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可以去同濟但聽了父母的話高分低報進了箇中南大學,選了讓父母高興的專業,自己很後悔很難過怎麼辦?

用戶68708500


高考填報,是一件讓人非常糾結的事情,很多考生由於對大學和專業缺乏一定的瞭解,報考的時候,只能聽從老師或者家長的意見,更多的考生可能都是聽從了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最後可能選擇了家長“認為不錯的專業”。

而如這位考生一樣,自己本來想去同濟大學,但卻選擇了中南大學,專業也是父母高興的專業,自己似乎並不感興趣,所以才有了現在這種後悔和難過。那麼,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個人覺得主要是因為這位考生自己認為的心理落差,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己認為同濟大學比中南大學好;二是自己認為目前這個專業自己不喜歡。那麼,真實情況究竟是怎樣的?我們先來看看。

第一、同濟大學和中南大學比較

同濟大學和中南大學都是屬於985大學這個序列,從綜合實力上來說,其實差距並不大,有的大學排行榜中,同濟大學排名靠前,比如軟科最好大學排行榜中,同濟大學排13,中南大學排21;有的大學排行榜中,中南大學排名靠前,比如校友會最新排行榜中,中南大學排20,同濟大學排23。

雖然每個排行榜指標體系不一樣,但總體來看,兩所大學的實力相當。只是同濟大學地理位置更優越,位於上海市,中南大學位於長沙市。因此,在高考錄取的時候,同濟大學的錄取分數線要高出中南大學很多,這種分差大部分來自於地域差別或者個別專業上的差別。

第二、專業比較

當兩所大學綜合實力相差不大的時候,那麼,報考的時候就要看具體專業了。而兩所大學都是以工科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同濟大學的王牌專業主要集中在城市規劃、建築學、土地工程、交通工程、環境工程、管理科學工程等,基本上是工科類專業。

而中南大學有兩大特色,一是工科類專業,另一個是醫學即原湘雅醫學院。它的優勢專業主要包括礦業工程、冶金工程、護理、臨床醫學、機械工程、材料工程等。

兩所大學的學科評估結果也基本持平,A類學科都是12個。

因此,通過上述的比較,中南大學和同濟大學這兩所大學,不管是學校實力還是學科實力,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唯一的差別可能就是城市上的差別和錄取分數的差別。

因此,這位考生的父母當初建議報考中南大學而不是同濟大學,可能也是為了求穩,追求了性價比更高的中南大學,同樣的分數在中南大學可以選擇到更好的專業。父母的建議整體上來看,應該是沒什麼問題。

但唯一的遺憾,可能就是專業的選擇上,考生的父母幫助考生選擇了不喜歡的專業,這是最大的痛苦。我們來看假設和猜測,既然高考是屬於高分低報進的中南大學,那麼肯定是選擇了中南大學最好的那類專業,也就是A類專業。而父母一般喜歡讓孩子學的專業,很有可能是臨床醫學,畢竟中南大學的湘雅醫學院在全國是赫赫有名。

如果是學的臨床醫學,這個專業可能有點辛苦,不喜歡的話,轉專業的可能性不是特別大。與其這麼痛苦, 不如嘗試著接受,萬一學進去了,說不定說醫也很有興趣呢,不必過多糾結於當年高考報考的志願問題,從這個困境裡先走出來,大膽嘗試新鮮事務。再加上中南大學的醫學專業實力非常強,未來說不定還是有一個很好的前景。

如果學的是其它強勢工科專業,不喜歡的話,轉專業的機會還是很多,比如大學期間有機會轉專業,考研也能轉專業,哪怕是未來就業的時候,同樣可以跨行業工作。一個學機械的,跨專業到人工智能或者計算機,問題都不是特別大。

綜上所述,高考志願已經填報結束,大學生活也已經開始,在中南大學這種非常不錯的大舞臺裡,未來擁有無限可能,美好生活才剛剛開始,不必糾結眼前。大膽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努力去克服眼前的困難,只有這樣,未來才會有好的收穫。

