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大眾不夠豐田耐用,為啥國人買車的時候依然都選擇了大眾?

柒火


2019年7月4日,J.D. Power(君迪)發佈了2019中國新車購買意向研究SM(NVIS)。這項研究還包括品牌影響力評分(BIS),品牌影響力得分(1000分制)衡量汽車品牌在中國意向購車者中的熟悉度和喜好度。2019年中國新車購買意向研究(NVIS)基於11,977位意向購車者的反饋,一共涵蓋67個品牌。

下表為調查結果:從調查結果看,寶馬(685分)的品牌影響力得分最高,其次是上汽大眾(677)和一汽大眾(673)。日系品牌中,廣汽本田以661分排名第四,排在它之後的日系品牌還有一汽豐田(656分)、東風本田(654分)、廣汽豐田(653分)。

調查結果和題主說到的現象一致,大家對大眾品牌的青睞度會更高一些。至於為什麼如此,我覺得題主不能用田忌賽馬的思路考慮這個問題。誠然,日系車中以兩田為首的品牌在油耗和故障率表現上還是不錯的,但大眾品牌在整體質感表現上也不錯。下到捷達、polo等低端品牌,整車的緊緻感也不差。

加之大眾品牌在國內的風評一向不錯,對很多認定買合資車的朋友來說,大眾品牌成為首選不奇怪。不過也不是說大家都選擇大眾品牌吧。從2019年上半年銷量榜單看,在車市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僅日系品牌銷量上漲6.7%,累計銷售2139498臺。其中東風本田銷量同比增長34.4%,廣汽豐田實現18.4%的增幅,廣汽本田銷量增幅也有12.7%。

對比之下,一汽大眾半年銷量下降0.3%,累計售出929949臺;上汽大眾下降9.3%,累計售出889826臺。如果僅就大眾品牌來說,這個銷量表現是不足以抗衡整個日系品牌的。


東拉西車


十多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全國的路況沒有現在這麼好,路面縫縫補補坑坑窪窪也是常態。

所以出租車多是捷達和普桑,而不是什麼日本車,日本車架子松鐵皮薄,抖不了兩年就鬆鬆垮垮破破爛爛了。

印象中看過很早一篇報道,最早中國引進桑塔納捷達的時候,就考慮到了中國的路況,所以國產過程中,後懸都是加高加強了的,就是為了避免路爛抖出毛病來。

有多少人還記得那種屁股很翹,加高了彈簧的普桑呢?

鈴木的,夏利的,跑出租幾年下來,機器不出毛病,就是架子和皮子破破爛爛,連一個完整的型都找不到了。

這一對比,就留下了日本車皮子薄的美譽,當然,這也是事實。

豐田的轎車也好不到哪裡去,前些年開過一個經常在山區使用的老款花冠,一過爛路就是嘰嘰嘎嘎的,渾身都在響。

日本車耐用,其實是從越野車開始的,豐田的霸道,三菱的帕傑羅,確實不怕路爛不怕抖壞。

不過為時已晚,口碑基本上已經固定下來了。

你買一個十來萬的車子,不管是德國美國日本的,你說它耐用,成本限制在那裡,又能耐用到哪裡去呢?

幾大件基本都差不多,跑幾十萬公里沒問題,但架子薄皮子薄的無疑在路況不好的時候更容易出毛病,外觀看上去更醜更舊更挫。

現在大眾和豐田都差不多了,誰也別說誰,反正就是能減則減,能省則省。


那個米


有句話叫中國的大眾,世界的豐田,這句話是沒錯的。大眾特別能研究中國人的購車心理,什麼按鐵皮,聽關門聲的把戲玩的不亦樂乎。。。嗯,畢竟這個車比較高級。

我們來實際看一下國產合資車的碰撞成績,大眾神車那是相當的高級,低速碰撞大眾可以說是拿滿分了,就像平時叫囂的那樣,你看日系車怎麼怎麼樣,我大眾就掉了點漆。可是高速碰撞。。。原形畢露,那點鐵皮能在高速碰撞下救你麼?車保護駕駛員靠的是框架,不是那一毫米左右的蒙皮,而且車保護駕駛員的同時也要保護行人,車頭軟一點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行人的生命。但是我不明白大眾神車為什麼要把後防撞梁簡配掉。。。




battleZfield


早些年大家買手機,買耐摔的,都買諾基亞,關於諾基亞手機各種死而復生的傳奇故事不絕於耳,早年的諾基亞手機更是貴出新高度,在那個月工資幾百塊錢的年代,一個好點的諾基亞3000+,差不多一個普通工人大半年的收入了。

