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征戰為什麼總喜歡帶著趙雲?

梁祥仕


首先,趙雲武藝高強,為人謹慎,處事小心得當,同時他不是特別善於獨當一面,但是趙雲卻深受劉備、諸葛亮的信任,所以趙雲多數情況下沒有像關羽、張飛等獨當一面。



但同樣因為趙雲武藝高強、對劉備忠心,受到劉備的信任,所以趙雲多是以保鏢的身份出現的。一樣的道理,關羽、張飛在征戰時需要衝鋒陷陣、獨當一面的,又怎麼能留在身邊呢!

劉備作為主公,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也就是領導層的人物,這樣的人物身邊肯定是需要的武藝高強的的人跟隨的。這個人趙雲最合適。

趙雲一則武藝高強、處事小心得當,又對劉備忠心,同時還對諸葛亮非常信服。所以,諸葛亮在征戰時,總是喜歡帶著趙雲。


其次,雖然劉備賬下有不少將軍,也會聽從軍師諸葛亮的調遣,但是要說最不打折扣的聽從調遣的人還是要數趙雲。在加上趙雲武藝高強、處事小心謹慎,如此趙雲在諸葛亮心裡還是很有分量的。

最後,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羽、張飛、劉備、馬超、黃忠等人紛紛離世。那些曾隨劉備打天下的老臣名將相繼死去、所剩不多。當時趙雲雖然還在世,卻也在漸漸的老去。

諸葛亮因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託孤重任。是故對蜀漢忠心耿耿,決心北伐完成恢復漢室中興之業。而那時曾經的老將相繼故去,曾經信任、器重的趙雲年齡也大了。


那時一則老將故去所剩不多,不得不留趙雲在身邊。二則趙雲年老,又怎麼能不把他留在身邊。畢竟曾經的趙雲可謂是常勝將軍,若在年老之時有個閃失,不僅對趙雲個人一生聲名不利,而且對蜀軍士氣也不利。其實,換個角度來說,諸葛亮和趙雲之間的配合,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


中孚鑑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在諸葛亮最初加入劉備集團時,他的地位是非常有限的,否則也不會僅僅是作為一個“聯絡人”的身份,在魯肅舌戰群儒之後,出使吳國。赤壁之戰前夕,不論是伊籍,糜竺還是孫乾,他們的地位都是在諸葛亮之上的。雖然諸葛亮師出名門,有荊襄豪門的支持,但是一來年紀太輕,二來寸功未立,沒有什麼威望,再加上是荊襄人士,就更與劉備多一層隔閡。

趙雲最初跟隨的是公孫瓚,後來公孫瓚戰敗被殺,趙雲轉投劉備麾下,在當時的士人看來,這就是二主的表現,不管趙雲是主動還是被動,“侍二主”已經是他的標籤了,所以趙雲一生行事謹小慎微,而劉備也確實對他有所顧忌,至死其官職也與關張相差甚遠。

這樣看來,兩個都有才華但都處於弱勢的人走到一起就是一種必然了。趙雲的位置和處境也決定了諸葛亮要拉攏只能拉攏趙雲。

關羽張飛是劉備的鐵桿,諸葛亮在身無寸功的情況下沒有辦法與關張拉上關係,即便後來相處比較融洽,也是劉備居中調和了好一段時間,再加上諸葛亮的功績越來越多,才形成的局面。與關張類似的還有陳到,劉備的親衛騎軍便是由陳到統領,陳到在劉備麾下的地位類似於曹純在曹操陣營的地位。但陳到來的比趙雲晚,趙雲也是騎將,為什麼這個位置不是趙雲的呢?私以為,還是一個趙雲“侍二主”的原因。

至於文臣方面,諸葛亮本身就是他們的競爭對手,再加上年紀又小,更不可能直接和文臣們走到一塊兒去。諸葛亮本身性格孤傲,再加上自己修的是法家和陰陽家,所以對權力的掌控慾望極強。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提到曹魏的謀士,能想到戲志才,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等等一大群人,提到東吳的謀士,能想到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等等一大群人。而說起蜀漢,只能想到諸葛亮,然後愣半天再想到個姜維,最後再猶豫半天把龐統和法正加上的原因。

綜上,最適合諸葛亮帶著的是趙雲,也只有趙雲,除了趙雲以外,姜維算半個。而其他人要麼身份地位有矛盾,要麼能力才幹有問題,要麼理念思想和諸葛亮衝突。所以諸葛亮選擇趙雲是一種必然。


雜學家大文豪


趙雲一方面勇猛,關鍵是他能不折不扣的執行諸葛亮的命令,這一點難能可貴。如果關羽執行了孔明離開荊州時囑咐的事項也不至於丟了荊州,兵敗將亡。關羽失敗在於驕傲,而趙雲性格是平合穩重,不驕不躁。最適合用兵,而且趙雲一生帶兵極少有失誤的地方。劉備曾說過-孤託付子龍無憂矣。


看輕了一切


答:諸葛亮之所以重用趙雲,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諸葛亮在加入劉備集團時,在劉備的核心成員裡,真正能讓諸葛亮靈活調用的大將,只有趙雲一人。大家都知道,為了救出阿斗,趙雲在長坂坡差點就丟了命。可是喜歡使用趙雲的諸葛亮,卻一直沒有重用趙雲,這又是為何?

要知道鳳雛龐統抱怨官職小時,諸葛亮則立即向劉備反映,將其提拔。但趙雲任勞任怨,自己不提,諸葛亮也從不在劉備面前為他請功。劉備死後,諸葛亮開始了第一次北伐,此時的趙雲已經年近七旬。在那個人均壽命很短的時代,縱然身體素質超群的趙雲早已不復當年的勇武,但他卻依然衝殺在第一線。

可能有人說這是勇猛,但筆者認為這是一種悲哀,悲哀諸葛亮識人的失誤。劉備白帝城託孤時,曾對諸葛亮提到馬謖,認為其“言過其實,不堪大用”,可惜諸葛亮並沒有聽得進去,最終落個“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的智謀舉世無雙,這並意味著他無所不能啊,“可謂識治之才,管、簫之亞匹矣。

”再回到前面的話題,趙雲沒能被重用,諸葛亮難辭其咎。


xiaocao449


一方面對劉備的知遇之恩及長坂坡之戰中劉備為其摔阿斗等一系列造就了趙雲對劉氏集團的赤膽忠心,另一方面趙雲武技超群,長坂坡之戰中七進七出曹軍可見一斑,而且遇事沉著冷靜,勝敗不易驕燥,是一個難得的上將。因而趙雲經常成為諸葛亮出軍的首選大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