不知道,你們對於這個問題有什麼好的建議和看法?歡迎交流。


教育有故事


差距不太大的學校,關鍵還是看專業和自己的興趣,九七年我兒子高考一本線高20多分,好學校取不了,一般學校沒他喜歡的專業,他老師,醫生不喜歡,最後我給他報瞭解放軍通信學院,現在還在部隊前幾年就是上校正團級幹部。他同班女同學高考分清華可上,也因為沒有她喜歡專業,最後讀郵電大學,然後碩愽連讀,畢業後在央企是部門高管也很不錯。


用戶9882460105846


我也是過來的家長,我認為我們做家長的見識和眼光總比剛出校門的孩子強。我的孩子超清華28分,我確讓他去醫科院校學八年臨床,儘管孩子當時不滿有情緒,八年沒給過我笑臉,但畢業十年後的經歷證明我是對的,成為北京著名醫院的外科醫生,身兼社會數職。學校固然重要,但適應社會的專業更重要。家長絕不會坑害自己孩子的,只要你努力了,一定不會有任何後悔。


用戶8077005654304


中南大學和同濟大學屬於同一層次的大學,都是985大學的中游水平,但是同濟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卻遠遠高於中南大學,所以同樣的分數,如果是勉強進入同濟大學,那就會進入最冷門的專業,如果進入中南大學,那就可能進入王牌專業,到底選哪個呢?今天就聽“贏在高三”老師給你分析一下。

一、同濟大學和中南大學實力相當

如果僅聽名字,我感覺同濟大學名聲更大,但是實際上,兩所高校屬於同一層次的大學,都是“211”、“985”、“雙一流”大學,而且都處於“985大學”的中游,可以說能考上其中任何一所大學,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生。

根據有關民間排名,兩所高校排名都在全國20名左右,比如校友會2019年排名,中南大學排名19,同濟大學排名22,排名相差無幾,中南大學略有優勢。

如果民間評估沒有說服力,那麼我們來看看官方的評估,根據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兩個高校的實際情況如下:

同濟大學有12個A類(A+、A、A-)學科:其中A+有4個分別是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和管理科學與工程;A類有一個設計學;A-有7個分別是:數學、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交通運輸工程、風景園林學、軟件工程。此外,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學科被評為B+學科,在這個層次的學校B+以下的學科參考意義不大。

<strong>

中南大學獲評A類學科12個,其中,A+學科3個,分別是冶金工程、礦業工程、護理學,A-學科9個,分別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其中A類學科數量居全國並列第19位(工學A類學科數量8個居第11位),A類優秀率為26%,居全國參評高校並列第21位。此外,法學、數學、生物學、統計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化學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基礎醫學、工商管理等專業被評為B+。

通過教育部的學科評估,可以看出兩個學校的學科實力也是旗鼓相當,同濟大學致力於建立“中國建築大學”,建築類專業全國領先;而中南大學則致力於“挖礦一條龍”:採礦——冶金——材料——機械是其優勢學科。

從“錢途”看,同濟大學的專業更有前途,畢竟依託上海獨特的區位優勢,這樣的學校不差錢,可以通過投入,迅速提升熱門專業,而中南大學和很多中西部大學一樣,優勢的學科顯得有點滯後了。這次還要靠著護理學來充門面,可見一斑。

二、同濟大學的錄取分數遠高於中南大學

如果能去兩個學校選擇王牌專業,我當然會推薦同濟大學,但是事實上,同濟大學的錄取分數線遠高於中南大學,以2019年山東省投檔情況為例:同濟大學的最高投檔分為672分,最低投檔分為657分,而中南大學最高投檔分為660分,最低投檔分為624分,差距明顯。

假如題主考了660分,在中南大學就可以任選專業了,但是在同濟大學,可能會被調劑最冷門的專業,從這個角度看,聽從父母的建議,並沒有錯。

同濟大學的優勢,就是在於它的地理位置,但是如果不能在同濟大學上一個比較好的專業,地理位置也無法決定未來。

三、不喜歡現在的學校和專業,怎麼辦?

要明白一個現實,在現在的報考和投檔模式下, 專業不對口的可能會十有八九,除非你打算“高分低就”,一般來說,到了大學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會有下面幾種解決方案:

積極適應、轉專業、修雙學位、跨專業考研、退學復讀!

