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後,應該先寫作業還是先玩?說說你的教育經驗?

所謂幸福00


筆者是老師,也是家長,有兩個孩子: 大的是兒子,20歲,已經在985高校讀大二了;小的是女兒,今年9歲上小學三年級。老婆在政府機關單位上班,平時工作比較忙,沒時間管女兒的學習,只是在吃過晚飯後,才隔三差五地偶爾檢查下孩子學習情況。因而,女兒自從上幼兒園以來,主要都是我負責接送和管理她的學習作業!談到育兒經驗,孩子放學後究竟該先玩還是先完成作業?筆者有幾點體會和感悟,分享給大家。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良好的品行更重要。學習就是要先學會做人,這是所有教育的首要目的,因而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筆者作為一個老師家長,對這一點理解的尤為深刻,平時對待女兒,我是一位慈父,盡己所能地傾情疼愛女兒,但是涉及到原則問題,瞬間就變成了一位嚴父,一些做人的底線不容女兒越雷池半步!例如必須尊敬父母,無論怎樣嬌縱孩子,孩子打罵父母這個底線絕對不容觸碰,否則必須嚴厲懲罰;再如愛佔小便宜,看起來是小事,卻會影響孩子一生,所以也絕不允許孩子沾染上這個壞習慣,遇到這種情況時,都是嚴懲不貸,讓孩子長記性;對於家庭作業,是孩子回到家後的首要任務,不完成作業,不準玩,不準吃飯,這是規矩,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其次、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是重點。有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孩子就有什麼樣的學習習慣,所有的學習習慣都是家長從孩子小時候逐漸教養成的;現代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孩子0~6歲期間,是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對孩子的教養一旦錯過了這個階段,孩子的其他壞毛病都會根深蒂固、時不時地跳出來,影響孩子的一生!筆者作為老師家長,對此深以為然,所以在具體家庭教育的行動中也特別注意,在儘量陪伴女兒快樂童年的同時,尤其注重對她各種行為習慣的嚴格要求,例如感恩教育、獨立意識、自尊自愛自重觀念、規則思想、合作理念等等,都是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加以灌輸,特別注重細節上的培養,一絲不苟!在家庭作業方面,孩子已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本不需要我多說什麼,她已經做得很好了。


再者、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自覺自律性是關鍵。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和自律性不是天生的,主要靠家長的後天培養,屬於情商方面的範疇,家長做的好,孩子就必然會做的非常到位;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的表率,孩子的一切言談舉止都深深地烙上了父母榜樣的痕跡!因而,筆者作為老師家長非常明白這一點,嚴格自律,給孩子以身示範,成了時時警醒我的信條: 例如,我從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只是用來接打電話;我從不給孩子說謊,從不對孩子輕許承諾,努力做到誠實和誠信;從不給孩子講廢話,恪守“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的原則,讓孩子懂得“沉默是金”的道理,要麼不說,要說就務必說到點子上。對於家庭作業,女兒已經養成了自覺自律的好習慣,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專心致志地認真完成作業!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給予孩子一個好的家庭教養,讓孩子擁有安全感與幸福感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品行、優秀的行為習慣、和嚴格的自覺自律精神,那麼在接下來的孩子學校學習生活中,家長就會省心許多,即便你不怎麼去過問,你的孩子也一定會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自在人生wub


孩子放學後先寫作業,還是先玩?說說你的教學經驗。

這個肯定是先寫作業了,作業做完了才允許玩。我的兒子女兒,孫子,我對他們的要求都是一樣的。作業第一,什麼事全放下,做完作業,才可以玩。而且這個玩也是有限度的,作業做完了,不是萬事大吉。玩一個多小時,有多餘時間,可以看看書,不是沒有事了。

有不少孩子的寒暑假作業,往往會拖得開學前幾天才趕作業。因為假期長,時間充足,家長對孩子做寒暑假作業督促不夠,有放鬆。家長又不經常檢查,所以造成了臨開學了,才發現孩子的寒暑假作業不少沒有做。開學前十天,趕呀趕,作業圖快,字跡潦草不工整。作業錯誤較多,極少數學生,到開學,因為作業沒做完,不敢去學校報名。我是老師,非常清楚這個事兒。

