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阿薩德在敘利亞最危難的時候能力挽狂瀾,而卡扎菲不行?

環球熱點匯


首先,兩人的權力基礎差異很大。

卡扎菲所在的利比亞是個部落主義嚴重的國度,而他所依賴 的卡達法部落是個貝都因人的小部落,人數既少(只有不足六萬人口,,在利比亞地位也不高。最初卡扎菲還較為主意拉攏各部落,給予各種利益,令大多數部落追隨他,但執政末期開始變本加厲地扶植親信部落,將資源傾斜給卡達法部落聚居的“大本營”蘇爾特。

遊牧部落最大的特點就是“逐水草而居”、“視利害向背”,當卡扎菲露骨地表現出“只和自家人共安樂”的意願並付諸實際行動,又如何指望各部落實權派和你共患難?事實也正是如此,雖然開始發難的帶有海外和原教旨背景的穆兄會系統,但很快東部各部落和比穆兄會更原教旨的北非“馬格里布基地組織”(AQIM)就積極捲入,隨後津坦、託卜魯克等地的地方豪強也加入反對派,最後連很多政府方面的人物也倒戈了。

而阿薩德父子在這方面就好一些:什葉派阿拉維特派雖然在敘利亞也是少數教派,但百年來敘利亞精英多出於這個教派,且大敵當前危機感較強,最初雖然因掉以輕心和家族內訌造成巨大損失,但看清形勢(不團結就滅亡)後就很少內部出問題,巴沙爾和他野心勃勃的弟弟馬希爾,以及幾個曾經鬧過彆扭的叔叔、舅舅,此後基本上還算和衷共濟,以後會不會打起來不好說,但至少在最緊要關頭沒打起來。不僅如此,老阿薩德雖然心狠手辣,但一些社會、經濟政策是比較世俗化的,遜尼派那些較溫和、較世俗的人士對大馬士革當局還是比較親附的,那些怕阿薩德、更怕原教旨的少數宗教更不用說了。最開始的喧囂一過,當“手無寸鐵的溫和反對派”露出原教旨武裝分子真面目時,問題就簡單了——反觀卡扎菲方面,明明更露骨的原教旨色彩,是在卡扎菲死後差不多一年,才為恍然大悟的國際社會大多數人所認識到的。

此外,卡扎菲野心勃勃,不自量力,妄自尊大,先後得罪了“五常”和幾乎所有鄰國,等到打起來,只有得過一些小恩小惠的幾個撒哈拉以南非洲窮國為他說好話,但根本幫不上忙,相反,各大國和鄰國幾乎一邊倒站在了他的對立面,不動手幫著打他的就算剋制,他不垮臺才怪。他已經“投降”過一次歐美,但被認定“不老實”,再打起來既不能自詡“硬骨頭”號召歐美的對立面,又沒辦法再“投降”一次以求苟活,不死就見了鬼了。

而阿薩德父子其實也早就和歐美合作(敘利亞是美國和沙特以外,參加海灣戰爭多國部隊國家中出兵最多的),但最熱的時候也留有分寸,在地緣政治方面以“同教之誼”拉攏了伊朗、黎巴嫩真主黨作為成掎角之勢的盟友,安撫了自己也焦頭爛額的伊拉克不趁火打劫,又以“昔日戰友和庇護人”的身份穩住了相當一部分境內巴勒斯坦武裝,不僅如此,作為俄羅斯冷戰後唯一獨聯體外軍事基地的東道主,敘利亞很早就讓俄羅斯明白“任由大馬士革當局垮臺是俄羅斯無法承受的損失”,並促使普京早早下定決心不惜出兵援助。

一正一反,一生一死,可謂理所當然。

此外,巴沙爾在國內情勢最緊急時懂得輕重緩急,始終將矛頭對準“ISIS”和“勝利陣線”兩個瓦哈比極端組織,這兩個組織戰鬥力最強,但在國內外樹敵太多,又以外國籍人士為主力,攻打他們,其它武裝不會出力援助,也容易師出有名,而且他們對政權威脅也的確最大,這兩派一失勢,其它威脅也就不大了。