燃鵝手機發展到了今天,耐用度幾乎沒人考慮了,能撐過一個換機週期就可以了,手機由原來的耐用通訊工具變成了快消品。各大廠商的發佈會更是一茬接一茬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種堆料,價格更是一再下探。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成熟化,車子也由原來的奢侈品逐漸變成由A點到B點的交通工具。造車工藝也都有長足進展,主流大廠造個跑十五萬公里不大修(保守估計)的民用車沒有難度,而以市內上下班通勤需求為主的車子一年跑不到一萬五千公里的一大把,要跑完十五萬公里得十年,而現在的換車頻率也不用等十年了吧,新車發佈會堪比手機,一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中期改款,換代。。。

車子耐用只是一個選車維度,不是全部,如果都往可靠性做簡配到極致,少一個配置少一個故障機會。

耐用度,操控性,舒適度,都是買車維度,每個維度還可以細分,就像娶老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標準,關鍵時刻還得看錢袋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買自己喜歡的。有的車坐起來舒服,有的車開的爽。

各位老司機,請按照自己內心的訴求買自己喜歡的車,不要將就,不然遲早的出軌,哈哈。


狂熱小鋼炮


車子夠不夠耐用得在相對的角度去看,大眾再不耐用跑個2、30萬公里也沒事,如今的家用車誰能開到這個里程?一般不到十幾萬的里程就換車了,所以絕對條件下的耐用有什麼意義?即便車子能跑一億公里、可以使用一萬年,哪個車主能活那麼久?而換句話說大眾怎麼就不如豐田耐用了?在過去高呼修不好的大眾時代,大眾的出租車哪個不是高里程、哪個不是跑到了接近百萬甚至超過百萬?而如今造車的技術水平提高了,大眾難道就不如豐田耐用了?如今的車子理論壽命遠高於實際使用壽命,耐用度毫無意義!


很多朋友的思維角度不對,認為某某車不耐用就不能買?可實際上如今的車子無論自主、合資、進口跑個三十萬公里都不費勁,三十萬公里不夠您用的?即便豐田厲害、耐用,它可以使用到40萬公里,而大眾使用到30萬公里(假設),可您的實際里程只有不到20萬公里,所以這樣的耐用度差異對您有什麼影響?您可以上二手車市場去看看15萬公里以上的車都不好找,更不用說一手車了!所以考驗車子是否耐用要看實際用車裡程,而不是絕對里程;還是那句話,豐田再耐用即便能開五百萬公里的里程不出問題又有什麼用?絕大多數車主還是在20萬公里以內換車了,所以耐用不耐用太無實際意義,現在車子的理論壽命遠遠高於實際使用壽命,所以不必考慮耐用問題了!

至於國內消費者更樂於選擇大眾主要原因就是同等價格的車型,大眾配置更高;而同樣配置的車型大眾價格更便宜;這主要與大眾進入咱們國內市場早,及時發掘、培養了一大批本地零件供應商,零件國產化程度高,自然就更容易降低成本(但零件本土化程度過高,也導致了大眾車容易出現小毛病,沒辦法本地零件供應商水平還是不夠)!其次就是大眾很早就提出了平臺化、模塊化,而其主要產品系列都是前置、前驅車,便於平臺化生產,因為前驅車只要造好車頭就可以拉長了,而不必考慮傳動軸之類的影響;平臺化生產可以降低生產、製造成本、便於新產品的開發,看看大眾A級車有多少款,而豐田的A級車才有幾款?產品線更豐富就等於給了不同口味的消費人群更多的選擇機會!再其次就是大眾很早就使用了渦輪加雙離合的動力總成,使得車子的性能極大程度的提高,而豐田在民用車領域則表現的很保守(不要說日系車多早、多早就開始使用了渦輪增壓,但豐田畢竟沒有很早的用到民用車之上,所以就等於沒用渦輪),渦輪增壓的加入使得民用車的性能整整提高了一個檔次,誰都不傻,踩完大眾2T之後,誰還會對豐田的2.5L有興趣(這話不好聽,但是實話)?