家長從小學一年級,就必須對孩子要求。當日事當日畢,一開始,就要讓他養成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可以瞭解當天的作業有多少,孩子說作業完成了,最好要檢查作業是否完成,有無漏做。再看下孩子做作業是否認真,家長即使不會做,檢查孩子作業字跡是否工整,還是能辦到的。要求背誦的課文,讓孩子背,家長聽,聽他是否背得流利,不打等。這也是家長可以做到的。

經常去親友家吃酒,可以看到不少家長帶孩子參加。離吃酒時間還早,不少家長會安排孩子背上書包,利用這段空閒找地方,讓孩子做作業。像我們不用調查,一看那些個孩子做作業的態度,做作業的姿勢,簡單掃一下作業的字。大體就可以判斷這些孩子的成績的好與差,基本上是比較準的。做作業認真,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真的一看就能看出來。這與家長平時的嚴格要求有很大關係。


笨笨潮爺1


我的孩子現在上六年級,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補習補課,成績一直處在全年級前20左右(全級264名學生)。他每天的作業也基本上都能早早的完成,每天晚上都能餘留出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看書、彈琴。

孩子在小學階段,我不完全注重成績,成績只要穩定正常就行,而是特別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取得優異的成績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中,我特別重視自覺性和時間觀念的培養。

你可以去做一個調研,但凡真正的學霸,都是學習特別自覺,時間觀念特別強的孩子。

我對我的孩子的要求是,四個“雷打不動”:

  • 放學後先完成作業,再考慮其他事情,雷打不動;

  • 作業完成後讀書、彈琴,雷打不動;

  • 晚上9:30必須洗漱完畢上床睡覺,雷打不動;

  • 早上洗漱完畢背一首古詩詞,雷打不動。(他現在已經能熟背507首詩詞)

這四個雷打不動一開始時,也在家長的強行監督下進行,但現在已經完全成了一種意識習慣,根本不需要家長操多少心,他完全更夠自主做到。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放學回來後作業拖拉,做完作業已經很晚了,但我的孩子從來沒有這樣的情況,除了特殊情況下作業晚一點完成以外,一般情況下8:30之前所有作業都能按時完成。

根據我個人教育孩子的經驗,建議這位家長:

第一、培養孩子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主性。

自覺性是良好學習習慣的核心因素,也是四大學習品質之一。具備了學習自覺性,才能夠保證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第二、培養孩子時間觀念。

任何一項事情的完成都要用時間來做保證。凡是成功的人,都是惜時如金的人,都是有特別強的時間觀念的人。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時間,能合理分配時間,是孩子重要的學習品質和學習能力。

第三、給孩子建立規則和規矩。

比如,放學後先完成作業,作業完不成,其他什麼事情都不要再想,完成作業後,可以有自己自由自配的時間。比如,什麼時間幹什麼事情,把這些要求都固定下來,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良好的意識行為和習慣,這將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四、加強監管,強化養成。

孩子畢竟是孩子,自覺性和自控力還沒有形成,一開始培養習慣建立規則,家長必須嚴格管理、監督執行,強化訓練,及時評價,多加鼓勵和肯定,等孩子有了一定的意識行為,再慢慢的放手,直至最後完全放手。

教育孩子是一個用心、用情、用智慧,要耐心的工程。沒有什麼立竿見影的方法,也不存在這樣的方法。教育孩子是一個很漫長的工程,這就需要家長有長期陪伴的心理準備,並能騰出更多的時間來教育管理孩子。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收到成效。


教育探微


對於孩子而言,讓其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於他的一生都非常的重要,因此先寫完作業,然後再去玩更為妥當一些。



父母對於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在脫離了父母的管控以後,依然可以按照以往的良好的習慣來約束自己的生活,這尤為的重要。

我有一位大學同學,他在上大三的時候,因為掛科太多的緣故,被學校退學了。



進入大學以後,他開始脫離了父母的管控,再加上自律性不強,對於遊戲的痴迷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可以說是幾乎每天都要去網吧。

這樣一來,他就沒有時間去學習,甚至還一度逃課,就為了參加個遊戲比賽。最終由於知識的欠缺,導致他掛科的數目太多,不得已的被退學了。



大學之前,由於他比較的聰明,學習也從來沒有落後過,因此父母對他放的很寬,那個時候也由於離父母近,所以他也不敢在學習上偷懶。

然而上了大學以後,離家天南海北的,再也沒有人管束他,再加上他自己沒有好的習慣,於是就放鬆了對於自己的要求,並一步步墜入了深淵。

最後:孩子擁有好的習慣,這會讓他受益一生,作為父母,應該努力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行止將將


“回家就先寫作業的孩子最有出息!”