反觀卡扎菲,基本上是一線平推,逮誰打誰,從東部的分離勢力到津坦的軍閥,從穆兄會到自由派,無一不打,眉毛鬍子一把抓,最後誰也沒打贏,就在聯軍一通炸,各路土豪一陣砸後暈頭轉向丟了的黎波里,只剩一座蘇爾特時還在電臺裡逮誰懟誰,這樣也活得成才怪了。


陶短房


阿薩德和卡扎菲的不同遭遇,深刻說明五個道理:

第一,富二代比富一代好混

第二,讀書多比讀書少好混

第三,有關係比沒關係好混

第四,有圈子比沒圈子好混

第五,時勢造英雄

一個一個說來。

第一,官二代比官一代好混。

卡扎菲是地地道道的官一代,他出身在利比亞中部的阿布哈迪一個傳統的遊牧家庭,全家靠出租駱駝維持生計,卡扎菲能夠在27歲的年紀取代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其個人實力佔據了絕大部分,當然,有人會提及他的老丈人,但要知道,他的老丈人也是他自己選擇奮鬥來的,在他往上爬的過程中,原生家庭幾乎沒有給他提供任何幫助。

阿薩德出身就好多了,6歲那年,父親哈菲茲·阿薩德就已經當選敘利亞總統,並一直持續到2000年,可以說,阿薩德能有今日,父親的因素佔據了絕對主導地位,這倒不是說,阿薩德的能力就不如卡扎菲,但有父親的地位在前,阿薩德做任何事情,都要容易不少。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父親給他打下了深厚的權力基礎,讓他的權力地位具備更強的合法性和延續性,同時父親還留下了一套完整的權力班子,輔佐他順利度過各種政治危機。而卡扎菲一切都的從頭開始,他的性格,註定他很難將重大事項交由別人處理,而自身能力的缺陷又讓他無法將這些矛盾一一處理,許多久拖不決的問題,成為推翻其政權的隱患。

第二,讀書多比讀書少好混

卡扎菲雖然出身低微,但還是讀過不少書的,他先是在蘇爾特完成小學學習,後又到利比亞中南部塞卜哈讀中學,再後來他來到了利比亞第三大城市米蘇拉塔讀書,然後入班加西利比亞大學攻讀歷史,最後,他又進入班加西軍事學院學習。總體來說,卡扎菲在利比亞的學歷還是挺不錯的,至少他接受了完整的大學教育,縱然在此過程中,他因為組織學生運動,多次受到學校處分。

如果說卡扎菲是土鱉大學生,阿薩德就是名副其實的海歸派,無論是學歷層次還是知識背景,都遠勝卡扎菲。

阿薩德高中畢業後進入大馬士革醫學院進修,當時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名醫生,但很快他又進入英國倫敦皇家學院進修,被選為接班人後,中斷學業回到敘利亞,此後他進入敘利亞霍姆斯軍事學院學習,直至後來接任父親總統位置。

兩者教育背景的差異,在其內政外交方面反映的十分明顯,卡扎菲乖張暴力,對內完全一副暴君嘴臉,稍有不如意,就武力鎮壓,對外又擺出一副自以為是的流氓架勢,動輒以非洲解放者自居,不是穿奇裝異服,就是搞一大堆美女保鏢跟著,出入像個馬戲團。

阿薩德就收斂多了,無論是儀容還是穿著,都散發出濃濃的現代政治家味道,他的美女老婆,也為他加分不少,至少從形式上感覺不到傳統的政治獨裁和宗教保守,在治國理政方面,阿薩德也較為理智,掌控政權的同時,儘量選擇放鬆社會管制,刺激經濟發展,內戰開始前,敘利亞的國內局勢較利比亞好不少。

