工作者、家長們“必備手冊”

第 2 步:辨證取穴

補脾經即循拇指橈側緣向指根方向直推,共 500 次;補心經即從指尖向中指掌面末節指紋方向直推為補,共 500 次;補肺經即自指尖向無名指掌面末節指紋方向直推,共 500 次;清肝經自食指掌面末節指紋推向指尖,共 500 次;補胃經即從拇指根向掌根方向直推,共 500 次;運內八卦即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 2/3 處為半徑所作圓周,用順時針方向運(即從乾卦 1 運至兌卦 8),共 300 次。

小兒五步健脾養胃法,保健工作者、家長們“必備手冊”

第 3 步:對症取穴

掐四縫即用拇指甲掐揉掌麵食、中、無名、小指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掐各 5 次;推四橫紋即從食指橫紋處推向小指橫紋處,共 300 次;揉板門即用拇指螺紋面揉按患兒手掌大魚際平面,共300 次。

第 4 步:局部取穴

摩腹即用全掌腹面,以臍為中心,作順時針環形運動,共 300 次;捏脊即用雙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沿著背部督脈自下而上進行操作,共 6 遍。

第 5 步:關竅

拿肩井即用拇指與食指、中指兩指用力提拿肩井,共 5 次。

五步小兒推拿法是從中醫學“四季脾旺不受邪”和小兒“脾常不足”的理論出發,根據嶺南地區厭食症患兒常兼用“溼濁困脾”的證候特點,尤其注重健脾祛溼手法的運用。

無論哪種推拿治療原則上手法當輕柔, 以防發生意外,尤其是小兒,體質特殊,更當小心。小兒推拿作用多,臨床醫生尤其是兒科保健的相關臨床工作者當學會,在家父母也可通過專業的培訓學會並使用小兒推拿,可以隨時為小兒養生保健。

本文整理參考文獻

[1]王海寬,楊良兵,王繼紅,邵瑛,彭旭明. 五步小兒推拿治療脾胃虛弱型小兒厭食症的效果分析[J]. 雲南中醫學院學報,2018,41(05):88-92.

小兒五步健脾養胃法,保健工作者、家長們“必備手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