這是我和我兒子常說的一句話,因為這都是無數成功的例子證明過的。

遠的咱不說,大的咱也不說,咱們只說自己身邊的例子,就以今年我區高考為例。

今年我區高考,成績最好的兩個學生,都是我們學校老師家孩子,一個640分,一個619分,都是理科,都超過哈工大612分的錄取分數線了。

在我們這,誰家孩子要是能考上哈工大,那都是了不起的大事,因為,能考上哈工大的孩子,都是市一中前50名的學生,是標準的學霸。

今年高考的這兩個學霸,都是我們學校的學生,這兩個學生都是當年我教過的那個學年的(當年我是一個班的班主任),640分那個孩子,媽媽是初中班主任,619分那個孩子,爸爸是我們學校的體育老師,我們都很熟悉。


都說學霸有很多共性的特徵,在我看來確實如此。首先,第一個特徵,那就是回家就寫作業。這兩個學霸的家長常常對我說,從幼兒園起,這倆孩子一回到家就開始寫作業,不寫完作業,都不吃飯。不管是平時,還是雙休日、寒暑假,最先做的事情必然是先把所有的作業寫完,從來沒有磨蹭啊,偷懶啊等現象。

我兒子常常對我說,他也要向這兩個大哥哥大姐姐學習,也要考上985大學。我對他說:“那你就得先做到,每天回家就先寫作業!不寫完作業不許玩。”目前這一點他做到了。但是作為一個父母,也不是那麼教條的,如果發現這一天他特別累,或者精神不佳,我還是允許他先休息10到20分進行緩衝的,事實證明,這樣的效果比較好。


回家就先寫作業,是一個孩子學習上進的典型特徵,如果您家孩子也是這樣,那這可真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



小馬爸爸說教育


孩子放學後應該先寫作業還是先玩?我談談我個人愚見吧。

我自己家娃每天到家洗手喝點水就開始寫作業。像初中了,5點多一點到家,我們都是馬上開飯,吃晚飯寫作業。不存在到家就玩的。

現在孩子作業都不少,如果到家就玩,保不齊晚上寫到幾點睡覺啊。我覺得孩子睡眠是第一位,我特別怕我的孩子睡眠不足,那樣副作用很多。上課打瞌睡啊,長不高啊或者抵抗力差啊。

所以我們一直都是寫作業擺在首位,畢竟這是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寫完作業如果還有很多空閒,我們都是跟爸爸媽媽聊聊天,下盤棋,出去散會步,看看課外書。(說實話這樣的時間並不多,我孩子每天都是急急忙忙完成作業趕緊洗漱睡覺的。因為作業不少,孩子動作又慢)

小學一到五年級時我們每週五都是12點10分就放學了。到了六年級,初中了,週五是下午2點放學。一般孩子同學他們都約著出去玩啊什麼的。我們娃還是回來寫作業(習慣了)基本上週五下午作業寫完。這樣週六週日兩天就可以自由安排了,有時候我們帶他去公園,有時候逛書店,晚上簡單複習會。感覺這樣節奏慢,週六日孩子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下週有精神開始一週的課。

暑假我也是傾向於先寫完作業再玩。以前試過沒管過他,結果作業一直到開學前還在瘋狂趕,甚至看他著急的可憐樣,他爸爸換幫他寫過毛筆字😂😂😂所以後來吸取教訓,把作業按一個月進度分配到每天,然後每天必須完成再去晚。這樣就輕鬆多了。後面一個月也可以自由安排,隨時可以帶娃旅遊什麼的。