第三,有關係比沒關係好混

敘利亞最大的關係來自俄羅斯,早在冷戰時期,敘利亞就與蘇聯建立了割捨不斷的同盟關係,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軍隊訓練,都來自蘇聯的支持,蘇聯解體後,敘利亞一度失去了外部支持,但隨著普京時代的崛起,雙方又恢復了緊密的同盟關係,可以說,如果沒有俄羅斯的援手,敘利亞政權早已被顏色革命推翻。

卡扎菲的外部關係就差多了,由於他個人的狂妄自大,不僅沒有建立親密的外交關係,還處處樹敵,五大常任理事國幾乎全部得罪了一遍,洛克比空難就可以看做是其外交思維混亂的作品之一,在國際社會上,做流氓可以,但要有個限度,一旦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有十個腦袋,也不夠人家砍。薩達姆就是個例子,可惜卡扎菲不能及時吸取教訓,利比亞內戰爆發後,阿拉伯兄弟幾乎沒有人支持卡扎菲,可謂眾叛親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四十年的執政生涯,把人品敗光了。

第四,有圈子比沒圈子好混

這個圈子不是上層社會的交際圈子,而是兩者掌控權力的基礎。利比亞是個嚴重依賴部落政治的國家,卡扎菲出身於卡達法部落,人口少,地位低,難以支撐利比亞的上層權力,為了拉攏其他部落,卡扎菲早期也推出了一系列利益均沾的政策,但隨著權力基礎的鞏固,這些政策逐漸被廢除,即便沒有廢除,也是束之高閣,利益分配的不均,讓許多早年支持他的部落開始離心離德,內戰後期呈現牆倒眾人推的局面,就是這一趨勢的產物。

阿薩德同樣出身於人數較少的什葉派阿拉維特派,但這一派別近百年來精英輩出,是個值得依靠的團體,這一點,阿薩德父子早早意識到,所以在掌控權力以後,極力拉攏,將其作為自身的權力基礎。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群體,這就好比是清王朝一般,之所以能夠穩如泰山,與滿人這個特殊群體分不開,在滿人眼裡,一旦皇帝被漢人推翻,自己就是漢人砧板上的豬肉,所以無論他們怎麼內鬥,都不會放棄對皇族權力的支持,在危機關頭緊密團結。

正是因為這部分人的支持,讓阿薩德牢牢掌控國內權力,即便反對派一度聲勢浩大,也難以動搖他的權力基礎,這在顏色革命頻頻的手的阿拉伯世界,並不多見。

第五,時勢造英雄

利比亞內亂雖然不是顏色革命第一個,但卻趕上了顏色革命最為流行的那段時間,整個阿拉伯世界,彷彿被打了一針興奮劑,所有人都在搖旗吶喊,企圖將舊日的權力機構砸個粉碎,這種叛逆的思維,在西方媒體和政府的刺激下,形成了一股強大的龍捲風,席捲整個中東北非,卡扎菲就倒在了這場風暴中。

阿薩德就幸運多了,龍捲風第一波並沒有傷及敘利亞,等到第二波吹起的時候,無論是當地百姓,還是國際社會,都對這場管殺不管埋的運動感到了厭倦,大家逐漸明白,運動也許能夠帶來短暫的快感,但長期問題依然得不到任何改觀,顏色革命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等到敘利亞內亂四起,無論是國內民眾,還是外部社會,積極性遠遜第一波風暴,這也是阿薩德政權能夠在拉鋸戰以後佔據優勢的重要原因。



日慕鄉關


卡扎菲和阿薩德最大的區別是:卡扎菲太能作了,懟天懟地懟空氣,把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得罪了個遍!這還有誰能救得了?

現在網上還能找到卡扎菲2009年在聯合國的演講,原本15分鐘的演講他硬生生講了1小時40分鐘,內容基本是在懟天懟地,一會兒罵聯合國是恐怖理事會,一會兒說肯尼迪是以色列人暗殺的,一會兒又說美國總統是他們的兒子。

卡扎菲是怎麼把五常得罪個遍的?