根據題主的情況,我的建議是積極適應!雖然在教育部的專業評估中,同濟大學要更有優勢,但是那些專業評估,只對研究生有意義,作為本科,主要就是教學而不是研究,所以學校的專業影響並不是很大,有了“985”、“雙一流”這樣的平臺,你就有了很多的機會。

很多人都是“這山看著那山高”,“風景總在對面”,假如你去了同濟大學被調劑到最差的專業,你會不會後悔呢?我想你可能也會,與其那些,不如珍惜當下。

其實,專業都是人為劃分,科學本身沒有界限,在最該學習的時候,你努力學好,做好你自己,將來有機會時,你會發現所有你學的,都有用!反過來,如果你整天渾渾噩噩地度過,浪費了青春,即便是有機會擺在你面前,你也不可能抓到。

總之,想學就好好學吧,你現在所學的專業,也未必是你未來從事的職業,專業不對口的人太多態度,最後,送你一句話:

慢慢來,請別急。生活終將為你備好所有的答案。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同濟大學和中南大學都是985、211、雙一流全國重點大學。兩所大學的差別到底有多大?我們先來看看兩所重點大學的排名:

在2020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國內地高校排名中,同濟大學和中南大學同位居國內高校14——17位,世界排名401——500位。


在2020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國內地高校排名中,同濟大學位居國內高校第9位,中南大學位居國內高校第32位。這個排名同濟大學很明顯有點虛高,而中南大學又有點低了。

在校友會排名中,中南大學位居第20名,同濟大學位居第23名。

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中南大學和同濟大學各有12個學科進入A檔,其中中南大學有3個學科獲評A+,同濟大學有4個學科獲評A+。相比較而言,同濟大學比中南大學的實力要略高一籌。


不過,作為985全國重點大學,這兩所大學各有優勢,各有特色。

同濟大學有一流建設學科7個,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藝術與設計。

中南大學有一流建設學科4個,分別是: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

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獲評A+,中南大學的礦業工程、冶金工程、護理學獲評A+。

從2019年42所雙一流大學在各省的理科錄取分數線來看,同濟大學位居國內高校第10位,中南大學位居國內高校第28位。高考高考成績比較高,本可以進同濟大學,但是以考生的分數即使進同濟大學也未必能進入同濟大學的王牌專業,而這樣的分數進入中南大學,卻可以進入中南大學的王牌專業。所以,高分低報卻也並非不合適。


至於說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這是很多初進大學的學生的共識。因為事先對所學專業不瞭解,不知道需要學些什麼課程,稀裡糊塗就選擇了,等到到了大學,接觸到實際,才發現這個專業自己並不喜歡?不喜歡這個專業,到底喜歡哪個專業呢?估計學生本人都很難說清楚。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那麼既來之則安之,還是靜下心來認真鑽研,以求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當然,如果實在不喜歡還可以考慮轉專業或者考研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能考進985大學相當不易,何況中南大學也確實不錯,未來可期!努力學習吧!


靜靜助學


當初我不敢與父親抗爭,聽話地走進了幼師學校。當時也是有怨有恨有難過,掙扎了許久。後來聽母親說父親變得沉默,我忍不住心疼父親,才開始試著自己解脫:與其在這種情緒中讓所有人不開心,為何不試著喜歡自己的專業呢?

換個思路,果然豁然開朗。

題主聽了父母的話高分低報進了中南大學,也選了父母高興的專業。

父母選擇這個專業的時候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也徵求過你意見,你肯定也是同意了的。

再說他們應該也是有點文化的人吧?否則他們對專業可能不會有多少指導意見。

高分低報有高分低報的好處:專業選擇餘地更大。

如果你堅持同濟,肯定也會有你不滿意的地方。

現在太多孩子有與你類似的情況了:報考志願之前沒想過太多專業的事,也沒有明顯的興趣傾向。待到進入大學,才發現自己對專業不感興趣,有的選擇退學復讀,有的選擇混日子。

我認為這兩種態度都是對自己的選擇不負責任的行為。

題主有沒有想過,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專業?你喜歡的專業會一直喜歡下去嗎?