所以我覺得還是先寫作業再玩吧。畢竟作業必須完成的,完成了才能痛快玩,好好休息





知足常樂小丫頭


我是一名培訓老師,教過不少學生。一提起孩子做作業,可能很多家長就會腦瓜疼。

根據我多年的教育經驗,比較科學的方法是因人而異。

不同性格的學生,不同的應對方法

  • 好動,心不靜的孩子,應該先玩,然後再寫作業。

但是要嚴格控制孩子玩的時間,立好規矩。時間一到就做作業,不要給他任何商量的餘地,這樣孩子就沒有什麼念想了,會很容易靜下心來做作業。

舉個例子:我有一個學生就是這樣的,好動,特別喜歡打籃球,很難集中精力。據家長說,孩子放學後要看NBA球賽,家長就不讓他看,強制他寫作業。孩子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心裡老想著NBA球賽,那作業質量和效果可想而知。後來,我給家長建議,先讓孩子看,完了再靜下心來做作業,作業效果就提高了不少。

  • 慢性子,磨磨蹭蹭的孩子就要先做作業,然後玩。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讓他知道越磨蹭就越沒有時間玩,他自己就會提高做作業的效率了。據我的學生家長反饋,效果很好。

  • 自律性高、學習好的孩子,讓他自己選擇。

這樣的孩子最省心,他們自律性強,家長只要默默觀察就可以,必要時再幹預,讓孩子自己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

總之,不管先做作業還是先玩,目的是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否則年齡大了再改就晚了。北京師範大學的心理學博士田宏傑老師說:孩子隨著年齡的增大,逆反心理就越重,到時候就不好改了。家長要科學的引導,不能粗暴的干預。至於怎麼科學的引導,一句話兩句話也說不清楚,大家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在評論區分享,討論。


樹人園丁


我每次看到學校門口那些託管班的人把孩子接走,或者說某位家長接了孩子直接說快快快我們要趕著去上課外班的時候,都有一點莫名的為那些孩子心疼,他們真的是從一個讀書的地方走到了另外一個讀書的地方,這個中間沒有任何停頓的。

如果是家裡麵人接孩子,孩子又是屬於低年級的話,建議回家先讓他放鬆一下。比如說帶著它在小區裡面轉一轉,感受一下戶外自然環境,順便也活動活動筋骨,讓幼小的身體動起來,畢竟她住在學校要呆了一天了,對一個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坐下一整天下來,其實也是蠻累的,從本質上來說這也是束縛他們天性的。

現在的很多小區裡面都有一些活動項目或者活動器材,可以讓他們上去爬一爬,轉一轉,遛一遛,時間可以安排在半個小時左右,小學生放學通常都比較早,拿出半個小時的活動時間完全沒問題,並不影響他們回家寫作業,而且同時也可以順便鍛鍊一下身體,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為讀書把身體都垮了,結果很有可能,書還沒讀好人已經成了小病夫,那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說到這裡我特別想分享一下我小時候的經歷。我讀小學的時候,放學後有一個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去割羊草,當時我們家裡面養了一到三隻羊,通常是一隻老羊,一隻或兩隻小羊,即便有的時候沒有小羊的時候,老羊也可能正懷著孕,所以羊要吃草,而這個任務基本上是我負責的,割完一籃子羊草,回來以後就可以好好的寫作業了。

那時候,勞動於我就是鍛鍊身體。

不過我記憶中我們那時候放學都比較遲,可能沒有早過五點鐘放學的。現在小學生放學都比較早,讓他們活動一下筋骨非常有必要,而且我建議是在戶外活動,不要讓他們回家看電視或者是玩遊戲,看電視或者玩遊戲這樣的遊玩,既傷眼睛也傷腦筋,不利於後面集中注意力來寫作業。

對於孩子來說,寫作業就是要集中精力寫作業,玩的時候可以任性地玩。不要在寫作業的時候還想著玩,玩的時候呢,又惦記著我的作業還沒做好,結果玩也沒玩好,作業也沒寫好,這是最不好的一種狀況。而且不利於集中注意力的培養。我們都知道小學生培養集中注意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

學生放學回來玩,也要注意幾點,一是家長在接孩子的過程中,可以瞭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如果今天作業特別多的話,那就縮短玩的時間,作業不是特別多,那可以稍稍多玩一會兒;二是看孩子當天的狀態,比如說今天在學校上過體育課了,剛下課,體力透支很多,可以回家讓孩子安靜一會兒,這過程中需要家長去觀察,然後自己掌握,也不是一層不變的。