首先是法國,非洲有相當一部分國家都曾是法國殖民地,而卡扎菲要當非洲霸主,自然第一個就要懟法國。而美國、英國兩個國家在非洲也非常有影響力,甚至很多軍事活動都是美英在背後搞鬼的,因此卡扎菲一上臺就跟美英決裂,甚至在製造了好幾起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

按理說,得罪了美法英這些西方國家,自然要向俄國靠攏,利用俄國牽制西方國家才對。但卡扎菲的腦洞很大,偏不。在蘇聯解體後,卡扎菲認為俄國已經不行了,因此對俄國非常傲慢,不僅抵制俄製武器,而且在車臣問題上一直為難俄國。

至於最後一個五常國家中國呢?按理說,中國在這方面是一直保持中立的,因為以前的影響力也有限,基本不插手這些破事。可是卡扎菲卻目中無人,頻繁在臺灣問題上給中國下眼藥,氣得官媒(青年參考)在報紙上發表以下內容:

你應該很少看到官方媒體會這麼在報紙上公開評價一個外國領導人的吧?可見是被卡扎菲氣得有多厲害。

所以說,卡扎菲的滅亡真的是印證了劉慈欣的那句名言: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從卡扎菲與其它領導人的合影中也可以明顯看出他的傲慢)


而阿薩德不同,阿薩德是醫生出身,受過良好的教育。相比卡扎菲,他則要謙虛和理性得多。他知道自己被美法英盯上以後,就堅決地依靠俄中兩國。通過他的斡旋,不僅俄國直接派兵幫他出戰,而且中國也給了他很多政治和經濟上的支持。在與反對派武裝戰鬥最激烈的時候,他頻繁地派政府高官到中國訪問求援,同時頻繁地在國際媒體上發聲,爭取國際上的同情和支持。

這才是一個理性的國家領導人應該做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阿薩德最後能力挽狂瀾,而卡扎菲卻註定涼涼的最大原因。


王者的野望


1、首先,巴沙爾得政治素養要強於卡扎菲;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出身於敘利亞重量級政治世家——阿薩德家族,他的父親就是前總統哈菲茲·阿薩德。所以,巴沙爾從小便享受頂級的貴族式培養,並且接受過良好的西式教育,其個人政治素養和治國理政能力其實是很高的。

而卡扎菲則不同,他就是一位典型的草根英雄,他出身於一個靠出租駱駝維持生計的遊牧部族家庭。1969年,卡扎菲以低級軍官的身份發動九月革命,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建立起以自己為首的革命政權併成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從低級軍官一下子成為執掌一國大權的元首,而那一年,卡扎菲才年僅27歲。

因此,卡扎菲實際上就是一個典型的政治暴發戶,個人並沒有獲得系統的政治培養和歷練,缺乏必要的政治理性。所以,在卡扎菲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可是有不少雷人舉動的。比如公開支持宗教極端勢力和恐怖主義活動,甚至還派人擊落美國民航客機,造成270人遇難。基於卡扎菲這些瘋狂的行徑,他在國際上真可謂是臭名昭著。世界各大國,幾乎能得罪的,都被卡扎菲得罪的差不多了。

2、其次,巴沙爾有強悍的鐵桿盟友,而卡扎菲則幾乎是孤立無援的;

巴沙爾的鐵桿盟友就是俄羅斯,戰鬥民族有多能打,想必大家也知道。在前幾年敘利亞內戰最為激烈的時期,巴沙爾的政權其實也曾幾度陷入崩潰的邊緣。但是,巴沙爾在敘利亞的統治根基還是很雄厚的,政權具有較強的凝聚力,而這最終讓巴沙爾成功的堅持到了盟友的全面介入。

2015年9月,俄羅斯最終決定出手幫助敘利亞,直接派大軍協助敘利亞政府作戰,最終消滅敘利亞境內的大部分反對派勢力,收服了失地,讓巴沙爾政權得以全面翻盤。除了俄羅斯外,巴沙爾還獲得中東強國伊朗的幫助。如今,巴沙爾幾乎重新控制了敘利亞,戰爭的天枰已經基本傾向了巴沙爾一方。