真的很難說,建議題主還是嘗試著改變自己的態度,試著發現自己專業的優勢,試著讓自己喜歡這個專業,也許你會如我當初一般豁然開朗。


媽咪老師


估計是上臨八了,你偷著樂吧。你上臨八的分在同濟上不了建築和土木。只能選同濟的一般專業。說實話中南的臨床吊打同濟除了建築土木之外的所有專業。在遼寧湘雅臨八的分數足夠上南京大學的


瑪土撒拉99


提取幾個重要信息:

信息一:樓主分數夠讀同濟大學卻去了中南大學,高分低報很後悔;信息二:讀了家長推薦的專業,可能自身並不喜歡;

關於這個問題,因為樓主沒有提供具體的高考分數,也沒有說明現在讀的哪個專業,所以只能根據你提供的信息進行籠統的分析。

目前的學校選擇並不一定是錯誤的

1)首先需要明確,無論是從師資力量,教學質量,學校規模,科研水平各個維度進行比較,中南大學和同濟大學兩所學校其實都是同一水平,都處於985高校的中等水平。

根據校友會大學排名,中南大學位列湖南省第一,全國17-20位次;同濟大學位列上海第三位,全國17-24位次,下面兩個截圖為校友會排行榜中兩校近7年的數據。


在最好大學排行榜中,中南大學位列第21-26位次,同濟大學位列11-13位次,下面是最好大學排行榜中兩校近三年的數據。

從不同的排行榜中可以看到,兩校的排名並沒有出現很大差距,中南大學甚至在某幾個排行榜中比同濟大學排位更高。


2)同濟大學的分數優勢並不在於學科水平以及教學質量,更多的是因為上海這座城市所帶來的知名度和就業優勢等

上面對兩校的綜合實力進行了簡要分析,那麼兩所學校的實力相近的情況下,為什麼同濟大學的分數線和知名度都要高於中南大學呢?

其實,同濟大學的優越性很大成分上來自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加成,上海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城市,對外開放最前沿城市,使得同濟大學的海內外聲譽非常高,在同水平的華科,武大,西安交大,中南等學校面前,同濟的聲譽更高,用“享譽中外”一詞一點也不為過。

而且,有上海及長三角地區作為就業腹地,畢業生求職機會多,就業工資高,留學及海外就業方便,使得同濟大學的分數線水漲船高。

同理,同處於上海的211高校–上海大學的分數線已經高於很多985院校便是最好的證明。

3)由於同濟大學的地理位置和國內知名度,高考性價比並不突出,同樣的分數可以去同等水平的中南大學讀王牌專業,在同濟可能只能讀一般專業

下面兩張圖分別是2019年同濟大學和中南大學在全國範圍內的高考一本線,由於圖片大小原因只截取了部分省份。以天津市為例,中南大學的理科最低分為631分,而同一水平的同濟大學的錄取分為676分,分數差距足足有40分左右!

所以樓主的分數能上的了中南大學的優勢專業,卻在同濟大學中只能報考一般專業,要選到自己喜歡、家長滿意的專業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在學校選擇這一方面,並不建議樓主有什麼心理包袱,也不要再考慮退學重新參加高考這些激進策略,既來之則安之,努力適應中南大學才是最佳選擇。


需要對目前就讀專業充分考量,不喜歡目前專業有很多方法可以改變

選擇專業僅僅盲從家長的決定是不正確的,但作為涉世未深的高中生,僅僅依靠自己目前的喜好選而不考慮將來的就業能力等因素也是不合理的。

判斷是不是自己的專業興趣其實很簡單,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今後長時間做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會不會感到厭惡,如果對目前所學的領域有自己的想法,會很習慣目前的學習狀態,如果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今後的職業生涯將會特別難熬。

當然了,如果實在不喜歡當前的專業,也大可不必垂頭喪氣,因為能實現救贖的方法其實是很多的。


跨專業的幾種方法

方法一:申請轉專業

特地查看了同濟大學的轉專業政策,根據現行政策規定,除因重大疾病外,學生可以在大二上學期通過以下兩種方式申請轉專業:

1)優秀生轉專業。要求為第一學年結束時無掛科現象,所有科目合格,且加權成績排名在年級內排前25%。

2)特長生轉專業。要求為第一學年結束時無掛科現象,所有科目合格,且在另外專業上有突出成績如獲得某一學科國家競賽一等獎等。

當然了這只是滿足最基本的轉專業的條件,因為學院內有轉專業名額限制,所以實際條件要高的多,以“優秀生轉專業”為例,基本要求學生能在年級排前5%才有把握。

方法二:輔修雙學位

輔修雙學位也不失為一種尋求在另一專業領域有所建樹的好方法,我的大學室友也因不喜歡本專業(船舶方向),曾輔修了武漢大學的工程管理專業,畢業時實現了跨專業就業,因為對所選專業具有極大興趣,現在已經在第二領域混的風生水起,早早實現了財富自由。

輔修雙學位同樣對學生的成績有所要求,不過相對轉專業的要求小得多,所以學好本專業仍然是能夠跨專業的前提,同濟大學和復旦大學等上海高校也有雙學位認證的政策,有興趣的話可以諮詢導師或官網下載相關指導說明。

方法三:跨專業考研

如果你有意向繼續讀研深造的話,跨專業考研也是一種為時未晚的方法。考研報名規則上基本上對本科專業無具體要求,所以很多考生通過款專業考研實現了職業道路的再次選擇。中南大學作為一所985名校,在任何一所國內院校內都是可以得到認可的,這無形中增加了跨專業考研的成功率。

跨專業考研同樣需要在本科階段學好通識教育及本專業知識,儘量拿到較高的本科成績,因為在考研複試環節,一份優秀的成績單可以刷掉一大批的競爭者。當然了,學好本專業的同時需要對所報考專業有所認知,儘量在本科階段旁聽或考取相關專業的證書,這對考試和做職業規劃都大有裨益。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樓主現在就讀於中南大學,並不一定會比在同水平的同濟大學的人生際遇差,只要丟掉包袱努力學習,肯定可以在中南大學闖出另一翻天地。

我是捧墨書生,專注於解答考研、擇校、專業選擇、大學生活等教育領域問題,有任何需要交流的問題歡迎點擊關注並私信哦

捧墨書生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忍不住有點可惜,這樣看似的“孝順”或許就讓自己留下了一生的遺憾,卻是追悔莫急,唯有正做起來讓自己變得優秀。


為什麼總有這樣委屈求全的孩子呢?

1.過於聽話的孩子,總是逆來順受的態度希望獲得父母的認可,保持和平,用這樣的方式來討的父母的歡心。

2.太懂事的孩子用委屈自己的方式希望不讓自己的父母傷心,最後一直委屈著自己。

3.父母過於強勢,一路上幫自己的孩子安排好,這個過程中不允許孩子反抗,在年幼時,孩子試圖反抗過,但是每次都以失敗告終,最後索性聽之任之的安排,放棄了自己和自我,隨波逐流的過日子。


這樣會有什麼害處呢?

1.無論是哪種情況:這類孩子都會非常的壓抑和委屈,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下的孩子,性格都會非常的怪異,要麼顯得膽小,不敢和不願意展示自己,成績平平,因為他們內心缺乏動力,同時會顯得非常的不自性。有的孩子長期壓抑下去會存在一定的抑鬱傾向。

2.缺乏主見,缺乏自己的看法,特別容易被埋沒。

從題主的描述來看,應該是屬於比較聽話,我們通常說的是“別人家的孩子”,所以活的比較委屈,同時也比較缺乏自己的主見,自己的主見,很多時候,她們對自己的認知比較混散,很多時候她是覺得是自己不想要的,但是她並不明白自己真正要什麼。

所以總處在委屈,失落的情緒當中。可是並不明白這背後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一個冰山模型,我們看到冰山是浮在水面上,但是冰山下面還有巨大的我們看不到的原因,那才是我們忽略不了的原因,但其實這些我們常常忘記的原因。


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1.題主要明白後悔難過並不能解決問題,後悔難過只會讓你錯失了很多機會,你選擇了中南大學以後,那麼同濟現在是和你沒有關係了,難過並不能解決問題。

2.你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接受這個事實,接受你現在的大學,“既來之則安之”,學會好好的去安排大學生活,把後悔的時間拿來規劃一下自己的發展和職業規劃吧,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3.仔細分析自己內在隱藏的部分,真正的動機理論,認清自己的目標,現在後悔的原因,搞清楚自己當時真正選擇的願意,到底是什麼促使這樣做,然後找到自己的出路。

自己的優勢,劣勢,愛好,能力等等都非常重要哦!越詳細越好!