蘇小妮


孩子放學後,應該先寫作業還是先玩,這個事情,以往我們家,也爭吵過無數次。

好幾次,孩子他爸拿出他們同事給孩子作的時間規劃表,人家六點又完成作業了,七點又吃晚飯,八點又鍛鍊身體,然後就批評指責我,沒給孩子養好習慣,沒讓孩子回來先寫作業,我聽著這樣的指責,氣得將這個規劃表直接撕碎,直接質問他,人家孩子六點完成作業,可你的兒子六點鐘的時候在哪兒?還沒放學回家。

這計劃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家的孩子,三點半放學,四點回家,當然可以趕在六點前將作業完成,再吃晚飯,練練琴什麼的。

可是我家孩子,因為在學校參加的活動多,許多時候,都要晚上七點鐘才回家。想一想,這麼長的學習和訓練時間,大人都要喊累喊餓,憑什麼孩子就要不知疲倦的連軸轉,給他一點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我記得孩子最苦的時候,發著高燒,都還不能落下他的訓練,晚上七點鐘去學校接他,然後趕去醫院掛點滴,晚上九點多鐘才回家開始趕作業,不累嗎?我當父母的都看著累。

所以,我家孩子並不象別的孩子那樣,回來就先忙著做作業,反而是先要玩一陣。老師也肯定了這個行為,畢竟在學校辛苦了這麼長的時間,回家適當的放鬆放鬆,讓大腦得到休息,恢復一些精力,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這回家先做作業還是先玩,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結合,沒有固定的要求。


為娘要上進


那肯定是先寫作業嘍!

1.放學回家後先寫作業再玩,讓孩子明白,學生就應該以學習為先。

在孩子學習生涯的起步階段,也就是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家長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娛樂活動,而耽誤過孩子學習呢。

有一次晚上的聚會中,看到一個朋友把自己的孩子也帶來了,孩子讀小學一年級。晚餐後,大家又一起去唱卡拉OK,小孩子也跟著去。最後竟然在KTV包房中睡著了。作業一個字也沒寫。

這樣的孩子,會認為學習是最重要的事嗎?因為在家長眼裡,自己的娛樂,比孩子的學習更重要。所以在孩子的眼裡,學習也是不怎麼太重要的事了。這樣就會拿學習不上心,學習不自覺,形成了學習上的惡性循環。

所以,家長首先要跟自己的孩子約定,放學回家後先寫作業再玩兒,因為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是最重要的事兒。

2.如果孩子寫完作業後,剩下的時間最好由孩子自己支配。

有很多家長有一個誤區,總覺得孩子寫完作業後沒事幹,想把孩子所有的時間都填滿,於是自己給孩子加量,讓孩子繼續寫自己留的作業。

如果家長這樣做,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孩子以後寫作業磨磨蹭蹭,不著急,故意把寫作業的時間拉長。久而久之,養成了做事拖拉,磨磨蹭蹭,總是用很長的時間來寫作業的壞習慣。

想讓孩子自律,首先就要給他自由,如果寫完作業後,剩下的時間讓孩子自由的支配,那麼他寫作業就會更快捷,更高效。

當然,要通過家長的檢查,來保證孩子寫作業的質量。還是想糊弄,是糊弄不過去的。

3.放學後如果讓孩子先玩再寫作業,容易讓任意的玩耍擠佔寫作業的時間,從而降低寫作業的質量。

尤其是夏天的晚上,小區裡總是有家長喊孩子回家的聲音:“小明,快回家吧,你還有作業沒寫呢。”看來小明這個孩子,是先玩,再寫作業了。

孩子們都喜歡玩耍,一玩耍起來就沒有了節制。玩耍的時間過長,就會擠佔寫作業的時間,作業沒寫完,睡覺的時間就到了,作業質量就得不到了保證。

其實如果是大孩子,還沒寫完作業呢,玩兒也玩不痛快的,心裡老裝著作業的事。還不如先寫作業,寫完了,一身輕鬆,即使玩也能玩的痛快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