而反觀卡扎菲就悲劇了,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正如前文所說,卡扎菲做事太過於雷人,對外幾乎得罪了所有世界大國和周邊的國家,對內又鬧得民怨四起,政權內部也是離心離德。所以,自阿拉伯之春後,利比亞立馬狼煙四起。而卡扎菲政權外無大國幫助,內無民眾支持,自然很快就倒臺了。



這些歷史要讀


一個政治強人,背後有沒有大國做靠山,很關鍵。

對於卡扎菲:五常裡,三個鐵了心要弄死他,兩個表示路過而漠不關心。

對於阿薩德,五常裡,三個一會要他下臺,一會又默認他的位置,另外2個,一個直接扛著傢伙撐場面,一個提供相應的“支持”。

大國的態度之下,2個人的命運自然迥然不同。

卡扎菲,憑藉優勢軍力,對付國內那些反對派自然輕鬆碾壓,沒幾天就把那些反對派要幹趴下了,說實在的,卡扎菲那會可能壓根就沒把這些反對派當回事,但西方一看不對勁,立刻給利比亞劃定禁飛區,制裁利比亞政府,然後卡扎菲的老朋友—法國第一個派轟炸機炸卡扎菲的軍隊和裝備。

結果,昨天還是勝券在握的政府軍,面對西方的立體式轟炸,自然一敗塗地,西方對卡扎菲軍隊的打擊,堪比降維打擊,被炸的一塌糊塗,人員死傷慘重,重型裝備幾乎全部被毀。而反對派武裝跟在西方轟戰機後面一路攻城略地。

卡扎菲的軍隊,最後只能拿著輕武器和叛軍對攻,卡扎菲昨天還在首都的黎波里載歌載舞,沒今天就在反對派的攻擊下倉皇逃出的黎波里,他的上萬軍隊幾乎被全部擊潰。

最後,在蘇爾特,卡扎菲和接班人穆塔西姆被反對派槍殺,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裡,真正為卡扎菲發聲的國家沒幾個,他的那些鄰國們也沒一個願意為他提供庇護。

卡扎菲的人緣為什麼這麼差?

他反對法國的地中海計劃,得罪法國,下令在利比亞駐英國大使館內架起機關槍掃射館外的利比亞流亡者,結果打死了英國女警察,得罪了英國,還有洛克比空難,不僅炸死了機上300人,還讓地面上的11名英國人死於非命。

至於和美國,恩怨就更多了,他對美國軍人搞恐襲,美國人反手過來對利比亞搞了2次空襲。

卡扎菲出於宗教因素,讚美追求獨立的車臣武裝,這可把俄羅斯氣暈過去。

而在與我們交往中,某些關鍵問題上態度不端正,鬧著玩,那就別怪大國不給面子。

阿薩德,歷經8年殘酷內戰,國內死亡民眾上百萬,一半國民逃亡國外,國內所有城市變成廢墟,上百支武裝力量,幾十萬軍隊在這片土地上反覆折騰,就這樣,他沒倒下,也算是個奇蹟。

他能活到現在,最慘的時候佔據敘利亞幾分之一的國土,目前已佔據9成左右土地,穩操勝券,佔據了敘利亞局勢的主動權,這不能不說是俄羅斯和伊朗在戰場上死撐的結果。

簡言之,敘利亞內戰打到2014年8月,那時IS已經形成一個“強大國家”,幾乎一半的敘利亞國土被IS控制,阿薩德政權真要斷氣了,此時,普京適時地入局敘利亞戰場,理由很正確:應敘利亞合法政府的請求,打擊恐怖主義。

沒多久,伊朗因伊核協議被解除制裁,伊朗能往外賣油了,被凍結的資產也紛紛解凍,伊朗政府手裡有錢了,不過伊朗人不夠聰明,沒有及時地把錢用來發展生產,而是投到敘利亞戰場上去了。