耐不耐用對車子很重要,但消費者買車並不是為了耐用,想要耐用可以騎自行車嘛(其實自行車也不耐用),更何況當今的車子的理論壽命都遠遠高於實際使用壽命,因為現如今車子的實際使用壽命太低,被各種排放規則、檢車規則所限制,所以能開到20萬公里的車都很少見,一般跑個15萬公里也就該換車了,15萬公里足夠代步用途跑上八年,都八年了、別提它了,換車吧;考慮壽命長短、耐不耐用根本沒意義,要從宏觀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大眾再不耐用,難道不夠您用的?況且實際上大眾也很耐用!


非專業車評


從自己的使用感受認為:一是在耐用性上,日系和德系車的耐用性都屬一流水平,但5-8年後日系車要優於德系,特別是日系的豐田和德系大眾這類家用車,都是中國消費者的普遍選擇;二是在操控性上,日系車使用帶T發動機的較少,但使用CVT變速箱的較多,操控性平順、節油是第二大特點,但CVT變速箱急加速的爆發力相對來得慢。而德系車普遍使用帶T的發動機,大小排量都有,如大眾普遍使用雙離合變速箱,在操控性上解決了節油,而且換檔積極、急加速爆發力強,更符合現在中國人們工作壓力大、高速快節奏的浮躁的社會;三是德國人嚴謹,而且德繫有面子的觀念普遍存在;四是德系車的研發更是緊隨國人的喜好,如各種電子配置的更新速度和覆蓋車型明顯優於日系,既更討消費者喜歡。

所以,日系車在耐用性上雖好於德系,德系車更容易贏得消費者的青睞,特別是年輕消費者的,自然銷量不弱。


愛拍照的雲


汽車這個工具,它有比較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它即是比較貴的消費品,又是最為簡單的代步工具,同時它也可以是安全系統很好的行車堡壘,又可以是一撞就完蛋的紙皮設計。加上汽車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它的市場細分也是比較明顯的,有的是以實用為主的,有的是經性價比為競爭力的,而有些車型就是賣一張皮的。這樣再來說大眾汽車和日系豐田,從市場的表現來看,豐田耐用但是銷量還是沒有燒機油漏機油的大眾好買,這是為何?

其實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豐田的汽車要比大眾的貴的多,這是主要原因,同級車型,豐田的汽車都要比大眾的貴,這個非常有決定性作用,因為國人都沒有錢,窮字當頭呀,還是選擇便宜的汽車為好。最少都是合資汽車。

然後就是相對於豐田的汽車,它的技術其實一點兒都不選擇,它比較喜歡中庸的設計以及技術非常老舊的成熟設備,這樣的結果就是不易壞,後期的口碑就會比較好,相反的大眾的更新換代就會比較快,對於新技術的使用還是比較積極的,這樣的結果就是,設計新潮一點兒,但是是技術穩定性差一點兒,耐用性也差一點兒。

最後還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影響,首先對於造車的理念也是不太一樣的,日系車輕,對於高速來說沒有優勢,而大眾車重,車寬,對於高速有自己的明顯優勢,還有就是安全性方面,日系沒有大眾更有口碑。

以上就是小編認為的幾個原因了,希望可以為這位朋友提供一些小小的參考吧,購車的話可以多考慮喲。

關注百樂魚,一起交流互動。


百樂魚


中國的大眾,世界的豐田,這就是捧臭腳的說法!這句話不是世界公認的,也不是所有國人公認的,只是日系粉絲和日系車的愛好者捧出來的!

德系、美系、日系在當今國內市場上可以說是三足鼎立之勢,都有眾多的消費者和愛好者,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也都有自己的不足之處,用肯定之肯定的說法去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做法真是不可取!

好像德國車只有在中國有市場,事實並非如此!難道這個世界上只有豐田車統治並壟斷了世界汽車市場?事實也並非如此!

有人把日系車給神話了,把日系車推崇成世界汽車市場的傳奇,這個世界上只要一提起汽車,日系車就是世界汽車的代表。這種誇大其詞的宣傳,這種輿論神話的推崇,絲毫也沒有影響德系車、美系車在世界和國內汽車市場的地位!

說真的,現在的汽車質量都過關,已經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群體選擇需求!關鍵問題,錢是決定一切的,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汽車市場的多樣性,留給了人們更多的選擇空間!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至於是德系日系還是美系,都沒太大關係!唯一最大的關係就是心繫安全,安全駕駛才是最好的選擇!