4.這個專業出路在哪裡,還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嗎?可以考慮自己轉喜歡的專業,可以考慮修第二專業,自己喜歡的,也可以考慮再考,但第三條我覺得不太現實。

5.念念不忘同濟,好好學習,考研可以圓夢,只要你足夠的優秀。

無論如何,我們要懷著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父母由於經歷,年齡和我們之間的差異,會和我們的看法產生很大的分歧,但有一點,父母肯定會希望我們好,希望我們幸福,只是做法未必對。

當你不斷的成長,讓自己有了足夠的能力。父母看到你的承擔,自然就會開始放心你的選擇,尊重你的選擇,記得,你的實力決定了你的話語權。

總之:放下後悔,停下難過,花時間認清楚自己,生命就會看到新生,抓住新生,不斷努力,定能心想事成!


教大育小


同濟大學是我國著名的“航開濟”之一,實力僅次於華東五校,處於985大學的中上游水平,中南大學確實要稍遜一籌。

不過,兩個高校實力差距其實很小,高考分數能上同濟,那也不見得能考上中南大學的好專業,高考填報志願也不能僅看學校,專業其實更加重要。

所以高分低報了中南大學的說法,其實不太準確,不用太為這事兒傷心、後悔。

高考父母幫著選專業這種事兒,其實本身是很常見的,很幸福的事兒。我們父母的那一代人,整體的文化水平跟我們的差距其實挺大的,如果有能力、有經驗來幫助我們選擇專業,我們應該要珍惜,並作為重要的參考,但我們不應該一味的聽從父母的意見,父母更不應該強逼孩子。

因為專業的選擇,除了考慮就業前景,個人興趣也同樣重要,興趣是學好專業的最大動力。

舉個例子:我認識的一個網友,曾經高考成績是湖北省前400名,最後進入了父母替他選擇的北航的計算機專業(全國前3),可最後他沒能畢業,大四選擇了回去復讀,考進了華科大金融學專業。

為什麼他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就是因為他最開始就不喜歡計算機專業,讀書期間根本就無心向學,天天打遊戲,到大四總共掛了十幾門功課,又實在是不願補考。就這樣,白白浪費了人人夢想的名校跟專業。

什麼事情都要往前看,事情既然已經發生,我們就要想辦法儘可能的解決。當然,我絕沒有讓你去復讀的意思,還有比這更好地辦法,其實也挺簡單,主要也就兩點:一就是努力學習,爭取本科換專業;二就是將來跨考研究生。

我先講講第一點,選了不滿意的大學跟專業,你的第一心態可能就是不想學了,這種心態可要不得啊。你想想如果不努力學習將來會發生什麼?有可能會去復讀,也有可能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喪失了學習的能力,而且一定沒有機會換到你喜歡的專業,因為換專業有很高的成績要求。

所以說,這個時候,最需要做的就是“臥薪嚐膽”,即使專業不喜歡,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重生的機會,爭取換專業。

將來你會發現,其實學什麼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是人的思維方式,人的知識面。知識面廣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我的很多教授老師的本科、碩士、博士期間的專業都不一樣。而且我們高中不是也學了很多將來可能用不上的學科嗎?既然要學,就一定有它的道理。

如果換不了專業,將來跨考研究生也行,而且難度其實也沒那麼大,每年跨考成功的人不少。可以跨考跟本專業相近的,也可以考思維方式相近的,比如物理學跟金融學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科,思維方式就很接近,老師一般都很喜歡這樣的跨考生。

考研究生也需要成績的,可以增加複試通過的概率,有機會把英語6級過了,很多名校還要+2分呢。

總的來說,問題不大,不必太傷心,父母的本意絕對是為了你好。如果實在不喜歡該專業,可以耐心的跟父母聊聊,沒有聊不通的父母。加油,沉住氣,多一個專業的學習經歷,對未來可能還更有幫助呢!

(你怎麼看?如有什麼想法,歡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