就這樣,普京出錢出槍出人,先後花了至少上百億美元,投入數萬軍事人員和相應裝備進入敘利亞進行輪戰,順便把這裡當成實驗新式武器的訓練場,俄羅斯的武器出口這2年也是成倍增長。

而伊朗最多時,出動了8萬人在敘利亞。按照兩國官方的說法,這幾年,他們協助敘利亞政府消滅了10萬恐怖分子。

反觀美國,這段時間正好是奧巴馬離任—特朗普上任期間,奧巴馬無意在中東再多搞事情,更不想擴大介入敘利亞亂局,而特朗普在敘利亞問題上一直舉棋不定……

就這麼的,普京成為敘利亞內戰的最大贏家,到了2018年,敘利亞局勢基本平穩下來,到現在,其實敘利亞真沒美國什麼事兒了。

阿薩德,執政十多年。一直很低調,所以英美法倒也不是很反感他,不至於想弄死他,對俄,他給基地給港口,這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對大國,邀請參與戰後重建等核心利益事項,他會做人,當然有大國願意幫襯他了。


雲中史記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講一個搞笑的事兒。

利比亞總統卡扎菲是出了名的鐵腕人物,在他掌權利比亞之時,曾在聯合國大會上嚴厲批評五大國的一票否決權,當然結果是被一票否決。再後來利比亞內戰爆發,安理會召開會議討論是否授權西方國家打擊利比亞時,五大國也如他所願沒有動用一票否決權,不久後他就去天堂尋找偶像薩達特去了

資料圖:利比亞已故前總統卡扎菲

而敘利亞與利比亞不同,敘利亞雖然內戰打得如火如荼,但由於安理會兩大國的因素,每次西方國家在安理會上討論對敘利亞的政策時,往往都會由於兩大國的一票否決權而無法成行。

資料圖:利比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

所以這就是巴沙爾和卡扎菲的區別,卡扎菲雖然在非洲是出了名的大哥大,後面跟了一堆小弟,但真正和西方國家動起手來,很多小國家連口頭聲援也指望不上。

而巴沙爾和他的敘利亞就不一樣了,不僅是因為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最忠實和可靠的盟友,而且俄羅斯在敘利亞還有不可放棄的利益。所以有俄羅斯這麼個強大的靠山,讓巴沙爾政府軍從幾乎被趕下臺又重新掌權敘利亞,畢竟沒有那個西方國家敢冒著核戰爭的風險同俄羅斯硬碰硬。

資料圖: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敘利亞總統巴沙爾

所以巴沙爾和卡扎菲的不同遭遇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在弱肉強食的社會中,在自身實力不夠的情況下,選一個靠譜的老大很重要,雖然不敢保證他一定會為了你拼命,但起碼不會讓你涼得那麼快。


青年視紀


阿薩德和卡扎菲分別是敘利亞和利比亞兩個阿拉伯國家的領導人,這兩個國家先後都在2012年前後被捲入“阿拉伯之春”的國內鉅變中,國家陷入內戰。但不同的是,六年的時間過去了,敘利亞總統阿薩德不僅依然牢牢掌控著權力,而且已經收復了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領土。

從統治者個人性格和行為做派上來看,巴沙爾·阿薩德算得上是有風度、有修養的男人。很多采訪過他本人的中國記者,都覺得這位一米九的大個子總統很有風度,十分尊重女性、彬彬有禮、沒有什麼架子,表面上看的確同西方媒體描述的“邪惡的,沾滿人民鮮血的獨裁者”不太吻合。

當然對敘利亞危機構成戰略轉折影響的還是俄羅斯。在2015年9月俄羅斯正式介入敘利亞發恐戰爭之後,敘利亞戰場發生了戰略性轉折,IS正式開始走向覆滅。利益是相互的。伊朗和俄羅斯的支持,確保了阿薩德政府的執政地位,同時也保證了俄伊兩國在中東和敘利亞的戰略利益。