冷眼觀天下941


簡單的思考了一下,感覺有以下的原因:

1、愛國因素

眾所周知的原因,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最關鍵的是日本還不承認,因此,國人對日本的並沒有什麼好的印象,那麼,作為日本車來說也是重要的打壓對象。相對來說,德國對中國並沒有直接的侵佔,當然八國聯軍的時候,德國也參與了,也不是什麼好鳥。

2、大眾車的標誌和前臉設計

大眾的前臉符合中國人的審美,這個就不解釋,見仁見智的事,很多人說大眾只設計了一款車,這些年大眾的前臉儘管進行了不斷的演變,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基本上就是圍繞著,進氣口的幾道槓設計。

3、中國人的從眾心理

什麼貴買什麼,買的人多就買什麼,消費者的從眾心理,那麼多人買大眾,車能不好嗎?於是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大越滾。客觀來說,從前一段中保研的碰撞測試結果來看,大眾車在中國的減配還是比較大的。


4、一些地區的大眾出租車的營銷

有數據顯示出租車在我國會起到非常好的廣告效應,出租車選擇大眾的,這個城市購買大眾車的人就會多,選擇豐田的,這個城市選擇豐田車的就會多,比如我國廣東省日系車的銷量就要多一些,在我國的一些地區,大眾的桑塔納,捷達等一些出租車成了大眾車的活廣告。

5、日系車車身鈑金設計不厚實

日系車車漆薄,鈑金薄, 關門聲不好聽、碰撞損失大,這是客觀事實,這就給人一種不結實的感覺,喜歡用手指敲一敲鈑金,聽聽聲音是否沉悶,這些都會影響日系車的銷售,客觀說這些的確是日系車的缺欠,這些都會影響到大家對日系車的購買慾望,當然,實際上汽車的安全性和鈑金沒有一毛錢關係。



眾口說車


你好,非常榮幸能夠回答你的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

1.民族情緒:這第一點必須是民族情緒啊,近代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這段屈辱歷史在我看來我們世世代代都無法忘卻,關鍵是日本政府現在並不承認這段歷史,還在靖國神社供奉那些侵華日本戰犯。除此之外釣魚島爭端也讓許多買了日本車的中國車主苦不堪言:我還記得在2012年,釣魚島事件再次發酵,在東北地區出現打砸日本車事件,那一段時間許多日本車都不敢上道,在此之後,日本車銷量在中國市場就江河日下了,而且很多車主買了日本車還不得不將車標遮蓋。所以說就在這種環境下和出於民族大義我們很多車主就決定繞開日本車,轉而選擇其他品牌車輛。相比之下,德國做事就比較容易被廣大車主接受,德國承認二戰罪行,並作出積極的賠償,同時德國總理積極和中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所以說德國企業在中國的發展環境就比日本要好很多。大眾集團也將中國列為重點市場,德國大眾也改變了一貫的倔強和傲慢,在中國市場的汽車作出了妥協。所以很多中國用戶在心理上是傾斜於德國大眾車的。所以說民族情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2.造車理念VS中國用戶的傳統觀念:其實造車理念的就是地區文化發展的結果:日本地處在海島,本土資源匱乏,嚴重依賴進口,所以日本的車輛主打輕量化以節省材料,通過降低車身重量節約燃油,還有在汽車碰撞區域設置緩衝帶以吸收碰撞能量,保護駕駛員和乘客;德國與之相反,德國身處廣大平原地區,日子自然過得要比日本好太多了,所以在造車上不會像日本計算得那麼精細。而且在德系車輛的碰撞區域很多地方做得就很是堅硬,通過車身的剛度增強來保護駕乘人員。同價位車輛大家也會發現大眾車就是比日本車輛重。而我們中國人更加喜歡厚重感,日本的車輛可能會給中國用戶的感覺是在偷工減料,比如說車身鈑金厚度、還有汽車底盤上的一些連桿的用料等,所以說在造車理念上德系車更符合中國人的消費觀念。

總結:其實說了很多,個人認為就是喜歡哪個就買哪個就可以了。也不用非要考慮周圍的人都買的什麼車,現在的汽車市場就是越來越個性化的,所以買自己喜歡的就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一些參考吧,我是一名小小技術員,來悟空就是為了學習更多的汽車專業知識,請大家多多關注,大家有什麼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寫在評論區,咱們互相交流一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