反觀卡扎菲,先後和五常鬧翻,除了幾個感激“撒糖”的非洲國家外幾乎沒有一個願意填錢填命的真心朋友,關鍵時刻五常中三個助拳來打,兩個冷眼旁觀,自己又曾在世俗和原教旨間搖來擺去,如何擋得住背後有海合會大金主和瓦哈比支持的反對者。

而且隨著顏色革命引起的利比亞、伊拉克等國的衝突,滋生極端勢力的橫行,帶來了大量的難民問題,已經讓歐洲各國對顛覆行為有了嚴重的分歧和抵制!敘利亞更多的是美國及中東大國在支持反政府力量,而歐洲從最初的參與打擊逐步的轉變為調停的角色!


環球熱點匯


卡扎菲和阿薩德是完全不同的兩路人,儘管卡扎菲和阿薩德都遭到國內反對力量武裝叛亂,且有外部勢力干預。卡扎菲早已死去,阿薩德卻挽回了局勢,保住了政權,繼續穩坐總統寶座,這背後自有原因。

卡扎菲的統治持續了42年,後期統治已經僵化,對民眾的壓迫比較嚴重。民眾對他的支持率並不高,卡扎菲自己坐擁數百億美元資產,而財富在平民中分配極度不均,自然缺乏民意基礎。

而且在外部世界,卡扎菲沒有任何強援,卡扎菲基本上把五個常任理事國都得罪了一遍,任性的不要不要的。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個大國支持他,內部的戰爭爆發後,卡扎菲只能靠著自己的為數不多的軍力,自然會失敗。

而阿薩德完全不同,雖然阿薩德家族也是長久統治敘利亞,儘管其代表的阿拉維派人數僅僅11%,但是多數的遜尼派比較溫和,而且阿薩德對於民眾還是較為仁慈的,至少沒有卡扎菲式的嚴酷壓迫。大馬士革戰前都被稱為人間天堂,可見其經濟發展較好。

所以,敘利亞內部對阿薩德還是有較高的支持率,大多數民眾認同他,阿拉維派更是願意死戰到底。此外,阿薩德外部有俄羅斯作為戰略支持,伊朗和真主黨武裝也直接提供援助。有強大的外援,使得美國等不敢全力以赴,反對派再怎麼打垮政府軍,阿薩德也能求助俄羅斯和伊朗等的部隊來救火,自然就敗不了。


科羅廖夫


阿薩德能夠有今天,是俄羅斯鼎力相助的結果,可以說!在敘利亞,沒有俄羅斯也就沒有今天的阿薩德!當然相比較,阿薩德的為人及執政手段和專橫跋扈的卡扎菲有很多的不同。

一;阿薩德:全稱巴沙爾.阿薩德,1965出生在大馬士革,1983年進入大馬士革大學學醫,1988年畢業併成為一名眼科醫生,1994年進入霍姆玆軍事學院學習軍事,1998年畢業,1999年去英國,攻讀眼科醫學並獲得醫學碩士學位。本來巴沙爾沒有什麼大的政治抱負,是一次意外車禍,導致他的哥哥巴西爾.阿薩德離世,而他的哥哥,是他爸爸老阿薩德培養的接班人,沒辦法,老阿薩德急調在英國攻讀的巴沙爾回國準備接班。無獨有偶,2000年他的父親老阿薩德病逝,巴沙爾.阿薩德步入敘利亞最高領導崗位,成為敘利亞總統兼最高武裝力量司令。巴沙爾.阿薩德,為人謙和低調,受過良好西方教育的巴沙爾上臺後,銳意改革懲治腐敗,摒棄老阿薩德的許多毛病,不搞個人崇拜、平易近人。2011年由於西方國家的“顏色革命”加之國內反動勢力的武裝對抗,內外交困的巴沙爾政權危在旦夕,在危難之處,俄羅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伸出援手,力挺阿薩德政權。尤其是俄羅斯不惜代價在敘利亞和巴沙爾並肩戰鬥7年,敘利亞全國解放指日可待。最困難時有很多朋友大力支持,說明巴沙爾.阿薩德有很好的人緣。



二;卡扎菲:再說說這個利比亞前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1942年出生在利比亞一個叫蘇爾特的小鎮,1969年9月,在軍隊服役的卡扎菲,率領他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了利比亞的伊德里斯王朝,自封上校軍銜,成為武裝力量總司令。同年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成為第一任共和國領導人。登上最高領導位置的卡扎菲,放蕩不羈、目空一切的毛病暴露無遺。不論是美國總統還是沙特國王,都不在話下。阿盟會議上大罵沙特國王,丟盡了人!在聯大會議上,歷史性的抨擊了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大放厥詞對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制度進行指責。更有甚的是,作為一國的總統,支持恐怖分子並策劃了1988年的“洛克比空難”使250多人死於非命。事件一出,利比亞和卡扎菲受得了西方國家的嚴厲制裁,卡扎菲的卑鄙沒有人性的手段,也受得了全世界人們的唾棄。2011年風雲突變,卡扎菲被國內外勢力趕下臺,悲慘的死於自己臣民的手上,並暴屍多日,臭名昭著的卡扎菲結束了罪惡的一生。以上可以看出,巴沙爾.阿薩德和卡扎菲,在危難來臨之時的不同結果,性格決定命運!



東義義


阿薩德在敘利亞最危急的時刻得到了阿拉維派的誓死守衛,又有俄羅斯、伊朗的全力支援,再加上西方國家並沒有直接進行軍事幹預,才得以力挽狂瀾,轉敗為勝。卡扎菲將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全部得罪,最危急的時候沒有大國支援,與法國、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又進行了直接軍事幹預。結果,卡扎菲不僅政權被推翻,本人也被槍殺,阿拉伯國家中的一代“雄獅”,就此隕落。

卡扎菲與阿薩德

卡扎菲失敗喪命,阿薩德反敗為勝。事實上,敘利亞內戰與利比亞內戰幾乎同時爆發。利比亞內戰開始於東部城市班加西,時間是2011年2月。敘利亞內在開始於西南部城市德拉,開始時間是2011年3月。卡扎菲出生於1942年,從1969年開始掌控利比亞,長達42年。相比較於卡扎菲,阿薩德更像是一個“毛頭小子”,出生於1965年,從2000年開始擔任敘利亞總統。然而,最終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掌控利比亞42年的強人卡扎菲身死族滅,而年輕的阿薩德卻挺過了最危急的時刻,最終反敗為勝。

卡扎菲為何失敗。在2011年2月,利比亞內戰爆發以後,卡扎菲不僅沒有得到任何盟友的幫助,反而遭到了世界強國的一致打壓。例如,2011年2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凍結卡扎菲所有資產。這表明,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對卡扎菲都很不滿。到了2011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再度通過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這也就意味著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已經默認了對利比亞進行軍事幹預,卡扎菲倒臺已經成為了定局。最終,在法國人與美國人的戰鬥機配合下,利比亞反對派推翻了卡扎菲。

阿薩德為何能夠反敗為勝。在敘利亞內在開始之初,儘管西方國家沒有直接進行軍事幹預,卻為敘利亞反對派提供了大量物資援助,而對敘利亞阿薩德政權進行了經濟制裁。這就導致了,雖然有伊朗的支援,阿薩德領導的政府軍依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最危急的時刻,阿薩德政權僅僅控制敘利亞全國7%的領土。

不過,阿薩德有阿拉維派的鼎力支持,又有伊朗的援助,一直咬牙堅持了下來。到了2015年9月,俄羅斯宣佈進入敘利亞打擊恐怖組織。隨後,俄羅斯大兵源源不斷進入敘利亞,幫助阿薩德政權。到了2018年,阿薩德政府軍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先後在東古塔、哈馬省、德拉省取得勝利,已經完全獲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如果不是土耳其的偏袒,伊德利卜省的反對派武裝早已經被阿薩德消滅殆盡!

普京與阿薩德

歡迎大家討論,你認為阿薩德能夠在2019年結束敘利亞內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